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之十二:雨丝云雾登武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34:36

雨丝云雾登武当

       雨丝纷飞,晓雾沉沉,面包车离开了五当山车站,在黑影里,向山野的西面驰去。半小时后,雨停了,在朦脓的天光里,车子停在天下第一道教名山——武当山的山门外。进了山门,一片广大的广场和前方延展开来的古建筑群——那是仿古建筑,中国四星级以上旅游景点无一例外的商业群落。沿商业街走去,数百米外,爬上台阶,是建筑面积宏大的旅游接待大厅。购票从左侧检票口出厅,环山旅游轿车等待着游客,至太子坡、逍遥谷、南岩;今天停电检修,车子不会转到缆车登临的琼台处去,要上金顶,只有依靠步行了。

清·王概著《大岳太和图考》,提到“纪武当者,谓惟真武之神是以当之”。这一般被看作是“武当”之名的由来。因为神话传说中楚王祝融为天上火神,脾气暴躁,常常莫名放火,为祸一方。只有北方水神真武才能镇压得住 。而真武读书于复真观,得道飞升于南岩宫,因此,道教认为此圣山 “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所以名之曰“武当山”。
    晴空下俯视武当,主峰天柱峰金顶恰似昂头前行的神龟的龟首。由北向东西南蜿蜒开来的群峰和依山建造的宫殿楼宇,恰似一条条游动的金蛇。与神龟相得益彰,形成龟蛇合体的图腾象征,成就道教真神玄武的化身,也即暗合了道教追求天人合一的意象。所以,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已经很久远了。汉·阴长生、唐·吕纯阳、五代·陈抟、宋·寂然子、元·张守清、明·张三丰均修炼于此。唐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于灵应峰祈雨,见五龙飞腾云空,于此修建五龙祠,应为山上宫观的开始。但历代兵燹人祸,天柱峰以下,宫观屡建屡毁。直到明成祖起兵幽燕,南下金陵以清君侧,取天下于侄儿之手,得登大宝,成为九五之尊。为了证明自己得来江山的合法性,并得到上天诸神的保佑庇护。酷信道教的朱棣看中了武当的山水气势,决定大兴土木,祭祀配享天地诸神,以保国运恒昌、江山永固。

      

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督军民三十万整体规划武当,开凿、铺设登山蹬道,兴修亭台宫观,以享四方香火。建成了拥有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道教建筑集群。武当方圆四百公里,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峰奇谷险、洞室幽邃,宫观辉煌,成为道教天下第一名山。“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 明·洪冀圣),乃是武当道教一时之胜的真实写照。

山回路转,峰峦叠翠,云雾漫卷在沟壑里。太子坡、逍遥谷的建筑、信旗闪过车窗,盘山公路曲折向上,停在展旗峰前的广场上。东面山坳,依山势上升,耸峙着武当规模最大、保护完好的紫霄宫。我与王旸不解行程,兀自跳下车来,跨过青苔布满的石拱桥,登上紫霄宫山门的石阶。

      

踏上东天门,进入龙虎殿,转进甬道;在青竹秀木中,绕过巨大的御碑亭,转进青石板铺就的院落。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从山坳上升到山腰,巍峨壮观,屹立眼前。层层崇台,依山叠砌,殿堂楼宇、鳞次栉比;左右宫院,自成幽境。紫霄宫矗立在高台上,面宽九间,重檐九脊;雕梁画栋,飞金流碧;藻井里飞腾着二龙戏珠,殿内供奉着垂拱端坐的玉皇大帝、勇武庄严的真武天神、专司其职,摒神敛气的灵官诸神,可见皇家宫观,自有其不凡的气势。殿前平台,石板铺就,石栏环绕,足足一个排球场。

      

焚香礼拜毕,绕过殿堂,进入另一重院落,登上右侧的石梯,又一层高台,重楼高耸,秀雅典丽,牌匾上大树着“父母殿”三字。殿后,便是那巍然耸峙的展旗峰了。

屹立台边,俯视整个紫霄宫,依山造势,俯临大野,松杉满山,修竹丛丛,于绿琉璃中秀出重楼玉宇,真个是仙家世界,不凡道场。收回视线,在清晨的湿漉漉的微风里,院子里涌出了一群道士妆扮的男女,以青年居多,细细观察,以外籍人士为主。他们在道士的指挥下,开始伸拳练腿,腾挪跳跃。我明白:紫霄宫是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也是这一功法名山列国习武弟子从师拜艺的主要宫观。权当又一风景,大饱眼福罢了。

