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职业人GG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6:39

  态度决定事业高度

  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

  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

  而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工作的态度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处。想做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就得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有人在雨天对公共汽车停车的方式作过观察,在一个路边有宽100公分积水的车站,有8个司机把车停在距候车乘客180公分左右的地方,这个位置,一般乘客无法一步上车,大部分人要涉水上车,还有4名司机快速驾车驶进站台,用溅起的泥水与乘客“打招呼”,只有两名司机将车停在乘客抬脚即可登车的地方。停在标准的位置,让乘客安全方便地登车,这一点在技术上对哪个专业司机都不难,但因为工作态度上的差别,工作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可见,人的能力其实是相差不远的,差距最远的是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个职业人,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如果连工作的态度都无法端正,那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被淘汰也就不足为奇。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最有激情的工作者,最重要的不是工作的好坏,而是你有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艾伦十多岁的时候,利用假期在南达科他州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人都不愿意做,可艾伦做得好极了,即使这看上去实在不算好工作,但他很认真地在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仅一个假期,祖父的储草间里,全是他的工作成果。

  一年后,又到了假期打工的时候,艾伦的祖母开着福特车来接他,并告诉他说:“艾伦啊,祖父就要把你想要的新工作给你了。你将拥有自己的马匹去放牧,因为去年夏天你捡牛粪时表现得极其出色。”这样,他在工作岗位上得到第一次提升,他很开心。一个小小的信念也在他脑袋中生根发芽。

  后来,艾伦成为南达科他州一名每星期挣1个美元的肉铺帮工,这份工作在别人看来很脏很累,但是艾伦却没有嫌弃,仍然努力做好肉铺师傅下达的每项任务。也正因为他的态度,不久,一次机遇,让他成为了美联社的一个实习生,后来,他成为了每星期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而态度端正地去工作,也成为艾伦工作的信条。很多年过去,最后,他成了年薪15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

  艾伦-纽哈斯现在是全美国受人模仿最多、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总裁。回想起童年的生涯,他只感叹了一句: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人的一生的命运。

  事实上,很多的公司现在越来越重视人员的态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技能更重要。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不爱用那些“顶尖”人才。因为这种人往往自负甚高,容易抱怨环境,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不会出色,他有的那点才能也发挥不出来。而能力仅仅及这类人70%的人,能力虽然不够高,但往往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工作踏实、肯干,反而能够为公司尽心尽力。因此,松下对公司雇用到能力只能打70分的中等人才,不仅不生气,反而说这是“公司的福气”。松下本人就认为自己也不是“一流”人才,给自己打的分数也只是70分,但是他的态度分,肯定比那些“一流”人才要高得多。

  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成天抱怨,到处求职的人却都是一些受过专业教育,能力比较突出的人。也正是这点成了他们出走的“罪魁祸首”,因为这让他们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就应该是高高在上,自然也就无法正确的对待工作,也就无法做一个最好的激情工作者。

  美国西北大学理事会主席兼心理学博士史各特说:“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花费着90%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学习那15%的成功因素,而对于占85%的成功因素却从未意识到。

  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但自己是可以改变;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但现在是可以改变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态度是可以改变的。端正工作态度,是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第一步。

  不只为薪水而工作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

  人才会激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许多管理学家在总结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普通的职业人和最好的职业人的差别也许就在于,是为了大的人生目标而工作,还是为了眼下小小的利益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能超越自己,证明自己价值的事情。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项研究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完全丧失了生命的尊严。

  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报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信赖、可委以重任的员工,必定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赢得社会的尊重。

  在第三种工人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们不仅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乐趣,而且他们才是最优秀的职业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身边总会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在工资上、福利待遇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薪水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如果他们在这方面没有占有上风,于是就有了许多怨言。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这让人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员工,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从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郁闷,当面向经理诉苦,问这一切倒底是为什么。经理显然对他早就胸有成竹。马上回答他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先暂且不说这个经理对这个员工的评价是否有失偏颇,但从这个员工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只注重薪水,而不提高自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既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在此,还是让我们看看成功人士是怎么看待薪水和工作的。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他们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的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那为什么他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退休、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你认为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还是热情高涨地去工作。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任何有思维的人都不会认为他们是因为薪水和钱去工作的,还是让我们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是的,就是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他们所做的事业,而非单纯地为了名和利。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即使你还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你也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不要对自己说:“既然管理者给的少,我就少干,没必要费心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应该牢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所以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消极的思想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会让你放弃很多宝贵的机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有付出才有回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美国谚语

  虽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天底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可以不劳而获。人们如果知道要想出人头地,就得辛苦付出。但遗憾的是,有许多人仍然不动手去做,仍然梦想奇迹会发生,仍然想不劳而获。

  大多数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们都希望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期望优秀员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如果你能够努力付出,尽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工作,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惜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有很多员工只知道报怨公司,却不反省自己的问题,他们整天应付工作,并发出这样的言论:“何必那么认真呢?”、“说的过去就可以了。”“现在的工作只是个跳板,那么认真干什么?”。结果,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绩。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升迁和加薪机会。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不停的发牢骚,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得”,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老板的眼神与行动,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三名员工,各自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大学进修了,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的修理工。

  只知报怨而不去努力去做,看来是于事无补的,只有真正的付出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辉煌。同样是在企业中没有受到重视,安德烈却在友人的提醒下过上了完全不同于奎尔的生活。

  安德烈起初只是一家汽车公司下设制造厂的杂工,在不计个人得失,辛苦付出后最终成为这家汽车制造厂的副总裁。这是件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从一个杂工到副总裁,简直不可思议。

  安德烈刚进入工厂时很年轻,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对于工作很漫不经心,工作起来很没有劲头,直到他的父亲对他说:“你不可能在没有付出的情况下就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安德烈开始反思了。他开始转变了。开始细心观察工厂的生产情形,甚至不计辛苦的向一些老技术工人去讨教。当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点事业,必须要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是制造厂里最苦最累的工种,哪里有零星工作就要到哪里去。安德烈没有被吓倒,他一直牢记父亲的话,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得到。通过这项工作,安德烈和工厂的各部门都有接触,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也有了了解。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现在安德烈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厂里没有任何一个工人能够像他一样。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老板的眼睛,顺理成章地安德烈被提升为车间领班。他的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精神被大家普遍认可,最终成为了这家制造厂的副总裁。

  奎尔和安德烈刚开始的境遇是何其的相似,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就在于奎尔除了报怨没有任何改变,而安德烈的转变始于真正地全身心付出。当安德烈真正去努力做好做精时,机会就降临在他的头上。看来,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就要收获成功与希望,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很多人经常埋怨公司的福利待遇不够理想,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多少的价值?这种不愿付出却又指望得到高回报的思想,永远不可能如愿以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以利润以目标的经济组织,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都必须服从于一个基本的“投资回报”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考虑支付员工报酬的时候,必然要权衡员工对公司的劳动付出以及他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员工想要得到更高的报酬,就必须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润。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下面的这个小故事同样发人深省。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连外敌也不敢来骚扰。

  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到一个能够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三个月后,学者们把三本十寸厚的帛书呈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生活无忧了。”

  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再命令这班学者继续钻研。

  一个月后,学者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

  又过了一个月,学者们把一张纸呈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都能真正按这张纸上所说的去做,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这班学者。

  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其实,天底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惟有肯付出血汗与时间者,才能享有成功的果实。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面对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谨,你都应该辛勤的付出与工作,不要老板一转身就开始偷懒,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你只有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加薪升职的事才能落到你头上。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认真工作,那你就会被老板豪不犹豫地排斥在他的选择之外。

  诚然,我们无需回避这样一个现实,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可能是因为你在企业中的砝码还不够,或者是你的价值还没有显现出来。你的价值和你的付出无疑是成正比的。付出的越多,你的价值也就会越高,甚至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只要是能为公司创造高价值的人,作为一个聪明的老板是不会吝啬的。所以想要得到老板的尊重和更高的报酬,做最优秀的员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付出干出成绩,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也是主人

  主人翁精神,并不是说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这么简单,

  而是以一种与公司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

  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去面对每一个客户。

  常常听到有的员工报怨,“凭什么让我们加班加点,管理者苦干是应该的,这又不是我的企业!”甚至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管理者在时装装样子,管理者不在时就自由散漫。这样的员工在每个企业里都会找到他们的影子,但是人所共知,这种没有工作激情的员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扫地出门”。

