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各兵团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03:46
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体制沿革 \;}%#xuT
SxY-C{gR
ghu5t}fH
一、兵团的组建 k1#` fqb[
q;Ip! +&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相继开赴抗日前线。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115师炮兵营、辎重营,第120师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及第359旅718团,第129师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及第385旅旅直和第770团等部共9000余人,留守陕甘宁边区。为统一指挥留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各部队,1937年8月下旬,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同年12月,总留守处改称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是“兵团”番号最早正式出现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之中。193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边区各部队由留守兵团指挥。至1940年,留守兵团直辖第385旅、第359旅、警备第1旅、关中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13个团,31000余人。1942年5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留守兵团隶属联防军。9月,联防军司令部与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对外仍保留留守兵团司令部的名义。 W:>\8$ck
lD~XV:+
1947年春,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为加强陕北我军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自1947年3月17日起,将晋绥野战军第1、第2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教导旅统一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全军共2.6万余人,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7月31日,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 p*(\k @?{
|+CU^S@Y
1947年7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组成“陈谢兵团”,下辖第4纵队、第9纵队、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和第8纵队第22旅(同年11月划归第4纵队建制),共8万余人,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陈谢兵团下辖第4纵队、第9纵队。 UJ0N\~M5H
E ^eS 
1947年夏秋之际,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留在山东境内的部队于8月奉命组成内线兵团(亦称东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兼),下辖第2、第7、第9、第13纵队。1948年2月下旬,内线兵团改称山东兵团(亦称第2兵团),下辖第7、第9、第13纵队和渤海纵队。同时,华东野战军组建粟裕兵团和陈唐兵团。粟裕兵团亦称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下辖第1、第4、第6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陈唐兵团亦称第3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兼),政治委员唐亮(兼),下辖第3、第8、第10纵队,该兵团在中原地区作战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后与粟裕兵团合并。4月初,苏北兵团(亦称第4兵团)成立,司令员韦国清,政治委员陈丕显(兼),下辖第2、第11、第12纵队,该兵团属华东军区建制,作战受华东野战军指挥,在苏北展开内线反攻。1948年9月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兵团(亦称西线兵团)下辖先遣纵队、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及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山东兵团(亦称东线兵团)下辖第7、第9、第13纵队和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苏北兵团下辖第2、第11、第12纵队。 LVi]&6yzJ
zX_c\Sjuri
1947年秋,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和冀察热辽军区分别成立前方指挥所。1948年4月13日,辽东军区和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分别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前方指挥所和第2前方指挥所,第1前指统一指挥第3、第4、第5纵队和辽东军区3个独立师及地方部队,第2前指统一指挥第8、第9纵队和在北宁路作战的部队。同年9月7日,第1、第2前方指挥所分别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委员肖华)和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东北野战军第1、第2兵团(及其前身)先后指挥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但均无固定的下属建制单位。例如,1948年6月,第1前方指挥所指挥第12纵队、6个独立师及炮兵纵队一部围困长春。改称第1兵团后,指挥12个独立师和骑兵师继续围困长春,直到长春解放。第2兵团则指挥5个独立师和骑兵师、炮兵旅参加辽沈战役。随后,又率领第4、第11纵队、3个独立师和骑兵师组成先遣兵团,参加平津战役。 ~"RX}pD-
/RX^i" i
1948年5月,原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合并组成华北军区。原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所改称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下辖第8、第13、第14纵队。原晋察冀野战军改称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兼),第二政治委员杨成武,下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8月15日,组建第15纵队,属第1兵团建制,第14纵队调归华北军区直属。9月,又组建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兼)。同时在第2兵团也组建了一个第8纵队。此时,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下辖第8、第13、第15纵队;第2兵团下辖第3、第4、第8纵队;第3兵团下辖第1、第2、第6纵队。 25kOOq
(Sh4XJm
至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时,全军共有8个兵团,以地名、人名或番号区分,即: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兵团、山东兵团、苏北兵团,东北野战军的第1兵团、第2兵团,华北野战军的第1兵团、第2兵团、第3兵团。 (O @z%r{d
@Fhd>m
}8M%-uO
二、1948-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的的整编 urk<*_LMT
7I?c*$ i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指出:野战部队的序列,军以上设野战军和兵团两级。依情况需要,军及独立师,或分隶于兵团,或直属于野战军。兵团一般地分隶于野战军,但亦得直受军委指挥。野战军和兵团所辖军、师数目,视需要和可能定之。兵团统一以番号排列,共定20个兵团的番号。其次序为,西北(第1)野战军为第1至第2兵团;中原(第2)野战军为第3至第6兵团;华东(第3)野战军为第7至第11兵团;东北(第4)野战军为第12至第17兵团;华北军区为第18至第20兵团。各兵团的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某某兵团。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又做出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并决定华北军区的3个野战兵团直属军委指挥。 uE dc6U
)&*_49bJ
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后,至1949年6月全军共组建了16个兵团。通过这次整编,解放军在正规化建设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此后,随着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国民党军大批起义设诚,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又将起义部队先后整编为3个兵团。1950年4月,由于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各野战军和兵团番号先后奉命撤销。 )  D'Zi
>k>%F
第1兵团 1949年6月中旬成立,属第1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7军,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张子意(未到职,先后由王震、徐立清担任)。12月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1950年5月,第1兵团番号撤销。 v!uB1v
y R@ D\
第2兵团 1949年6月中旬成立,属第1野战军,下辖第3、第4、第6军,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10月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1950年9月1日,以第2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关。 \gTV[OB
; -Fayb[
第3兵团 1949年2月成立,属第2野战军,下辖第10、第11、第12军,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1950年1月第3兵团兼川东军区。5月,第3兵团番号撤销。 ++2RFXD
ZmkaL u Q
第4兵团 1949年2月成立,属第2野战军,下辖第13、第14、第15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5月28日至12月11日,奉命归第4野战军指挥。1950年4月1日,第4兵团兼云南军区。1952年3月17日,第4兵团番号撤销。 2[U*$W?>R
t%!z? e
第5兵团 1949年2月成立,属第2野战军,下辖第16、第17、第18军,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11月,第5兵团兼贵州军区。1952年3月17日,第5兵团番号撤销。 Zsv01Q 2
;XKQ:wu8
第7兵团 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改称,属第3野战军,下辖第21、第22、第23、第35军,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谭震林后亦兼任兵团政治委员)。5月,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7月,第23军划归第9兵团建制。1950年2月,第35军撤销。4月,第7兵团番号撤销。 *e@8T6
J|b-Ho^
第8兵团 1949年2月成立,属第3野战军,下辖第24、第25、第26、第34军,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7月,第8兵团番号撤销,兵团部并入华东军政大学校部和南京警备司令部。所辖第26军归第9兵团建制。第24、第25、第34军隶属于南京警备司令部机关。1951年2月,重建第8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下辖23、24、25军。1952年4月,第8兵团番号撤销。 ^X B96}eG
SMEk&d#
第9兵团 1949年2月成立,属第3野战军,下辖第20、第27、第30、第33军,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7月,第23、第26军划归第9兵团建制,第30、第33军转隶淞沪警备司令部。1950年8月,第9兵团被确定为支援东北边防军的预备队。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h=GdI%X2#
9 *iRa %:^
第10兵团 1949年2月20日由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改称,属第3野战军,下辖第28、第29、第31军,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后由张鼎丞兼任)。8月25日,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1950年3月、7月,第32、第24军先后调入第10兵团。10月,第32、第24军脱离第10兵团建制。1951年1月至8月,第25军归第10兵团建制。1952年5月21日,第10兵团番号撤销。 YeM<#Dn.
