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以CPI指数看通胀误导决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6:22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以来的新高。面对中国进入全面通胀时代的质疑,国家统计局表示否认。那么,到底应如何判断通胀水平?通胀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通胀能否被控制住?本期《意见中国》集合国内七位经济学家,为您详细解读本轮通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博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力图纠正主流经济学界以CPI来判断通胀水平的传统做法。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不仅仅指消费品物价上涨,资产价格的普遍上涨其实就是通货膨胀的前一阶段。

对于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它只有反映趋势的意义,实际上的统计不会准确。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黄益平认为,是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来看,钱多了总归是要爆发出来的,也可能通过CPI爆发,也可能通过资产泡沫爆发出来。”黄益平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均认为,物价上涨不能怪炒家,它只是货币超发的自然反应。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认为,通货膨胀是财富的转移。那些能先得到货币的人,实际上掠夺了他人的财富。他说:“原来总价值是一个亿,现在多发了一个亿的货币我拿到了,那这就是两个亿,就是每个商品价格平均增加一倍,实际上有一半的财富就从你们手里到我手里了。”张维迎(博客)说,在危机发生后,政府抵制不住通货膨胀的诱惑,这相当于是抓着老虎的尾巴在跑,很危险。

对于解决通胀的方法,许小年、黄益平和花旗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沈明高(博客)等经济学家的建议是:加息,人民币升值,放弃刺激经济的政策,放弃保增长的目标。

以下为部分视频实录:

以CPI指数看通胀误导决策

许小年:我认为看通胀的话,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都应该看。

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从格林斯潘就任美国联储主席之后,他就开始关注资产价格。但是我们知道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你要都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的话,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货币政策将来的目标到底盯住什么?这个在理论界没有一致的看法。在实践中更是千差万别。这个问题不能说现在有共识。

黄益平:通胀压力是不是大,这里有一个判断的问题。现在举例回头来看,美国为什么发生次贷危机?其中有一种观点:格林斯潘当初当美联储主席时,货币政策环境太宽松。为什么货币政策环境宽松?他是一个经验老道的中央银行家,他当初的问题是,因为通货膨胀水平非常低,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CPI非常低。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房地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严重。现在回头来看通胀,单纯看CPI问题不大,但如果把资产泡沫这块合在一起,其实当初的通胀压力是很大的。对我们来说问题差不多。

官方公布的通胀数据是否可信

 

高善文: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通货膨胀的数据在趋势上应该是可信的。

但是它所公布的通胀水平,本身应该跟实际的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通胀水平相比,可能是有一些系统性的低估。

巴曙松(博客):CPI是选取不同的样品进行综合的计算,我觉得计算方法也是符合通常统计的规则的。

但是如果你消费的日常构成跟它选择的样品是匹配的,你可能感受到的物价压力跟它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日常在消费的这些商品的构成跟它的差异很大,那么你可能就会感觉到它存在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