  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说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但他更要为企业创造业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对员工负责。如果你有为自己工作、是企业主人的心态,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优秀职业人的素质。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值得人们思索。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这个工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有些员工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漫不经心、凑凑合合地去工作,认为那是老板的事业,老板的“房子”,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直到有一天,他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老木匠正是缺乏以主人翁意识,最终陷入了自己构筑的困境中。所以,作为企业的员工,只有具备了不管老板在不在,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愿意去全力以赴,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走出困境的主人翁心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在一家知名企业中,刚刚招聘了一个新的销售业务员。当她被公司派到外省去做销售员的时候,所碰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任销售人员所留下来的一笔欠款。本来她也可以不去理会这笔欠款,重新开拓属于自己的业绩,但她还是决定要把欠款收回来。正是这种主人翁精神,使她走了一条非常杰出的旅程,虽然这条道路是困难的,但这条道路却是一直往上提升的。

  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主人翁精神,因为她知道,她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是一致的。

  她用了很长的时间,通过各种努力,历经许多挫折,终于在四十多天后追回了这笔债务。她写道:“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终于追回了属于我们的货物。”从“我们的货物”可以看出,她已经把企业和自己连成了一体。也正因这种我也是主人的心态与意识,让她做出了更明智的抉择。企业在外省的营销部门,被集体挖走了。她这样的出色人才当然在被挖之列。对方以高薪来诱惑她加盟,但她却拒绝这种诱惑,接受公司的派遣,到广州做营销主管,因为是领薪水,不拿提成,反而收入比以前还低了一些。可是她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一个挑战。这也可以给现在那些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的年轻人一些启发。人们会发现,当初跳槽的人可能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了,可是她却已经成为这家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优秀的职业人。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兴,员工荣;企业衰,员工耻。这是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是如此。“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这就如天平的两端,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员工,要保持天秤的平衡,必须达到两方的和谐与统一。企业创造了价值,服务了社会,造福了员工。社会得以安定团结,员工得以幸福安康。做企业的主人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任何的不利于企业荣誉和利益的言论都是极端错误的,任何不利于企业稳定和发展的行为都必将导致众叛亲离的下场。可以肯定的说,作为一名有工作激情的员工,你的存在会使企业更强,企业的发展会让你更美!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

  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也不可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

  一个现代职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极强责任心的人。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不可或缺。作为一个职业人,无论做何种工作,都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人品格和责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履行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者别的什么,而必须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然。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

  “大夫,你取出了十一块纱布,”她对外科大夫说,“我们用的是十二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医生断言道,“我们现在就开始缝合伤口。”

  “不行。”护士抗议说,“我们用了十二块。”

  “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大夫严厉地说,“缝合。”

  “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烈地喊道,“你要为病人负责!”

  大夫微微一笑,举起他的手,让护士看了看这第十二块纱布:“你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他说道。他在考验她是否有责任感——而她具备了这一点。

  杜鲁门有一句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这名负责任的护士将这句名言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带入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与此同时,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责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是,当问题发生后,有些人从开始就推卸责任,会找出许多借口为自己辩解。其实,这样做并不能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

  一个员工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理由,倒不如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上司会因为你能勇于承担责任而可能不责难你;相反,敷衍塞责,推诿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但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让别人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缺乏诚意。

  其实,人难免有疏忽的时候,没有谁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看待已经出现的问题,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杰克和哈森是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们俩是工作搭档,工作一直很认真,也很卖力。上司对这两名员工很满意,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次,杰克和哈森负责把一件很贵重的古董送到码头,上司反复叮嘱他们路上要小心。没想到送货车开到半路却坏了。如果不按规定时间送到,他们要被扣掉一部分奖金。

  于是,杰克凭着自己的力气大,背起邮件,一路小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这时,哈森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他心里暗想,如果客户看到我背着邮件,把这件事告诉老板,说不定会给我加薪呢。他只顾想,当杰克把邮件递给他的时候,一下没接住,邮包掉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古董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哈森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递给你,是你没接住。”杰克辩解道。

  他们都知道古董打碎意味着什么,没了工作不说,可能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果然,老板对他俩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

  “老板,不是我的错,是杰克不小心弄坏了。”哈森趁着杰克不注意,偷偷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哈森,我知道了。”

  老板把杰克叫到了办公室。杰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说:“这件事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哈森的经济条件不好,他的责任我愿意承担。我一定会弥补我们所造成的损失。”

  杰克和哈森一直等待着处理的结果。一天,老板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对他们说:“公司一直对你俩很看重,想从你们两个当中选择一个人担任客户经理,没想到出了这样一件事,不过也好,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哪一个人是合适的人选。我们决定请杰克担任公司客户部经理。因为,一个能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哈森,从明天开始就不用来上班了。”

  “老板,为什么?”哈森问。

  “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们俩在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还有,我看见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老板最后说。

  杰克由于比哈森多了几分责任心,于是在工作中得到了重用,相信他肯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负责的,能够将工作的目标与结果统一起来考虑,并主动的为达成工作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缺乏责任心的人往往对待工作消极被动,机械地服从命令,对结果不负责任,缺乏创造性,所以很难得到提升与重用的机会。

  因此,工作中承担责任,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去培养并固定下来,一旦出现问题,就敢于担当,并设法改善。慌忙推卸责任并置之度外,只会伤害公司和客户的利益,同时,也会伤害到你自己。绝大多数老板都不愿意让那些习惯于推卸责任的员工来做他的得力助手。在老板眼里,习惯推卸责任的员工,便是一个不可靠的人。

  有较强责任感的员工,不仅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也为自己的事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

  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忠诚,已经成为人才的第一竞争力。人才越来越市场化,人才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能竞争,转向了品德与技能两方面的竞争。而在所有品德中,忠诚排在第一位。任何企业都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所有企业最想要的。有时,企业宁可任用一个能力一般却绝对忠实的人,而不愿重用一个缺乏忠诚的人。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员工的忠诚更是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一个忠诚的员工,总会受到老板的青睐,进而加以重用,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这一点,在IR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斯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当时,IR电子公司正面临赫赫有名的比利孚公司的挤压,处境非常艰难。

  有一天,比利孚电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邀请斯特共进晚餐。在饭桌上,这位经理对斯特说:“只要你把公司里最新产品的数据资料给我,我就会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回报,怎么样?”

  一向温和的斯特一下子就愤怒了:“请你不要再这样说!我的公司虽然效益不好,处境艰难。但我决不会出卖我的人格,做这种事,我不会答应你的任何要求。”

  “对不起。”这位经理不但没生气,反而颇为欣赏地拍拍斯特的肩膀说:“这事当我没说过。来,干杯!”

  过了段时间,IR公司终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斯特失业了,没过几天,他突然接到比利孚公司总裁的电话,让他去一趟总裁办公室。

  他疑惑地来到比利孚公司,出乎意料的是,总裁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拿出一张非常正规的聘书——聘请斯特去公司做技术部经理。

  斯特惊呆了,喃喃地问:“你为什么这样相信我?”

  总裁微笑着说:“原来的技术部经理退休了,他向我说起了那件事并特别推荐了你。年轻人,你的技术水平是出了名的,你对工作的忠诚更让我佩服,像你这样的人,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欢迎你的。”

  斯特一下子醒悟过来,这就是忠诚的回报。但如果当时,斯特当时没有拒绝比利孚公司技术部经理的诱惑。那么,后来的好机会是不可能降临到他头上的。

  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管理者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而多数人却要靠忠诚和勤奋。

  在马耳他流传着一个有关忠诚的古老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一位马耳他王子在路过一家住户时看到他的一个仆人正紧紧地抱着一双拖鞋睡觉,他上去试图把那双拖鞋拽出来,却把仆人惊醒了。这件事给这位王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立即得出了结论:对小事都如此小心的人一定很忠诚,可以委以重任。所以他便把那个仆人升为自己的贴身侍卫,结果证明这位王子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个年轻人很快升到了事务处,又一步一步当上了马耳他的军队司令。最后他的美名传遍了整个西印度群岛。

  战场上,需要人的忠诚,忠诚是认可命令的前提条件,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战胜一切对手。同样,职场上,忠诚的人才能在组织中采取对主体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主体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靠个体去执行。因此,组织必须保证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保证预期结果的实现。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是靠员工的忠诚来维持的,同样,一个员工也只有具备了忠诚的品质才能受到老板的器重,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恩坦因曼思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恩坦因曼思是德国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失业和国内经济不景气,不远千里来到美国,希望在北美这块热土上找到自己的梦想。