       

      于紫霄院内偏殿,拜尝了武当道士的云雾仙茶。我们离去了,出门登车,向南岩驰去……

 

车辆继续上行,千岩万转,转过幽深的峡谷,云雾叆叇的群山,驶进一条宽阔的街道。两旁,罗列着餐馆、招待所、酒店。车子转进山腹的停车场中。我们走下车来,沿着路旁的木制便道,向镇子中心走去。店铺林立,商家游人云集。因为不打算打尖,我们俩人径直走上南山山边。右侧是去南天门,南岩宫、太常观,雷神洞的石阶;左侧,让过一组接待楼阁,踏步下去,曲径通幽,高低盘旋,云雾飘渺,那耸上云天的山峦深处,就是武当主峰了。

      

向右攀援,石阶路南临深深的沟壑。接近山巅处,一条侧路从斜刺里向南面伸去,那里是冠绝武当宫观的南岩宫。我们径直绕过山岩,进一山门,看到了崖壁上南天门的刻字指示。一百多道六十度角的石阶横亘在眼前,仰望上面,似乎高不可攀,那就是南天门。走走停停,三歇之后,我们终于登上了云天。俯视山北,千山万壑耸翠,漫漫云雾,将南岩对面的山岩除外的山野统统淹没在雾障里,眼前只是一碧如洗的草木。南天门的石牌坊后,供着香火,一个道观杂役般的中年人守在这里,招徕着信士。跨过南天门下去,可以走上去南岩的道路。踏着石板路南行,道路穿行在幽静的水杉、珙桐、银杏、香果树和各色杂树中,虽然,迷花倚石,千回百转,但基本是一条等高线。走到两山衔接的鞍部,视野逐渐开朗。让过山垴左行,一座道观在秀竹松树中北向静立,门额匾书“太常观”。这里属于展旗峰北,又叫太上观,为山门、大殿,左右配殿组合成的四合院式的道观。大殿神坛,太上老君端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抚手俯仰天地,神情恬淡自然。楹联曰:“玄教开宗,紫气东来;著书传道,函关初度。”我知道他是潼关度官吏尹喜的柱下吏老子,遂以柱香为一代宗师礼赞。

          

           

转回开阔处,西侧崖壁有石道曲折向下,通向崖壁上的雷神洞。洞中砖石小殿,供奉双翼鸟喙的雷神,有清泉一缕,壁刻石一方。乃太和真人张守清真迹“飙火雷君,沧水圣洞”。也一幽境也。

回归南天门,从正面下去,走向南岩宫,转过一处山脚,山坳里,南向立着两座巨大的御碑亭,赑屃负丈余功德巨碑于阙中,这样的碑亭,据说武当至少有十个。

      

      

       走下高台上的御碑亭继续南行,独阳岩下,千丈陡壁上,上接碧霄,下临深涧的南岩宫巍然耸立。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劫后余生,成为悬崖峭壁上的一绝。玉皇大帝峨冠华衮,万般威仪,居于基座上,傲视着芸芸众生,碌碌苍生。天乙真人俯临云台,教化度人;五百灵官屏神敛气,栩栩如生。王旸恭敬地燃起香火,供奉在香案上,为我们、为黎民祈福。我虽然不信神,但也不反对亲人顶礼神佛,皈依三宝、法界。有信仰,知因果,善待人生,普度大众,总是人生善缘。不结善缘莫非助纣为虐?我从不取此道,将以苍生为念。亲近一切善善机缘,当然在情理之中。

          

来到殿后的回廊,峭壁下临云海桑田,所谓叠字峰、金鼎峰、健人峰、环祀四周;滴水崖、飙火崖前后映衬。白龙潭在深涧中,于云雾下隐隐闪着水波。左前方山坳里,一处宫观建筑的红墙绿琉璃瓦时隐时现。而殿后北去,悬崖覆道,楼阁玲珑,孤峰斜峙,状如巨鸟展翅,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相传真武于此飞升上天,故而游人缱绻于此,不忍骤去。

            

       

