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饮食禁忌》(第三讲)---养生美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5:37
《科学解读饮食禁忌》(第三讲)

第三讲
解读毛泽东的长寿和鲁迅的早逝
一个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多种因素有关,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主要是饮食生活习惯、嗜好、个性、医疗条件、遗传因素。我在这里主要是从饮食生活习惯、嗜好、性格、遗传因素等方面简要解读一下毛泽东的长寿和鲁迅的早逝。我之所以选择解读这两个人,主要原因有8个方面:①、鲁迅(55岁,1881~1936)仅比毛泽东(83岁,1893~1976)大12岁,所以他俩算是属于同时代的人,而且他俩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两个名人。②、他俩童年、少年时代的家庭经济条件差不多,虽然不很富有,但是衣食无忧,在当时社会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③、他俩有两个相同的嗜好:抽烟、喝茶。④、他俩的个性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很难做到委曲求全。⑤、他俩都喜欢夜间工作。⑥、他俩童年少年时代都是接受的旧封建式的私塾教育,所以都不真正了解现代科学。⑦、他两人都患了肺病。⑧、我与这两个人在嗜好、个性、工作方式等方面有些相似之处。
毛泽东的大半生的时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岁月,以他的身体状况和特殊经历,83岁已是高寿。鲁迅先生终生的生活条件一直比较安静优越,既有固定的教授工资,还有丰厚的稿酬,但是仅活了55岁,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英年早逝。也许因为毛泽东和鲁迅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两个名人,所以有很多人写过文章探讨毛泽东的长寿和鲁迅的早逝的原因,但是我认为都没有揭示问题的本质,而且有些观点仅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臆想。我在这一讲主要是从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的双重角度解读一下毛泽东的长寿的秘诀和鲁迅的早逝悲剧。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毛泽东长寿的秘诀
毛泽东能够长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能够做到科学饮食。我分析毛泽东的饮食,主要原因有五:一是,他是少见的坚守传统平民饮食习惯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二是,我的体质类型和毛泽东的相同,都是热温体质,饮食习惯和理念有很多相同和相似之处。三是,我和毛泽东有两个相同的嗜好:抽烟、喝茶。四是,毛泽东相信中医饮食养生观念,固守适合自己的传统的饮食习惯,敢于抵制某些不成熟的“现代营养学理念”。五是,我认为科学解读毛泽东的饮食对当代人和后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思想
中医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体现在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思想之中。在对待我国的医学事业方面,毛泽东也有自己的思想,并指导新中国的医学事业有了重大发展。在新时期探讨毛泽东的医学思想,对新时期发展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医学事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的医学思想的英明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正确评价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包括中医药学。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谈话、讲话的方式,以尊重科学的态度,正确评价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针对当时蒋介石集团的围困,根据地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就指出:“草医草药要重视起来。”[李经纬,《中国革命战略时期中医工作史略》,《中医杂志》,1986,(8)]正是因为中医药救活了很多红军指战员,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也始终没有离开中医药,很多军医是医术高明的中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经历证明了中医的有效和伟大。正因如此,1949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代表时,从保护和发展中医药这一宝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出发提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1953年,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谈到:“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张存悌,《毛泽东与中医》,《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同年,他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中国对世界是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张存悌,《毛泽东与中医》,《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毛泽东在肯定中医药的地位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医药有明显的局限性,所以他在1953年底又明确指出:“看不起中医是错误的,把中医提得太高,也是不适当的。中医宝贵的经验必须加以继承与发扬,对其不合理的部分要去掉。”[毛泽东对卫生工作的指示,1953年底]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接见音乐工作者时说:“应该学外国的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光明日报》,1977,9,9,第七版]1958年,毛泽东在中央卫生部的一个文件上批示,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医药学“包含着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必须继续努力发掘,并加以提高。”[张文康,《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中医药政策,把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4(2)]这些是毛泽东对中医药的根本肯定和全面评价。其二,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团结中西医,为人民服务。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中西医合作,洋医生和土医生合作。”1939年,为了克服中西医文化相互轻视的现象,毛泽东对卫生事业作了“打破宗派主义”的题词。1944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中西医合作,开展群众卫生运动”的思想。他进一步提出:“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到1945年3月,延安成立了中西药研究会,根据毛泽东“中西医合作思想”,提出了“实现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口号。建国后,毛泽东多次谈到了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深刻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新医药学的问题。他指出:“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毛泽东认为,这里首先要提倡的是西医学习中医。他在1956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说:“学了西医的人,其中一部分人又要学习中医,以便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人民日报》,1978.11.12]正是在毛泽东的医学思想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科学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发展。
事实上,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思想不仅指导新中国的医学事业有了重大发展,还指导了他自己的饮食生活,他在患病的时候也能够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2、毛泽东的饮食习惯
我国的数千年的中医饮食养生观念对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全国各地的主流饮食习惯都是经过世世代代的中医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和食物特点逐渐完善起来的,正因如此,全国各地都有很多长寿翁。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主要是在童年、青少年时代养成的,毛泽东也不例外。毛泽东是湖南湘潭韶山人,他的童年、青少年时代是在韶山、湘乡、长沙度过的。按照以前对农民成分的划分,毛泽东的父亲算是一个富农,所以家里虽然不很富有,但是也不贫穷,所以衣食无忧所以毛泽东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吃的都是当地老百姓经常吃的东西。据毛泽东的后来的不同时期的一些厨师和卫士介绍,毛泽东当了“一把手”以后,也从未奢华,吃的仍然主要是家乡菜。一言以蔽之,毛泽东的饮食习惯,一辈子都保持了一个湖南农民的朴实和简单,很富有地方特色,基本上没有超出湘菜口味。
现在的韶山、长沙、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餐馆推出的“毛家菜”,有的菜的原料虽曾是毛泽东吃过的,但价格却很贵,菜名也神乎其神,近乎山珍海味,这事实上是对毛泽东简朴饮食的异化,是一种虚假的商业炒作。
3、毛泽东的饮食结构
毛泽东晚年时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血压、血脂正常,这和他老人家科学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毛泽东的饮食结构中荤素搭配的比较合理。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说毛泽东的饮食原则是:荤素搭配,以素带荤、粗细搭配、海陆搭配、杂食不偏、内容简朴、热量适中等。毛泽东的这些饮食原则完全符合《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配伍原则。
毛泽东的主食是大米掺黄豆、红豆,面粉掺荞麦粉,高粱粉或玉米粉及粗杂粮。早上通常吃一小碗牛奶麦片粥,有时喜欢吃一个烤红薯和烤玉米。
毛泽东喜欢吃蔬菜,正常情况每餐必须有蔬菜。毛泽东经常喜欢吃的蔬菜主要包括辣椒、青椒、蒜、葱、姜、苦瓜、大白菜、空心菜、小白菜、雪菜、萝卜、藕、芥兰、扁豆、西红柿、笋类、海带、蘑菇等,还喜欢吃荠菜、苋菜、苦菜、蕨菜、马齿苋、枸杞芽等野菜。
毛泽东经常喜欢吃的禽畜类肉食主要是猪肉、羊肉、鸡肉等。红烧猪肉是毛泽东的终生最爱。旧社会,湖南人民初一、十五“打牙祭”,才吃红烧猪肉这种“高级菜”。据毛泽东的许多身边人员回忆,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只是在打了胜仗以后和感到肚子里特别缺油水时,才要求吃一顿红烧肉,据说是为了补脑。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吃红烧肉是非常节制的,一两周吃一次,据说和平年代毛泽东吃红烧肉只是为了解馋,特点是块大量少。他还喜欢吃的猪皮冻、鸡皮冻。毛泽东在饮食方面也很有毅力,据说在生活最困难的1960年,他一年没有私自吃肉食(招待重要外宾除外)。
毛泽东喜欢吃淡水鱼,主要包括草鱼、鲫鱼、泥鳅、武昌鱼、鳙鱼(大头鱼)头、小鱼、鱼杂、大虾、小虾等。
毛泽东终生喜欢喝茶,特别喜欢绿茶(龙井)。
另外,毛泽东的口味是喜欢吃咸,不喜欢吃甜。
毛泽东吃的食物虽然很普通、很简单,但营养并不差,因而他体质一直很好。从1956年到1966年(63~73岁)的10年间,毛泽东共畅游长江17次!没有超常的勇气和体力是很难做出这样的壮举。正因如此,73岁之前的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的形象始终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4、毛泽东的饮食养生观语录
☆我想吃什么,就是我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就能吸收好……
【简要解读】:人的口味千差万别,再好的食物也不能适合所有的人,饮食心理只能疏导,不能强迫,如果强迫一个人吃他不喜欢吃的食物,则不利于健康。
☆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全听你的我就完了,全不听你的我也不行。
【简要解读】:毛泽东保健医生都是西医,毛泽东的体质一直很好,所以不依赖保健医生。一个人要根据科学的饮食理念和自己的体质类型、饮食心理、口味喜好等选择食物。
☆补品能少吃就少吃……战胜疾病,保持健康,主要还得靠自己身体的力量。
【简要解读】:对正常的人来说,补品就是废物,只能增加肝、肾负担。符合自己的合理的饮食才是健康的根本。
☆我有个原则,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简要解读】:正常人都是感情动物,遇事绝对不怒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不要经常愤怒,不要自找愤怒,而要善于及时用合适的方式发泄愤怒,调节情绪。游泳是我喜欢的一种运动,也是我亲近自然发泄愤怒的最好方式,我想,毛泽东也可能是这样的。
☆我十分能吃,七分能睡。
【简要解读】:能吃是保证身体营养的前提,能睡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运动就其作用说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简要解读】:生命在于运动……脑力劳动者更要切记!
5、毛泽东是热温体质的人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一年四季好洗冷水澡,后来夏季喜欢到北戴河、庐山等避暑胜地避暑,还喜欢吃苦瓜之类的寒凉性蔬菜,还喜欢吃咸,这足以说明毛泽东是典型的怕热不怕冷的热温体质的人。
毛泽东终生特别好吃辣椒、蒜、葱、姜,对于热温体质的人经常偏好这些热温性食物会出现“上火”之类的不良反应,但是毛泽东又同时特别好吃的苦瓜、空心菜、小白菜、莲藕、芥兰、笋类、蘑菇等蔬菜和苋菜、蕨菜、荠菜、苦菜、马齿苋、枸杞芽等野菜都是寒凉性蔬菜,还喜欢喝寒凉性的绿茶,这些寒凉性的蔬菜和寒凉性的绿茶有效地抵消了辣椒、蒜、葱、姜的温热性。从而保证了毛泽东体内的寒热平衡基本处于正常状态,所以73岁之前(1966年之前)的毛泽东的身体总体上来说始终是健康的。
6、毛泽东的饮食趣事
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厨师、卫士等身边工作人员,通过回忆录、答记者问等方式介绍了很多毛泽东的饮食趣事。曾经采访过毛泽东的美国记者(作家)斯诺等记者也披露了毛泽东的一些饮食趣事。一些饮食趣事反映了毛泽东的饮食理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很有借鉴意义,我在此整理了16则趣事,并作简要的解读,供读者朋友参考。
6.1、毛泽东请老木工吃“金银元宝饭”
1946年2月,毛泽东住在延安的王家坪。有一天,毛泽东住的窑洞窗户坏了,管理科派来一位60多岁的老木工,窗户修好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毛泽东执意留老木工一起吃饭,乐呵呵地对老木工说:“老人家,不要走嘛,我今天要让你享享口福,在我这里吃一顿‘金银元宝饭’。”
老木工听了,觉得稀奇,不知道这“金银元宝饭”是个什么饭,便不再推辞,留了下来。
不一会儿,“金银元宝饭”端了上来。原来,“金银元宝饭”就是小米掺了一点大米,还有几块红薯。老木工看看这饭,又看看毛泽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也很开心地笑了。他一边给老木工往碗里盛饭,一边说:“我这金银元宝饭,可是货真价实的哟。小米为金,大米为银,这一块块红薯,就是元宝。包你味道不错,吃了,四季发财!”