  但举目无亲的他根本无法立足,只得到处流浪。最后他幸运地得到一家小工厂老板的看重,聘用他担任生产机器马达的技术人员。

  恩坦因曼思是一个对工作极其严谨而富有钻研精神的人,很快他便掌握了马达的核心技术。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人推荐了恩坦因曼思,福特公司就派人请他来。

  他来了之后,什么也没有做,只是要了一张席子铺在电机旁,聚精会神地听了三天,然后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时,最后他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上“这儿的线圈多绕了16圈”几个字。福特公司的技术人员按照恩坦因曼思的建议,拆开电机把多余的16圈线取走,再开机,电机正常运转了。

  福特公司的总裁福特先生得知后,对这位德国技术员十分欣赏,先是给了他一万美元的酬金,然后又亲自邀请恩坦因曼思加盟福特公司。但是恩坦因曼思却对福特先生说,他不能离开那家小厂,因为那家小工厂的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他要与小工厂共荣辱。

  福特先生先是觉得遗憾万分,继而又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人们都以进福特公司为荣,而恩坦因曼思却因为忠诚而舍弃如此好的机会。

  不久,福特先生作出了一个决定,收购恩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小工厂。

  董事会的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家小工厂怎么会进入福特先生的视野?

  福特先生说:“人才难得,忠诚更难得,因为那里有恩坦因曼思。”

  确实,有很多人一面在为公司工作,一面又在打着个人的小算盘,一旦公司遇到挫折,他们就另辟蹊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对于这样的人,虽然看似他们在职场中有着自己的位置,但那也只能是暂时的,他们终将会为自己的不忠诚吞下苦果。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基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管理者的压力并给予体谅。一定要记住:做为一名优秀员工,忠诚于公司,实际上就是忠诚于自己。

  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每一份工作都提供了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这些和薪水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因为它们能够使你终身受益。

  福布斯曾经说过:“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实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

  仔细想想,工作给我们的回报是什么?多数人回答可能是工资、奖金、福利,其实,在你的工作报酬单上,还有以下更为重要的东西:

  *认识朋友,改善人际关系;

  *充实自我,开拓生活领域;

  *加强工作技能,提升自身附加价值;

  *肯定自我,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其他你想得到的东西。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费曼教授有句名言——“享受物理”,所谓“享受”就是乐在其中,把工作的焦点放在获得乐趣上。他的研究总是随兴之所至。

  一天,费曼坐在餐厅里,旁边有些人在玩耍,把一个餐碟丢到空中。碟子冉冉升起时,他注意到餐碟边飞边摆动,边缘上的校徽也转来转去,而且校徽转动的速度比碟子转动得快。于是费曼开始着手计算碟子的运动。结果发现当角度很小时,校徽转动的速度是摆动速度的两倍,刚巧是2比1。

  他跑去告诉他的同事贝特:“嘿!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餐碟这样转时……是2比1,原因是……”

  贝特说:“费曼,那很有趣,但那有什么重要?你为什么要研究它?”

  费曼答道:“那没什么重要的,我只是觉得好玩而已。”他继续推算出盘子转动的方程式。随后他又思考电子轨道在相对论发生作用的情况下知何运动,接着是电动力学里的狄拉克方程式,再接下来是量子电动力学。而后来他获诺贝尔奖的原因全部来自这天他兴味十足地把时光“浪费”在一个转动的餐碟上!

  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乐趣以外的收获上时,我们就会给快乐设下条件:“等我换了工作就会快乐”,“等我赚够了钱就会开心”或“等我换了上司就会高兴”,这样就无法找到快乐。能够体会工作的乐趣,才会愈做愈有趣,愈做愈有劲,才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心理学家发现,没有所谓“通往快乐的道路”,因为快乐本身就是道路。一个无法感受快乐的人,即使中了六合彩也依旧找不到乐趣。而一个拥有体会快乐能力的人,不论外在环境状况如何,都能时时感受到轻松与喜悦。所以,快乐工作的动力来自心底,而非建立于外在的收获。

  想想我们的童年,无论是奔跑、嬉戏、跳皮筋、踢毽子,还是到野外的山林中探险,我们都会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欢乐中。我们不企求得到什么,只是全身心地投人其中。在这种忘我的投入中所体验到的生命的欢乐,恐怕是成年人难以体会到的!如果我们能够用童年时做游戏的心态面对工作,就可以把工作和快乐链接起来。

  许多人从早忙到晚,总是感觉自己一直是被工作追着跑,感觉到身心十分疲惫。实际上,这些疲惫感并不是因为工作太多太忙,而是因为这些人对工作感觉不到兴趣,没有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所以才会让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身体越来越疲惫。其实,只要你学会了在工作中的用乐趣替代那些不快和烦恼,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带着兴趣去工作。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的著作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尔斯-兰博曾在东印度公司从事文书工作,干久了,他自然十分厌烦这个工作。终于有一天,他从这份工作中解脱出来了,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和喜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十余年的无聊工作就换来这万把英镑,太不值了。”“我自由了,我终于自由了!我将自由自在地度过剩下的50年。一个人最痛快、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什么也不干。”漫长的两年过去了,查尔斯享受着清闲的时光,但是他的心情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现在才发现那些单调乏味的工作原来一直挺适合他,可他却一直未曾认识到。时间以前是他的朋友,而今却成了他的敌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真的相信,没有工作比过度劳累更糟糕,一个人一旦没有工作,他的心就会折磨自己。我几乎对什么东西都失去了兴趣。天堂的雨水也从来不会倾泻在那些无所事事者的头上。我唯一能做的,也是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周而复始的散步。我真是一个谋害时间的罪恶杀手,神的启示与我无缘了。”

  这是一个失去工作的人的真实想法,我们或许会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当我们停止工作时,我们并不会感到轻松快乐,反倒会不安和迷茫。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内在的需要,是源自人性深处的一种渴望。

  工作本身就有美丽、快乐的原因。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所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而是你是否忍耐住枯燥、沉闷,带着兴趣找到了这些美丽和快乐。

  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对工作保持兴趣。有时候你必须强迫自己采取热忱的行动,这样你才能渐渐变得快乐起来。深入发掘你的工作对象,尽量搜集它的有关资料,研究它,学习它,和它生活在一起,这样做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找到快乐。

  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你都应该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其实只要你愿意去寻找,总会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学会带着兴趣去工作,你就可以做得更好,从而成为一个快乐的工作者。

  效率最简单的含义就是:同样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或者,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费时更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职业化的工作方法,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是每一个优秀职业人的必由之路。

  分清轻重缓急

  看一个人是否有工作头脑,

  关键看他处事能否分清轻重缓急;

  智慧之道,就在于明白何事可以略过不论。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工作也是如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完成后的效果也是不同凡响。次序处理好了,不但能够节约办公时间、提高办公效率,最重要的是能给自己减少许多麻烦。决定好做事情的轻重缓急,是为自己找到更多时间去完成最为紧要的工作的最为有效的第一步。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时间视为第一需要,而你计划优先去做最紧要的事,那你就能找到更多的时间。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课时,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能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又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又加了一些,直至装不进了为止。他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次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小声回答道:“也许没满。”“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中。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中得到了哪些重要的启示?”

  班上一阵沉默,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点了点头,微笑着说:“答得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教授故意停住,用眼睛扫了全班同学一遍后说:“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也许你以后永远都没有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工作中有长远目标、短期目标、即时目标。这些目标有时候会像热气球遇上麻烦一样到处乱撞,照顾了这一点又忘记了那一点;无论怎样权衡利弊,始终不能尽善尽美。这时一定要善于发现并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解决其他问题。

  在美国总统中,卡特被认为是“最繁忙”的总统。他为什么忙?

  因为他事无巨细,渴望掌握所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这使他淹没于细节中,而忽略了对整体的把握。

  那么,他忙出政绩了吗?

