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的省份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08:30:26
一、概论
三皇五帝夏商周玩分封,爱谁谁,就不管了。从秦开始统一,主打郡县制,但始皇帝死后,就搞不定了,没几年各路诸侯就接着打。最后刘邦一个小公务员得了天下,好兄弟,亲子侄都得封啊,于是郡国并行。俗话说的好,鸟尽弓藏,封的开始就是削的前奏,从汉武帝开始历经新莽,直到东汉末年王室照得住的日子里,郡制还算稳定。等到黄巾邪教一闹,天下可就乱了,原来朝廷派到地方监察员们(刺史),就地扎根变军阀了,但这批人不忘本,各地刺史称号大多源至《禹贡》古书里的州名,于是乎州郡制开始了,直到唐初,干脆把郡去了,直接变为州制。
李世民在玄武门作掉自己兄弟之后,觉得自个比刘彻至少打个平手,于是仿汉武故事设道(与汉武设的刺史一样是个监察性质的公务员)。天道循环,安史这两个杂胡作乱之后,节度使们同样重演汉末故例,道变成了地方藩镇实体。一直要到赵匡胤,朝廷才算缓过气来,不玩道了,玩路。设路于各地,路的性质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算是折中。地方上主要是州府。
蒙元入住,又变了省制,蒙元是胡人,省的军事性,监视性很强。朱元璋驱除鞑虏之后,废省设三司,有点那么三权分立的意思,可是不幸啊,女真人又来了,又玩省制(但凡是外国人侵占中国,必得加强对汉人控制,满清这也是跟蒙元学的),还在各地设满城,搞非法定居点,一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半天下,汉族地方势力抬头,宣统老爸想削藩,削着削着,两年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新军反了。
北洋时代,除了老袁有过削藩想法,要废省设道,用今天话说,就是各地子公司经理们太强,董事长想要把子公司分拆。老袁没福气,壮志未成升仙去了。老蒋也想削,没料到机关算尽,眼看着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自个去作了岛主了。
综合考察一下二千年来的政区演变经过,可以发现如下几条规律:同一政区,通例都是越划越多,越划越小;到一定程度,它的级别就会降低。例如:省在元代只有十一二个,明代加到十五个,清代加到十八、二十二,现在的省级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三十四个。只有县最稳定,秦代千把个,汉以后长期都是一千几百个,大约二十年前才突破二千大关。历代政府有时觉得政区太多不便于统治,曾几次大事省并;但往往不久被省并的又得到恢复。如新中国在五十年代未曾并省了许多县,现在大多数已被恢复。秦和西汉初期疆域比较小,其时所采用的单纯二级政区制,自汉武帝扩展疆域以后,已不宜于继续采用。但多级制亦不利于政令民情的上下传达,所以二千年来最常用的是三级制。有时用实三级,有时用虚三级。历代最高一级行政区往往由吏治监察区或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派遣在外的中央官转变而来。
二、 历代一级行政区域
(一)先秦的九州
1、夏:《尚书?禹贡》: 冀 、衮 、豫、青、徐 、扬 、荆 、梁 、雍 。
2、商:《尔雅?释地》:幽、冀、衮 、豫、营、徐 、扬 、荆 、雍。
3、西周:《周礼?夏官?职方》:幽、冀、并、衮 、豫、青、扬 、荆 、雍。
4、春秋战国:《吕氏春秋》: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 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 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
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二)秦的三十六郡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王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根据里耶古城的考古发现,秦朝还存在“洞庭郡”。黔中郡是否存在是争议话题。
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秦朝的郡设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军事)、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
表2。1 秦一级行政区
序号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1 内史直管 咸阳 今陕西咸阳东
2 陇西郡 狄道 今甘肃临洮县南
3 北地郡 义渠 今甘肃宁县西北
4 蜀郡 成都 今四川成都
5 巴郡 江州 今重庆市
6 汉中郡 南郑 今陕西南郑东
7 南郡 江陵 今湖北江陵
8 黔中郡 临沅 今湖南常德市西
9 南阳郡 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
10 长沙郡 湘县 今湖南长沙市
11 楚郡 陈县 今河南淮阳
12 九江郡 寿春 今安徽寿县
13 泗水郡 相县 今安徽宿县西北
14 薛郡 鲁县 今山东曲阜
15 东海郡 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16 会稽郡 吴县 今江苏苏州
17 邯郸郡 邯郸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18 钜鹿郡 钜鹿 今河北平乡
19 太原郡 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0 上党郡 长子 今山西长子县
21 雁门郡 善无 今山西左云右玉镇南
22 代郡 代县 今河北尉县西南
23 云中郡 云中 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24 河东郡 安邑 今山西夏县北
25 东郡 濮阳 今河南濮阳西南
26 砀郡 砀县 今安徽砀山县南
27 上郡 肤施 今陕西榆林东南
28 三川郡 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29 颍川郡 阳翟 今河南禹州
30 齐郡 临淄 今山东淄博市东
31 琅琊郡 东武 今山东诸城
32 渔阳郡 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
33 上谷郡 沮阳 今河北怀来东南
34 右北平 无终 今河北蓟县
35 广阳郡 蓟县 今北京市
36 辽西郡 阳乐 今辽宁锦州市西
37 辽东郡 襄平 今辽宁辽阳市
38 九原郡 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西南
39 南海郡 番禺 今广东广州
40 桂林郡 桂林 今广西贵港境内
41 闽中郡 闽中 今福建福州
42 象郡 临尘 今广西崇左县境内
(三)汉十三刺史部
1、司隶校尉部(司州):治所:河南(今洛阳市东);辖区: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
2、豫州:治所:谯(安徽毫县); 辖区: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3、兖州: 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辖区: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和江苏西北角。
4、徐州: 治所:郯(山东郯城县西南); 辖区: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及安徽东北角。
5、青州: 治所:临锱; 辖区: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角。
6、凉州: 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辖区:今甘肃东南部。
7、并州: 治所:晋阳(太原市西);今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8、冀州: 治所:高(hao)(河北柏乡县北);辖区 今河北西南部。
9、幽州: 治所: 蓟(北京城西南);辖区: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
