中国游客眼中的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1:32
近年来我国到海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身边的不少朋友也因为公干或者个人旅游到过日本,问起他们选择去日本的原因,自然五花八门:去看偶像的演唱会、购买化妆品、游览风景名胜、喜欢日本文化等等;不过说起对日本印象最深刻的,日本人的礼仪和周到的服务被提及的次数绝对占有压倒性优势。


  日本的服务是服务业的楷模


  日本的商业服务,确实周到的让人不好意思,我有一次到一家大书店去买书,在一楼转了一圈,没找到想要的,就去收银台问一个收银小伙子,他听了我的话之后,拿出便签纸把我要的书名写出来,让我确认一下,然后把收银台上的牌子翻转成“暂停服务”,带着我到楼上,对楼上的服务生说:这位先生想找这几本书,麻烦你帮他找一下。又转过来对我说,这位同事帮你找,请不要着急。然后才下楼去,楼上的这位小伙子带我找了一大圈,基本上找到了我要的书,还差两本他们没有的,他一再向我道歉,说真是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了,只能麻烦您到其他地方去看下。如此的态度反而让我感觉无所适从,国内的书店极少会有这样细致的服务吧。


  另一个朋友也有过类似的感触,她在著名的药妆店松本清买化妆品的时候,想给妈妈买一套适合中年妇女使用的,在挑选的时候一个服务员主动走过来和她说明这类不适合她的年龄用,当了解到是要为妈妈选购的时候,又推荐了几种适合中年女性使用的套装,并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并包含哪些赠品,非常详细。最后她总结道:在国内买化妆品哪会给你赠品?那些营业员都自己留下了!


  很多到过日本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日本人似乎总是彬彬有礼,在日本几乎看不到有人吵架,甚至年轻人在街头嬉笑打闹的都很少,汽车驾驶都注意避让行人,在闹市里都听不到喇叭声,买东西虽然不能讲价,但是也不会遇到漫天要价的商家,所有的服务业都体贴周到……有人说,我们国家枉称礼仪之邦,比日本可差太多了。


  日本真的是礼仪之邦吗?


  前些日子读了王东的《别跟我说你懂日本》,他在文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并从道德体系的角度加以分析,他认为绝不能因为两国礼仪表现的差距就断言日本比中国更文明,并引用了韩东育的文章进行说明,中国儒学仁重于礼,主要讲内心的修为,而日本的道德观念受荀子“礼”的影响更深,主张“以外化内”,用外在礼仪的约束来塑造性格,因此在外在理性的环境的约束下,大家都不得不遵守各种礼仪,但是人毕竟是感性的,总是在这样一种过度和谐的环境下,很多真实想法和感情都被长期压抑,压抑——正是日本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


  东京的大街上最喧闹的人群,不是中学生、也不是主妇们,而是借酒浇愁的上班族,我就亲眼见过一群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从居酒屋出来,一面唱歌一面大声喧哗,全然不顾及周围人们的眼光——也只有借助酒精,他们才能将自己长期压抑的感情宣泄出来吧?作为社会动物,人必须要遵从社会主旨,但是本性得不到释放,就十分痛苦,压抑的久了,要么通过另类的途径释放,要么就把自己的痛苦终结掉,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的自杀率是世界第一;而日本的公关业又那么发达,很多人只不过是想找个善解人意的陌生人聊聊天,倾诉一下心中的苦闷;当然还有昌盛的色情产业和上不得台面的援助交际,全都得益于日本这个民族长期压抑的性格,而有些个别日本人到了中国,发现可以随意闯红灯、随便吐痰,久而久之也就放浪形骸,乐在其中了。


  数量惊人的名胜古迹


  说起日本的名胜古迹,就算不太熟悉日本的也能说出几个来,而喜欢日本的更是如数家珍,日本虽然只是几个岛,但是地理风貌变化多样,加上日本人也比较能发掘,所以自然景观数量不少,人造的更是不胜枚举,在《太阁立志传》游戏中,设定了全日本三十六景供玩家发掘,比如富士山、室户冲、樱岛、琵琶湖、鸟取沙丘等,至于大阪城、金阁寺等更是日本人家喻户晓的历史古迹。