cs't] Wq
第12兵团 1948年12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改编而成,属第4野战军,下辖第40、第45、第46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8月,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第41军改归第12兵团建制。12月后,第40、第41、第45、第46军分别划归第13兵团、第15兵团、广西军区和湖南军区建制。1950年4月14日,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2月的命令,第12兵团奉命撤销,兵团领导机构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构。 L>_2m3
Y\jitx]IP
第13兵团 1948年12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改编而成,属第4野战军,下辖第38、第47、第49军,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肖华。8月,第39军改归第13兵团建制。12月9日,第13兵团兼广西军区。此后,第47、第49军分别划归湖南军区、广西军区建制,第40军调入第13兵团。1950年4月,第13兵团免兼广西军区,领导机关调河南,下辖第38、第39、第40军,担任全军战备预备队,黄永胜任司令员,7月,第13兵团奉命参与组成东北边防军,同时原第13兵团兵团部与原第15兵团兵团部对调,邓华任第13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10月,划归中国人民志愿军建制。 _M5i$^>
u4t.7*Pc
第14兵团 19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司令部组建,属第4野战军,下辖第39、第41、第42军,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莫文骅。8月,第14兵团领导机关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第39、第41军分别改归第13兵团、第12兵团建制,第42军改归第4野战军直属。10月25日,空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 y.%1'kTn
_kA~1k2z
第15兵团 19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第3师师部组建兵团直属机关,属第4野战军,下辖第43、第44、第48军,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4月,两广纵队拨归其指挥。11月9日,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1950年1月,第48军划归江西军区建制。2月,第41军改归第15兵团建制。7月,原第13兵团兵团部与原第15兵团兵团部对调,黄永胜任第15兵团司令员。1951年4月,第15兵团番号撤销,组建华南军区。 _Koa8g23
J`x@'XZr
第18兵团 1949年2月由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改称,直属中央军委指挥,下辖第60、第61、第62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后周士第)。同年4月25日,奉命编入第1野战军序列。11月23日进军西南,归第2野战军建制。1950年4月,第18兵团机构奉命撤销。 }:- ?s
[h~"buF
第19兵团 1949年2月由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改称,直属中央军委指挥,下辖第63、第64、第65军,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后李志民)。4月,奉命编入第1野战军序列。12月,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1950年8月,第19兵团被确定为支援东北边防军的预备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Ye!, R
n)v@W6+(
第20兵团 1949年2月由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改称,直属中央军委指挥,下辖第66、第67、第68军,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后李天焕)。1950年8月22日,第20兵团番号撤销。1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部以第20兵团领导机构为基础成立。 tRZ2' 
XXh04aM
第21兵团 1949年11月1日,在湖南长沙起义的陈明仁所属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政治委员唐天际(兼)。下辖第52、第53军。1951年9月2日,第52、第53军番号撤销,兵团直辖第214、第215、第217、第219师。1952年3月15日,原第21兵团兵团部改编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另以第48军军部改建为新的第21兵团兵团部,陈明仁任司令员,王振乾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44、第215、第219师。同年10月8日,第21兵团番号撤销,改编为第55军。 59}Mi>RW
7b uG37L
第22兵团 1949年12月29日,驻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震(兼)。下辖第9军和骑兵第7、第8师。1952年4月,第9军军部与第22兵团兵团部合并,由第22兵团兵团部兼第9军军部。同年11月,第9军番号撤销。1953年5月,第22兵团被整编为农业生产部队。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与第22兵团兵团部合并,正式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机构,第22兵团番号撤销。 [z)\_%~#Q
Ig+6>qv#k
第23兵团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1950年12月,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下辖第36、第37军和骑兵第4师。1951年9月至11月,第23兵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2月,第36、第37军番号撤销,兵团直辖第107、第109师。4月,第28师编入第23兵团建制。12月,第23兵团番号撤销,改编为第69军。 mwBuQR}
^p>. X
铁道兵团 1949年4月,第4野战军铁道纵队拔归军委直接领导。5月,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铁道部领导,司令员滕代远(兼),下辖第1、第2、第3、第4支队。1950年9月,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领导。11月,铁道兵团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归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1953年9月,铁道兵团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归中央军委领导。1954年3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1953年10月10日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领导机关以铁道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成立,同时撤销铁道兵团的番号。 )P#9R5Ja
1F?G6r\'
~kyhv$-
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兵团 "3F3Qc
}T+C7U{g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预。为了在军事上做好准备,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将第13兵团(辖第38、第39、第40军)调往东北,与第42军等部队共同组建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的任务。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辖第13兵团等部队。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参战,以第9兵团、第19兵团作为预备队。1951年2月7日,为坚持长期作战,中央军委确定志愿军在朝鲜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至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先后有6个兵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t^y:(J
&4sQ"Q5
第3兵团 1951年3月16日,第3兵团兵团部以云南军区机关为基础在北京重新组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下辖第12、第15、第60军(后转隶第20兵团)。3月18日第3兵团入朝参战(陈赓未到职,由王近山副司令员率部入朝)。1953年4月18日,许世友任第3兵团兼东海岸指挥部司令员,下辖第12、第15军。1954年5月第12、第15军回国。1955年1月9日,第3兵团从朝鲜东海岸回国,接管苏军在旅大地区的防务。1959年9月22日,第3兵团整编为旅大警备区。 ]tiP. u
yy|k) l!0c
第9兵团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下辖第20、第26、第27军,1950年11月7日入朝参战。1951年9月下旬至1952年12月,第9兵团兼朝鲜东海岸防御指挥部。1952年6月,第26军归国。8月21日,王建安任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9月,第23、第24军入朝,归第9兵团领导。10月,第27、第20军先后回国。12月原直辖志愿军总部的第16军归第9兵团领导。1953年5月,原志愿军预备队第47军归第9兵团领导。1953年7月,夏季进攻战役后,23军转隶19兵团领导,1954年9月,47军回国。1955年4月9日,国防部决定调第9兵团机关充实加强防空部队领导机关。第9兵团兵团部于1955年4月回国,番号撤销。第16军转隶第19兵团领导,第24军于1955年10月回国。 ms,21=,
^ v^jhu
第13兵团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下辖第38、第39、第40、第42军,1950年10月8日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入朝参战。10月25日,第13兵团领导机关与彭德怀的指挥所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 JjGK3)@X
d qyrd%v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下辖第63、第64、第65军,1951年2月15日入朝参战。1952年7月11日,韩先楚任第19兵团司令员。12月,第46军转隶到第19兵团。1953年2月,第1军入朝,归第19兵团领导。4月18日,黄永胜任第19兵团司令员。7月,第23军转隶到19兵团,第1军改归志愿军总部直属。第64、第63、第65军分别于1953年8月、9月、10月回国。1955年4月,第16军转隶第19兵团,第46军于同年10月回国。1958年3月至4月,第19兵团兵团部及第16、第23军先后回国,第19兵团番号撤销。 M?@h$^xj
N7%2_h:nj
第20兵团 1951年2月7日,在天津重新组建第20兵团兵团部,司令员杨成武,下辖第67、第68军,1951年6月19日入朝参战。1952年7月11日,郑维山代理第20兵团司令员。1953年4月18日,杨勇任第20兵团司令员(延至7月11日交接)。5月5日,王平任第20兵团政治委员,下辖第21、第54、第60、第67、第68军。第60军于1953年9月回国,第67军于1954年9月回国,第68军于1955年4月回国,第21、第54军于1958年7月回国。1958年3月12日,第20兵团兵团部回国,改编为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 %SAvd6mz6
&1<#\F0^
第23兵团 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下辖第36、第37军,1951年9月7日入朝,在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同年11月30日回国。 }Hc
|6 i@V
X-+*{%.