老木工听了毛泽东的话,越发乐不可支,无拘无束地吃了起来。
多数时候,毛泽东只吃“二米饭”。所谓“二米”,就是两个品种的组合,这些品种包括:大米、小米、玉米、红豆、绿豆、红薯、芋头、百合……
如果是小米和大米的组合,一黄一白,就是“金银饭”。
毛泽东用来招待老木工的这顿饭,是“三米饭”。红薯,既粮又菜,粮菜兼用,常被列入“粮油篇”,写进“杂粮”的花名册。
“三米饭”比“二米饭”增加了一米,自然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多了一些营养。
【解读】:“金银元宝饭”即“三米”成一饭,是毛泽东饮食结构中“谷类为主”、“食物多样化”的一个突出代表,很值得借鉴。
6.2、毛泽东爱吃的“八宝饭”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厨师叫王近仁。他刚来到中南海时,头一回给毛泽东做饭时,自然有些紧张。更令他紧张的是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食谱上开列的主食是“八宝饭”。可王近仁走进厨房一看,什锦果脯、红枣、花生米、莲子、糯米、白糖等“八宝饭”的原料,竟然一“宝”也没有!
王近仁又紧张,又为难,急忙跑出厨房,向卫士长李银桥汇报。跟随毛泽东多年的李银桥一听就笑了,对他说:“王师傅,主席要吃的八宝饭,可不是你在饭店里做的那种。你只要把大米、小米、玉米、绿豆、红豆、黄豆、蚕豆、四季豆,放在一起煮熟就行了。主席在长征路上,经常吃这种饭,已经吃出了感情。”
于是,王近仁立即洗米刷锅,做起他厨艺生涯中粮豆品种最多的一顿“八宝饭”。饭熟之后,锅盖一揭,米香豆香弥漫。这顿饭,毛泽东吃了不少,王近仁这才放心。在以后的日子里,王近仁也越来越多地知道了毛泽东的饮食特点:杂食,吃什么都行。
毛泽东长了一副好胃肠,消化吸收能力极强。对于吃,他没有刻意的讲究,五谷杂粮、冷饭热菜都能吃,他甚至还适应饥一顿、饱一顿的无规律饮食,这也许是多年的不稳定的战争生活锻炼出来的一种的特出本领。
一来二去,王近仁还发现,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毛泽东吃饭时,不是看书、看报,就是看文件。他左手拿着要看的东西,右手拿着筷子,边看边吃。由于他精力高度集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离他近的东西吃得多,离他远的东西吃得少,甚至没吃。毛泽东吃一顿饭的时间,往往很长。
【解读】:毛泽东喜欢吃的“八宝饭”,给人以启示:五谷杂粮最养人。我在前面介绍过“腊八粥(八宝粥)”。毛泽东的“八宝饭”与“腊八粥”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其它饭相比,八宝饭集粮豆之大成,富有营养价值。粗粮、细粮、豆类,一锅同煮,能充分发挥食物的互补作用,比吃一种粮食或豆类营养丰富得多。毛泽东的“八宝饭”也很值得借鉴,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某些慢性病的中老年人。
6.3、毛泽东与辣椒
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终生特别好吃辣椒,正常情况下每餐必吃,而且吃得很多。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有展示了他好吃辣椒的细节。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吃上一顿辣椒,对毛泽东来说,就是一顿美味佳肴。美国作家斯诺曾亲眼见过毛泽东吃饭,对他嗜爱辣椒惊讶不已,这样描写道:“毛泽东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甚至把辣椒夹在馒头里吃。”
据延安之后的毛泽东的厨师回忆,辣椒是毛泽东每餐必吃的。毛泽东还好吃蒜泥,不过毛泽东吃的蒜泥中通常加入葱、姜、小辣椒调和而成。
毛泽东还幽默地发明了很多“辣椒革命论”。1953年,他曾半真半假地对护士长吴旭君说:“能吃辣椒的人革命性强。”他还曾打趣地对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说:“连碗里的辣椒都怕,还敢打敌人?”后来毛泽东还对很多知名人士阐述过他的“辣椒革命论”。晚年时,毛泽东由于身患疾病,吞咽困难,只能在小盘子里蘸一点辣椒,然后用嘴一抿,但是他却高兴地说:“好香啊,一直辣到脚尖了!”
毛泽东还有一个珍爱土地的农民情结,所以喜欢在院子里自己种蔬菜,其中辣椒是必种的蔬菜之一。1942年,斯大林派人给毛泽东送来丰厚的礼品。回赠什么礼品呢?爱吃辣椒的毛泽东想来想去,最后做出决定:回赠辣椒!毛泽东决定回赠斯大林的辣椒是他亲手播种、培育和收获的红辣椒。毛泽东将辣椒装进一个特制的大布袋之后,对苏联朋友说:“延安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我就给斯大林同志送这点礼品,表示我的谢意吧!”
【解读】:毛泽东酷爱辣椒与他童年、少年时代形成的湖南饮食是习惯有关。毛泽东每餐必吃的辣椒和葱、姜、蒜,这对增强他的身体免疫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便秘是伴随毛泽东一生的一种“亚健康”,过食辣椒是造成便秘的一种重要原因。对任何人来说,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因为包括伟人在内的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人性的弱点,过食辣椒就是毛泽东的一个人性的弱点。为了便秘问题,毛泽东的很多保健医生都奉劝他少吃辣椒,对中医很熟悉的毛泽东也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就是改不了。
6.4、毛泽东从小就爱吃苦瓜
毛泽东从小就爱吃苦瓜,坚持了一生。有一次,他一边吃着苦瓜一边对身边的人说:“苦瓜这种菜,我的家乡很多,房前屋后都可以种。好种,也好活。有些人吃不惯,是怕它的苦味。我不但吃得惯,还一生都吃,从小就爱吃,就图它个苦味。”说到这里,毛泽东略微沉思了一会,意味深长地说瓜道苦,感悟人生:“我这个人一生没少吃苦,看来是苦惯了,以苦为乐了。”
还有一次,毛泽东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用餐,餐桌上有一道他很喜欢吃的菜――苦瓜炒鸭子。他又从这道菜生发感慨,用充满哲理的语言,由菜入理,使菜肴的文化得以升华。他说:“苦瓜对人体最大的好处,就是去火明目。”
说及“去火”,毛泽东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上火。有时气也上火,这叫虚火。这种人吃点苦瓜很有必要。我这个人也爱上火,不如主动去吃,免得火气太大。火气大,不是伤人,就是伤己噢!”接着,他又这样说及“明目”:“至于明目,更是它的大好处。我现在有点老眼昏花了,时时吃一点,免得看不清事理噢!”
毛泽东没有将“去火”的好处只停留在通常所说的健身上,而是深刻地指出了“火气大”的危害:“不是伤人,就是伤己噢!”也没有将“明目”的好处停留在一般所说的“看清事物”上,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事理”和“事物”的一字之差,阐述其中的哲理。
毛泽东时常语出惊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和毛泽东在一起,既学知识,又长见识。
确实,一道普普通通的“苦瓜炒鸭子”,放到毛泽东的餐桌上,既有饮食养生的医学知识,又有饮食文化的真知灼见,还有不失幽默的自我反省。
【解读】: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苦瓜,毛泽东是热温体质的人,而苦瓜是典型的寒凉性蔬菜,所以熟悉中医的毛泽东深刻体会了苦瓜的“去火”功效。任何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合理选择蔬菜,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相信中医,做不到合理饮食,那么长寿是不可能的。
6.5、毛泽东与野菜马齿苋
在毛泽东的食谱中,无论款待客人,还是日常饮食,最为多见的,当数野菜马齿苋。毛泽东和马齿苋有着不解之缘。
炒鳝片、炒马齿苋、炒鸡蛋、炒海带、烧萝卜、铁板里脊、肉片汤,这7道菜,曾是毛泽东用来招待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的,时间为1959年6月24日。
西红柿、雪菜、炒马齿苋、烩芦瓜、烧饼、米饭。这是毛泽东1962年6月10日的早餐食谱。
雪菜、笋丝、炒海带、炒马齿苋、生扁豆芽、汤面。这是毛泽东1962年7月7日的早餐食谱。
在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着保存完好的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这是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制作马齿苋、酸泡菜、霉豆腐等菜肴时使用过的器皿。这些菜肴,又被称为“坛子菜”,毛泽东就是吃着这些“坛子菜”长大的。
毛泽东小时候读私塾,有一次,教书的邹先生外出,毛泽东趁机带领同学下塘游泳。这事被邹先生知道后,拿起竹篾片,就要打毛泽东的手心。可转而一想,对毛泽东这样倔强聪颖的孩子,不能来硬的,便说:“我出两个对子,你对得上,免除惩罚,对不上,则要打手心。”邹先生随即说出上联:“濯足。”毛泽东一听便知道邹先生的喻意,仍在气恼他带头在上课时间游泳这件事,便应对道:“修身。”邹先生又想出一个复杂的:“牛皮菜。”毛泽东略加思索,又脱口而出:“马齿苋。”两个对子,都对得天衣无缝!邹先生结束了“以考代罚”,毛泽东免受了一顿皮肉之苦。
在延安时期,由于国民党封锁,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饮食生活中的几大偏好,如辣椒、霉豆腐、酸泡菜等,时常得不到满足,只有生命力极为顽强的马齿苋,即使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坡上,也能采集到。这种生长在沟畔路旁的野菜,在艰难岁月里给毛泽东的饮食带来了很大快慰。
新中国成立以后,住进北京的毛泽东,仍念念不忘马齿苋,时常提出吃马齿苋的要求。对此,保健人员曾感到不安,害怕对他的健康有害。于是,拿来一些样品,找到有关部门化验,还查阅了各种中草药方面的书籍。化验和查证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言:“马齿苋,既可食,又是药。”
【解读】:我在前面也已经介绍过马齿苋,马齿苋也是典型的寒凉性野菜,所以也很适合毛泽东的热温体质。
6.6、毛泽东与“娃娃菜”
1960年,毛泽东在湖北武昌的东湖客舍设国宴,招待朝鲜客人。席间,有一道很特殊的菜肴:用萝卜苗和叶柄烧制的一道热菜。
这道菜,在国宴菜谱上没有记载,就是普通农家,一般也不吃萝卜苗,因为它既清苦又粗糙。
然而,毛泽东对这道菜却钟爱有加,还给它起了个颇有来历的名字——娃娃菜。他热情地向朝鲜客人介绍:“这道娃娃菜,营养价值很高。萝卜在中药书上很有地位,叫‘小人参’,很补人哩!”
以“小人参”为原料,制作出来的“娃娃菜”,虽然史料无从稽考,但经毛泽东一番十分风趣的介绍,把餐桌前的人都给逗笑了。
原来,这绝无仅有的“娃娃菜”是毛泽东的“发明”。毛泽东在与保健医生讨论素食时,广征博引,曾提及孔子,他说:“老夫子吃饭很讲究,有几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不吃,食物变色变味不吃,烹调不合宜不吃,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这些都很符合卫生嘛!但我觉得还可以‘杂一点、粗一点、土一点’。”粗粮、豆类、薯类、野菜等,毛泽东都很喜欢吃。他曾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是东方国家,习惯吃得素一些,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不过我们不是全素。”
【解读】:毛泽东的“杂一点、粗一点、土一点”可以作为中国人的养生名言,因为这个观点既符合中医饮食营养学,也符合现代饮食营养学。从“萝卜在中药书上很有地位,叫‘小人参’,很补人哩!”这句话来看,毛泽东是看了一些“中药书”,这是毛泽东自觉运用“中药书”指导自己饮食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如今毛泽东发明的这种“娃娃菜”已经出现在很多各种档次的饭店。笔者吃过多次,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食盐、香油、味精拌小萝卜苗,很爽口。
6.7、毛泽东入乡随俗——大葱蘸大酱
1959年2月25日,毛泽东来到山东省视察。他乘坐的专列停在省会济南市之后,就在专列上召开一个座谈会,参会的是“五级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历城县委书记、东郊公社党委书记、大辛庄管区党总支书记、大辛庄党支部书记。
下午6点半,服务员向毛泽东报告:“主席,饭做好了。”
毛泽东合上笔记本,对大家说:“好,现在请大家吃饭。饭后,咱们继续谈。”
最先上桌的是两碟凉菜:苦瓜、香肠。毛泽东介绍说:“这苦瓜,味道很苦,却很好吃,又很有营养。大家尝尝。”
当服务人员把一大盆汤端上桌时,毛泽东风趣地说:“分配是个大问题,分配不好,大家会有意见。来,我给大家分配分配。”随即,他操起汤勺,给每个人的碗里都舀入汤。毛泽东如此平宜近人,还巧妙地把座谈内容与餐桌分汤联系起来,大家听了,都不再拘束。
山东人有生吃大葱的习惯——大葱蘸大酱。所以,这餐桌上便有了山东的特产:大葱、大酱。毛泽东见了,说:“你们山东人不是爱吃大葱吗?”说完,拿起一根大葱就吃。他这么一吃,大家都笑了。入乡随俗,用餐气氛更加活跃,大家都拿起大葱,吃了起来。
平时,毛泽东很少生吃蔬菜,也很少这样整根吃葱。
毛泽东的厨师程汝明,山东莱州人,从1967年起到毛泽东家司厨。他曾向笔者介绍,毛泽东吃葱,主要是葱花。程汝明曾多次给毛泽东烙猪肉葱花饼。猪肉切丁,加入葱花、盐,拌匀,包馅,烙制。
毛泽东很喜欢吃这种饼,说:“程师傅做的饼也很好吃。”这好吃当中,包含葱花特有的葱香味。
【解读】:很多老山东人的饮食习惯是“煎饼大葱蘸大酱”,可惜毛泽东不习惯吃煎饼。山东各地的百岁长寿翁很多,与“煎饼大葱蘸大酱”有重要关系,因为我做过一些调查,不喜欢“煎饼大葱蘸大酱”的长寿翁很少。因为煎饼需要好牙齿咬,所以很多步入老年的人只好采用“菜汤泡煎饼大葱蘸大酱”。我从小好吃“煎饼大葱蘸大酱”,一直坚持到现在,还要永远坚持下去……
6.8、毛泽东对胆固醇的看法
在医学上,早就有胆固醇对动脉硬化有影响的说法。对于鸡汤、鸡肉吃哪个好,苏联专家说“吃肉好”,工作人员就给毛泽东以肉为主,汤是次要的。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喝鸡汤好”,然后工作人员又给他多喝汤;后来又有人说鸡蛋不能吃,一会儿又说鸡蛋少吃点。毛泽东后来说:“你们这个东西怎么老改呀?到底哪个好,讲出道理来。”于是医生给他讲了一通胆固醇的害处,他说:“你们把我控制了,让我的胆固醇少了,胆固醇在人身上就是应该有的东西,你们把它压得那么低,合适不合适?对人体是不是有好处?是不是低了就一定有好处?”