10、扬州: 治所:历阳(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江苏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11、荆州: 治所:汉寿(湖南常德市东);辖区: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12、益州: 治所:雒(四川广汉县,后迁绵竹,再迁成都);辖区: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13、交州: 治所:广信(广西梧州市);辖区:包括今两广大部和越南北部。
(四)唐的道与镇
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但府州数量过于庞大,贞观十三年有州358个(《旧唐书?地理志》),中央政府无法直接统治,但又不愿意在府州上再加一级行政机构,于是就在府州之上又加一级监察机构,这就是“道”。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根据自然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个自然区域,称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十道为十五道,正式成为15个监察区。唐中期以后道逐渐与方镇权力合并,十五道被废,藩镇攫取了道的权利。唐后期,方镇实际上成为州上一级的政区,道(方镇)——州——县三级政区由虚变实,正式形成。
1、唐初十道:
关内:(潼关以西、秦岭以北,包括河套)、
河南(当时的黄河以南、淮河以北)、
河北(当时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
河东(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
陇古(陇山以西)、
山南(秦岭以南、长江以北)、
淮南(江淮之间地)、
江南(长江以南)、
岭南(五岭以南)、
剑南(剑阁以南)
2、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15道,在原十道的基础上有以下变化:
京畿道:将关内道分出首都长安附近地区
都畿道:将河南道分出陪都洛阳附近地区,
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山南为东西2道,
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江南为东西2道,
黔中道:(今贵州一带)。
3、天宝时有沿边九节度使(即范阳、平卢、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剑南、安西、北庭),一经略使(岭南)。
(五)宋的路
北宋分路以转运使为主,初分时极不稳定。至道三年(997)始定为15路,天禧四年(1020)又分为18路。元丰八年(1085)定为23路。这23路是京东东、京东西、京西南、京西北、
河北东、河北西、 永兴军、秦凤、河东、淮南东、淮南西、两浙、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路。
崇宁四年(1105)将首都开封一府置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宋金盟约,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地。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不料金灭辽后未能践约,仅归还六州。所以北宋末年号称26路,实际上只有24路。
南宋初年,有两浙东、两浙西、京西南、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潼川府、利州、夔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等十六路。
(六)元的行省
元初行省的设置和辖区都很不稳定,到12世纪末的大德年间才开始稳定下来,全国分成11个区域。其首为中书省,即中央机构中书省直辖地区,故又称都省、腹里。辖区相当今京、津2市、晋、鲁、冀3省及豫河北部分和内蒙古部分地。另有10个行省: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
四川、云南、 甘肃、岭北。辖区都很大。另以高丽国置征东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王兼任。其性质与内地行省不同。其余10个行省辖境为:
1、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
2、甘肃行省——辖境包括今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3、辽阳行省——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4、河南江北行省——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
5、四川行省——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陕西部分地区。
6、云南行省——辖境包括今云南省全境,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方。
7、湖广行省——辖境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部分地区。
8、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
9、江西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广东省。
10、岭北行省——辖境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中国内蒙古、新疆一部分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元朝末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维持地方治安的需要,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等等。以后又成立了许多分省,如福建行省分出了建宁、汀州、泉州分省。
(七)明的承宣布政使司
明洪武初改革元代行省制度,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设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户卫所,另有主一省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因名称和辖区未改,故而习惯上仍称省。明初建都应天府(治今南京市),即以中央直辖的相当今江苏、安徽2省和上海1市的地区为直隶,也称京师。永乐时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市),即以相当今北京、天津2市和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为直隶(京师)。原直隶改称南直隶,也称南京。自宣德以后,全国一直分为两京(或称两直隶)13布政使司,即京师、
南京、山西、 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 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贵州、云南,合称15省。
元朝的省非常大,如岭北省,包含了从内蒙到整个西伯利亚。我们来看看元的11行省如何变成15省。中书省太大,拆分为北京(京师)、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合并为陕甘;河南江北划分为南京(南直隶)、河南;湖广拆分为湖广、广西、贵州;江浙拆分为浙江、福建;江西拆分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没变。辽阳没有设省,搞了一些都司,如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等,养虎为患,后来变成了满清。岭北搞不定,给元朝退回去了,后来分为达靼鞑及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