  当然有一些,但肯定不突出,他被美国公众看作一个成效不彰的总统,在他下台的时候,他的支持率只有2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包括尼克松总统在内所有总统中支持率最低的一位。

  作为一国总统,应该分清轻重和主次,不能什么都抓在手里。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呢?也应该分清轻重缓急的关系。凡事都有轻重缓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应该优先处理,不应将其和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为一谈。对于那些零零散散的事务,我们可以先把它们按照“急重轻缓”的顺序,整理好再着手处理:

  1.重要且紧急(这些是必须立刻或在近期内要做好的工作)。

  现在,除非是这些情况都同时出现,否则你就能够处理它们。因此它们的紧急和重要性,要比其他每一件事都优先。如果拖延是造成紧急的因素,则现在已经不能再拖延了。在这些情形下,时间管理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

  2.重要但不紧急(注意,这类工作可分辨出一个人办事有没有效率)。

  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所谓重要的事情都不是紧急的,我们可以现在或稍后再做。在很多情形之下似乎可以一致拖延下去;而在太多的情形下,我们确定这样拖延着。这些都是我们“永远没有着手”的事情。

  例如:你要参加提升你专业技术的培训班;你想找出时间先做一番初步资料搜集之后,再向老师提出你的计划。

  这些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尽管它们具有重要性,可以影响到你的健康、财富和家庭的福利,但是你如果不采取初步行动,它们可以无限期的拖延下去。如果这些事情没有涉及到别人的优先工作,或规定期限而使它们成为“紧急”,你就永远不会把它们列入你自己优先要办的工作。

  3.紧急但不重要(表面上看起来需要立刻采取行动的事情,但是如果客观地来检视,我们就会把它们列入次优先级里面去)。

  例如:某一个人要求你主持一项筹集资金的活动、发表演讲或参加一项会议。你或许会认为每一个都是次优先的事情,但是有一个人站在你面前,等着你回答,你就接受了他的请求,因为你想不出一个婉拒的办法。然后因为这件事情本身有期限,必须马上去做,于是第二类的优先事情就只好向后移了。

  4.不紧急也不重要。

  很多工作只有一点价值,既不紧急也不重要,而我们常常在做更重要的事情之前先做它们,因为它们会分你的心——它们提供一种有事做和有成就的感觉,也是我们有藉口把更有益处的工作向后拖延。如果你发现时间经常被小事情占去了,你就要试一下学会克服拖延。

  5.浪费时间(是不是浪费时间,当然是属于个人的主观认定)。

  “事后觉得不好的任何事情”=“浪费时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可以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而别将时间花费在对成功无益或很少益处的事情上。

  建议每一位有心人都能制定一份自己在一段时间里的详尽工作计划,并在每天结束前精确地安排明天的工作。同时还要制定一份科学的休息时间表,从而保证自己的一生始终在精力充沛地从事最有意义的工作。大多数的人是根据紧急性,所以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救火而不是制定一项计划,直到期限临头才手忙脚乱。所以说,处理事务分不清轻重缓急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进一步说,它是工作的隐形杀手,它常常把辛勤劳动的成果弄得乱七八糟,它如同包裹在美丽蝴蝶身上的那一层难看的蛹衣,会掩盖住你的一些出色的工作能力。所以,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帮助你轻松应对每一项工作,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最有效率的工作者。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要充分利用时间,就要制定时间计划。

  只要你有时间计划,

  就可以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做事到位。

  工作必须要有计划。无论是对于自己未来的整体计划,还是处理每一天的工作的计划,都是你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事业大厦不断夯实基础所必不可少的。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如果预先没有周详的计划,没有想好自己将要走的每一步,即使有再多么宏伟的目标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所走的弯路消耗掉了,当他们好不容易回到正轨上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走下去了。所以,必须从一开始就在每一次行动之前定好计划,尽可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

  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或许它比一板一眼的说教更能使你领会到计划的重要性。

  1976年的冬天,当时的迈克尔19岁,在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他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同时也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对于他来说,成为一个音乐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他也要把它用在音乐创作上。

  迈克尔知道写歌词不是自己的专长,所以又找了一个名叫凡内芮的年轻人来合作。凡内芮了解迈克尔对音乐的执着。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他们一点渠道都没有。

  在一次闲聊中,凡内芮突然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话:

  “Whatyouaredoingin5years?”(想象你五年后在做什么)

  迈克尔还来不及回答,他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了再告诉我。”迈克尔沉思了几分钟,开始说:“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二,五年后,我要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音乐家一起工作。”

  凡内芮听完后说:“好,既然你已经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过来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一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凡内芮一口气说完了上述的这些话,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你看,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有了,现在你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去认真的准备每一步,一项一项地去完成,这样到了第五年,你的目标就实现了。”

  说来也奇怪,恰好是在第五年,1982年时,迈克尔的唱片开始在北美畅销起来,他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在一起工作。

  看完这个故事,这中间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仅仅低头努力去做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把计划中的每一步的准备好,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只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就行了,当你把最后一步完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目标已经实现了。

  譬如你准备建造一栋房子,那你首先得有一张详细的设计图纸,能够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房子的结构、外观,房间的规格多少,窗户如何安置等等。而为了将这栋房子建好,你就必须得反复思考,再三斟酌,认真制定行动的步骤。然后,依照设计图纸,从打地基开始,一步步地进行下去。

  这和我们每天的工作也是如此的相似。如果从早上一上班就毫无头绪,抓起那个做那个,那结果不是完不成工作,就是有的工作忘了做。精心安排好的计划尚且有意外的出现,更何况本就没有预先的设想呢?所以,每次开始工作前必须想好要走的每一步。

  事情是如此的多,而工作又千头万绪。不少人抱怨:每天总是忙碌而凌乱,有时候累得晕头转向,却又常常将一些重要的事遗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在工作中,如果你准备制定计划,把自己的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请记住下列这些成功的要诀:

  1.时间计划要详尽而且实际。

  制定计划时不要超过你的实际能力范围,而且内容一定要详尽。比方说,如果你想学习西班牙语,那么你不妨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安排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5:30开始听20分钟的西班牙语录音磁带,星期二和星期四学习语法。这样一来,你每个星期都能更实在地接近、实现你的目标。

  2.设定起始日期。

  强制自己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是让时间增值的有效方法。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也许会不自觉地宽容自己,少做一天也无所谓,推迟一天也不要紧。要知道,任何事都有期限,有时候往往是由于设定期限的观念不强,而坏了大事。

  3.负责任地制定计划。

  不要为自己的间题去埋怨别人,而应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防止它们再度发生。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把它们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你从来没有过属于自己的时间,那么停下来,不要再去埋怨或责怪外部因素,间题可能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4.平衡分配时间。

  在你每个星期的时间规划中,不要忘记了平衡分配时间的重要性。时间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工作、娱乐、家人相聚、朋友相会以及精神领域的追求。在规划每周的时间时,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并且像做其他事情那样把要点记在你的记事本上。

  比如说你在记事本上注明了星期三的晚上21:00至23:00阅读书籍,那么除非在那个时间里发生了特别紧急的事情,否则不要因为是留给自己的时间而掉以轻心,随便改变计划。这样做不但能保证你得到属于自己的时间,还能让你每个星期都有一个愉快的期盼。这两个小时是你送给自己的札物,要由此开始,慢慢地增加留给自己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渐渐地对在挂历或记事本上计划时间的做法习以为常,养成合理使用时间的好习惯。反过来,这个良好的习惯又有助于你更好地计划时间和决定优先顺序。

  每隔几周安排一天作为“预备时间”,在这一天里不要安排任何活动,也用不着规划它。这一天只用于去完成前面未完成的工作。

  5.讲求效率与效果

  效率和效果永远是衡量做事程度的标准。要想讲求效率与可从以下4点来做:

  (1)采取快捷的工作方式。

  完成一项工作有多种方式去工作,将不知节省多少时间如果一生都能采取快捷的方式比如通知各个部门召开一个会议,你是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还是写信或发传真?显然写信的方式最慢,传真和打电话同样快。如果打电话,受话人不在办公室,你还需要再联系,半天后才能找到受话人,还是没达到快捷的目的。而如果发传真,无论受话人在不在办公室,他回到写字台时都会看到,可以节省再次打电话找受话人所浪费的时间。对于完成同样的工作而言,高效工作者总是善于动脑子,能比别人更加快捷迅速地完成任务。

  (2)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做事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该你做的事要努力去做,不该你做的事就不要多管,除非有特别的原因。

  (3)激励自我。

  为了达到工作目标,你可以事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奖惩措施。例如,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自己记上一笔,等到完成若干项时,允许自己去游玩一番,或者奖励自己和同事、朋友到大饭店吃一顿。如果工作完成不了,你必须受到惩罚。

