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被误用的一份张国焘长征闹分裂电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4:43:53
2010年11月24日 19:34:35  来源: 人民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毛泽东与张国焘
作者孙果达,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张蕾蕾,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师
一、究竟是“听”还是“不听”
红军长征中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时,张国焘曾发出一份企图扣留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的电报。这份电报常常被许多著作错误引用。事情是这样的:
1935年9月8日上午9时,右路军总指挥部的陈昌浩、徐向前鉴于左路军的张国焘公然违背中共中央当时决定的北进方针,向张国焘发出急电:“总的行动究竟如何?一军是否速占罗达?三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飞示,再延实令人痛心。”(1)当晚22时,张国焘复电徐、陈:“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右路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右路皮衣已备否?即复。”(2)随后,张国焘又电令左路军的三十一军政委詹才芳:“九十一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往——引者注)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3)
就是这一张国焘给詹才芳的电令,许多重要的著述在引用时,都对电报内容作了关键性的修改。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的《毛泽东传》间接引用道:张国焘“致电左路军驻马尔康地区的部队,要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移至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4)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王稼祥传》中的说法也完全相同(5)。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的《叶剑英传》有所不同,在直接引用中加了个“不”字:张国焘电令詹才芳“令军委纵队蔡树藩将所率人员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6)
上述重要著作在引用张国焘的这份电报时,都加了个“不”字,意思变得完全相反。究竟这样改对不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对这份电令的执行结果,即:蔡树藩究竟有没有被扣留?如果被扣留,究竟是因为他“听”还是“不听”?
二、把“听”误改为“不听”,原因在于不了解军委纵队的北上路线
这么多重要的著述在引用这份电报时都把“听”改为“不听”,也许是源于一种思维定势,即认为蔡树藩如果“听”张国焘的命令自然安全,如果“不听”则可能被扣留。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对张国焘的这一命令,当时蔡树藩如果“听”了,就会在劫难逃;惟有“不听”,才能避免被扣留的危险。众多的重要著述之所以增添一个“不”字,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张国焘发出这份电令的意图,以及军委纵队当时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
如果把命令按照“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来认定,那么当时正在率部北上的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就只有两种结果:如果“听”,那他及其所部就会南移马尔康;如果“不听”,那就会被“扣留”。这样,不管蔡树藩“听”还是“不听”,都不可能参加中共中央随后举行的俄界会议。然而事实是,蔡树藩参加了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的俄界会议。(7)可见蔡树藩既没有因为“听”而南移马尔康,也没有因为“不听”而遭扣留,而是与中共中央一起北上并参加了俄界会议。这就足以证明把“听”改为“不听”是错的。
那么怎么正确理解“听”呢?关键是必须了解当时左、右两路军具体的北上路线,因为当时的军委纵队也已经一分为二。
搜索更多张国焘 俄界会议 的新闻
"听",还是"不听"?——长征中与张国焘有关的一份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