四、兵团级与兵团职 Oov5q#Hj
h^^nA|zy{0
1959年10月,随着第3兵团兵团部整编为旅大警备区,“兵团”的番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正式消失,但“兵团级”仍存在于我军的编制体制和干部等级制度之中。 n^<=!QP
}Xv;mgij
195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四级军区的编制体制:一级军区(大军区)、二级军区(兵团)、三级军区(军)、军分区(师)。其中一级军区6个,即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以及与之相当的军委总部和军事学院、志愿军;兵团8个,即第3、第9、第19、第20、第21、第22、第23兵团和铁道兵团,以及与之相当的二级军区、军种兵种。 X tfv'
,8O&o+:5
1951年2月,军委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1952年3月,军委再次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确定了全军干部、战士的军队级别从军委主席、副主席级到战士级共分为23级。其中军以上级别为:军委正副主席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军委委员级,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与此同时军委制定了《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规定以德(政治品质)、才(业务能力)、资(资历)标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以确定其级别的评级方法。 59>hZ)=
c12`"Ng
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一般应在正、副、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 2[s@$v;ep
8-z)RWN_
大军区司政后干部门的副职,“一般应在正军至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 L]E1y^Ko-
jTE:i:aZN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的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正兵团级”; Kel~T,;
{t?pAvt Q
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 ;a6FZ
A+oAOF
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一般应评为正军至准兵团级”; = )?qu
?/7W/(FtM
兵团司政后干的部门副职,“一般应在准军至正军级范围内评定”; !=y*VI>f
SEZ;5S#6 g
同时还规定,“个别不适宜者应酌情降低”。 >45,o2a"
R9eoMU(N
解放军全军评定军队级别的工作从1952年上半年全面展开,当年基本结束,从而正式建立了军队干部等级制度。此后,除了1954年对“确实评得过低”者,或因职务提升而职级悬殊过大的作过个别调整以外,大部分到1955年评定军衔时都没有变化。1955年1月,“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和“军委委员级”合并为“大军区级”,“军委委员级”取消。 n u\ /
^~t7F"y;$
在评定军队级别的过程中,由于职务对应级别的幅度较宽等诸多原因,出现了“同职不同级”的复杂现象。评为正兵团级的有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评为副兵团级的有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长、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而同级职务者的军队级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MASvK t@
qKW8;/(m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52年军队级别评定之后使干部(军官)的等级产生两种概念:一是原有的职务等级的概念,如“兵团级(职)”:包括正兵团级(职),如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兵团级(职),如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另一则是新评定的军队级别的概念,如“兵团级”:包括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正、副兵团职者的军队级别可能是正兵团级,也可能是副兵团级、准兵团级。这就是由职务等级、军队级别组成的军队干部等级的双重结构。后来,又以这种复杂的双重结构为基准评定军衔,使得职务、军队级别、军衔(职级衔)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而且,当时职务等级与军队级别都混用“级”,并无“职”、“级”之别。如果将职务等级的“兵团级”(正兵团级、副兵团级)用“兵团职”(正兵团职、副兵团职)替换,从表达上看应更为准切。 8V^
7a|jf`"H
)s.o[GD4
五、兵团级(职)与军衔制 Bk~v w|
J/;$;XI"_
195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设置将官等级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规定了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军队级别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5月,国防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规定了兵团司令员以下各级职务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兵团正职的编制军衔为上将、中将,兵团副职的编制军衔为中将、上将,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的编制军衔为中将,兵团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的编制军衔为少将、中将。 7Gk9.g6e
)j:(Zs:,.a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元帅和将官授衔典礼。10月1日,全军正式开始施行军衔制。已经有人将1955年9月首次授衔的1038名将官中各级军衔中的军队级别进行过分析,下面是各级军衔中兵团级的分布情况: )i,cB'D!
_RIp1$c"
大将10名,其中正兵团级2(王树声、许光达)。 ,A#ja {iGt
k zOw2d2
上将55名,其中正兵团级33名,副兵团级19名,准兵团级1名(贺炳炎)。 Db3U*)~
g rI3H
中将175名,其中正兵团级1名(徐立清),副兵团级22名,准兵团级53名。 "R \5Zi
LOp0rb !
