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蛇口精神今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00:51
历史钩沉 蛇口精神今何在?
作者:liuchengss   2010-11-14 01:22 星期日 晴
历史钩沉 蛇口精神今何在?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0-09-04 作者:江海波
94岁高龄的袁庚老人已经想不起来他那些“威水”(广东话“威风”之意)的往事了。在人们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之路如何继续焦虑不已的今天,这位30年前的开路先锋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94岁高龄的袁庚老人已经想不起来他那些“威水”(广东话“威风”之意)的往事了。在人们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之路如何继续焦虑不已的今天,这位30年前的开路先锋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对这座年轻的城市里骄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在乎自己当下的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在近日各路媒体大量的回顾报道中,才头一回听到袁庚这个名字。
袁庚,以及他们那个曾经创造诸多奇迹的时代,就像一个传说,慢慢与深圳、与蛇口,渐行渐远。
引爆改革开放的原点
作为地图上的一点,蛇口小得如此微不足道;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原点,熠熠生辉的蛇口,如此光芒耀眼。
1978年,业已奄奄一息的香港招商局迎来了它的第29任掌门人。历史的安排如此充满玄机,106年前,招商局因民族的工业化复兴而设,经历了天翻地覆的一个世纪后,中国复兴图强之梦,又从这里轮回开始。
1978年6月,时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的袁庚,受部长叶飞委派前往香港调查交通部属下招商局的情况。此时,袁已过61岁。
由于招商局受香港地域限制,袁庚希望能在相邻的深圳找一块地方,开办一些工厂,将招商局的实业基础夯实起来。
同年10月9日,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报告送到中央领导人面前。当时的中央领导作了“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指示。
1979年1月3日,招商局代替交通部和广东省革委会起草了致国务院的《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 很快,袁庚上京面见李先念,还带去一份香港明细全图,李在地图上的深圳南头半岛根部画了两杠,准备把整个南头半岛都划给袁庚。当时,袁庚手中的招商局全部家底只有人民币1.3亿元,袁不敢要。于是李先念改圈了临港2.14平方公里的蛇口。
据一些当事人后来分析,当时之所以能这么快就启动蛇口的开发,主要是中央部分主要领导人感觉再不变革,经济建设就很难搞下去。这个感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不谋而合。与此同时,招商局又十分希望恢复自己的元气。三方都想到一点上了,于是一拍即合。
袁庚“要钱也要命”
袁庚最初的想法,是要让奄奄一息的招商局重现往日的辉煌。招商局在蛇口兴建的第一批工厂,大都从事与航运相关的产业,如油漆、铝型材、饼干厂等。
此时,国内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包括蛇口行政区领导层在内,思想都非常保守与僵化。唯有招商局管辖下的蛇口各级企业,主动希望经营获利。
招商局是香港企业,而袁庚又长期在海外工作,接触到外面的事物比较多。国内外企业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与工作作风上的强烈反差,他感受尤深。当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总结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之后,在其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视野开阔,能迅速接触海外思潮的袁庚,亦开始在自己掌舵的蛇口思考这个问题。
有三件小事对袁庚的触动很大。一件是他在考察上海造船厂时,对工人们流传的几句偷懒混日子的顺口溜,铭记在心。另一件是,当时蛇口工业区铝材厂的工程承包给了日本企业,合约要求27天完工,日方员工中有兄弟俩,其中一位遇到安全事故被送医院,另一位得知兄弟伤情无大碍后,立即又返回岗位赶工。第三件事后来外界广为流传,就是某个周五下午,袁庚在香港与一个客户签订买楼协议,对方的车一直候在楼下没有熄火,其老总赶在银行下班前立即将袁庚带来的2000万港币订金支票存入了银行,为的是多得周末期间上万元的银行利息,对方为此甚至准备了两辆汽车,以防路上出现意外。
这三件事,尤其是最后一件事,让袁庚思索良久。有一次从香港坐船回蛇口港,袁庚归纳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口号。后来管理层有人说,“顾客就是皇帝”这种提法可能引起上面的误会,遂将中间两句删去。
不久,袁庚就让下属把这个口号用广告板竖起来,立在蛇口开发区。后来,这句口号经过外界的诠释,变成了“袁庚这家伙在蛇口要钱也要命”,宣扬拜金主义。
袁庚在许多场合,包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等国家领导人来蛇口视察时,用的是古语“一寸光阴一寸金”来为这一口号做解释。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和王震、杨尚昆视察蛇口工业区。当天上午,小平等来到工业区办公大厦听取汇报。当袁庚介绍工业区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提示说:“我们在进来的路上看到了。”小平点点头说:“对。”小平这次视察期间,全程不讲话。在场的人听到这个“对”字,无不明白其中的意味。
那一年2月24日,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中,明确肯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后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文指出,要把这句口号作为整党工作中的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党内传达和落实。
冲破禁忌用人才
蛇口开发区创业期间,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一流人才,这与袁庚大胆启用有争议的人才并对之鼎力保护密不可分。
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此时,中国迎来一段难得的民众关注国家命运、思想特别活跃的时期。清华大学的思想活跃分子周为民因参与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动”,遭“四人帮”党羽迫害流落青海,平反之后的他回到清华,创办了一份有名的民办刊物,并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西单民主墙”推动者之一。
与此同时,袁庚意识到蛇口开发区的部分领导干部知识水平严重跟不上形势,希望能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据当时已从上海奔赴袁庚创办的《蛇口通讯报》任职的老报人韩耀根介绍,1984年12月,袁庚赴北京,骑自行车跑到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游说”周为民等比较有思想的人到蛇口来。
韩耀根说,周为民刚到蛇口,深圳市委宣传部一位处长就三番五次要求袁庚将周为民遣送到原籍,因为周为民属有争议人物,是“内控对象”,按规定不能到深圳这样的边境地区。
但袁庚力保周为民留在蛇口,表示愿意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为周为民担保,并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一个月后,袁庚收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支持此举的批示。
此后周为民一直在蛇口受到重用,曾升任招商局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1985年2月5日,周为民化名“甄明伲”在《蛇口通讯》上发表《向袁庚同志进一言》,开党报可批评监督本地一把手的“新闻改革”先河。
蛇口的尝试
在后来为平安保险写的《延续蛇口精神》一文中,袁庚作了如下总结:蛇口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尝试:进行民主选举;实行人才公开招聘;改革人事制度,实行聘用制;实行工程招标;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住房商品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自办的对外开放港、股份制银行、股份制保险公司等等。
而在韩耀根看来,这一系列的举措中,他最为看重的还是袁庚在蛇口进行的“新闻改革”试验,以及开启民主选举的现代公司治理与政治文明。
韩耀根说,袁庚每次从香港坐船来到蛇口,刚到码头,下面的人都是前呼后拥,雨还没下,伞就打开了。袁庚对此甚为警觉,他认为,原因是自己能决定他们这些人的命运,这是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也容易引起搞派别斗争。袁庚提出,必须解决过去老百姓怕官这种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找出一个“民不畏官官为民”的模式来。袁庚决定从自己的权力入手,着手推行高层干部与中层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
这种以严格的选举流程、有激烈的答辩与质询程序,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选举开发区领导干部的做法,开启了蛇口长达近10年的政治民主历程。
1992年12月,袁庚离休。原定1993年蛇口工业区第三届董事会民主选举宣告流产。之后,工业区的“头头”恢复委任制。这场始自1983年蛇口试管里的“民主尝试”,最终没有逃脱“人走政息”的命运,怆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