  (4)全力以赴冲刺。

  做事情全力以赴,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善用时间者在任何时候都在向时间的终点全力冲刺。你若决定几点钟之前做什么,就要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毫不松懈地干到最后。以工作时间为例:如果5点钟下班,那么在表的指针完全指内5点以前对工作要全力以赴,5点以后再做回家的准备,才是正确的态度。

  一个最有效率的工作者要想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不能只是盲目地去“奋斗”、“拼搏”,你必须先对自己的行动做一个周详的计划。要具体到每一次的行动都这样做,才能确保每一次行动的有效成果最后累积成为事业的成功。

  专注才能高效

  专注是生活中一切成功地关键所在,

  专注才会产生效率,

  并且你将发现其他人所忽略的细节。

  所谓专注,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内心欲望和外界诱惑的干扰,对既定的方向和目标不离不弃,执著如一、不懈努力。《ENN》杂志编辑埃尔沙-克兰斯说:“专注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投入的品质,体现在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有的效率极高,有的效率却低下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专注。因为:保证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专注。做工作要专注于这个目标,不能因为其他事情的出现而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今天想成为一个营销高手,明天想成为一个管理专家,后天又想当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这样,显然无法把接下来本应该做的很好的工作完成得令人满意。

  成功人士都能认识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法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乔治-西默农在写作的时候,就把自己完全和外界隔绝开来,不接电话,不见来访的客人,不看报纸,不看来信。正如他说的,生活得“像一名苦行僧”。只有这样,他才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他的创作中,才能写出一部又一部的不朽名作。

  而有这样一则故事更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曾经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迈克尔、大卫、劳,到森林去猎杀野兔。

  到达目的地以后。父亲问迈克尔:“你看到了什么?”

  迈克尔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野兔,还有森林。”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便以同样的问题问大卫。

  大卫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迈克尔、劳、猎枪,还有树林。”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又以同样的问题问劳。

  劳回答:“我只看到了野兔。”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工作就如同打猎一样,你必须专注,哪怕一秒钟的分神,都会使“猎物”跑掉,或失去准星,最后一无所获。你在一项计划上用了多少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从一开始就能“连贯而没有间断”地去做好事情。

  1945年7月的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世界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沙漠爆炸。40秒钟后,强烈、持久、令人可怕的爆炸声传到了试验基地,第一个有所反应的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恩里科-费米。他先是把预先准备好的碎纸片举到头顶撒下,碎纸纷纷飘到他身后约2米处,然后,他就开始了对原子弹威力的测算工作,过了一会儿,费米宣称这颗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1万吨黄色炸药。数星期后,精密仪器对震波的速度、压力进行分析,果然证实了费米的准确判断。

  然而,事后费米夫人问他爆炸时的情景,费米竟说他只听到了第一声爆炸声,而没有看到爆炸时的情景。“没看到那么壮观的场面,这怎么可能呢?”他的夫人惊愕了。

  费米解释道:“我当时只注意数据测算了……”

  你瞧,当原子弹爆炸时,费米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数据测算中了,竟然连眼前“眩目的闪光”都没看到,这是一种多么罕见、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专注力。

  专注的力量是惊人的,集中精神在忘我的境界里工作,做起事来不仅轻松、有效率,而且也更能把事情做好。但事实证明,大多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悲哀,就是,做事情无法专心去做,精力不集中,效率可想而知,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懂得集中精力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可以像一般人那样浪费。因为他要以有限的生命,完成一流的事业。他就必须要有所选择,有所坚持,有所放弃。他也许不能在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上,像普通人那样反应。他要减少花在交游、娱乐、爱恨纠缠、争执、答辩和澄清上的时间;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要能很快分辩出什么事不重要,然后立刻丢掉它。

  大家不知是否还记得《天龙八部》中非常聪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苏星和吗?他为什么被并不很聪明的丁春秋追得到处跑,最后还不得不想尽办法,装聋作哑来求生呢?道理很简单,金庸也说了,苏星和诚然聪明,但他的大把时间都花在了与武功无关的琴棋书画上,丁春秋天分差了点儿,只好一个劲儿的苦练武功。而真正能决定两人命运的不再艺术修养的高深,关键时刻,比的是实力,于是苏星和输了。他以生命作代价印证了这样的道理,去分散精力不如专注做好一件事。

  专注需要坚持,坚持就是力量。要成为一个最有效率的工作者,是离不开专注的。把你的专注力放在对你最重要的事情上,只有当你专注于做对你最重要的事,你才能更有效的使用你的精力。彻底完成一件事后,再开始做下一件事才能提高效率。不是随便什么事情都要你投入相同的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像其它装置一样,人体的器官一旦停止运转就失去了动力,在停止一段时间后再去启动时,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频繁地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是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所以你应该先做最重要的事,依次而下。分不清重点,一时东一时西,摸不清楚方向只会使你自己陷入混乱,降低效率。

  决不拖延

  在工作中,我们必需在有限的时间内,

  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行动,决不拖延。

  在《个人圣经》一书中,作者凯利-葛理森曾提出一个检验工作是否有效率的简单问卷:

  你是否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你是否觉得工作总是做不完?

  你是否常觉得淹没在办公室的琐事和文件中?

  你是否觉得处理E-mail耗时费事?

  你是否常超时工作,深夜不得休息,每到周末还得加班完成当周工作?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的”,显然,你的工作效率出了大问题。

  葛理森发现,工作效率出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总是不断累积待办事项,拖延愈久就愈难处理。

  他曾经向银行申请一张帐款发票,两个月后尚未收到,却发现这张两个月前即已签发的支票,仍然躺在出纳小姐的抽屉中。他向银行抗议,出纳小姐说,“我太忙了,每天都在回答客户询问帐款的电话,没有时间出帐。”这是很典型没有在第一时间,把该办的事情做好的后续效应。

  “立即行动”是高效率工作者的格言。许多事情并不是真的有多困难,让你无从下手,也许只是先放一放,明天再做的想法使这项工作无法完成。这种想法的危害很像下面这个愚蠢的猎人。

  从前,有一个年轻猎人,带着他的袋子、他的弹药、他的猎枪和他的猎狗出发了。虽然人人劝他在出门之前把弹药装在枪筒里,他还是带着空枪走了。

  “废话!”他嚷道:“我到达那里需要一个钟头,哪怕我要装100回子弹,也有的是时间。”

  仿佛命运女神在嘲笑他的想法似的,他还没有走过开垦地,就发现一大群野鸭密密地浮在水面上。以往在这种情景下,猎人们一枪就能打中六七只,毫无疑问,够他们吃上一个礼拜的。可如今他匆匆忙忙地装着子弹,此时野鸭发出一声叫喊,一齐飞起走了,很快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他徒然穿过曲折狭窄的小径,在树林里奔跑搜索,树林是个荒凉的地方,他连一只麻雀也没有见到。

  真糟糕,一桩不幸又惹起了另一桩不幸:霹雳一声,大雨倾盆。浑身都是雨水,袋子里空空如也,猎人拖着疲乏的脚步走回家去了。然而他埋怨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命运。

  因为拖延,猎人一无所获,也因为拖延,使我们的工作毫无进展。其实,拖延的最大来源就是为自己准备好借口。爱拖延的人总能找出拖延的借口,比如“时机不对”、“现在太忙”、“没有时间”、“等有大段时间就能做得更好”,等等。但是,往往习惯和思想才是造成拖延的真正原因。一旦形成了某种习惯就很难改变。一个拖延成性的人总是把事情推到明天,推到以后,结果就是什么事都没有做,一事无成。琼的转变过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琼在谈论自己时说,她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是总有原因(借口)阻止她实现这一理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的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她最近的一个借口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60岁了。”

  丈夫告诉她:“无论如何,你都会到60岁。而那时你可以有大学文凭,也可以没有大学文凭。”最后,她停止找借口并注册参加大学学习。她以为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学习会使自己精疲力竭,但事实完全相反,她从未感到过如此精力充沛。

  你是否也有一些借口、一些自我枷锁,它们是如此顽固,以至于已成为你人生基本哲学的一部分?你是否认为你的拖拉与此有关?还是你认为,自己太笨、太没有条理、意志太薄弱、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以致无力改变现状。

  借口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你还得面对现实。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方法克服拖延,使自己成为真正高效的工作者。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来做:

  1.建立短期目标。

  通过建立短期目标,开始启动你前进的发动机。为自己建立一个十分钟的目标,再用十分钟为使自己更接近目标而行动。就这样简单地去做,立刻能产生结果的行动会带来极大的动力。如果你认为十分钟的目标还是太难以见到成效,你可以为自己建立五分钟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你可以建立一分钟见成效的目标,甚至于建立一个唾手可得的目标!比如说,伸手捡起一支钢笔。然后是下一步,拿一些纸张。然后开始动笔写。任何水平的行动都可以,只要具有创造动力,当你开始做出行动的决定并付诸实施时,这些动力就犹如加足了燃料的列车一样推动你呼啸前进。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拖延的毛病有点故态复萌,就迫使自己做点什么事——任何事都可以。当你完成这件事后,行动的结果又会给予你继续前进的动力。只要开始行动,你就能够在行动中大有所获。众所周知,牛顿的第一运动原理是物理世界的最有建树的科学发现,这个原理解释了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道理。这条物理法则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当人开始行动以后,他们会发现自己能够比较容易地继续保持行动状态。

  2.设定固定的行动时间。

  你应该促使自己在每一天或者每一个星期,确定一段固定的时间完全奉献给你生活目标中的事情。时间的长度应该予以选择确定,比如说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不要让其他任何事情或任何人侵扰影响你。你将会发现,在这段特定的行动时间里,你正在一步一步接近你的目标。

  许多成功人士都在自己的每一天里挤出一段固定的时间集中精力用于自己特定的目标。卡尔一直苦于没有时间去管理自己的投资。后来他决定每天拿出三十分钟,每天下午的三点到三点半专门用于打理投资情况。几个月后,他的投资收益有了明显的改观。他对朋友说,他每天投资三十分钟的时间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设定一段固定的行动时间,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

  3.向那些你信得过的人寻求帮助。

  在遇到障碍时向朋友求助,不但能更有效地清除障碍,还能提高自己的士气,加快你达到目标的速度。或许你可以请求他们以不断鞭策的方式给予你帮助。比如说,你要求某个关系密切的朋友每个星期都让你就你的计划进展情况向他汇报来予以监督帮助,你也可以要求你所爱的人在你开始懈怠时给予你温馨的提示和激励。但是切忌与那些对你的目标毫不关心或毫无关系的人去讨论你的目标。迟于行动而去做太多讨论只能使你的意志消沉,进度放慢。

  4.用适当的词语激励自己。

  激励词语蕴涵着能量,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的想法意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应该意识到,拖延问题并不能消灭问题,却会使麻烦越积越多,最好的办法是马上启动。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被惰性所控制。如果工作太复杂,庞大无比,可以将其分解为许多小工作,立即着手处理其中的第一项并坚持下去。如果一件工作令你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解决掉它,留出一段时间,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解决一件麻烦事,你一定会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提升效率,做一个高效的工作者,第一要务就是减少手边的待办事项,时时刻刻谨记:不要拖延,立刻动手做。

  勤奋产生效率

  做人勤奋一些,做事效率就会高一些。

  我们都知道勤奋和效率的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当一个人勤奋努力工作时,他所产生的效率肯定会大于他懒散工作状态。高效率的工作者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能够实现别人几辈子才能够达到的目标。

  日本有个汽车推销员,名叫椎名保文。他在丰田汽车公的一个分公司里工作,在不到13年时间,他就销了4000辆汽车。

  如果把13年按月数计算,他每个月平均等于销汽车25.6辆。除了星期天和节日,每个月的实际工作日只25天。那么,椎名是以一天一辆的速度推销汽车的,而他的顾客还都是个人消费者,没有一个大批购买的客户。他的速度真是很惊人。一般汽车推销员平均每月推销4到5辆,椎名一个人的推销了几个人的工作量。是别人的五到六倍。一般而言,一个汽车出售公司经营的一个营业所平均有7至8个推销员,一个月大约平均推销30辆汽车,而椎名一个人的推销量相一个营业所的推销量。

  椎名为什么能够推销那么多的汽车呢?

  一句话,勤奋产生效率。据说,他的鞋因为走路太多,总是在很短时间内,就不能再穿。

  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年轻富翁戈德曼说:“不奔波就好像没在世界上。”他上午从9点钟上班,一天连续工作14个小据传,华尔街年轻的富翁多半在30岁以前就破产了。可戈德曼笑着说:“要想做的事堆积如山,无暇浪费时间使自己破产。”

  椎名和戈德曼都是靠勤奋向时间要效率的人,他们的工作是高效的,他们的人生是成功的。

  另外,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以为天才不需要勤奋与苦干,这种思想断送了不少人的大好前程。

  一位作家写道:“我见过米开朗基罗,他60岁的时候身体已不是那么强壮了,但他仍然在大理石上飞快的挥舞刻刀,弄得石头的碎屑四处飞溅,他一刻钟干的活比三个棒小伙一小时干的都多。他工作起来真是精力充沛、生龙活虎。”

  天才的拉斐尔去世时才38岁,留下了287幅绘画作品、500多张素描,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达芬奇是个乐观开朗、干劲十足又热情洋溢的人。每天天刚破晓就开始工作,直到工作室伸手不见五指,他才离开画布去吃饭休息。

  这些被世人称之为天才的人,如果只是等着发挥天才的作用,那可能早就被人遗忘了。他们的勤奋不懈才是被世人赞叹的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不管你现在所从事的是怎样一种工作,不管你是一个水泥工人,还是一个优秀的精英,只要你勤奋工作,向时间要效率,你就会享受到高效的工作成果给你带来的真正快乐。

  享受生活固然没有错,但怎样能够将工作做好也是最应该考虑的。一个有头脑的、智慧的职业人士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可以让他的能力得以提高,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现的工作。所以,用勤奋与苦干去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使工作高效的一种方法。

  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一个真正明智的人绝不应该重复犯同类的错误。

  的确,犯错不可怕,

  只要不犯相同的错误就是一种进步。

  提高效率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西北铁路公司的希尔先生对马尔可逊先生说:“一点也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是一个笨蛋,就是一个懦夫。我曾经做过许多错事,将来恐怕还会做许多错事,但是每次我总能从错误中学到一点东西。”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肯定不止一次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是重复犯同一个错误。聪明的人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为防止下一次受挫提前做好准备;愚笨的人并不能这样做,或者说并不能总这样做,往往是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告诉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说,“我起誓我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再费力去爬。”

  然后鸟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落在树梢上,并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我的嘴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很想再捕获这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开始爬上爬。但是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但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中会有一颗很大的宝贵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时,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棵大树,还掉下去摔断了你的双腿。”

  “这句箴言说的就是你:‘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就飞走了。

  许多人都会和猎人犯一样的错误。往往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之后,并不是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行动提前做好准备,而是匆忙地继续将工作进行下去,想用完成另一件工作来掩盖或者弥补已经犯下的错,结果却反而是错上加错。因此,你有必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忠告,尤其是那些和你做同样工作,而又比你工作更久的人。这些忠告来自于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失败的教训,为的就是避免下一次犯类似的错误。不要因为是别人的嘲讽就失去信心,即使别人的嘲讽有时也能帮助你更加认清错误的本来面目。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

  当富兰克林还是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对他批评道:"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尖刻了,使得没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他指出了富兰克林刻薄、难以容人的个性。而后,富兰克林渐渐地改正了他的这一缺点,变得成熟、明智、能领会到即将面临社交失败的命运,一改以前傲慢、粗野的习性。

  后来,富兰克林说:“我立下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自主。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觉得’或‘我想像’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这种方式使他渐渐成为事业的强者。

  由此可见,错误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警告人们避免大的错误。那些不肯承认自己做过错事的人,就失掉了这种避免大失误的宝贵经验,而以后就会继续犯这种错误。而最终的结果是他颓丧地坐下来,哀叹自己的悲惨命运。

  芝加哥的医学专家玛威尔逊说:“我宁愿让一个人犯错误,而不喜欢他为自己的错误找托辞来回避责任,只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托辞是一种危险的东西,容易使人养成很坏的习惯。一个从不找托辞逃避责任的人,虽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总是会尽力地往好的方面去做。”可见,对待错误,正确的思考方法就是对错误的及时认识和修正,不要执迷不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才不会越陷越深,离完成工作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都知道,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果没有错误,成功就在眼前。可是谁敢保证错误会远离自己,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呢?承认错误是一种人生智慧,但不能总在错误发生后再去寻找原因,更重要的是不能总在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也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效率工作者。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员工只有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发展,员工要将个人追求与企业追求紧密结合起来,破除个人英雄主义,搞好团队的整体搭配,取长补短,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才能在团队中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职场谚语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完美的个人要放在完美的团队中,才能彰显其优秀本性,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更要得到团队的认可,团队伙伴的认可,才是真正成功的。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春来秋去的大雁在飞行时总是结队为伴,队形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呈“人”字。大雁为什么要编队飞行呢?