少将798名,其中副兵团级1名(贺晋年),准兵团级3名。 S*HIVdHYlP
-&jKE<2e
如按军队级别分析,兵团级的军衔分布情况: 2 a>s T
F %S1 WX
正兵团级36名:大将2名,上将33名,中将1名。 |v Ir+ `5
I%oa7dG
副兵团级42名:上将19名,中将22名,少将1名。 y|-{KN9\
'hS1 w8
准兵团级57名:上将1名,中将53名,少将3名。 ]S j]P%
JZVX&|(arM
3|0O0j nP
六、兵团级(职)的取消 241cW[%
b}.Ug{rLxi
1960年6月,军队级别中取消准兵团级,兵团级的授衔范围扩大为三级:正兵团级可授上将、中将、少将,副兵团级可授中将、少将、上将。1965年5月,军衔制取消,中央军委决定将军队干部级别改为国家干部级别,按国家干部级别在军队设1-27级。1972年又改为1-23级,军职以上高级干部的行政级别为1-9级。其中,5级对应“原正兵团和部分副兵团级和现任兵团司令员、政委以上职务者”。6级对应“原准兵团和有的副兵团、正军级,现任兵团司令员、政委以上职务者”。7级对应“原副军和有的正军、准兵团级,现任军长、政委以上职务者”。 tZR<#Qss
1979年7月2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评定行政职务等级工作的通知》,对行政职务等级不明确的机关干部、院校教员、科研人员等,评定行政职务等级。解放军重新恢复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其中军以上职级为:军委正、副主席、军委常委,大军区正职,大军区副职,正兵团职,副兵团职,正军职,副军职。自此,军队干部级别从实质上实现了“职(军官职务等级)级(军队级别)合一”,但并未取消23级的行政级别,军队干部等级出现了“军官职务等级”、“军队级别”和“行政级别”的三重结构。直到1988年10月1日,才正式取消军队干部的行政级别。 2@76'u7
BBys0e
1988年,解放军重新开始实行军衔制,军官职务等级编制中正式取消“兵团职”,但军队体制编制中仍保留了“兵团级”,军队干部等级仍然存在“职级不一”的现象。比如担任副兵团级职务的军官却没有副兵团职的职务等级相对应。为此,解放军对正、副兵团职的军官,采取了分别按照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定衔的办法。 A|b|3 ht
Dd|%Nt&K
1992年4月30日,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印发“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精简整编总体方案》,“兵团级”从军队的编制体制中也被正式取消。至此,军队干部级别在名与实上均完成“职级合一”。兵团级单位或降为正军级,如军事教育学院、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升格为副大军区级)、新疆军区(1993年升格为副大军区级);或套改为副大军区级,如海军航空兵部、海军舰队、军区空军、武装警察部队总部(1996年升格为正大军区级);后勤学院则被撤销(1993年恢复,改为正军级的后勤指挥学院)。 n72e6#5
2%d/" 
虽然“兵团”已经在军队的编制体制和现役军官职务等级中消失,但军队离休干部依然保留了“兵团”的职级,我们仍能看到诸如“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副兵团职离休干部”的报道和称呼。正兵团职与副大军区职是同一职级,副兵团职则低于副大军区职、高于正军职。副兵团职离休干部仍保留原职级和待遇不变。 XS2P|zl'
3u9A*V&L r
z2Q~6%9/@
楼主的各兵团领导人应该是49年2月整编后的首任。 3Vvl7l6K*$
oN$Hn
纠正一下: =s2TgkF73
f&-to+(U
第二兵团政委为王世泰,第13兵团政委为肖华,第14兵团政委为莫文骅。第4 兵团政委由司令员陈赓兼。 xzE?[M+J65
4:Qj-S
补充一下: 1WfTr#A+
OF|!o)X
第22兵团政委为王震(兼),第23兵团政委为薄一波(兼)。 P>WH=XL+
xR`\9eP27
另外,在徐向前兼任第18兵团时期的第19 兵团政委是罗瑞卿,太原战役后,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是周士第,随后李志民才由20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升为19兵团政委。
cEa2z,)
第1兵团:隶属第1野战军 (辖:第1军、第2军、第7军。注:49年11月第6、7军对调):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后政委徐立清)。49年6月兵团组建后西进,解放青海,后兵团部率2、6军进军新疆。49年12月组建新疆军区。50年8月撤消番号。 zY{@]
BFVF0第2兵团:隶属第1野战军 (辖:第3军、第4军、第6军。注:49年11月第6、7军对调):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49年6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扶眉战役,后在大规模的兰州战役中,歼灭马家军主力。建国后,49年10月兵团兼甘肃军区,后撤消番号,兵团部调往北京,组建军委装甲兵司令部。 .K:"Hf
f^uL&F1qi
第3兵团:隶属第2野战军 (辖:第10军、第11军、第12军):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西进大西南解放重庆。50年1月撤销番号,组建川东军区。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北京重建,后入朝作战。55年回国,接收旅大,撤消番号改为旅大警备区。 j?xP1:~W
$第4兵团:隶属第2野战军 (辖:第13军、第14军、第15军):司令员陈赓,政委宋任穷。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两广战役和解放云南。50年3月撤消番号,组建云南军区,55年改为昆明军区。 u-q*?J
J)\ \k
第5兵团:隶属第2野战军 (辖:第16军、第17军、第18军):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解放贵州。50年1月撤消番号,组建贵州军区,53年改为省军区。兵团所属18军进军西藏,51年组建西藏军区。 og3w_,Du}Gc[
第7兵团:隶属第3野战军 (辖:第21军、第22军、第23军、第35 军):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前身为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舟山战役。50年1月兵团兼浙江军区,后撤消番号合并为浙江军区,53年改为省军区。 z<2k"j
VY=]TAd
第8兵团:隶属第3野战军 (辖:第24军、第25军、第26军、第34军):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前身为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9年7月撤消番号,兵团部组建华东军政大学校部及南京警备司令部。 [U =HTc
do@~S UrH
第9兵团;隶属第3野战军 (辖:第20 军、第27军、第30军、第33军):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撤消番号,并入济南军区。 ^1^l$e] %
DS8?pg@B
第10兵团:隶属第3野战军 (辖:第28军、第29军、第31军):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前身为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49年2月兵团组建后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漳厦战役。49年8月兵团兼福建军区,50年末撤消番号合并入福建军区。56年升格为福州军区。 %Wgv5/VFF
2; ^Or'f
第12兵团:隶属第4野战军 (辖:第40军、第45军、第46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48年12月由原1兵团改称,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49年8月兵团兼湖南军区。50年4月兵团部改编为军委海军机关,余部于53年编入湖南省军区。 |)p5xV@H
kFwhM4zC
第13兵团:隶属第4野战军 (辖:第38军、第47军、第49军):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 华。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48年12月由原2兵团改称,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鄂西、湘西战役、进军广西。49年12月兵团兼广西军区。50年6月与15兵团番号对调,南移广州并入华南军区。 Us;6YV_1
(&SQN+W0N
第14兵团:隶属第4野战军 (辖:第39军、第41军、第42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华。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司令部组建,49年8月撤消番号,兵团部改为军委空军直属机关。 Mln7*snH\
~\3a)?p>m
第15兵团:隶属第4野战军 (辖:第43军、第44 军、第48军):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49年4月组建(由东北军区整训第三师师部组建兵团直属机关)。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广州、海南战役。50年6月与13兵团番号对调,担任中央军委战略总预备队。朝鲜战争爆发后组建为志愿军总部。58年回国后并入武汉军区。 X+NizpM2
2Qrz:/
第18兵团:隶属华北军区 (辖第60军、第61军、第62军):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后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前身为华北军区第1兵团。49年2月兵团改称后参加太原战役、临汾战役、扶眉战役。49年4月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49年11月调归第二野战军兼西南军区指挥,参加解放成都战役。50年1月兼川西军区,不久兵团番号被撤销。 7~@-z4
083pR&.