有一段时间,毛泽东的保健人员说不要让他吃猪油,说那东西脂肪太多,胆固醇高,于是给他改用别的植物油。毛泽东的嘴还真灵,他说:“你们的菜是怎么做的,不香啊!”
管理员吴连登说:“医生说了,您不能吃猪油。”
他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我怎么不能吃猪油?”
“脂肪太多了。”
“我说菜不香了,你们给我换了油!”
“他们是为了您的健康……”
不待说完,毛泽东就很不客气地说:“谁叫改的谁去吃!”
见毛泽东发了火,工作人员也就不好坚持了。事后工作人员按他的要求,安排的食用油是一种混合油,三分猪油,七分花生油,合在一起,两者兼而有之。毛泽东还说了一句话:“天下的事没有绝对的,我看你们医学也是这样。”
毛泽东一直吃这种混合油。事实证明,猪油并没有影响他的健康。
【解读】:①、我在前面已经专门介绍过胆固醇,现代科学对胆固醇的认识是逐渐深入完善的,从现在的现代医学观念来看,毛泽东对胆固醇的看法是很正确的。毛泽东当年敢于抵制当时的“现代科学”对胆固醇的不全面的认识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②、对毛泽东的饮食建议肯定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医学专家的意见,而是应该由许多中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过慎重研究确定的方案,所以代表了当时主流现代营养学理念。如果毛泽东把当时的“现代营养学理念”当圣经,那么他很可能早就生大病了。现代科学还在初级阶段,所以“现代营养学理念”总是在不断变化,今天认为是正确的“现代营养学理念”,不久以后很可能就被淘汰了。中医饮食养生理念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所以我认为,明智的中国人应该坚持中医饮食养生理念为主、“现代营养学理念”为副的原则。
6.9、毛泽东与红烧肉
毛泽东喜欢上红烧肉是1914年进了湖南第一师范以后,据其同班同学周世钊和蒋竹如的回忆,该校每星期周六打“牙祭”,吃红烧肉。长沙红烧肉是用湘潭酱油(老抽)加冰糖、料酒,大茴(八角)慢火煨成,肉用带皮的“五花三层”,八人一桌,足有四斤肉,从这时起,毛泽东就爱上了这个菜。
1947年,人民解放军在沙家店战役中,打了个大胜仗,俘敌6000余人。已经三天两夜没睡觉的毛泽东,对卫士长李银桥说:“这段时间用脑太多。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要肥的,补补脑子。”随即,李银桥将此事告诉炊事员高经文。高经文精心烹制的红烧肉,色泽红润,肥而不腻。毛泽东深深吸吮红烧肉特有的香味,情不自禁地赞叹:“啊,好香!”每逢大的战役或毛泽东连续工作几昼夜时,身边工作人员就想办法给毛泽东搞到一碗红烧肉。每次,毛泽东都很有食欲。
1949年,济南解放。毛泽东非常高兴,手里挥动着攻克济南的电报,将胜利的消息告诉卫士们。一个卫士调皮地将打胜仗与红烧肉联系起来:“主席吃了红烧肉,指挥打仗没有不赢的。”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红烧肉就是补脑子嘛!”
不过进了北京之后,毛泽东吃的红烧肉是不加酱油的。毛泽东的厨师程汝明在回忆中说,“红烧”菜肴通常离不开酱油,但毛泽东对酱油素不喜欢,所有菜都不让放酱油。程汝明说,他给毛泽东做红烧肉,是用将糖放在油里炒熬形成红色。
开始,程汝明只是听到打招呼说不让放酱油,但不知道毛泽东为什么不吃酱油。后来,是专列上一个叫刘耀方的服务员,勇敢地向毛泽东提问,说:“毛主席,你怎么不吃酱油啊?”毛泽东告诉小刘,他最初是吃酱油的,但在对酱油有了更多的了解后,他产生了腻烦心理。因为他的家一度开过酱油作坊,存有一缸一缸的酱油。在一次偶然打开酱油缸的盖子的时候,他发现酱油缸里漂着一层浮动的蛆,他感到非常恶心,从此再也不碰酱油了。程汝明说:“这个事除了做饭菜的师傅,连警卫员都不知道。”
毛泽东的厨师东林发回忆:“给毛泽东烧菜不太复杂,一天只做两顿。每天下午4点到5点起床吃午饭,晚上办公一直到凌晨2点,到5点才吃晚饭。午饭一般一个全荤、一个半荤素、一个素菜、一个汤。晚饭吃小米粥或绿豆粥加一小碗饭,一个全荤就是一两至二两红烧肉,一个半荤素即青椒炒肉丝等。……我往往给毛泽东弄一小碟或一小盘煸干的小辣椒、豆豉炒苦瓜、清炒空心菜梗子、咸菜等等。”
毛泽东60岁以后,医务人员限制毛泽东吃红烧肉,但是毛泽东总是找各种借口要红烧肉。《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一期发表了作家周而复所写的《往事回忆记录》,在第九章《“毛主席会见秘鲁哲学家》中,叙述了毛泽东留客吃饭的一份记录,这是迄今为止对于毛泽东饮食的一份最完整的资料。周而复说,60年代初秘鲁哲学家门德斯来华访问,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会客厅接见他,原定接见时间不长,但是,哲学家碰到哲学家,话匣子打开了……这不是礼仪性的访问,而是两位哲学家的学术讨论,谈起来就远远超过预定的时间了,到了下午五点多钟,毛泽东摇了一下放在茶几上的铃,秘书走了进来,毛泽东对秘书说:“准备饭菜,留客人吃饭,不要让客人饿肚子。”秘书应声,准备立即通知厨房,毛泽东又说:“也不要让我饿肚子啊!”秘书说回答:“是!”毛泽东又说:“请客吃饭,别管什么清规戒律吧。”秘书说回答:“明白了。”周而复说,毛泽东喜欢吃红烧肉,保健人员怕毛泽东吸收过多脂肪一般有所限制,这就是清规戒律,有朋友自远方来,当然要破戒了。厨房制作了这样的8个菜:炒虾仁、素炒干贝、鱼香肉丝、醋溜鱼片、红烧狮子头、鱼头豆腐汤、冬菇白菜、红烧肉,最后这道菜放在毛泽东面前,紧靠这道菜的是一大盘红艳艳的凉拌辣椒。毛泽东夹一块红烧肉送到门德斯面前,说:“你尝尝这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门德斯品尝之后,赞不绝口:“这道菜油而不腻,香甜隽永,吃下肚去,感到浑身舒畅,妙极了!”毛泽东说:“这是一道好菜,百吃不厌。有人却不赞成我吃,认为脂肪太多,对身体健康不利,不让我天天吃,只同意隔几天吃一回,解解馋。这是清规戒律。革命者,对帝国主义都不怕,怕什么脂肪呢!吃下去,综合消化,转化为大便,排泄出去,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怕什么!”门德斯说:“主席先生综合消化能力强,这样健康的身体是少见的……”
【解读】;①、人的饮食与心理有重要关系,有很多人因种种原因对某种食物产生腻烦心理,这是一种异常心理。毛泽东对酱油的腻烦心理,这是一种异常心理。如果某人对某种食物产生了腻烦心理,最好的办法是做心理疏导,如果疏导无效,则不要强求进食,否则不利于健康。②、心理与健康也有重要关系,如果一个人吃了某种食物以后感到特别高兴,则不易生病。毛泽东终生好吃红烧肉,但是身体却很健康。
6.10、毛泽东爱吃“叫化童鸡”
“叫化童鸡”是一道蜚声中外的杭州名吃,也叫“叫化子鸡”,是依据一个传说而得名的。
古时,一个叫化子(乞丐)在饥寒虚弱中昏倒,难友讨来一只小母鸡,给他滋补。在苦于无炊具烹制的情况下,他急中生智,用黄泥将鸡裹起来,在篝火中煨烤。鸡熟之后,异香扑鼻,鸡肉酥嫩。后来,这道泥里煨烤出来的鸡,成了一道名菜。正因为这道名菜与“叫化子”有关,人们便特意在菜名里加入“叫化子”或“叫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每年都去杭州住一段时间,每次都吃这道名菜。他在高兴的时候,曾幽默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来一只‘叫化子’。”工作人员一听就明白,毛泽东是想吃“叫化子鸡”了。
来自“叫化童鸡”故乡的周福明,曾是杭州理发行业的青年标兵,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7年。他既给毛泽东理发,又给毛泽东做饭,有时还陪毛泽东吃饭,也就对毛泽东的饮食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解读】;鸡肉是毛泽东最喜欢吃的肉类之一,鸡肉对毛泽东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童鸡”也就是雏鸡,脂肪含量很少,很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6.11、我想吃什么,就是我身体里缺什么
毛泽东吃东西是很随意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有一个观点:“我想吃什么,就是我的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才能吸收得好,你们谁也不要限制我。”
这就难免要发生一些矛盾。有些医生为了他的健康,自然要提出一些营养方案,这些意见往往会和他老人家发生摩擦。
有人建议他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他说:“你们说的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喜欢吃,我不想吃的东西你们就不要勉强我,我吃了不舒服,就说明我吸收不了……”
毛泽东还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好吃鱼冻。曾有身边工作人员问他:“主席,你吃的那种鱼冻,腥哩吧叽的,有什么好吃的啊?”毛泽东笑着回答:“算你说对了,我就是要吃这种腥味呢。鱼不腥,就不是鱼了。鱼腥肉香,都要领略。吃一口鱼冻,饭就一下子都顺下去了。”
毛泽东还好吃大青鱼的肠子,经过厨师的一番加工,毛泽东照样吃得津津有味,还亲切地称之为“炒龙肠”。
【解读】:①、从饮食心理学来讲,食欲是很重要的,被迫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同样达不到“营养”的效果。②、现在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大青鱼肠子的营养价值,大青鱼肠子所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的基质(约含60%),是智慧头脑的基石,又能降低胆固醇和脑溢血的发病率。③、身体健康的人只要坚持了食品多样化等中医饮食养生理念,只要不偏食,就无需过分限制自己的食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6.12、中南海的小鱼小虾
从前,在中南海,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中南海的湖里常年有几只用柳条编织的鱼篓,鱼篓里放一些诱饵。这几只鱼篓是专门用来给毛泽东捉小鱼小虾的。每天早晨,工作人员将捉拿的小鱼小虾趁新鲜做给毛泽东吃。毛泽东每顿饭都会将这些小鱼小虾连皮一起吃掉。这是毛泽东餐桌上常年不断的一道小菜。
有时候中南海的小鱼小虾不够吃,生活管理员就让玉泉山农场的工作人员在稻田里捕捞,以保证毛泽东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小鱼小虾。
【解读】;毛泽东喜欢吃小鱼小虾,这与他年轻时在湖南家乡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毛泽东的这一饮食爱好,对他的身体健康很有利,既可以补充钙质,又可以补充蛋白质。到山涧溪流捞小鱼小虾是笔者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的伙伴经常干的乐事。我终生怀念沂蒙山区的小鱼小虾乱窜的清澈的山涧溪流……
6.13、吃大头鱼会使大脑发达
毛泽东还特别喜欢吃大头鱼头(鳙鱼)。毛泽东在吃大头鱼时,曾开玩笑说:“吃大头鱼,会使人大脑发达,越来越聪明。”有一次,毛泽东看着汤里又肥又大的鱼头,很幽默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条鱼的鱼头比一般鱼头大,不知它比别的鱼聪明不聪明。想来是大脑发达,应该聪明吧。多吃这种大头鱼,一定会使大脑发达。”
毛泽东的厨师程汝明介绍说:“传统中医有‘以脏补脏’之说——常吃动物的哪个脏器,可补人体的哪个脏器。鱼头中的鱼脑,含有大量的脑磷脂、卵磷脂。所以,中医还管鱼脑髓叫‘补脑汤’。”
程汝明既懂得吃鱼头的好处,又有一手烹制“白汤鱼头”的独到功夫。他把水烧开,放入胖头鱼的鱼头,煮好之后,捞到凉水里,去鱼骨;鱼肉用油煎一下,加入葱、姜、鸡汤,炖制;开锅时,放入少量事先用水焯好的豆腐,加入盐、花椒面;再一起倒入沙锅,加盖,开锅之后,这道“白汤鱼头”就做好了。程汝明曾一个星期给毛泽东做上一两次这样的“白汤鱼头”。
【解读】;我在《第二讲》已经介绍过鳙鱼头的确起到了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从“传统中医有‘以脏补脏’之说——常吃动物的哪个脏器,可补人体的哪个脏器。鱼头中的鱼脑,含有大量的脑磷脂、卵磷脂。所以,中医还管鱼脑髓叫‘补脑汤’。”这段话来看,毛泽东既了解中医学,也了解一些现代营养学,而且还恰当地用现代营养学解释中医观点,并指导自己的饮食,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毛泽东直到晚年还能保持大脑很聪明,的确与大头鱼有重要关系。
6.14、毛泽东好吃“泥鳅拱豆腐”
毛泽东一生好吃泥鳅。1928年的井冈山岁月是毛泽东经历的最艰苦的岁月之一,1928年10月,毛泽东吃的东西除了南瓜别无他物,贺子珍为了给毛泽东改善伙食,亲自去河里抓鱼、捞青蛙,有一次毛泽东随口说了句泥鳅也能吃的话,第二天贺子珍就抓了半筐泥鳅回来,给毛泽东按照江西的做法做了粉蒸泥鳅。
据毛泽东的不同时期的厨师回忆,后来的毛泽东还是好吃泥鳅。对大的泥鳅,去头去皮,炒泥鳅丝。小泥鳅则用新鲜豆腐和放养过几天的活泥鳅一起放在锅内加温,先小火让泥鳅受热后钻进豆腐内,再大火煮至汤白加上佐料即可食用。这是毛泽东经常吃的一道菜,名叫“泥鳅拱豆腐”。
【解读】;我在《第二讲》已经介绍过“泥鳅拱豆腐”,在此不再赘述。
6.15、毛泽东爱吃臭豆腐
臭豆腐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的制作方式均存在一些差异。自古以来,在湖南民间很多家庭主妇会自制臭豆腐,毛泽东的母亲就是一个制作臭豆腐的能手,所以毛泽东从小好吃臭豆腐。