离开南岩宫,旧路返回,从楼群北侧下去,踏上漫长的神道。绕过山弯,直到回首能看到完整的南岩宫的时候,就到了我们居高临下,从南岩宫峭壁上看到的那组宫观。它是榔梅祠——一个贯穿东西道路的道院。相传玄武帝在此以梅枝与榔树嫁接,得成榔梅仙果,后人遂于此立祠,以为享祭。近年榔梅祠后山野发现太和古茶树,成为武当一绝,使这一代更具仙家气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止于此祠,求得榔梅数枚,归养老母。太乙真人张三丰曾居此传习武学,所以,院中西厢,壁上陈列着武当男女内家拳功法图,可以让天下武学之士驻足。

      

      

      

出祠东行,山路入云。据说,离天柱峰还有六公里。登临绝顶返回的游客叹息着:“说不远,上上下下,你们走着看吧,总之一句话,够呛!”看一群青海塔尔寺的喇嘛,健步如飞地从天柱峰下来,我笑道;“和尚尚且如此,我辈专程来谒圣山,岂可半途而废?”看看天光,时间还有三四小时,且继续登临。一览众山。

行行复行行,山路一侧临着青苔杂树密布的山岩,一侧是下临深谷的陡坡。临路的树枝挂满了游人祈福的红绸带。雨后的青石阶,水渍、湿滑,从南岩下行,又复深入山腹上行,曲曲折折,高低嵯峨,渐行入一片密林的峡谷中。树木蓊郁,天光熹微,夹谷山峦,负势竞上,偶尔一两处平台,山民的茶寮、饭馆、旅社;也有正在修复的古建筑群落,和三三两两担负建筑材料登山的苦力。

            

峡谷窄了,山林更幽深了,上行的台阶,越来越连缀在一起,七十余级、一百级、一百余级、数百级,较之华山千尺幢、百丈峡、老君犁沟犹过之而不及。下山归途的游人,笑看着我们:“别慌,忙忙爬,还早呢!”其实,我也不知这六公里到底多长。但行行复行行,曲径通幽,仍然看不到天宇、看不到山巅。想起了王安石“世上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想来此言不谬,欲登临深山绝顶,非有非常人之毅力决心。好在我俩已惯于登援,总想事情圆满,心想事成。且行行复行行吧!

            

峰回路转,幽谷深处,左侧幽径通向黄龙洞。我们已经没有精力一一涉猎。继续前行数百米,一座巨大的峰峦矗立在眼前,扬首望去,不见峰巅。山前指示牌指示向左右两条蜿蜒向上的曲径。右上,藤树参罗,蔽日遮天的岩壁下,是位于一天门下的朝天宫。近代废弃而又重修的道观。左上,石阶沿山腹腰线曲折。这是两条不同的登临主峰的神道。左道远,可道路较为顺畅;右道近,三个天门立上立下,陡峭难行。听着从右道返回的青年男女的述说——他们是善意的。友好的。这是武当登山的特色。所有路遇的下山者,大概都体味了登临的艰辛不易,处于同病相怜的心情,都会友好地告诉你登临的前途和困难,说几句勉励抚慰的话。否则,面对如此崎岖宛转,盘旋不定,步步升高的险途,大家真要半途而返了——我俩决定沿左道上行。

百步九折,云崖迂徐,幽深的山林弥漫着云雾,丝丝雨线飘零下来,我们撑起雨伞,看看时辰,已近日暮,遂勉力加快脚步,向天柱峰攀去。

终于,望见了山崖上的宫阙。辗转揉身登上山门。山门里,就是位于天柱峰南的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镏金大殿。

           

焚香毕,看看时间,还有半小时紫禁城关闭。雨大了,整个天柱峰包裹在雨幕里,登顶至少需要十五分钟,一片日暮的雨雾里,其实什么也看不到。我亦如《世说新语·怪诞》里的王子猷,雪夜月下乘舟往访戴安道,至门不入,兴尽而返,不打算登临了。王旸意犹未尽。狠狠不舍。那就住下吧,明晨再登。从东侧窄窄的旋梯下去,是一个院落和峰顶宾馆,宿费350元。免了吧,我等工薪阶层,不是公款消费,消受不起这等待遇。伊也打消了登顶念头,决定冒雨下山,天黑前赶到南岩。

    

是夜,我们宿于归途半道的农家旅舍里,与绵绵秋雨相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