第19兵团:隶属华北军区 (辖:第63军、第64军、第65军):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后为李志民)。前身为华北军区第2兵团(杨罗耿兵团)。49年1月兵团改称后参加太原战役。49年4月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参加兰州战役、宁夏战役。49年12月兵团兼陕西军区。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整编为军委工程兵特种工程司令部。 zKj-:$
mMTZZA'g
第20兵团:隶属华北军区 (辖:第66军、第67军、第68军):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后政委李天焕)。前身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49年1月兵团改称后参加太原战役。建国后撤消番号,组建军委公安军。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兵团于天津重新组建,杨成武任司令员,随即入朝参战。58年回国,兵团组建为国防部20训练试验基地(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YMy%2@6
=\kZ=OkZ
第21兵团:隶属第4野战军 (辖:第52军、第53军):司令员陈明仁,政委唐天际。49年10月由湖南起义部队(原国民党湖南第一兵团)改编组建,51年9月该兵团所辖两个军撤消,214、215、217、218等4个师归兵团直辖,52年10月撤消番号,兵团改编为第55军。 ^a, 9~Y
EZ=d1m
第22兵团:隶属第1野战军 (辖:第9军、骑兵第7师、骑兵第8师):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 震(兼任)。49年12月由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组建。52年与其他部队合并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Yd} shX~
,U:Feb3*zH
第23兵团:隶属华北军区 司令员董其武。1949年由绥远起义部队组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后方机场建设。回国后整编为新的第69军。 P%.`ojb
G^ 00GHi
:wr7_I;(i
第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震(兼),副司令员赵锡光、副政治委员饶正锡,参谋长陶晋初,政治部主任李铨。下辖第九军,驻景化(现呼图壁),军长赵锡光(兼),政治委员张仲瀚,第一副军长王根僧,第二副军长陈德法,参谋长李祖唐,副参谋长曾文思。 <WdF#A<
第九军下辖步兵第二十五师,驻迪化,师长刘振世,政治委员贺振新;第一副师长杨廷英,第二副师长陈海洲,参谋长李雪谷,政治部主任刘一村。第二十六师驻绥来(现玛纳斯),师长罗汝正,政治委员王季龙,第一副师长高戎光,第二副师长周茂,参谋长熊略,政治部主任鱼正东。第二十七师驻焉耆,师长陈俊,政治委员龙炳初,第一副师长文升乔,第二副师长韩际隆,参谋长李存中,政治部主任傅志华。 J<% "X,ev.
GD1YL?@-\
二十二兵团下辖:骑七师,驻奇台,师长韩有文,政治委员于春山,第一副师长韩荣福,第二副师长郭全梁,第三副师长马全吉,参谋长李纲,政治部主任杨贯之。骑八师,驻莎车,师长马平林,政治委员张献奎,第一副师长李朝弻,第二副师长刘抡元,参谋长祝源开,政治部主任杨烈光。 (ytsheu)
漫谈1949年整编时解放军的兵团和军 ;aX0At6
}#Y?Wr
lxB?=1'
以下是引用紫雨lyp在2005-1-13 20:56:44的发言: #W6-lP0
csG/]iXy
大家知道49年全军整编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编成了19个兵团,分别是1、2、3、4、5、7、8、9、10、12、13、14、15、18、19、20、21、22和23兵团。其中1---20兵团为各野战军各野战纵队组成,而21—23兵团则为原来的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组成。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各野战军的兵团: }+.:'oMS
, fbg}
z M`-r3
一、第一野战军。 BylN+ad 3
当初军委为什么来个从西向东命名野战军番号我一直不明白,看地图方便?其实东野称一野从东向西最合适了,东野本来就是一方面军嘛,何况实力和人气也是排第一,以后裁军留的自然多,而且从东往西基本和野战军实力相符合。现在倒好,弄的解放军最强的万岁军番号是38,怎么看怎么别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三八,呵呵!要不然叫1军多好,名副其实的解放军第一军。而且现在解放军的主力军番号都基本很大,到下属团时都是几百,多别扭啊。看人家霉菌,几个王牌番号全是第一(机步师、骑兵师、装甲师、陆战师),省事好记还威风!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是推算过,假如东野改一野的话,那么华野作为二野番号还是从20开始,华北作为最后番号还是从60开始,不过西野和中野的番号要变而已,倒是很巧合啊。回头看一野,第一野战军属于自己的其实就是两个兵团,1兵团和2兵团。18兵团和19兵团属于外来户,我们就把他们放到华北野战军吧。 a?"` 8P7(p
~NO V`!%*h
一野兵团划分充分体现了小山头主义,简单的说就是各纵队首长一律要带自己的老部队,所以当初老彭头疼了好一阵。一野两个兵团的番号,有资格当兵团司令的显然整个一野只有三个人,张宗逊、王震和许光达。这几个人都是红军时期就是师级甚至军团级干部,资历最老。老张当时已经是一野第一副司令了,是仅次于老彭的第二把手,所以兵团司令自然就是老王老许了。一般来说按番号顺序应该是1兵团辖1、2、3军,2兵团辖4、6、7军,名正言顺。可是老王当时是2军军长,老许是3军军长,这样两人就扎堆了啊,难道都跑1兵团去不成?于是堂堂彭大将军战场上雷霆万钧,此时内心里就是走不出自己的小山头了(后来朝鲜战场上38军的事堪称典型,可见老彭在这方面也不能免俗),整天愁眉苦脸。兄弟野战军兵团都已经成立了,番号最靠前的一野却还没动静,让后来堂堂的大将上将此时仍然只是军长。最后还是1军政委廖汉生中将聪明,一眼看出老彭小九九,建议1、2、7军编1兵团,老王当司令。3、4、6军编2兵团,老许当司令,于是皆大欢喜。老彭一想对,就这么办。要说老彭也不是粗到家,他立刻就想到了同样老资历的老廖的安排,可他又不够聪明,居然问人家自己想什么安排,难道让人家自己说自己想做兵团政委啊,于是倒霉的老廖只好说自己当军政委挺好,于是老资格的老廖就真的只是1军政委,建国后只授了中将。按照他的职务,军政委中将是合适的,毕竟上将军政委全军还是没有的(成立兵团制后),可老彭为什么不可以把王震兼的兵团政委让给老廖呢,不是很合适嘛。也就老廖这个老实人,换别人肯定很不爽的,难怪老彭主军数十年,嫡系亲信几乎没有,真是太不会做领导了,谁跟他谁倒霉。还有1军军长小贺和7军军长彭绍辉,也完全应该当个兵团副司令的,最后也就是个军长,难道他就不能学四野,来个一兵团两副司令?或者小彭做副政委也可以嘛。好在他们后来都授上将,不然老彭还不知道要树多少敌人呢。成立兵团制以后的上将军长好象也就一野特色了,可见老彭真是粗人啊! dqD)8?uQ