长沙和绍兴的臭豆腐干相当闻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异甚大。长沙街头有很多民间制作臭豆腐的能手,深受民众的喜爱。还有一些专门制作臭豆腐的店铺,长沙的“火宫殿”的臭豆腐就比较有名气。“火宫殿”选用上等黄豆做成豆腐,然后把豆腐浸入放有冬笋、香菇、曲酒、浏阳豆豉的卤水中浸透,表面会生出白毛,颜色变灰。初闻臭气扑鼻,用油锅慢慢炸,直到颜色变黑,表面膨胀以后,就可以捞上来,浓香诱人,浇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松脆、外焦里嫩的臭豆腐。长沙臭豆腐是典型的青方臭豆腐的代表,也称湖派臭豆腐。
1958年4月12日下午5点钟,湖南省长沙市老字号饭店火宫殿的经理何炳炎,刚检查完饭店楼上一个餐厅的安全设施,就听见喊声:“首长来了!首长来了!”他急忙往楼下跑,迎接首长。这时,他还不知道这位首长是谁。
刚到楼梯口,他一眼就认出了走在最前面的人,他情不自禁地喊:“毛主席,您好!”
毛泽东笑眯眯地伸出温暖松软的大手,握住何炳炎的手,操着湘潭口音,也向他问好。
何炎炳陪同毛泽东一行来到楼上这间已经准备好的餐厅。
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曾多次来过这里,熟知这里的餐饮特色。这次,他点的菜肴,还是从前的家常口味。其中,有一道菜是臭豆腐。毛泽东一边品尝,一边幽默地说:“火宫殿里的臭豆腐,有三个特点:闻起来很臭,看起来很脏,吃起来很香。”
后来,毛泽东的这句话成了“火宫殿”最好的广告词,火宫殿的臭豆腐从此名声远扬,经久不衰。后来的很多好吃臭豆腐的领导人慕名而来,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是其中的一位。美国《食品》杂志也曾亲临采访。
【解读】:豆腐在发酵淹制和过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充分水解,产生一种叫硫化氢(H2S)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所以“闻起来很臭”;豆腐发酵以后黑不溜秋,所以“看起来很脏”;在蛋白质分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而氨基酸又具有鲜美的滋味,故“吃起来很香”。常吃臭豆腐,可以增加食欲,还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沂蒙山区农村也有自制臭豆腐古老传统,所以我也从小好吃臭豆腐,后来就好吃北京的“王致和豆腐乳”。
6.16、毛泽东与茶
欣赏毛泽东的“老照片”时,在他批阅文件的办公桌上、接待客人的茶几上、外出视察的专列上,时常能看到一个白色瓷杯,杯体印有兰花图案。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那是“茶缸子”。毛泽东毕生喜欢喝茶,甚至吃茶,总是离不开“茶缸子”。
一觉醒来,毛泽东要办的第一件事,常常是先喝几口茶水,然后才起床、吃饭,或读书、看报。
平时办公,桌子上必备“茶缸子”,工作人员随时沏好茶,过一个小时左右续水,续过几次水之后,再重沏新茶。
来了客人,也主要是以茶招待。
到野外或到外地时,毛泽东自带茶叶,身边放着自己的“茶缸子”。
毛泽东的“茶缸子”与众不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1949年,江西景德镇为了庆祝新中国诞生,专门设计了一套包括餐具、茶具在内的瓷器,上面印有“开国纪念”的字样,因此被称为“开国瓷”。人民大会堂等接待场所都使用这种“开国瓷”。从那时起,这种“开国瓷”的“茶缸子”就与毛泽东相伴了17年。到了1965年,“开国瓷”茶具数量减少,式样和成色也显得陈旧。中央办公厅一组工作人员决定给毛泽东换新茶具,便由汪东兴与江西联系,希望仍由景德镇设计和制作,要求茶具外观印有毛泽东喜欢的兰花。景德镇接受任务后,考虑到毛泽东自用茶杯与待客茶杯应有所区别,便设计了“单株兰”和“双株兰”两种图案。1966年1月,汪东兴和吴连登结束在江西上饶的“社教”工作,顺路到景德镇,把为毛泽东制作的茶具带回北京。毛泽东看过之后,选择“单株兰”自用,用“双株兰”招待客人。从此,这个以“单株兰”为标志的“茶缸子”,毛泽东一用就是10年,直到他1976年逝世。人们在清理毛泽东遗物时发现,一生嗜茶的毛泽东,连一个像样的茶壶都没有,只有几个“单株兰”的“茶缸子”。
毛泽东喝茶也与众不同。在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个性化的健康之道》中,有一篇《吃茶叶》,谈及毛泽东吃茶叶的细节:1957年初春,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伏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值夜班的新来的卫士封耀松轻轻走过来,准备给毛泽东的茶杯里续水。照规律,一个小时左右要续一次水。可就在这时,毛泽东伸出左手端起了茶杯。糟糕,杯里没水了。毛泽东眼皮耷拉着,目光顺着鼻梁而下,往杯子里望去。他右手放下那支红蓝铅笔,忽将三个指头插入茶杯,一抠,杯里的残茶进了他的嘴巴。他顺势用手背擦了一下沾湿的嘴角,嘴咀嚼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自然熟练。封耀松目瞪口呆,赶紧拿起空杯出去换茶。封耀松惊异地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主席吃茶叶了!是不是茶水不够浓?”跟随毛泽东多年的李银桥对此已司空见惯,还学着毛泽东的口气说:“吃茶叶怎么了?在陕北就吃。既然能提神,扔掉不是浪费?”随后,李银桥又引用毛泽东的话,讲茶叶的营养和药用:“饮茶与健康的关系甚为密切。长期喝茶的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长期饮茶还能使血压和胆固醇下降。茶叶有这么大的药效,为什么不把它全部吃掉呢!”
毛泽东把茶作为药来看待。他曾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这样说:“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别的药都好。”
在毛泽东看来,茶叶就像青菜一样,也有营养,全吃下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和保健医生徐涛一起散步时,曾谈茶论经:“茶,益思、明目、少卧、轻身,这是中草药行业师祖李时珍说的。最早种茶、饮茶,都是在中国,后来才传到日本、印度以及欧洲国家。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门著作。这些都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啊!”
毛泽东博览群书,知道很多关于茶的历史和文化,可他在生活中既不讲究茶具,也不追求任何茶仪,只是主张茶叶健身,简单随便,不铺张浪费。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第一宴”上,毛泽东“以茶代酒”——杯里的“红葡萄酒”其实就是红茶水。平日里,他很少喝红茶。据毛泽东的管家吴连登介绍,毛泽东经常喝茶,喜欢喝绿茶,特别是龙井茶,有时候也喝花茶。
200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开国领袖和长寿老人,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讨会上,毛泽东的侄女毛小青,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钱嗣杰和来自食品、药品等不同行业的80多人,共同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深入研讨毛泽东的茶叶健身之道。
【解读】:从毛泽东的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来看,毛泽东对茶叶的确很有研究。①、绿茶属于寒凉性食物,所以很适合热温体质的的毛泽东。②、毛泽东终生还有一个不良嗜好,那就是终生抽烟,而且烟瘾很大。然而,毛泽东的身体总体上来说始终是健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饮茶大大抵消了吸烟的危害。③、毛泽东还有一个老毛病,好便秘。茶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利于通便,所以毛泽东把茶叶当作通便的妙药吃了。④、由此文看来,毛泽东的确对茶文化有些研究,很了解中医对茶的认识。
6.17、毛泽东喜欢吃菊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原写在《离骚》里的诗句,曾被毛泽东巧妙地引用在进餐时,他本人非常喜欢将菊花加入到日常的菜肴中。
那是1949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被叫到中南海紫云轩,要他陪毛泽东吃饭。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中间放着一个火锅,火锅旁的蔬菜当中,有一碟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目。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菊花何以开在餐桌上?菊花瓣也能吃吗?
正在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看到王鹤滨用疑问的目光盯着碟里的菊花瓣,幽默地对他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
不吃不知道,一吃挺奇妙。王鹤滨用筷子夹起菊花瓣,在翻滚的火锅汤里一蘸,花立刻软了下来,汤滚花鲜,入口之后,虽略有一丝药味,却抵挡不住清香软嫩的诱惑,感觉很好,便习惯性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见状,笑了笑,说:“王医生,怎么样?还可以吧!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吃菊花了。”说罢,他也夹起菊花瓣,伸向火锅,然后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味……
毛泽东接着说:“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个时候吃菊花算是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吧,咱们也来个‘夕餐秋菊之落英’。”
【解读】:菊花既是许多国人喜爱的著名的花卉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植物。实用菊包括食用菊、茶用菊和药用菊等。菊花性微寒,味甘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列菊花为百草上品,更有“菊服之轻身耐老”的说法。南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说:“菊花味甘,无毒,可疗腰痛,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白菊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群芳谱》总结它的疗效有:“明目,治头风,安肠胃,去白翳,除胸中烦热,四肢游气,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对菊的药性做了详细考察,认为菊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的功效。《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对菊花的药用疗效、药用成分也有详细的记载:“为清凉性发散风热药,功能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主治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等。”这说明,菊花从古至今都在作为药用,对治病,强身,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现代化学分析,菊花中含有挥发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小蘖碱、黄酮类、菊色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可抗病原体,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其中类黄酮物质已经被证明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而且在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菊花花瓣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等含量较高,同时还富含维生素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果蔬无法比拟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也证明,菊花是一种神经强壮药和清凉解热药,确有良好的解热降压作用,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菊花制剂对冠心病、胸闷、气急、心悸、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消除癌细胞以及感冒、喉咙疼痛等有明显疗效,对扩张冠状动脉功效显著。所以常服菊花,对防病保健、减肥、延年益寿是大有好处的。毛泽东是典型的温热体质,无论是从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毛泽东吃菊花对他的身体的确很有好处。
7、毛泽东的两种“亚健康”
权赤延在《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第十一章》的开头便这样写道:
---------------------------------------------------------
常使毛泽东发愁的事情是什么?
