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华:温家宝能在总理任内完成政治体制改革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4:55

在回答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扎卡利亚的专访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强调说,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很久以前就提出的概念。尽管社会议论纷纷,尽管遇到阻力,我仍会坚定不移推动我的信念。在我能力范围内,推动政治改革,风雨不倒,至死方休。这是近50天来,温总理第七次高调谈论政治体制改革,温总理如此密集地提及政治体制改革,看来是终于下决心推进政体改革了,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的政改会骤然提速呢?那么,他在总理任期内能够完成政体改革任务吗?
温家宝8月在深圳视察时表示:“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剩下两年我要全力促成政治改革的事情”。的确,时间对温总理就是如此的紧迫,到2013年3月份的人大换届,还有正好两年半的时间,他要以将近70岁的身躯,在不到1000天里,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地、分秒必争地强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即使届时退下去后,他也不但不会就此罢手,还一定会为政体改革奋斗终生而不已,颇具“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迈气派。这使人想起他的前任朱镕基总理。两位总理,一位宣示为经济体制改革趟地雷阵,死而后已,一位为政治体制改革排除干扰,至死方休,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两位总理在国际上也都享有极高的威望。朱总理曾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好评,自无须细说;温总理两度蝉联美国发布的“2010年度十大世界最有影响力领导人”,最近的一次排名远远高出奥巴马,当仁不让地位居第一,这在中国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经过近两代总理20年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可以告一段落的巨大成功,现今能够要求所有西方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地位”,就是一个最正点的标志性说明。但这个成功还远不是完胜,经体改革也到了必须突破政体瓶颈的时候了。经体改革的最大成就,在于生产关系领域,民营企业已占据大半江山。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必然要求影响上层建筑发生某些变化。或者说,上层建筑似已成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严重阻碍,在此种情形下,再不进行政体改革,经体改革也很难进行的下去了。况且,只要中国不进行政体改革,其完全市场地位,就很难为西方国家所承认,这涉及到中国经体改革的国际认可度的问题。
温总理说到宪法赋予了政改的使命,这是很正确的。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国体,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关键所在。关于国体,宪法是这样规定的: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现今对国人的社会属性一律都称作阶层,似乎已经没有阶级的说法了。如果宪法不变,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的主体,指的是一线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还是政府官员、科文教卫精英和国营、民营企业家?与农民阶级一样,还存在一个谁是社会主体的问题,换句话说,谁该占据人大代表的多数席位?这个国体问题不好绕,连动摇一下也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国家还是社会主义的,即便是有特色,也绝不应只有“特色”而没有了“社会主义”,绝不应把社会主义的国体也给“特色”没了。但如果照此进行政改,似乎绝非为社会精英所乐见,必然遭遇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的拼死抵抗,称之为困难重重,毫不为过。
其次,邓小平理论能不能管得了政体改革。中共中央近两任的总书记都高度评价过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中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胡锦涛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我党指导思想的长期性:“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温在专访中说:“其实,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多年以前由邓小平提出并推动的,我想任何一个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这一点深入思考并投诸行动。”邓小平同志讲过:“不改革政治体制必然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邓小平同志是主张进行政体改革的,温总理是在按照邓小平理论来办政改这件事的。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完整的系统的表述,其主要论点集中地体现在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那就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动摇或怀疑我国的社会主义选择及其信念,而恰恰是要在现实中真正地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应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确定明确界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前提和原则,指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政体改革当然要围绕这个价值目标而不能偏离这个价值取向,这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楚、不清醒就会导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其中,“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应是当前政改着力解决、并且必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后期所完成的任务。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各种论述, 总体上看,其实质就是邓小平同志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立国之本。他特别强调道:“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也是最坚决的,世人有目共睹,记忆犹新。
可以大致地概括一下,邓小平理论系统地阐述过的政改现实目标,他的这些“政治体制改革蓝图”或“路线图”,都是围绕着如何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这个根本性课题而设计的: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理顺党政关系。集中精力加强党的三大建设,使党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领导作用得以加强。(二)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机构臃肿,层次重叠”。1980年他又指出,“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 “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目前,我国的皇粮人口已高达5000万之众,仅2003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就比1978年膨胀了87倍,与GDP成长速度极不成比。所以邓小平严重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 这场革命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 (三)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党和国家干部管理体制。肃清贪官也是政改之必有之意,陈云同志关于“党风是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生死存亡问题”的论述,得到过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业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补充部分。政改要建立一个铁腕机制,彻底解决贪污腐化问题。(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宪法的不可侵犯性,严肃追究和纠正部委各级政府的违宪行为。巩固和发展人民大制度,就是要贯彻邓小平同志所明确的“不搞多党制、议会制”。(五)克服官僚主义,强化监督机制。政改要强化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被国体规定为领导阶级及其同盟军的工农大众的血肉联系。对工人农民的疾苦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民间的声音传达不出去的问题,必须在政改中得到有效解决。如因改制所造成的“4050”失业职工的生存问题,养老问题,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不正义,政改如果不予解决,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扎卡利亚表示他很“感动”温总理坦诚地赞扬了“一个危险的‘自由化’领袖”胡耀邦前总书记,这就有些不妥了,他不懂两分法,胡耀邦同志的总书记职务,是1986年因其在资产阶级自由化风潮中,被当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撤换掉的,但他也确实做过不少好事。温总理对他的三个赞扬,并没有把“自由化”包括进去嘛。而且,扎卡利亚莫须有地把中共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两件事给搞对立起来了,似乎反对自由化的人就不能搞政体改革,只有搞自由化的人才能进行政改,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其居心有些叵测了。
凤凰网近来发的《“民主自由”不能是总理的独角戏》一文,引用了令人难解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后,声称每次温总理的“话音刚落,反面教材总是不给面子地应声而立”。“即便在温总理面对CNN镜头侃侃而谈民主自由之时,国内网络博客论坛不也照常设置着数百上千个“敏感词”的言论路障吗?”此番议论颇有些想当然了,温总理在专访中提到过了:“尽管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阻挠,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对这段话,难道也要曲解为他的能力范围是国务院,贯彻(民主自由)理念的不是中共中央?对温总理“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中的“风雨”,如果也曲解为似涉政治层面的特定用语,又何谈和谐?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即使国家有根本大法在罩管着,邓小平理论在指导着,温总理即将要铺开的政治体制改革,确确实实地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他本人将要承受常人无法也无力承受的人生考验。即将要铺开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坚持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主义国体不致改变,又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明确的“不搞多党制、议会制”信条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义,同时还要反作用于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得到国际社会中主流国家的认可,时间如此短暂,可谓稍纵即逝,温家宝能在不到1000天的总理任内完成政治体制改革吗?或许,温总理自己已经有了政改方案了。谁也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万能上帝,任何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中国政改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做得成的事,那么,温总理手里的政改方案就应是阶段性的了。这个近期方案的目标是什么呢?所有的中国人,都会高度密切地予以关注。
原文: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view=1&id=10356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