VO#*w{h'R
一野整编为军的时候有个其他野战军都没有的问题,就是谁做“天下第一”的问题。1纵为天下第一军和番号相符,其他纵队倒也没话说,那358旅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师了,可到天下第一团就出问题了。三个团都想做,尤其715和716团还都是老资格红军团,1军的头头又基本出自716团,于是716团心想肯定没问题了。好,老彭来了个当头棒喝,定了没资历没后台的714团,理由是714团发明了新式整军,而且瓦子街打的不错。他发话谁还敢有意见?于是天下第一团就成了全师最没资历的,弄的49年后裁军时军委还要撤消1团由3团改称1团,还不如当初就让716团当1团后面还省事啊!可见老彭在处理内部编制人事关系上是多么的随意,多么由着自己性子啊! A(eDa9~D
=LVa*$j
M2Kz:~a
二、第二野战军 4):]e@r>
一野如此,二野呢,也好不到哪里去。一野还是小山头的话,到二野则显然是大山头了。因为二野不仅要求老首长带老部队,而且还严格按照部队出身和发源地划分。首先三个兵团司令,陈大将是稳一个,谁也争不过。剩下的陈上将历来是刘邓嫡系,从抗战时就在身边,本人又能打仗,当然稳拿第二个了。剩下的一个,冀鲁豫军区整编了三个军,当然要老首长坐镇。何况老杨虽然打仗一般,但是人很稳重,而且资历很老,又是一方面军出身,他当司令对中央也好交代。于是三把交椅确定。至于王近山,虽然也是心腹,打仗也有一套,但毕竟名额有限,自己又毛病不少,先委屈副手吧,以后再升嘛!二野一共四大山头,太行帮占据3兵团,太岳帮占据4兵团,冀鲁豫帮占据5兵团,三个兵团瓜分完毕。势力最小、战功一般又没后台的冀南帮自然就没戏了,几个纵队瓜分的瓜分,地方化的地方化,头头则搞军区工作去,充分体现了大山头压倒小山丘。 x1c7#1[C
>v %[zJ*
兵团司令确定了,兵团内部小山头主义就又出来了。首先是老首长带老部队,11军自然3兵团、13军自然4兵团,至于1纵嘛,既然老司令到5兵团了,那改编为10军就显然不合适了,于是改16军吧。整个解放军纵队改军,其他野战军基本都是按照纵队番号改(华北按原来兵团建制改的),惟有二野最怪异。2、3、6纵为10、11和12军,4纵却变成13军和14军,9纵为15军,1纵跑最后当了16军和18军,中间又塞了个11纵—17军,真是够乱的,只有在兵团内部才有点规律,从整个野战军看,简直是乱七八糟,充分体现了大山头和小山头的结合。可见老刘和老邓这方面就比老彭就聪明多了,在内部人事编制关系上宁愿乱一点也要大家满意,瞧人家多会做领导。 ( CNO^U/U#
*,#p01
&O (5:Oq
三、第三野战军 一、二野都是山头决定一切,那么三野呢。老实说,三野本来是内部山头最多的。从人事看,是集中了我军所有派系,一(如陈士榘)、二(如宋时轮)、四方面军(如王建安)和新四军(如叶飞)都有;从部队看,也是集中了一(如22军)、四方面军(如21军)和新四军(不用举了,到处都是)。要是象一、二野,陈粟还不一个头两个大都不够啊!可我们陈老总和粟总就是聪明,谈笑间就解决了,还让大家都没意见。 k#boq
bP<*sN
三野有元帅一,当了野战军一把手。大将资历三个,粟总是二把手,老谭是三把手,老张历来与世无争,安排个军区副司令就心满意足。关键难安排的是上将们,三野上将几乎都是老资格,而且个个都不是好说话的主,哪个不是暴烈如火,还有许多是主席心腹,安排不好,呵呵!可陈粟就是给搞定了,既兼顾平衡又基本不拉山头,厉害啊! 5IX |oK~,
&^o==B+
我们来详细看看人事安排。野战军司令部光政治部就安排了唐亮和钟期光两个,下属4个兵团安排了5个(四个司令一个政委),军区安排两个(许世友、傅秋涛),一下子全搞定。尤其是四个兵团司令,不知不觉的就保持了平衡还没有拉山头之嫌。 G0~y'f2Y e
U|/Mg }u_2
不过三野下属兵团内部各军划分就让人有点不懂了,但是也可以看出一点规律来。三野部队,八路军系统的有22、26、27、28 、31、32、33和35军,新四军系统的有20、21、23、24、25、29、30和34军,大家都是八个军。其中一等主力有20、23、24和27军,二等主力有21、22、25、26、28和31军,其余为三流部队。首先要确定的是要打破原来华野按地域划分四个兵团的建制,否则谁愿意到苏北兵团任职啊,四个司令还不打破头啊!其次也不能强强结合,把一等主力的4个军编成一个兵团(不过那样那个兵团绝对战斗力解放军19个兵团第一,想想很过瘾的,就像四野要把三只虎编在一起一样),那除非粟总亲自兼司令,否则几个司令非拼个你死我活不可。所以就只能高低搭配,而且为了避嫌就不能老司令带老部队,不然老叶就赚了,还要八路军和新四军搭配。所以表现出7兵团老王的老部队在8兵团,8兵团老陈没老部队,9兵团老宋部队在10兵团,而10兵团老叶老部队却又跑9兵团去了。从而在部队编制上坚决杜绝了山头,陈粟高啊!具体在部队划分上基本照顾了高低搭配,层次分明,同时又带点番号规律。最后7兵团是21、22、23和35军(八路2个,新四军2个),其中23军是一等,21和22军是二等,而35军又是三等几乎垫底的部队;8兵团是24、25、26军和34军(八路军1个,新四军3个),24军是一等,25和26军是二等,34军是三等,8兵团和7兵团战斗力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9兵团虽然有两个一等主力20和27军,但是剩下的30军和33军战斗力都太差(八路军2个,新四军2个),都是三等部队,没有二等主力,这样和7、8兵团就平衡了;10兵团相对要吃点亏,但是三个军都是二等主力(八路军2个,新四军1个),虽然没有一等主力但是同样也没有三等部队,所以实际上和前三个兵团战斗力基本平衡。10兵团吃亏就吃亏在只有三个军,三野剩下的32军那时还在山东青岛,直到一年后才归10兵团建制。可老叶是陈粟亲信,这么安排大家都不会说什么,而且老叶本人也没脾气。 5|e=?we
mBJKFd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三野的兵团划分都是整个解放军中最科学的。 0u?+-FIxC
S#``}Q
;Mf%Oy*
四、第四野战军 p6,n8"