有两件事几乎困扰毛泽东一生,常常使他发愁。
一个大便,另一个就是睡觉。
毛泽东有习惯性便秘,二三天大便一下,有时一星期才能解一次。
-----------------------------------------------------------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毛泽东的两种“亚健康”就是困扰毛泽东这两件事:便秘、失眠。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便秘、失眠。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不经过医生治疗,过一段时间就能够恢复。所以现代医学认为便秘、失眠不是病态反应。所以认为是“亚健康”。
不经过医生治疗就能够自动回复的便秘、失眠为暂时性失眠。暂时性的便秘多数由于一时饮食不当导致体内的寒热平衡暂时失调而造成,因为人体都有自动调节寒热平衡的功能,所以暂时性的便秘过一段时间就能够自动恢复。暂时性的失眠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变化或精神因素造成的。有的人居住环境突然变化会造成暂时性失眠。例如,搬进新居会暂时失眠,外出住旅馆也会暂时失眠。这种暂时失眠主要是有的人对地磁场的变化比较敏感造成的,不同的地方地磁场的强度也不同,当一个人适应了新地方的地磁场的强度的时候,失眠则自动恢复。精神因素主要是指人受到了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造成的。如果在生活中突然遇到大好事,过分的惊喜会造成暂时失眠;如果一个亲人突然过世,过分悲伤也会造成失眠;如果一个人因为工作等原因造成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也会造成失眠。另外,有些老年人因为饭量大减和肠胃功能衰退也会出现老年性便秘。
如果正常的青壮年人的出现习惯性的便秘和失眠在中医的眼力就是病态反应。
按照中医理论,便秘病因主要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亏血少、阴寒凝滞所致。因而,便秘一症,中医辨证地主要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四个分类。
我认为毛泽东的习惯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过食大热性的辣椒造成的。毛泽东本身是热温体质,过食大热性的辣椒必然引起肠胃积热,从而必然导致便秘。另外,不良情绪的刺激、较长时间吃不到足够的寒凉性的蔬菜,也是加剧毛泽东便秘的重要因素。另外,为了革命,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先后失去了第一任妻子、两个弟弟和一个儿子等亲人;因为毛泽东的个性特强,不会委曲求全,所以革命初期经常遭到党内高层的排挤,毛泽东在政治上最失意的日子,通常也是严重便秘的时候;战争年代的最紧张的战时状态也令毛泽东便秘;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的最挠头的大事都汇聚到他那里……后来他的“最亲密的战友”林彪居然暗杀他……等等。所以毛泽东一生在不同的时期都在经受着五花八门的不良情绪的刺激,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不良情绪都是加剧毛泽东便秘的重要外界因素。毛泽东去世前的时代,中国还没有冬暖大棚蔬菜,所以长期生活在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的毛泽东,在冬季根本就吃不到他喜欢吃的苦瓜、空心菜、小白菜、芥兰、笋类等寒凉性蔬菜,更吃不到他喜欢吃的蕨菜、苋菜、荠菜、苦菜、马齿苋、枸杞芽等寒凉性野菜。
关于毛泽东的便秘,权赤延在《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第十一章》这样写道:
-------------------------------------
毛泽东时常有便不下来的时候,医生说毛泽东便秘,与吃辣椒多上火有关,便限制他吃辣椒。可是,毛泽东离不开辣椒,限制几天便犯馋。那天,新来的一名小卫士叫他吃饭,他躺在床上看文件,不起来,只是问:“有辣子吗?”
毛泽东湖南口音很重,小卫士听成“有蜡烛吗?”,便老老实实回答:“没有。”
毛泽东有些不高兴:“你拿辣子来,没有辣子我不吃。”
小卫士赶紧取来一支蜡烛,心里纳闷,大白天要蜡烛干什么?他小心翼翼报告:“主席,蜡烛拿来了。”
毛泽东仍在看文件,随口问:“炕过了吗?”
小卫士目蹬口呆:“炕……怎么炕??”
“你蠢么,炕么就是拿火上炕了。”毛泽东口气带了不耐烦,小卫士又不敢多问,往出走。毕竟糊涂。在门口想了想,鼓起勇气又问:“主席,火上怎么炕啊?那不是炕化了吗?”
“我要干炕,不要放油,整根地炕……”毛泽东直到这时才看清小卫士手中的蜡烛,怔了怔;放声大笑:“辣子,我要辣子,地里长的那个尖尖的辣子……”
小卫士终于听明白了,禁不住也是一阵笑。
毛泽东继续吃他的辣子,继续便秘。医生又劝他喝蜂蜜,说多喝蜂蜜可以防止便秘。
毛泽东不听。毛泽东喜欢辣,喜欢咸,不容欢甜。在同便秘的长期“斗争”中,他也掌握了一些经验。他多吃蔬菜,而且保持蔬菜的长纤维。无论菠菜、油菜还是苋菜,都不用刀切,整根整根洗净了炒了吃。有时一筷子便能将一盘子菜连挂着全夹起来,大口吃下,以此来防治便秘。事实证明,这种吃法行之有效,而且营养不浪费。后来、连医生也跟着他学会了整根炒菜,不用刀切,并将这个习惯保持至今,传给了子女。
-------------------------------------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后,江青时常为他的便秘发愁。转战陕北时,毛泽东便秘严重,江青急坏了,经常带着警卫员,骑着贺龙给的那匹铁青马到山上寻找野生酸苹果。因为她听医生说,多吃水果、蔬菜对便秘有好处。
步入老年的毛泽东的便秘又加进了老年性便秘的因素。所以经常通过“灌肠”的方式解决。
失眠症患者是属于一种在夜间不能睡眠,而白天又昏昏欲睡的状况。
中医将病态性失眠主要分为4种类型:①、心脾血亏型:一般由于过度忧虑劳累,饮食失调,影响了心脾的功能,经常出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无味,舌淡苔薄,脉细弱。中医认为,治疗心脾血亏型应补养心脾,以生气血为治,因此常用归脾汤以安心神,养心血,药用柏子仁、五味子、茯神、白术、酸枣仁、远志、大枣、当归之类。②、阴虚火旺型:平日阴虚之体,表现出代谢功能亢进,缺乏津液,经常因饮水不足和多食煎炸食物而虚火上炎,出现心烦、咽痛、五心烦热、心悸、健忘、腰酸、耳鸣、舌质红等。中医认为,治疗此种症型,以滋补肾阴,滋阴降火为治,方用天王补心汤,药用玄参、丹参、远志、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等。③、心虚胆怯型:若失眠者表现出心虚心慌,胆怯,善惊易恐,睡眠时易惊醒,醒后不能再睡,舌质淡,脉弦细者。中医认为这是心虚胆怯所致,应用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的治则,方用安神定志汤和酸枣仁汤,药用人参、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酸枣仁、知母、川芎、甘草等。④、脾胃不和型:若失眠者兼有胸闷嗳气,腹部胀痛,大便不顺,舌苔腻,脉滑者,则为胃中不和。治疗宜和胃消导,化痰清热,方用保和丸,药用神曲、半夏、连翘、莱菔子、茯苓等。另外,中医还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治疗失眠。
从中医的角度看,毛泽东的失眠属于“脾胃不和型”。毛泽东的饮食决定了他肝火过旺,伤肠胃。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调查研究发现,常年过度吃辣椒的人,容易得便秘、痔疮、肠胃炎。事实上胃病也经常困扰过毛泽东(对此我在后面的《解读毛泽东的治病历史》一文中再详细介绍)。
多年的异常的战争岁月也造成了毛泽东的生物钟失调。关于毛泽东的失眠,权赤延在《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第十一章》这样写道:
------------------------------------------------------
与大便比较起来,睡觉更使毛泽东犯愁。
毛泽东终生“为睡一觉而奋斗”,终生没离开安眠药。
他有遵循大自然规律的时候,即按24小时作息。但也有特殊。他是上午睡觉,下午和夜里办公。这是长期战争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无法磨灭的痕迹。他有20年的战争生活是以劣势对付敌人的优势,在敌人飞机的压迫下,他必须昼伏夜出。20年形成的习惯是不好再改变了。
然而,他大部分时间是向大自然的规律挑战,于是,便形成了“毛泽东的一天”。这种说法也不知何时何地由何人总结出夹的。就是按照28小时作息。比如今天早晨7点入睡。上午11点起床,那么总要工作到第二天的上午10点左右再睡觉,下午3点多钟起床。如此顺延下去,他的“一天”就比大自然的一天多出4个小时。
一旦遇上大事,比如打大仗,比如开重要会议,比如写重要文章。比如处理重大事件或解决危机,他可以而二三天甚至四五天下合眼。他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力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
另外,就像便秘一样,各种不良情绪也是加剧毛泽东失眠的重要因素。例如,据一些回忆资料证实,当毛泽东得知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时,它不仅彻夜失眠,还苦了。正如古人所云:男子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些回忆资料还证实,只要胜仗一打,毛泽东便能吃能睡能拉。
总之,毛泽东的便秘和失眠与他终生过食辣椒有重要关系。幸运是的毛泽东能自觉通过吃寒凉性的蔬菜和饮寒凉性的绿茶等调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因为辣椒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最高(144mg),辣椒也大大增强了毛泽东的免疫力,还大大抵消他过度吸烟造成的伤害。
8、解读毛泽东的治病历史
毛泽东一生过分自信自己的身体,所以一般小病拒绝看医生,也拒绝体检,这是毛泽东十分固执的一面。但是有些病不得不治的时候,毛泽东却能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又是毛泽东十分精明的一面。
8.1、毛泽东选择中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里特地提到的那一个名叫李鼎铭的陕北开明绅士。因为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所以李鼎铭的“精兵简政”的建议家喻户晓,但是李鼎铭给毛泽东治病的事是后来解密的。
李鼎铭(1881~1947)出身于中医世家,加上少年时期勤奋攻读经史,后考取廪生。他是一个典型的既是祖传,又是以儒通医的人。早年就已经成为一个名闻遐迩的中医,由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誉满陕北。
毛泽东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患上了关节痛和胃病。有一段时间,毛泽东病情加重,痛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严重地影响到工作。毛泽东到了延安以后,用西医治疗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效果。李鼎铭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毛泽东,提出给毛泽东治病。
对中草医药素有好感的毛泽东欣然接受。李鼎铭通过“四诊”确诊为是风湿性关节炎。李鼎铭当即给毛泽东开了四剂中药,并且充满信心地告诉毛泽东:“服完第一剂药就可以见效,关节炎痛能够减轻,胳膊可以抬起来;服完第二剂药,胳膊可以转动;服完第三剂药,胳膊就可以自由了;服完第四剂药就能够爬一爬单杠了。”毛泽东听后,半信半疑地笑问道:“我这病,西医已经给我治疗了那么久,都没有什么效果,先生的中药真的有那么灵验吗?”李鼎铭又充满信心地回答说:“有”。毛泽东按时服完了四剂中药,果然奇迹出现,关节炎痛消失了,胳臂可以活动自如了,也能够爬单杠了。为了巩固疗效,李鼎铭按中医里的“效不更方”的原则,给毛泽东又开了二包中药,彻底地治愈了毛泽东的关节炎病。李鼎铭还用按摩和药疗的方法治愈了毛泽东久治不愈的胃病。这些使毛泽东亲身体验到了我国古老的中医药治疗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难怪病,古老的中医药却能够药到病除。李鼎铭的高明医术对毛泽东的医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毛泽东征求李鼎铭对西医的看法,李鼎铭从容地回答毛泽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医有中医的长处,短处;西医有西医的长处,短处。只有把中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毛泽东听后,十分赞同李鼎铭的意见,高兴地说:“你这个想法太好了,今后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不久,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医研究会和中西医协会等等,为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确立作了可贵与有益的探索。可见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思想受到了李鼎铭的重大影响。
8.2、吃糙米治脚气病
有一次,毛泽东脚痒。吴旭君护士长认为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建议他吃维生素B1药片。毛泽东却说:“这段时间给我吃精米太多,给我吃些糙米吧。”吴旭君同意,就找到管理员吴连登说了此事,这时离开饭的时间已很短了,吴连登赶紧给玉泉山农场的同志打电话,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搞上二两糙米。以前磨糙米的方法是将稻子用砖头在地上搓去稻壳就行了。这样,当晚就用这种糙米做成了米饭。毛泽东吃了很高兴,此后工作人员就注意经常给毛泽东做糙米饭吃。从此以后毛泽东很少再犯脚气病。