  诸如三十六景之类的,我一个都没有亲眼见过,不敢妄加评论,只在北海道看过著名的活火山昭和新山,其实在山脚下看,也只不过是一个冒着烟的小山包,不过是70年前从平地上钻出来的,好看不到哪儿去;不过北海道的自然景观的确保护的很好,虽然我去的不是季节,看不到绚烂的薰衣草田,但是在山路上向下望去,一片绿色蜿蜒至海边的港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金光闪闪,非常美妙。著名的洞爷湖也是清澈见底,清晨在薄雾中望去,湖心火山岛若隐若现,给人以迷离飘渺的感觉。
  
  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本自然景观的环境保护,首先是日本比较注重控制环境污染,整个北海道只有一家造纸的重工业工厂,其他地区都是养殖业、轻工业和手工业居多,而对于人造古迹的养护也非常细致和频繁,比如京都和奈良的多处古迹里,无论什么时候总有几处在维护中,而日本人也没有那种“到此一游”或者“XX我爱你”之类的留言习惯,对于垃圾丢弃和处理也很重视,所以名胜古迹的环境都非常整洁清净,相比之下国内很多景点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食品袋和乱涂乱画,就大煞风景了。


  日本对于古迹似乎非常热衷,因此数量也多得惊人,以今年的大河剧《龙马传》为例,每集的结尾都会介绍一个和剧中人物或者故事有关的古迹,有时是一所故居,有时甚至只是一块牌子,日本的这种趣味不知道该不该算追星热,就连某武士练剑地、某大名切腹地之类的也会被立块牌子纪念,特出名的是东京六本木一座大厦里,立了一块碑,写着“乃木希典出生地”(注:乃木希典是明治时期日本陆军元帅,极端军国主义者,因为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被尊为军神),和我在黑龙江白河郊外看到的,在农田里被栅栏围起来的一块石头,上面写着“金兀术出生地”,待遇不能同日而语。即使是在小城市里甚至在乡下,不经意的某座桥或者房子就有个故事,这也是日本人一种难得的浪漫主义吧。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世界眼中的日本人


  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很好,很多人都有余钱可以出国旅游,出门旅游遍览四方风物,增阅历长见识,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不小心也会把不太好的一面暴露给别人,坦率地说,中国大部分人口闭关自守了上千年,没见过什么世面,出门之后很多陋习纷纷都被外国人看在眼中,至于世博会在自己家门口丑态毕露,已经让人羞于开口了。


  日本人虽然也礼貌的接待中国游客,但是未必真的尊重中国人,不仅仅是日本人,很多外国人都觉得他们见过的中国人大多数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看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文化,只是疯狂的买东西?为什么他们不排队,很喧闹,不遵守秩序?


  我们应该怎么解释?是因为那只是少数人吗,只有素质差的少数人才出国旅游,而高素质的大部分人反而只在国内呆着?我想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正是因为经济发展,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去,而走出去则是为了认识世界,从而更好的发展,我们有一些长久以来的陋习,这无可厚非,正是因为走出去了,看到了差距,才更应该裨补缺漏,自我完善。


  我手上有一些关于日本海外旅游的数据,日本从1964年重新开放海外旅游,到70年还只不过100万人,但这一数字高速攀升,到96年已经达到了1700万,直到现在日本出境人口数量大概在1800万左右,但7、80年代,其他国家的人都是怎么看待日本人的呢?高桥敷教授在70年所写的《丑陋的日本人》一书,告诉了我们刚刚开始重新面对世界的日本人,当时别说欧美,就连拉美国家都看不起日本人,认为他们是难以理解、不善交流、行为粗俗而性格卑劣的种族,而日本人自己也怀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觉得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出国旅游被人歧视,还有如果移民了就必须要衣锦还乡不然让人瞧不起等等的观念。但是这并不妨碍在短短二十年之后,日本成为一个无论在经济国力还是国民素质上,都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的国家。日本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做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