五大野战军数四野最兵强马壮。49年整编时一野不算外来户实际只有6个军18个师15万人,二野只有9个军27个师28万人,三野只有16个军48个师60万(加32军2万多)人,华北是9个军27个师25万人,惟独四野是12个军48个师80万人。(以上数字没算未编入兵团的部队如8军、69军、70军等。至于装备四野更是让其他野战军只有羡慕的份,其余四个野战军最富的三野装备估计综合也就达到四野的70%强,其他野战军可想而知。但是四野的兵团划分却也是最容易让人看不懂的一个。 [~Qh#it9,'
:C9 We"[^
按理四野部队和领导人基本都是一方面军出身,是最没有山头的,应该最好划分。可四野就是让大家莫名其妙。首先四个兵团司令,我不明白肖劲光作为东野副司令要进来插一腿干嘛,学学人家张宗逊。因为他是一兵团司令吗?那人家粟总的兵团更大呢,怎么不接着干呢!不然给黄永胜多好,四野其他上将无资历高于他的,也省得一年后两个兵团部对调。程子华做兵团司令那是没办法,辽东前进指挥所主任肯定要捞一个的,何况资历也老,同时对于冀察热辽也有个安慰。刘亚楼为了捞仗打自己也弄了一个,其实后来也没捞到就干空军了,还不如让出来。不过他既然争放眼整个四野也没人能争过他,毕竟是“林罗刘”的刘啊,连谭大将都排在他后面呢。最后一个位置给邓华了,其实邓华资历比黄永胜略低的,在东北表现7纵也不如6纵和8纵,但是林彪那时欣赏他,阿黄就没办法了。从人事上看,四野真是猛将如云,大家看看整编后的四个兵团的领导,好家伙,几乎全是名人,连兵团第二副司令后来都是上将,这足以让其他野战军羡慕了,象一野和三野的两个中将参谋长恐怕很多人都没听说吧,何况兵团副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四野在军委心中的地位了。不过各兵团政委各野战军都没听说起什么风波,可见当时的政治主官已经早就没有红军时期的权力了。所以各兵团单任政委的基本都是中将,很多人默默无闻或者建国后就转地方工作了,象四野兵团单任政委的就有莫中将,而兵团第二副司令还是上将,不知道55年授衔时这些政委有什么想法。 =NXm,1^
 gJT |
如果说兵团司令划分充分体现资历的话,那么兵团各军划分就真很让人看不懂了。四野部队没有沿革山头之分,基本都是一方面军的部队,只有个别是二方面军的,但是四野内部有地方小山头之分。38、39、43、47和49军是北满和东满部队,40、41和42军辽东军区(南满)部队,45、46和48军是冀察热辽部队,44军单独是西满部队。可是从四个兵团划分看,这个地方小山头在49年就被大体打破了。同时也搞糊涂了所有军迷,大家提起四野兵团划分几乎清一色的莫名其妙。大家来看看49年四个兵团的建制我们一起研究一下。12兵团:40、45、46军。13兵团:38、47、49军。14兵团:39、41、42军。15兵团:43、44、48军。 Mumq-h1i
Y>TOa"QLA
我个人感觉,四野兵团划分是在各兵团由一个一等主力做一个领头羊的前提下仍然顺应了地区小山头的要求。大家知道四野论四大主力的话肯定是38、39、40和43军,所以这四个军没有扎堆而是一个兵团一个作为兵团核心,这和三野相似。但是却又不是像三野那样强弱搭配层次分明,在剩余两个军的编成上显然又模仿了二野,以部队来源为标准。12兵团45军和46军都是冀察热辽部队,而且这两个军又是关系最亲密经常联合作战的,于是和领头的40军放到了一个兵团;13兵团47军和49军都是北满部队,与领头的38军在一个兵团;14兵团41军和42军就显然都是南满子弟兵了(南满最强的40军看来老肖很欣赏直接要去了),然后调个39军当头;15兵团的48军还是冀察热辽部队部队,但那45军和46军两个是好朋友, 48军就只好和出身西满的独苗44军跑一个兵团在43军的带领下凑合了。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大家认为有道理否? 7rLTK)
iNQ3'Zw]&
M9NP|^[s
五、华北野战军 A1'w!eT]
华北野战军是最可怜的野战军,因为表现差劲,所以中央到49年干脆两个兵团送给一野做人情,一个兵团直属,坚决不给数字番号,所以我军就没有“五野”一说。华北野战军一共有三个兵团,编成上也是有点意思的。华北野战军是典型的按照原来三个兵团划分原样不动整编的,表现出纵队改军与所属兵团一致。 fQP* lC
4 *5=|.9
首先看一兵团,这是老徐直属兵团,战斗力可称16个兵团最弱,我觉得18兵团恐怕未必比1兵团能打,要不是碰上老徐,这个兵团本应该是解放军中最没作为的兵团。华北一兵团的3个纵队是8纵、13纵和15纵。当初为什么要把14纵调走而成立一个更弱的15纵归一兵团我始终没弄明白,就是这三个纵队后来依次改称60、61和62军,组成了18兵团。这个兵团其实应该算是中野送给老聂的人情,可最后却变成中央送给老彭的人情了。至于兵团司令很好理解,老杨的位置肯定是谁也抢不走的,整个华北一兵团包括王新亭在内资历无比其老者(元帅不算)。 rX #AhIg
Rp]6R Bg
如果说18兵团还基本算简单的话,19兵团可就热闹了。19兵团的部队是原华北3、4、8纵,不完全与最先的华北二兵团一致。最老的华北二兵团应该是2、3、4纵,绝对是整个华北的精华,其中的4旅、5旅、8旅和10旅都是华北的一等主力,可以说整个华北的仗就是这几个部队打的。也正因为如此,后来3纵司令杨成武单独组成三兵团时就有意见了,老部队华北第一主力的3纵不给也就罢了,其他部队再不给点,光靠后成立的其实和地方部队差不多的1、6纵(全军唯一啊,1、6纵居然不是野战军主力),三兵团还能有什么战斗力啊。于是老聂做主把2纵给送给三兵团了,可这样老周又不乐意了。于是最后协商就把4旅给留下仍归二兵团,后来以这个旅为基础成立了8纵。这样65军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65军基本没打什么仗,但是193师却是百战之师,搞笑的很啊!于是3、4、8纵后来成立了19兵团,依次改为63、64和65军,为整个华北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可以说除了一个199师外,华北的主力都在这里了。首长很搞笑啊。一个是北伐时就大名鼎鼎的周士第,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结果到49年才是个兵团司令,55年才是个上将,本来做元帅都不夸张的;一个是罗长子,后来硬是凭资历和关系搞了个大将,地位远在周上将之上。 IC'TY ]
K+]Y8*2
最后看20兵团,这个兵团成立前华北来了个全军独一无二的亮点,就是把1纵当地方部队用,保证让其他野战军眼镜跌破一地。整个20兵团,核心是2纵67军,就是19兵团留了一个4旅后剩下的5旅和6旅组成的部队。别看少了一个主力旅,剩余的两个旅还是比1、6纵强。这个兵团的战斗力其实比18兵团高不到哪里去,要不是有67军撑着的话。49年整编1、2、6纵依次改称66、67和68军。这个兵团由于建国后驻扎京津重地,又称为“首都兵团”,有种御林军的味道,尤其其中的66军,不算朝鲜的话,在天津从建国到撤消驻扎长达几十年就没挪过窝,真是标准的御林军啊。20兵团司令自然就是杨成武啦,从华北将领看,也该轮到他了。总不能“三羊开泰”,别人都是兵团司令,就他特殊吧! 1;|sVEA