笔者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糙米中的米糠和胚芽部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特别富含B1)和维生素E。所以吃糙米可以防治脚气病。食疗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精华,毛泽东拒绝吃维生素B1药片,而要求吃口感不很佳的糙米,说明毛泽东很赞赏中医的食疗理念。很多疾病药疗不如食疗,许多现代医学专家把各种各样的维生素药片当宝贝,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外国现代医学专家也已经认识到了食疗的好出。
8.3、毛泽东选择西医治疗肺炎
步入晚年的毛泽东,由于生命活力的自然衰退,所以自身的免疫能力也自然降低,所以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结束不久,毛泽东就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这时的毛泽东已经77岁,他从江西回到北京以后,经常出现低烧和咳嗽,浑身乏力和小便减少等病情也是从前不曾有过的。经过医生初步诊断,怀疑毛泽东是染上了肺炎,但仍需用X光等仪器进行检查,方可最后确诊。然而,毛泽东最反感和最不愿适从的就是体检。在周恩来的亲自劝说下,毛泽东才做了一次胸透。结果毛泽东所患的疾病确是肺炎,经过医生的调治,毛泽东的肺部感染到1971年春夏之交才始告治愈。但不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让毛泽东的肺炎再次复发,而且比1970年10月的症状还要明显。对正常人来说较为容易克服的一般性病菌,也会在毛泽东的肺部发生感染。在冬春之交,北方的天气严寒多变,毛泽东不断地感冒、咳嗽,浓痰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注射抗菌素来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或者同时以人参等补药增强体质,也许毛泽东的病情会很快得到缓解,甚至有彻底治愈的可能。但是,毛泽东拒绝补药已是多年的习惯,他也反对通过注射抗菌素来治疗肺炎。医生就只能采取口服抗炎药的办法为毛泽东治疗。因为毛泽东拒绝注射抗菌素,所以肺炎病情越来越严重。1972年2月初,中央政治局关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的请示报告,忽然摆到了毛泽东卧室的茶几上。毛泽东批阅文件以后,顿时产生了快点治好病、准备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的强烈愿望。由于毛泽东希望和尼克松会见的心情十分强烈,所以他同意在服药的同时进行静脉滴注抗生素,还开始遵医嘱施行戒烟,所以身体状况迅速明显好转。
8.4、毛泽东选择中医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1974年,毛泽东开始患老年性白内障。为了加强医治白内障的手术力量,中央专门调来两位著名的眼科医生,其中主治医师唐由之已有多年中医针拨白内障的手术经验。两位医生在会诊后提出,对毛泽东最好以较为安全的针拨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清除眼中的白内障。这主要考虑到这种方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眼科的成熟技术,既能在手术过程中照顾到像毛泽东这样年迈多病的患者万无一失,同时又因手术的时间短,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不过医疗小组中另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医的针拨手术虽可减少病人术中的痛苦,但病人眼中残留的混浊水晶体仍有复发的可能,建议实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考虑到两种白内障手术方案各有千秋,中央决定尽快在北京着手进行两种手术的病例医治,在分别对数起病例进行成功手术并形成经验以后,再报毛泽东,由他自己选定其中一种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案。医疗小组立即开始白内障手术的准备工作。他们把中直招待所的两间小会议室辟成临时病室,同时为40名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和中医针拨手术。这4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由西医做白内障摘除术,另一组由中医进行白内障针拨术。两组医生既注意对患者的手术过程,同时也注意总结术后经验。1975年7月下旬,40名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均告成功。与此同时,记录白内障摘除手术与针拨手术病例的报告都呈送到毛泽东面前,他采纳以中医针拨手术治。唐由之高明的中医技术果然让毛泽东重见光明。
毛泽东的治病经历有力地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好处,也证明了毛泽东的明智。由此看来,那些发誓不看中医的人才是“有趣”的蠢人。
当代的某些反中医“斗士”居然借中医诋毁毛泽东,认为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支持,中医早就灭亡了。事实上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历史,如果没有中医会有很多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指战员白白丢掉宝贵的生命,如果没有中医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很可能早就拖垮了毛泽东。中医以高超的医术和可靠的疗效挽救了很多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指战员的宝贵的生命,挽救了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不支持中医,那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忘恩负义的人,真正的“昏君”。事实上任何人都会生病,在还没有现代医学的数千年的岁月中,任何人的祖宗肯定都会被中医挽救过,所以当代的反中医“斗士”才是数典忘祖。
9、我和毛泽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我和毛泽东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9个方面:①、除大米、红薯之外,毛泽东喜欢吃的杂粮我都喜欢吃。②、我也是典型的热温体质。③、也曾经特别好吃辣椒。④、终生好吃葱、姜、蒜。⑤、也好吃寒凉性蔬菜、野菜。⑥、也好吃猪肉、羊肉、鸡肉。⑥、也好吃小鱼小虾。⑦、我的口味也是喜欢吃咸,不喜欢吃甜。我喜欢吃咸主要是因为我好出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的减少,咸度也逐渐下降。⑧、我从大学毕业以后(22岁)染上了抽烟的恶习,一直到现在。我也喜欢喝寒凉性的绿茶,正常情况每天泡两次淡茶,上午一次,下午一次。⑨、我7岁的时候学会了游泳,从此终生喜欢游泳。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冲凉水澡。
我和毛泽东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①、我不很喜欢吃大米。小时候因为过食红薯而伤胃,所以上了大学以后再也不吃红薯了。我以面份和由玉米、小米、大豆“三合一”做的煎饼为主食。②、我与毛泽东的“上火”方式不同,毛泽东因为过食辣椒而便秘,我因为过食辣椒而“耳鸣”,但是自从1989年春的耳鸣病之后,我接受了中医的建议,不再过食辣椒。因为我对辣椒的依赖性不强,没有辣椒,只要有“葱、姜、蒜”中的一种,我的食欲就很好。③、我除了不好吃苦瓜之外,什么样的蔬菜我都吃。最愿意吃韭菜、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生菜、芥菜、芹菜、蒜苗、豆芽、黄瓜、南瓜、冬瓜、青椒、西红柿、芸豆、豆角、土豆、山芋、芋头、藕、海带等。④、毛泽东从小接受的是旧式封建私塾教育,后来又不喜欢理科,所以毛泽东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理念,也没有对中医进行过较过深入研究,正因如此,毛泽东一生研读的绝大多数是古代军事、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典籍。我大学时代学的是化学,后来又自学了多门学科的现代科学知识,还长时期探讨过中医营养学,所以我能够自觉运用中医和现代科学知识调理饮食,防病治病。⑤、能够自己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自己和家人的普通感冒。一般性感冒我用热红糖姜水加一至两片阿司匹林;如果一天不见效,我就再加一包中成药“感冒冲剂”;如果还不见效,再加一片治疗感冒的抗生素,如,感康等。⑥、我不反对注射抗生素,例如,如果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能控制感冒,而且发高烧的话,我就会立即选择注射抗生素。我这一生目前三次用过青霉素,第一次是5岁的时候因为感冒引发肺炎;后来两次是因为特殊情况造成暂时性的身体抵抗能力较低而患了流行性重感冒。⑦、我能主动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查体,我40岁以后每年体检一次。
在生活习惯方面,一个人很难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毛泽东知道自己的便秘与过食辣椒有关,但是他终生没有控制吃辣椒。毛泽东也知道抽烟的危害,但是他终生也没有控制抽烟,直到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1975年)。我作为一个精通现代化学的人,更知道抽烟的危害,我已经戒过三次烟,但是都失败了,我目前还没有实施第四次戒烟的计划……
二、鲁迅早逝的悲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两个方面,同样鲁迅早逝的悲剧也是由必然因素和偶然两个方面造成的。我在这里将从几个侧面分析一下导致鲁迅早逝的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
1、鲁迅因父亲的病逝而对中医怀有偏见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富裕的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893年秋,他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周介孚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他的父亲周伯宜在杭州乡试,被拘捕审讯,又革去秀才。鲁迅的家境从此败落。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从此情绪低沉,借酒消愁。酗酒的后果先是使肝脏发生病变,接着又引发了肺炎、肺结核。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鲁迅的父亲最终死于肝硬化腹水和肺结核综合症。
给鲁迅的父亲治病的是当地的名中医,鲁迅后来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实事求是地分析他父亲所患的肝硬化腹水和肺结核两种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患病的根源,而是把他父亲的死归罪于中医,以至于后来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诋毁中医。我发现鲁迅诋毁中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谩骂。他在《呐喊自序》中说了一句谩骂中医的“名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另一种是通过文学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中医的愤恨。例如,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中讥笑给他父亲治病的中医开的药引有“原配的蟋蟀一对”等等,还讥笑中医治不好了就推给别人,或者推给鬼魂“冤愆”。再如,鲁迅他的短篇小说《药》中描写的治疗肺结核的药引子是“人血馒头”。鲁迅的一般文章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敢于指名道姓“骂人”,但是鲁迅为什么不敢指名道姓“骂”给他父亲治病的中医?因为他是通过文学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中医的愤恨。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用蟋蟀治他父亲的病没有错!至于“原配的蟋蟀一对”那纯粹是鲁迅的文学虚构。我在中学学习《呐喊自序》和《药》的时候就非常困惑。因为中医多次治好过我和我的家人、亲属以及同学的疾病,我童年、少年时代的沂蒙山区的农村有很多闻名遐迩的民间郎中,他们多年以来以自己的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人和其亲属的深情赞誉。所以我很反感鲁迅说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但是“人血馒头”还是让我反感了给鲁迅治病的中医。后来我在研读《本草纲目》的时候,才知道李时珍已经在《本草纲目》中极力反对将人血入药。陈藏器书中载有:“羸病人皮肉干枯,身上麸片起,又狂犬咬,寒热欲发者,并刺血热饮之。”对此,李时珍批驳说:“肉干麸起,燥病也,饮人血以润之,人之血可胜刺乎?夫润燥、治狂犬之药伙(多)矣,奚俟于此耶?始作方者,不仁甚矣,其无后乎?虐兵、残贼,亦有以酒饮人血者,此乃天戮之民,必有其报,不必责也。”此段驳论,共分三层意思:一是,从生理、病理上予以否定。肉干麸起属燥病,即使人血可润燥,但由于此病需血甚多,而一人之血可刺取者有限,难以满足治疗此病的需求。二是,从治疗上加以排除。能够治疗燥病、狂犬病的药物甚多,不必一定需用人血。三是,从思想道德上进行鞭挞。刺取人血是非仁行为,始作方者,应该断子绝孙。此同“以酒饮人血者”的“虐兵、贱贼”一样,“乃天戮之民,必有其报”。这里所谓“无后”、“必有其报”的说法,乃儒家之言,指天之惩罚。李时珍借以批判饮人血者罪大恶极,不必认真计较其天命思想,只是表明他对这种行为是恨之入骨的。如就当今输血疗法而言,李时珍的这一观点似不可取。但不应脱离历史时代、具体条件谈论这一问题。李时珍之时尚无适当的取血工具和技术,仅以简陋的手段刺取人血,对被取血者伤害太大,实为残忍行为。在当今抽血技术十分高超的情况下,如果有人不管供血者的死活,随意抽取,也是“不仁甚矣”的行为。所以李时珍此论仍有其一定的教育作用。自从《本草纲目》问世之后,中国的主流中医皆反对人血入药。给鲁迅的父亲治病的中医肯定是当地著名的中医,他们绝对不可能用“人血馒头”给他父亲治疗肺结核。再说,鲁迅父亲的时代的中国已经有很多外国的西医在中国开的医院,已经能够熟练实施采血与输血技术,所以即使给鲁迅的父亲治病的中医果真用“人血馒头”,也不需要非得用革命者的鲜血。因而“人血馒头”完全是鲁迅虚构的小说的情节。退一步说,即使给鲁迅的父亲治病的中医果真用了“人血馒头”,那也不能因此就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至少极力反对将人血入药李时珍不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造成鲁迅的父亲生病的外部原因有三个:其一,因科举舞弊而生闷气;其二,酗酒;其三,吸毒。