  原来,大雁编队飞行能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学的作用,一群编成“人”字队形飞行的大雁,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70%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远。

  大雁的叫声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大雁用叫声鼓励飞在前面的同伴,使团队保持前进的信心。

  当一只大雁脱队时,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的艰难迟缓,所以会很快回到队伍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造成的浮力飞行。

  一个队伍中最辛苦的是领头雁。当领头的大雁累了,会退到队伍的侧翼,另一只大雁会取代它的位置,继续领飞。

  当有的大雁生病或受伤时,就会有两只大雁来协助和照料它飞行,日夜不分地伴随它的左右,直到它康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继续去追赶前面的队伍。

  大雁结伴飞行给企业管理者的启示是深刻的: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出击才有力量。任何一支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无往而不胜。

  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之所以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团队意识就是公司职员对本公司的认可程度,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意识,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的意识。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员工与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你融入一个团体,你就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你的言行代表了团体,影响着整个团体。如果一位员工缺少团结协作的精神,即使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效益,也不可能带来长远利益,如果一位员工不能诚实、公正地做一件工作,那么团队就会受到污染,企业就会带来损害。只有为团队利益工作,推广团队声誉,而作为个人角色工作的人才会受到礼遇。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企业的遇到难题要解决时,总会有这样一些员工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去推脱。某电子仪器设备厂因原料供应商车间出了事故,而使原料供应推后了半个月。为了使合同能如期完成,厂领导决定实行三班制,争取在合同期内完成产品供应。这时有的员工站出来说话了:“我身体不好,不能上夜班。”“我孩子小,晚上不能没有人照顾。”“我不挣这个夜班费,也不受这个累。”厂里只得实行两班制,取消了夜班计划。

  最后因为时间紧迫,仪器厂终究没有按期交货,货主按照合同规定,扣除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违约金。厂方受到损失,使得年终奖的额度大大减少了,直到此时,这些员工后悔极了。

  相反,日立公司员工的做法却让日立公司起死回生。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出现了石油危机,由此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日立公司也不例外。公司首次出现了严重亏损,困难重重。为了扭转这种颓势,日立公司出台了一项惊人的人事管理决策。1974年下半年,全公司所属工厂的大部分员工将近70万名工人,暂时离厂回家待命。第二年4月,日立又将所录用的工人上班时间推迟了20天,促使新员工一进公司便产生了危机意识,有了很强的紧迫感。公司所有员工都十分理解集团的决定,以团体的利益为上,不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更加奋发努力工作,最后日立得以重新振兴。与此同时,这些员工也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可见,团队与个人的利益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只有将团队的利益放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服从组织做出的正确决策,才能在企业进步的同时,得到最大的个人利益。

  20世纪70年代,丰田等公司开始把团队精神引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诺基亚、通用电气、惠普、波音、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等许多知名企业都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崇尚团队精神,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尽管许多西方国家的人很崇尚个人价值,但在企业和组织里面却非常遵循个体服从整体的准则,这就是对团队精神与人个价值的正确理解。

  树立以团队利益为重的思想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凡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就要主动、认真地去完成它,力求做得好一点,快一点,要深刻领会“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含义,想办法把事情做好,切不可坐失良机。在团队中,更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前道与后道之间的关系都是供应链,这种联结关系只有通过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圆满地完成,一个好的企业或者一个好的部门,往往是通过自我调节,把摩擦问题降到最低点的,我们千万不要对一些处于边界的问题采取“踢皮球”、“守球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把这些边界问题尽量在自己部门里加以解决,为其他部门、为下级、为下道工序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事情不尽是十全十美的,而一些容易被人们疏忽、或者遗漏的地方又往往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团队精神,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难题,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团队成员对团队要有强烈的归属感,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决不允许有损害利益的事情发生,极具团队荣誉感,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及“山头主义”,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团队利益。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一定要具备这种以团体利益为重的思想,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纪律是第一准则

  在团队中,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肯定是把纪律秩序与个人自由结合得最好的人。

  任何一个员工,在团队中都要重视纪律。因为,一个积极主动、忠诚敬业的员工,也必定是一个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对团队而言,没有纪律,便没有了一切。

  你可能会发现,在一个纪律严明的公司工作,工作情绪会高昂。而在一个不讲纪律的公司上班,自然而然地,工作情绪也趋于散漫。对个人也是一样,一个从开始就讲求纪律的人,才能让同事尊重,让上司赏识,赢得发展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一个职业人的优秀品质。而从开始就不遵守纪律的人,他的随心所欲带来的只能失败。

  莎拉是一个天性自由的人,最受不得约束和限制。她和莫娜是同一天来到一家著名广告公司应聘美编的,单从两个人的作品上看,技术水平不相上下。不过莎拉在思路方面略胜一筹,因为她在佛罗里达做过3年这样的工作,经验相对于才出校门的莫娜自然要丰富一些。两个人一起被通知参加试用,而且结果很明确,只能留下一个。

  莎拉上班时间从来都是一身T恤短裤的打扮,光脚踩一双凉拖鞋,也不顾电脑室的换鞋规定,还不在乎地说:“在佛罗里达,广告公司的人都这样。”不管是在工作台上画图,还是在电脑前操作,只要活干得顺手,莎拉一高兴起来准把鞋踢飞。

  与莎拉不同的是,莫娜第一次工作,多少有点拘谨,穿着也像她的为人一样——文静、雅致之外,带着少许灵气,她从来不通过怪发型、亮眼妆来标榜自己是搞艺术的,只是在小饰物上展示出不同于一般女孩的审美观点来。

  有一天中午,电脑室忽然飘出腥臭味道。后来,大家发现窗台下面有嗦嗦的响声,原来那里放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打开来一看,居然是一大袋海鲜。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莎拉身上,没想到她却说:“原来你们是在找这个。嗨,这可怪不得我,这里的海鲜一点都不新鲜,简直比佛罗里达的差远了。”

  试用期才过了两个月,莎拉就被辞退。尽管她的设计方案比莫娜做得要好,但是老板不想因为留下这样一个不遵守办公室纪律的人,而得罪一大批其他员工。临走的时候,老板对莎拉说:“也许你更适合一个人在家里成立工作室,但要在大公司工作,你从一开始就应遵守纪律。”

  获得团队的认可,就要遵守团队的纪律。一个团队,没有了纪律的约束,将失去凝聚力和发展的潜力,变成一盘散沙。纪律能使团队或者个人充满斗志,有条不紊地向成功迈进。而维护团队的利益,就要从遵守纪律开始。

  对团队而言,团队精神永远都比任何东西重要。但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遵守纪律的习惯更是要培养。如果从开始就注重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那么你就能够很容易形成这种好的品质,而且完全源自于内心。就像下文中的孩子一样,把遵守纪律当成一生的习惯。

  约翰八岁那年,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约翰和妈妈去钓鱼。装好诱饵后,约翰将鱼线甩向湖心,然后安静地等待着。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沉重起来。约翰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熟练麻利地操作,十分欣慰。

  终于,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约翰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吸地翕动着。母亲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超过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了。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

  “妈妈!”约翰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我。

  “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约翰仍然伤心不已地说。

  约翰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虽然没人看见,也没人知道这件事,但约翰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了。约翰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

  夜色中,那条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游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约翰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约翰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约翰再也没能钓到那样漂亮的大鱼,但约翰却为此终生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约翰碰到过许多类似的问题,但从未因没有人知道就放松自律,母亲给约翰的人生上了十分生动的一课。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被各种不同的纪律所束缚,纪律是社会的一种规范,有组织就要有纪律,在各种组织中放弃个人的不良习惯,被迫适应规范的行为标准,是为了保持公正的原则和维持良好的秩序。这也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甚至发展的保证。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这个纪律就是适用于组织内的每个人的。

  纪律是保持团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团队成员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还要强烈。当纪律已经不是一种约束和限制,而完全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团队高尚的价值观和远大的共同目标。因此,这种自律能使每一个职业人在团队中表现更优秀,更出类拔萃。

  协作才能优秀

  在团队中,大家的协作与配合往往比个人的创造力

  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在团队中,大家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每个人都愿意与其他的人一起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合作完成每一次的任务。这里更强调集体的重要性,因为这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人最强的力量,同时,每个人也可以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配合作战,才能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一个人有时是无法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必须要得到他人的配合,比如:发挥上司的指挥优势,同事的技术优势,自己的行动优势等等。

  在今天的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这种合力才是最强大的,是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最有力的武器,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只会以失败收场,就像这只可怜的绵羊一样,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懂得利用大家的优势,那就不会有后来的惨剧:

  一只绵羊走进酒店,擦了擦眼睛,对老板说:

  “给我来一杯酒喝。”

  老板把酒拿来,绵羊把头伸进碗里,喝光了,说:

  “再来一杯!”