六、21、22、23兵团。 @;pvXrWb
;(%w
这三个兵团是解放军中特殊的一群,是由起义部队改编的兵团,因此番号不长久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起义部队归起义部队,兵团番号撤消不代表部队就没了,共产党不像国民党专干那种“卸磨杀驴”的事。这三个兵团的部队最长的一直保留到现在。 cca9p.4k
q W~d&@#
首先看21兵团,这是起义的三个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21兵团前身是长沙起义的陈明仁一兵团,后改编为21兵团。全兵团一共四个师,其中的215师和219师1952年与144师、145师合编为55军。熟悉军史的都知道55军在广州军区的战斗力是很强的,79年表现不仅超过了42军,甚至超过了塔山英雄41军。55军虽然后来85年撤消了,但是所属部队却保留不少,大名鼎鼎的驻港部队就是原55军部队组建的,而现在的陆战164旅就有原来21兵团219师的影子。 w[/71D'Z
iE!7OA*c
22兵团前身是新疆起义的国民党部队,不过这个兵团很快就改编为建设兵团了,是最不值得谈的兵团。 `.cm ^WL~
;ax,yi)
23兵团前身是董其武的绥远起义部队,后来部队缩编为69军,长期驻防保定,是建国初头号御林军,直到后来与38军换防。69军直到85年才撤消,而所属部队则一直到03年裁军才全部撤消番号。 *u2?Rn=
综合看,要对各野战军划分做一个评价的话,就是:最不近人情的是一野,最讲山头的是二野,最科学的是三野,最折中的是四野,最省事的是华北野战军,当然最弱最没人爱的是起义的三个兵团。 t|Lr\vYH
ep(h-wA
(ytsheu )
1949年五大野战军的整编 *nCF# v]q[
}nRb
以下是引用ytsheu在2005-5-10 10:32:06的发言: 2;/QAS*
R!yB0y^/
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日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指出,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关于战略任务,更进一步地由游击战争过汉到正规战争的要求,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待作下列各项的统一规定: 4Oj7h}Bn(
WC8*G|A"HB
1.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相游击部队三类。 9m7 ]c p
cHJqj%
野战部队实行正规编制,统一称号,纵队改称为军,师和旅统一称师,不再称旅;地方部队以警备旅、独立旅为最高单位,不再称师;游击部队仍保留纵队、支队等名称。野战部队自军、师、团直到营、连、诽、班.地方部队自旅以下各级一般按三二制编组,持殊情况亦可按军辖两师,师(旅)辖丙团,团分为大团、小团的?临时编制,游击部队的编制则视情况自定。不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还是游击部队,团和军分区以上各部队的正式名称,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gEfOC
^b MaP3]1
2.野战部队军以上设野战军和兵团两级。 b!vgD-fy
VxnFo(c<
依情况需要,军及独立师,或分隶于兵团,或直属于野战军。兵团一般分隶于野战军,但亦得受军委指挥。在必要时,兵团、军或独立师.亦得划归军区指挥。野战军和兵团所辖军、师数目,视需要和可能定之。野战军分为4个,以地区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xom 9ps
YbJQOT
兵团以现有的8个增至20个,即西北野战军为第1至第2兵团;中原野战军为第3至第6兵团;华东野战军为第7至第11兵团;东北野战军为第12至第17兵团,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为第18至第20兵团。各兵团的正式名称,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兵团。军由现有的历个(纵队)168个师t旅),增加至70个军210个师的番号。 Tb9n}iDY
s3I2
按各野战军现有的纵队、师(旅)的数目,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1至第7军,师的番号为第1至第2l师;中原野战军整编为第10至第17军,师的番号为第28师至第51师;华东野战军整编为第20至第35军,师的番号为第58师至第105师;东北野战军整编为第38军至第56军,师的番号为第112师至第168师;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整编为第60军至第70军,师的番号为第178师至第210师。剩余的军、师番号,留持以后新建部队使用。 5_mMl
gY uv|J
特种兵中的骑兵部队,除直属于步兵师、步兵团的部队外,凡战略骑兵,一律改称为骑兵师、骑兵团。骑兵师或骑兵团,按需要隶属于军、兵团或野战军,必要时亦可隶属于军区。炮兵部队,属于军以下管辖的部队不另编番号,野战军、兵团或军区直属部队,改称为炮兵师、炮兵团,并按军委规定的序号统一排列。 Xf (}.MY
^!}kQh' q
为利于炮兵部队休整时的集中训练,野战军或军区应设立炮兵司令部;野战军在条件具备时,应组织特种兵纵队,统率直局的炮兵部队、战车部队及工兵部队。 : 2 _ytt}"
UdtB5HO8{
3.地方部队的建制用于军区系统。 e+V \^kCE
t/Y5F^}M
军区分为4级,与中央局同级并受其领导者为一级军区,共有5个,即西北军区、中原军区、华东军区、东北军区、华北军区;与中央分局同级并受其领导的为二级军区;与区(省)党委同级并受其领导有为三级军区;与地委同级并受其领导者为军分区。二级、三级军区和军分区均以所辖地区命名,如“豫皖苏军区”,“鲁南军区”’“三边军分区”等。地方部队的编制,由各—级军区自行规定、呈报军委批准施行;各警备旅、独立旅和独立团,全军不统一番号,白各一级军区自行排列。 Y%3U#:f#
4.游击部队,不论在新区、在老区的边沿区,各当地军事指挥机关均应依情况需要和可能自行组织,然后向上级报告。 <'7> %
u|5Zcr
上述《规定>下发后,由于各野战军和各大军区部队正在与回民党军进行紧张的战略决战,没有时间进行整编,仅东北野战军于辽沈战役结柬后在11月l 2日下达了整编命令,颁布各纵队、师的新番号,但由于紧接着进行乎律战役,团此,实际上延至战役结束后才正式启用新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