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后来的鲁迅的大弟弟周作人也得了肺病,鲁迅最终死于肺病,这说明鲁迅的父亲的肺有某种先天的遗传缺陷。
据有关人士考证,鲁迅的父亲在治病期间并没有停止酗酒、吸毒,像鲁迅这样的父亲即使现代的高明的西医大夫也治不好他的病!鲁迅不指责他的父亲,却怨恨中医,实在是太荒唐,实在是没有一点科学精神。
总之,鲁迅因父亲的病逝而对中医怀有偏见,而采取“谩骂”和“文学虚构”的方式诋毁中医,是很不明智的,是极其愚蠢的。他的这种愚蠢导致他根本不相信中医饮食营养学,导致了他过分迷信日本的西医,从而最终成了导致他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
2、鲁迅盲目迷信日本医学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他家乡的著名私塾“三味书屋”度过的;1898年,18岁,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19岁,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1901年 21岁,路矿学堂毕业。1902年,22岁,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但是鲁迅学习了1年现代医学就自动退学了。后来鲁迅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一文中为自己弃医从文作了一番解释,从前的我居然相信了。后来得知了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一年的学习成绩: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3.7分、生理学63.3分、伦理学83分、德语60分、物理60分、化学60分。鲁迅仅学了两年日语就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现代医学,而且仅有一门功课不及格,这已经是很难得了。但是,因为我当过老师,所以从老师的角度看,从鲁迅的学习成绩来看,鲁迅缺少学习理科的兴趣和天赋,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鲁迅如果再坚持学医学,根本没有什么出息,充其量成为一个三流或二流的西医。人贵有自知之明,鲁迅的一个高明之处就是发现了自己没有学习现代科学的兴趣和天赋。
从鲁迅的求学经历来看,鲁迅的童年、少年时代也想“学而优则仕”,但是科举舞弊案令他对仕途绝望了,所以又想当水兵;但是接着又对当水兵没有兴趣了,又想筑路探矿;然而接着又对筑路探矿没有兴趣了,又想到日本学习现代医学;然而接着又对现代医学没有兴趣了……
我想,鲁迅肯定是怀着对中医的愤恨而去日本学习现代医学,但是他接着发现自己没有兴趣和能力学好现代医学。
从当代的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鲁迅仅仅是迷信日本医学,仅仅是轻轻碰了一下现代科学,接着就知难而退了。
鲁迅对日本医学的迷信后来导致了他对日本医生的迷信,最终稀里糊涂地死在了日本医生的手里。
再说,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医在日本广泛传播,逐渐形成具有独立理论的日本式中医,即所谓汉方医学。汉方医学在日本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最大的一次是在17世纪以后,西洋医学进入日本,汉方医学受到过排斥。不过,从20世纪初汉方医学又重新复苏,走向新的崛起。主要原因是,在20世纪初的日本,许多汉方医是精通西洋医学的学者,他们从西医角度重新发现中医价值,用西医理论和实践验证中医疗效。昭和时期,一批相当有造诣的日本现代医药界专家,结合西洋医学知识解释汉方医学,成为推动汉方医学复兴和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以后,汉方医学通过西洋医学的解释和验证,获得日本社会的充分肯定。正当日本的汉方医学在20世纪走向新的大发展之时,正是鲁迅在中国对中医口诛笔伐之日。我虽然不明白鲁迅当时是怎么想的,但是我可以断定,鲁迅根本不了解日本医学。一批相当有造诣的日本现代医药界专家都结合西洋医学知识解释汉方医学,鲁迅一个在医学专科学校仅学了一年医学就自动退学的三流学生,根本就没有资格对中医说三道四。
总之,鲁迅根本不了解真正的日本医学,他对日本医学的迷信是盲目的,是无知的。
3、解读鲁迅的病
通过研究鲁迅的作品及有关资料来看,鲁迅主要身患四种疾病:牙周炎、胃病、支气管炎、肺结核。
3.1、牙周炎
鲁迅首先患的是牙周炎。1925年10月30日,鲁迅在一篇题为《从胡须说到牙齿》的杂文中谈到自己患牙周炎的经历:
-----------------------------------------------------
我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并非故意和牙齿不痛的正人君子们立异,实在是“欲罢不能”。听说牙齿的性质的好坏,也有遗传的,那么,这就是我的父亲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牙齿也很坏。于是或蛀,或破,……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住的又是小城,并无牙医。那时也想不到天下有所谓“西法……”也者……
自此之后,我才正式看中医,服汤药,可惜中医仿佛也束手了,据说这是叫“牙损”,难治得很呢。还记得有一天一个长辈斥责我,说,因为不自爱,所以会生这病的;医生能有什么法?我不解,但从此不再向人提起牙齿的事了,似乎这病是我的一件耻辱。如此者久而久之,直至我到日本的长崎,再去寻牙医,他给我刮去了牙后面的所谓“齿袱”,这才不再出血了,化去的医费是两元,时间是约一小时以内。
我后来也看看中国的医药书,忽而发见触目惊心的学说了。它说,齿是属于肾的,“牙损”的原因是“阴亏”。我这才顿然悟出先前的所以得到申斥的原因来,原来是它们在这里这样诬陷我。到现在,即使有人说中医怎样可靠,单方怎样灵,我还都不信。自然,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
1930年3月2日,时年50岁的鲁迅因为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而遭到通缉,鲁迅只好离寓避难。他大概是焦愤上火,牙齿肿痛,将牙全部拔去之后用假牙代替。许寿裳整理的《鲁迅年谱》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当一口假牙完全代替鲁迅口中的天然牙后,可以说,鲁迅从此脱离“牙痛党”了,因为他再也没有自家的牙齿可以痛了。
看了鲁迅的牙周炎经过,感触就是两个字:愚蠢!
我在前面的《我今生经历的四次“亚健康”》一文中,已经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牙周炎的三种方法,显然鲁迅根本就没有仔细研究过中医,只是借牙周炎再次发泄一下对中医的愤恨。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鲁迅的牙周炎与我是一种类型的,就是“胃火上蒸型”。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导致鲁迅牙周炎的内因也是和我一样的,那就是父亲的遗传;导致鲁迅牙周炎的外因是各种不顺心的事。鲁迅个性太强,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就怒火万丈。
牙周炎的本质就是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造成身体免疫力降低,所以身体没有能力抵御牙周致病菌。如果鲁迅找一个名中医调理一下,那么他的牙周炎也会和我一样痊愈了。但他的做法是让西医牙科医生把父母给他的芽全部搞掉了,没有了真牙,自然脱离“牙痛党”,然而导致牙周炎的“胃火上蒸”没有解决,所以他的胃病越来越严重。
3.2、胃病
鲁迅患胃病多年。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胃病主要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人不能自觉运用中医营养学理念及时调节体内的寒热平衡,久而久之就会生病。从中医角度看,鲁迅的胃病是长期“胃火上蒸”而得不到调理造成的。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鲁迅患胃病与他喜欢大量饮浓茶有重要关系。我在前面介绍茶叶的时候说过,因为茶中的生物碱可降低能够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胃壁细胞分泌出大量胃酸,久而久之易形成胃、肠溃疡或使已有的溃疡面难以愈合。
茶是鲁迅的终生伴侣之一。在鲁迅的副食品消费中,占支出第一位的无疑是香烟,其次就是茶叶。鲁迅喝茶主要不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为了养生保健,而是跟写作密切相关。据许广平回忆,鲁迅有夜间写作的习惯,凌晨两点左右才睡觉。太疲倦了,就倒在床上睡两三个小时,有时不脱衣裳,甚至连被都不盖,就像战士蜷伏在战壕里。醒了以后,抽一支烟,泡一杯浓茶,又开始新的工作。为了提神,鲁迅喝茶要浓,甚至带苦味。在北京时,他独用一只有盖的旧式茶杯,饮一次泡一次。到了上海则改用小壶泡茶,勤换茶叶,以保持高浓度。从鲁迅的作品中也看出他根本不想品茶。从他的《喝茶》一文就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懂喝茶的乐趣和养生保健的妙用。
鲁迅还有一个不良生活习惯,那就是经常工作到午夜前后吃点心。1935年4月,他在上海写下《弄堂生意古今谈》,文中便提到了一种糕点:玫瑰白糖伦教糕。玫瑰白糖伦教糕,最早出现于广东顺德的伦教镇,因此而得名。伦教镇人巧用当地特有的清泉水制作糕点:用清泉水浸泡大米3个多小时以后,磨成米浆,再压成干粉。清泉水加砂糖,在锅里煮沸。然后将糖水冲入米粉内,冷却后加入“糕种”,放置7个多小时,再经发酵等精细加工之后,制好的玫瑰白糖伦教糕,晶莹洁白,糕身横竖相间的孔眼,均匀有序,软滑爽润,清甜微酸。我认为这种甜点心也加剧了鲁迅的胃病。鲁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良生活习惯?我认为也是大量喝浓茶造成的。我在前面介绍茶叶的时候说过,常饮浓茶,人体摄入过多的咖啡碱,还会促使身体分泌胰岛素,从而可能出现低血糖。鲁迅吃的这种用砂糖做的甜点心正好能够及时解决因大量喝浓茶而出现的低血糖。
胃是人消化吸收食物营养的第一重要器官,胃不健康的人绝对没有长寿的。所以说胃病是导致鲁迅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鲁迅早期通过吃“牛黄清胃丸”除掉了“胃火上蒸”那么他的牙周炎就治愈了,也就不至于发展成胃病了;如果鲁迅没有喝浓茶的不良习惯,也就不会有午夜前后吃点心的不良习惯,那么胃病的发展进程也许就会慢些。
3.3、支气管炎、肺结核
1920年底,鲁迅的二弟周作人的右肋患了肋膜炎,在日本人开的山本医院治疗数月后仍未痊愈,而人多嘈杂的八道湾又不适于疗养,鲁迅甚是着急,便亲自去西山碧云寺,为他找到休养的房间,有鲁迅的一则日记为证:“二十七日,晴。清晨携二弟往西山碧云寺为二弟整理所租屋,午后回,经海甸(即现在的海淀)停饮,大醉。”
鲁迅患有支气管炎和肺结核已经成疾久矣。早在1912年,鲁迅的日记中就出现了“肺痛”、“肋痛”、“发烧”等记录。据鲁迅回忆,其父亲就有肺病,且在鲁迅16岁时“因庸医延误而过早离世”,可见鲁迅的肺病有家属史,有遗传性。肺结核众所周知是传染病,在当时又是较为棘手的顽症,正如鲁迅1935年前后致母亲的信中,多次提到自己的肺病“已经二三十年了”、“不会断根”、“痊愈是不可能的”云云,这应该是导致鲁迅英年早逝的根本原因。
为鲁迅长期治病的是一个叫须藤的日本人。须藤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军医,并非肺病专家,所以鲁迅的肺病越来越严重。1936年下半年,眼看鲁迅高烧不止、病情加剧,连饮食都很困难了。鲁迅之弟周建人和夫人许广平等人非常着急,在宋庆龄先生积极敦促和协助下,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请来美国肺病专家邓韦医生会诊。邓韦医生诊断鲁迅患的是结核性肋膜炎,病情严重,肋膜大量积水,须马上抽掉,这样才会退烧、恢复胃口,病情就会出现转机。邓韦还说:“如果现在抓紧治疗和休养,至少可活十年,否则恐怕活不到半年了。”而须藤却并未采纳邓韦医生的意见,直到一个月后才同意抽肋膜积水,但此时鲁迅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