  “为什么喝这么多酒?”老板问绵羊。

  “心里痛苦。”

  “什么事?”

  “去年秋天,一只狼偷偷钻进羊舍,拖走了老绵羊——我的父亲,世界上再也没有我爸爸了!只有它的铃还留着。”

  “既然如此,你唱歌吧,唱唱歌,也许心里会轻松点。”老板劝道。

  绵羊喝了一整天酒,从酒店出来时,已是醉醺醺的了,它用吵哑的嗓子哼着歌。

  “你唱什么呀?”山羊问它。

  “我喝了酒,所以就唱了。”

  “看你醉成这个样子,不好啊!”

  “我能不喝酒吗?”绵羊争辩说,“我心里痛苦。去年秋天,狼拖走了我的父亲。”

  “你现在去哪儿?”

  “到森林里去。”

  “到那里做什么?”

  “同狼打仗,我要战胜它,剥了它的皮,卖给土著人,让他们给我做面鼓,鼓会发出声音,我就可以跳舞唱歌了。”

  这时,绵羊眼睛里闪着快乐的神色。

  “我也去。”山羊说,“我的角很尖。”

  “不必!我自己就能对付它。”

  醉醺醺的绵羊走出村庄,慢慢地向森林走去。它遇到一条狗,狗了解到绵羊去的地方后就说:

  “我同你一起去。去年夏天,狼吃了我两个弟弟,我要用牙齿对付它,你去跟它打架,我跳到它背上咬它。”

  “你不要管我的事。”绵羊说,“我现在愤怒至极,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打倒在地。”

  绵羊独自一个去同狼打架了,可是狼把它也吃了。

  ]过了不久,山羊跑进森林来为朋友报仇,但狼把山羊也吃了。

  狗也来森林,要问问狼,为什么吃掉它的两个兄弟。但狗也没能回去。

  狼直到今天还在森林里,它心里想:要是全体绵羊、尖角的山羊、牙齿锐利的狗一齐来向我进攻,我早就完了!森林里也一定没有我的位置了。可它们一个个来,就对付不了我了。

  绵羊忽略了协同精神,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没有与狗和山羊团结起来,集中大家的力量共同对付狼——这个共同的敌人,而各自行动,最终丢掉了性命,失败是他们相同的结局。

  同样,在团队中,优秀的职业人必须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并集中大家的力量去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合作、协调就像混凝土与钢筋一样,混凝土虽然好用,也还算坚固,但仍然会被人踩踏,而如果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将他们浇铸在一起,有了钢筋的支撑,混凝土则变得坚硬无比,成了我们今天主要的建筑材料,并到处发挥着他们的作用。看看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过程,你更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早在古罗马时代,人类就发现了混凝土,而在数千年前,则有了铁和钢,但并没有人想过,将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更为坚固的材料。一直等到一百多年前;在一个法国园艺师手上,才有了这样奇妙的结果。

  在当时,水泥早已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所以,这位园艺师也用水泥做了一个大花坛。只不过,他种的花实在太漂亮,总有一些游客站在花坛上观赏,过不了多久,水泥制成的花坛,就会因为承受不了重负而破碎。

  望着这些爱花的游客,这位园艺师也不忍心拒绝他们。于是,他就想如何才能造出一个能够承爱一定重量的新型花坛。他突然注意到,有一些根系特别发达的植物,周围的土壤非常结实,极少会松脱。

  他想如果在水泥中加入一个用铁丝编成的网,是不是就会更加坚固呢?

  想到这里,他就急忙动起手来,用铁丝与水泥做成了一个大花坛。果然,两者结合在一起后,变得异常坚固,再也不会被游客踏塌了。

  后来,人们将铁丝换成了更为坚硬的钢筋。

  钢筋再坚硬,如果不于混凝土配合,也永远建造不成高楼大厦。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个性与能力互补,使团队成员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得到提高与启示。协作可以保持信息的沟通顺畅,而且信息的交流质量也较高。协作良好的团队人际关系和谐,交往频率高,不仅信息交流充分,而且伴随着感情的共鸣。现实中,和谐的团队人际关系往往会对团队凝聚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更容易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不要忽视协作的力量,它会助你在工作生涯中的一臂之力,这种协作精神,也正是你成为优秀职业人的不可或缺的精神。

  信任自己的同伴

  信任是一切合作的基础,没有信任,

  许多工作只能是半途而废。

  相互信任与合作是“团队合作”精神精髓。每一个团队成员,必须在心目中树立这么一种信念:要像相信自己一样信任你的团队合作者。

  前几天在一份杂志上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丢了斧子,他立即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

  当那个孩子从他身旁走过时,他觉得孩子就像偷斧子的人。听那个孩子说话,也觉得像是偷斧子的人。于是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与偷斧子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这个人在自己家的花园里找到了那把原以为已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到邻居家的儿子。这一次,那孩子的一举一动却又变得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邻居的孩子没有变,而是丢斧子的人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他的多疑。

  看看吧,轻易怀疑别人是多么的可怕。良好的团队协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任。没有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无论什么样的团队都难以保持顺利的运行。那么要想成为团队中人人信任的优秀职业人,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呢?

  赢得别人的信任,最关键的是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赢得信赖的基础,再加上一些人际关系与沟通方面的技巧,才能让别人增加对你的理解。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才能够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队人员间的信任关系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把任务完成得更好。

  杜勒公司的杰拉德和大卫就是互相信任的一个最好例子。人们用“技术之杰拉德、经营之大卫”、“汽车上的两个轮子”、“理想的分管经营”等等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两人一直延续到引退时的良好合作关系,正是杜勒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大卫是一位使杜勒公司百分之百发挥才能的精明经营者;杰拉德是一位百分之百信任大卫才华的幸运天才技师。杰拉德总是呆在技术研究所里,永远是一身工作服。而对销售及资金周转等经营方面的事务,他一概不闻不问。对自己的搭档能表现出如此的信任,在其他公司的管理者中还不多见。

  杰拉德勇于解决技术问题,但却不善理财;大卫不懂技术,但具有筹集资金、推销产品的能力。两人互相信任、取长补短,形成了完美的组合。两人的关系,之所以以杰拉德为主角,是因为杰拉德是商品的研制者,推销能力再强,如果没有作为实体的商品便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不管杰拉德如何凭自己的技术研制出先进的产品,不过是个人的发明爱好罢了,若要当作商品来销售,就必须大量生产,如此大卫便大有用武之地了。用大卫的话来讲,他们两人能做到相互信任,是因为深知信任的价值。大卫曾说:“只要为了杰拉德,我自己什么都可以放弃,没有任何犹豫。也许是一开始我就将此想法告诉了杰拉德,他才毫不顾忌地把很多工作交给我吧。”

  杜勒公司的这些信任不光表现在杰拉德和大卫身上。杰拉德在决定进入德州建厂之初,曾有人问过杰拉德:“道姆总经理的做法是否可行?”

  杰拉德的回答说:“老实说,我本人并不清楚,在做事的可是道姆总经理啊!不过,既然那家伙说可以,就一定没问题。”

  这里包含着杰拉德的经营哲学,即:这家公司我已交给了道姆总经理。可见道姆是受到杰拉德绝对信任的。

  由此可见,在协作中,信任是多么重要,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成员之间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同伴之间的这种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使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更加全面,关系更加融洽,也使彼此的认可度大大提升。这也是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员工的一条准则之一,从而帮助你的事业更加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