后来周建人、许广平等人和鲁迅之子周海婴一直对须藤的医术和人格耿耿于怀,认为鲁迅的死纯属须藤误诊所致,甚至怀疑他“蓄意谋害”。从医学角度看,须藤的医术水平的确比美国肺病专家邓韦医生差远了,但是鲁迅却盲目迷信须藤,所以错过了治疗时机。但是我认为怀疑须藤“蓄意谋害”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在写文章方面,鲁迅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他既不骂蒋介石,也不骂毛泽东,更不骂日本人,只骂杂牌军阀,而且对日本人很相信很友好。再说他的二弟周作人娶了日本媳妇,还是与日本人特别友好典范。日本人为何会“蓄意谋害”?毫无道理。
4、鲁迅晚年用中药给家人和朋友治病
2006年诋毁中医的人有许多伎俩,其中一个重要的伎俩就是打着鲁迅的旗号。为此,2008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向媒体说:“鲁迅反对的是庸医,所以,并不是说我们家里不吃中药,不看中医。比如说,我母亲(许广平)身体不好,当时因过度劳累,患有妇科病,我父亲买来‘乌鸡白凤丸’给母亲服用,很快见效。这种中药丸,后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至患了妇科疾病,结果也治愈了。说鲁迅反对中医药,实际并不是如此。那些反对中医的人没有调查研究,拿鲁迅‘说话’,是不公正、不科学的。”周海婴还提到,他幼年患有过敏性哮喘,在三伏天里往背部的穴位贴中药,连续三年,痊愈了,这显然是一种民间的中医疗法。他的慢性胆囊炎也是吃中药治好的。周海婴还说:“我们家里从来没有拒绝过中医中药,对中医一直都很相信。”
通过周海婴透露的这些信息说明,晚年的鲁迅对中医改变了一些看法,所以才用中药给家人和朋友治病。周海婴为父亲辩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事实是不能随意否定的,鲁迅的确是著名的反中医的现代文人之一,的确是因为盲目迷信日本庸医而早逝。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寿命与遗传因素有重要关系。鲁迅的二弟周作人,活了82岁(1885~1967),而且还遭受了红卫兵的粗暴折磨;他的三弟周建人活了96岁(1888~1984);他的儿子周海婴(1929~)已经80岁高龄,但依然健在。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鲁迅应该长寿,分析鲁迅的死因,概括起来,主要有6种因素:①、肺部有遗传缺陷;②、鲁迅不懂得用中医饮食养生理念调理自己的身体,提高免疫力。假如鲁迅当时能够从中医的角度认识到自己的牙周炎类型,并主动通过食疗、中药调理,不仅能够治愈牙周炎,也很可能不会有后来的胃病、肺病。③、鲁迅个性太强,好生气。鲁迅好无名火发,无名叹兴,火发不已,叹兴不已,于是鲁迅伤肠,伤胃,伤肝,伤肺……④、过度吸烟。吸烟对人体特别是对肺部和气管的伤害尽人皆知,而鲁迅的烟瘾又特别大,平均每天要抽三四包,常常是从早到晚一支接一支连珠炮似地抽,无论写作、看书、谈话、赴宴,甚至在床上总是烟不离手,连周海婴打小就知道往父亲的烟嘴里装香烟,以至于吸烟和浓浓的“一字胡”,成为人们心目中鲁迅的经典形象。鲁迅原先吸的还是哈德门、白锡包之类较高级的烟,后来因为情况变化,改吸较为廉价的纸烟了。长期与劣质烟草为伍,对一个肺病患者来说,无异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 ⑤、不相信美国肺病专家邓韦,而盲目迷信日本的普通退休军医须藤。鲁迅因为父亲的早逝而骂中医,自己最终却死在了日本庸医须藤手里,却毫无怨言,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悲剧。⑥、另外,鲁迅是个工作狂,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鲁迅让患了肋膜炎的二弟去西山碧云寺休养,而他自己却从来没有休养过。鲁迅先生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而写作……笔者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从鲁迅的早逝中得到深刻的教训。
本章结束语
数千年的中医饮食营养学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长寿者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坚守了传统饮食习惯,毛泽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鲁迅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了反中医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假若人有灵魂的话,假若灵魂不灭的话,假若鲁迅的灵魂知道他去世的半个世纪以后中医专业成了外国留学生的首选专业,他有何感想?假若鲁迅的灵魂知道现在的越来越多的中医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越来越多的人解除病魔的折磨,他又有何感想?据统计,目前日本有20多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机构,全国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假若鲁迅的灵魂也知道这些事,他又有何感想?
后记
中医科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积累、结晶,当代中医学又得到现代科学的有力支撑,就像20世纪初期的日本一样,许许多多的精通现代医学的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重新发现中医价值,用西医理论和实践验证了中医疗效。正因如此,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运用中医,中医科学最终将融入全人类医学的海洋,所以世界各国的明智的人都应该积极借鉴中医营养学指导自己的饮食。如果该书能够使珍爱生命的人得到一些启发,笔者将感到十分荣幸。
人的健康、寿命除了与饮食有重要关系之外,还与性生活、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体育锻炼、遗传因素、个人经历、个人性格、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希望读者朋友要注意追求适度和谐的性生活,注意体育锻炼,注意尽力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任何人都是要生病的,任何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根据现代科学和中医科学理念自觉指导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一种幸运,至于何时患什么病,何时病逝,那就听天由命吧……
【附录1】:主要参考资料:
该书在写作过程中主要参考了4个方面的资料:
①、中医经典类(免费电子图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笔者注:我以前研读中医经典方面的书籍都是托朋友从几个大学图书馆借阅的,这次为了写这部书,搜集了一些免费电子图书,特此说明。)
②、现代高等学校教材及参考书类(免费电子图书):《现代营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中医饮食营养学》、《药物化学》、《中药学》、《中药化学》等。(笔者注:我以前研读收藏的这方面的书都是从书店购买的纸质普通书籍,这次为了写这部书,为了方便,搜集了一些免费电子图书,特此说明。)
③、通过“维普”查阅了2004年以来的有关方面的许多学术论文,参考了一些最新观点和数据。还参考了一些网站上的部分有价值的观点。
④、现代中医工具书类:《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
【附录2】:本书详细目录
第一讲、饮食科学基本知识
一、现代饮食科学基本知识
㈠、饥、渴的化学机制
㈡、关于人体内的自由基
㈢、人体所需要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1、碳水化合物(糖)
2、蛋白质
3、脂类
4、矿物质
5、维生素
6、水
7、生物类黄酮
㈣、日常食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
㈤、从化学角度看人体
㈥、营养学关于食物的酸碱性
二、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知识
㈠、关于中医学
1、阴阳、五行思想与中医
2、中医理论体系概说
3、中医的最高境界——治未病
㈡、中医饮食营养学研究的内容
1、饮食养生
2、饮食治疗
3、饮食节制
4、饮食宜忌
㈢、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1、药食同源的中医观
2、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
3、调理阴阳营养观
4、因人用膳、审因用膳
㈣、《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配伍原则
㈤、关于食物(药物)的归经
㈥、中医学关于人的体质
1、外国体质学说概说
2、中医体质学说概说
㈦、中医学关于食物的性味
1、关于食物的“性”
2、关于食物的“味”
㈧、五色、五味、五脏、五腑、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㈨、关于食物相辅、相克
1、食物相辅、相克的含义
2、正确理解食物的相辅、相克
三、病人及月经期、孕期女士的忌口原则
1、病人的中医的忌口原则
2、病人的西医的忌口原则
3、月经期女士的忌口原则
4、孕期女士的忌口原则
4.1、中医关于孕妇的忌口原则
4.2、西医关于孕妇的忌口原则
四、科学解读“发物”
五、怎样从饮食的角度防治亚健康
1、亚健康的定义和主要症状
2、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亚健康
3、中医不承认亚健康
4、从生物化学和微量元素的角度看亚健康
5、我今生经历的四次“亚健康”
六、药补、食补、水补的比较
七、饮食“七要”
本讲结束语
第二讲、科学解读常见食物的饮食禁忌
一、常见的16种粮食(五谷杂粮)
1、小米
2、大米
3、小麦
4、大麦
5、青稞
6、荞麦
7、玉米
8、高粱
9、红薯
10、马铃薯
11、大豆
12、豌豆
13、红小豆
14、绿豆
15、蚕豆
16、芝麻
二、常见的11种畜禽肉
1、猪肉
2、牛肉
3、羊肉
4、驴肉
5、狗肉
6、兔肉
7、鸡肉
8、鸭肉
9、鹅肉
10、鹌鹑肉
11、鸽子肉
三、常见的2种动物奶
1、牛奶
2、羊奶
四、常见的4种禽蛋
1、鸡蛋
2、鸭蛋
3、鹅蛋
4、鹌鹑蛋
五、常见的26种水产
1、鲤鱼
2、鲫鱼
3、草鱼
4、青鱼
5、鲢鱼
6、鳙鱼
7、鳊鱼
8、银鱼
9、鲈鱼
10、鲶鱼
11、鳝鱼
12、泥鳅
13、甲鱼
14、带鱼
15、黄鱼
16、鲅鱼
17、鲳鱼
18、鲍鱼
19、鱿鱼
20、墨鱼
21、蛤蜊
、海贝
23、田螺/海螺
24、海参
25、海蜇
26、虾
27、螃蟹
六、常见的55种蔬菜
1、姜
2、大蒜
3、葱
4、洋葱
5、辣椒
6、萝卜
7、胡萝卜
8、藕
9、芋头
10、山芋
11、芥菜
12、大白菜
13、小白菜
14、菠菜
15、油菜
16、韭菜
17、茼蒿
18、雪里红
19、芹菜
20、香菜
21、蕹菜
22、莴苣
23、茄子
24、西红柿
25、黄瓜
26、丝瓜
27、冬瓜
28、南瓜
29、西葫芦
30、苦瓜
31、葫芦
32、芸豆
33、豆角
34、扁豆
35、竹笋
36、芦笋
37、香椿芽
38、豆芽
39、平菇
40、金针菇
41、草菇
42、香菇
43、木耳
44、海带
45、紫菜
46、荠菜(野菜)
47、苋菜(野菜)
48、车前草(野菜)
49、蕨菜(野菜)
50、薇菜(野菜)
51、鱼腥草(野菜)
52、蒲公英(野菜)
53、苦菜(野菜)
54、马齿苋(野菜)
55、枸杞芽(野菜)
七、常见的26种水果
1、枣
2、桃
3、杏
4、橘
5、樱桃
6、荔枝
7、石榴
8、杨梅
9、桂圆
10、山楂
11、香蕉
12、西瓜
13、甜瓜
14、梨
15、柿子
16、芒果
17、桑葚
18、草莓
19、甘蔗
20、苹果
21、葡萄
22、柠檬
23、李子
24、菠萝
25、椰子
26、橄榄
八、常见的6种坚果
1、栗子
2、核桃
3、松子
4、银杏
5、花生
6、葵花子
九、常见的7种食用昆虫
1、蝗虫
2、蝉
3、螳螂
4、蚕蛾
5、蚕蛹
6、蜂蛹
7、豆虫
十、常见的6种饮品
1、茶
2、咖啡
3、蜂蜜
4、蜂王浆
5、酒
6、常见的三类人工合成饮料
十一、常见的12种调味品
1、八角
2、花椒
3、胡椒
4、芥末
5、桂皮
6、食盐
7、醋
8、酱
9、酱油
10、咸菜
11、味精
12、食糖
本讲结束语
第三讲、解读毛泽东的长寿和鲁迅的早逝
一、毛泽东长寿的秘诀
1、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思想
2、毛泽东的饮食习惯
3、毛泽东的饮食结构
4、毛泽东的饮食养生观语录
5、毛泽东是实热体质的人
6、毛泽东的饮食趣事
6.1、毛泽东请老木工吃“金银元宝饭”
6.2、毛泽东爱吃的“八宝饭”
6.3、毛泽东与辣椒
6.4、毛泽东从小就爱吃苦瓜
6.4、毛泽东与野菜马齿苋
6.5、毛泽东与“娃娃菜”
6.6、毛泽东入乡随俗——大葱蘸大酱
6.7、对胆固醇的看法
6.8、毛泽东与红烧肉
6.9、毛泽东爱吃“叫化童鸡”
6.10、我想吃什么,就是我身体里缺什么
6.11、中南海的小鱼小虾
6.12、、吃大头鱼会使大脑发达
6.13、毛泽东好吃“泥鳅拱豆腐”
6.14、毛泽东爱吃臭豆腐
6.15、毛泽东与茶
6.16、毛泽东喜欢吃菊花
7、毛泽东的两种“亚健康”
8、解读毛泽东的治病历史
8.1、毛泽东选择中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
8.2、吃糙米治脚气病
8.3、毛泽东选择西医治疗肺炎
8.4、毛泽东选择中医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9、我和毛泽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鲁迅早逝的悲剧
1、鲁迅因父亲的病逝而对中医怀有偏见
2、鲁迅盲目迷信日本医学
3、解读鲁迅的病
3.1、牙周炎
3.2、胃病
3.3、肺结核、支气管炎
4、鲁迅晚年用中药给家人和朋友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