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艾灸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3:03
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
-- 孟子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也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任何疗法都有局限性,当药和针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必须灸之,说明灸法之重要。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作用,还可以弥补药疗与针疗之不足。
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
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寒邪与湿邪均为阴邪。寒性寒冷,血遇冷则凝。由于气血凝滞,在经络中运行不畅而引起各种疾病。《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此时灸之,可温寒散寒,特别对因寒邪所致的脘腹冷痛、手足厥冷、四肢屈伸不利、久泻、痛经等症有显著效果。
湿为重浊,侵犯人体后,阻遏阳气,“湿盛则阳微”。艾灸可激发阳气,由于阳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疏通了闭阻于经络中的雍滞,经络疏通,自动优化调控功能恢复正常,则身体健康。
振奋阳气,回阳固脱
气属阳,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阳气虚损,机能减退,就不能抵御贼邪。艾灸可阻止阳气消散,并可回阳固脱。灸为热疗,热能激发和振奋阳气。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艾灸使局部甚至全身感到温暖舒适,因为“淤”多因寒湿所致,灸的温化作用可散寒祛湿,使气血运行加快,局部淤滞随之而去,经络通,“通则不痛”。
预防疾病抗衰老
艾灸可使气血畅达,提高了经络系统自动优化调控功能,加强了人体新陈代谢,及时恢复人体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平时自灸保健穴位,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附:艾灸的用材:
艾灸的用材是艾叶,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以叶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性辛温味苦,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艾灸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分为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艾炷灸
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成圆锥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大小不一。《扁鹊心书》载:“凡灸大人,艾炷如莲子,底阔三分;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一壮。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1、直接灸: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要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A、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再就,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完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愈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等慢性疾病。
B、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合适的(约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
A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伤寒痹病等。
B.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常用于治疗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C.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生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症候改善。
D.隔附子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知道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艾卷灸
又叫艾条灸,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者浆糊封口而成。也有在每条艾绒中掺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为温和灸、雀啄灸。
1、  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  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以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旋转施灸。
以上;两法对应灸的病症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慢性病,雀啄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1.太乙针灸:
用纯净的艾绒150克平铺在40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将人参125克、穿山甲250克、山羊血90克、千年健500克、钻地风300克、肉桂500克、小茴香500克、苍术500克、甘草1000克、防风2000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入艾绒内,紧卷成爆竹状,外用鸡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
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此法治疗内寒湿痹、顽麻、萎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2、雷火针灸:
其制作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方用纯净细软的艾绒125克,沉香、木香、乳香、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共为细末,麝香少许。
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其适应症《针灸大全》载:“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痈而畏刺者。”
温灸器灸
又名灸疗器。是一种特制的金属圆筒,外形分筒体和持柄两部分。筒体上下各有多数小孔,小孔可以通风出烟,下孔用以传导温热。内另有小筒一个,可置艾或药物燃烧。使用时,先将艾或药物点燃,置灸器于应灸之处,或作来回温熨,使温热传至体内,有调和气血、温散寒邪的作用。
各种温灸器的使用:
1.灸疗导入器
采用天然植物环保材料制成,可随意固定在肢体上任何部位,受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皮肤的距离,当艾粒在相对密封的器具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久久作用于腧穴,火力均衡,作用不中断,渗透力强,一段长Φ22mm×20mm的艾粒,在器具内燃烧达30分钟左右。器具在治疗中起到了充分利用艾叶燃烧时产生的热效、药效、烟熏等有效成份对穴位和经络进行的刺激,集热效、药效、烟熏三效合一,灸后的皮肤留有药物导入的痕迹,延长了治疗效果,提高了传统艾灸的疗效。
2.艾条熄灭器
可用于:熄灭艾条(适合多种规格艾条)、艾条可以放在凹槽上,防止倾斜滑落;盛载灰烬,保持地方清洁。
3.温灸铜艾斗
将艾绒或剪好的艾粒放置在温灸器里点燃,手持悬于患处,手持调整升降的高度来调节火力。,灸器内部有细小的铁丝网,防治艾绒燃尽的灰烬掉下。
4.关节艾灸盒(樟木)
A、产品优势:
1、不需手持和砂袋夹持:可在人身的各个部位均可固定,避免熏灸时患者必须卧床治疗限制自由的缺陷;
2、热力均衡:不受外界影响,可较长时间连续地给以舒适温热的刺激,保温性能良好,艾火在盒内能充分燃烧,不会中途窒息;
3调节随意:艾条点燃后,由不锈钢簧片夹持,通过透视孔可以随时掌握艾条燃烧情况,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合的温度;
4使用安全:艾条插入盒内,火头空悬盒中,底端有金属丝网遮挡,周边有阻燃材料挡护;
5一盒可同时灸治多穴。
B、使用说明:
选定部位,系好松紧带,用松紧固定灸盒两边底绊,将艾条点燃后插入顶管中(内有不锈钢弹簧片夹持),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合的温度。多孔灸盒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增减火头或按相应的孔穴插入艾条,使用无烟灸条可采用小单孔灸盒,调节温度时,应将盒体倾斜,调节后,再将盒体放正,以避免火星直接透过金属网。
为了能了解到艾火在盒内燃烧情况,特在盒体前后增设了若干个透视孔,使用时可以随时观察。当艾火烧近盖口时,应及时将艾条向下插送,以防损坏部件。
灸治完毕,将剩余艾条插入灭火管中,待下次再使用,排除盒内灰烬时,旋转搭扣使灸盒上下分离即可轻松将灰烬倒出。(传统产品排灰时需将盒体倒置,用手拍打盒底才能使灰烬从两边的透气孔中排出,操作复杂也不能轻松将灰排净)
5.竹制艾灸盒(单、双、多孔)
A、产品结构:
1、顶管:适用于粗细不同的艾条,调整就和顶盖上的夹子即可。
2、盒架:灸架的主体,盒盖与灸盒可分开,既便于清除灰烬又利于通风燃烧。
3、防护网:位于底部,是为了防止艾火脱落烫伤皮肤所设的隔离层。
4、盒体与盒盖由4个小磁铁固定,方便盒体与盒盖可分开。
B、使用说明:
1、将艾条点燃后插入顶管,以上下自由移动为准。
2、选好熏灸部位,然后将灸盒罩在上面。
3、升降艾条调节火力,以微烫而不疼痛为适中,火力过小,效果不佳。
4、经常吹去或弹掉艾条上的灰烬,并保持艾灸架的清洁。
5、灸完后,将顶盖打开,将灰烬倒掉。
6.精致铜温灸器
A、规格介绍:
材质:灸器外壳:黄铜;
灸器内胆:铁;
手柄:镀铜及塑料
底托:橡胶
尺寸:灸筒直径:5cm,内胆直径:4cm.;
灸筒:4.5cm
皮垫高度:1.2cm
手柄:17CM
B、使用说明:
将艾绒或艾粒放置在温灸器里点燃。手持悬于患处。手持调整升降的高度来调节火力。以微烫而不痛微宜。灸器内部为两层,取出内层,可将药饼、蒜、姜等隔于二层之间,做隔物灸。
右上方的黑色胶皮垫一般垫在铜温灸器的底部,防止灼伤皮肤。另外配有小绑带和挂钩,可以佩带黑色胶皮垫固定在施灸处。
本铜温灸器外层为纯铜制造并镶嵌有五行图案,精致美观。适合中医诊所或美容院及家庭个人保健。
7.纯铜温灸美容棒套装
A、使用说明:
1、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放入温灸棒中。
2、轻压温灸棒弹力端,使艾条落至顶端,以水平或倒置动作调整艾条与顶端的距离,保持温度适度。
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
4、每次灸5~10分钟,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
B、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背部温灸:全身精油按摩之后进行身体温灸。手掌手臂颈肩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足底时间10-20分钟。
6、脸部温灸:在脸部按摩之后,要打底才能进行温灸(保湿水精华霜);温灸之后无需脸部清洁,直接上面膜即可。额头太阳穴、眼部(瞳子廖、承泣、四白)脸颊鼻翼嘴周颌尖颈部耳周。
7、腹部温灸: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用温灸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水份、归来、气海、关元)时间:10-15分钟。
8、全脸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每只眼睛不能超过3分钟;面部敏感及过敏者不能温灸!
9、温灸方法:以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无力(原理同高周波,但速递要快,以免烫伤及烧伤的睫毛颌眉毛)
8.熏香微烟随身灸疗器
A、使用方法:
使用时,将温灸条一端充分点燃后插入悬艾簧,对好卡口,合上器体,器罩放入防护袋,以底座面中心部对体穴,用松紧带雌雄扣系牢即可,一支灸条可灸40-60分钟。
灸温的调节:旋转器罩以开闭气门,开大则升温,如神阙(脐)等隐蔽处穴位,可开9-12孔,闭小则降温,如眼部等裸露在外的穴位,只需要开2-3孔即可。灸疗温度以感觉舒适耐受为宜(43℃以上),气门宜由小到大避免烫伤。
B、主要优点:
1、位置稳定,作用集中,热度均衡,调节随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延长,故可以激起经气流行与出现灸感规律的三个基本时期。
2、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安全简便,可以对同一孔穴重复使用与对几个病人同时施灸。
3、病人体位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或工作。
4、艾灸时烟尘较轻,可以很方便地自灸百会、风池、风府、大椎、背部的穴位等平时不容易自灸的穴位。
5、可夹直径6.8mm、直径10-14mm的无烟灸管,直径18mm的有烟艾条
C、选穴与效果:
1、全身皆无禁灸之处,除手足指因不便安放外,头面、四肢、胸腹、腰背无不相宜。取穴常以1穴为准,最多也不超过2穴。
2、具有艾条灸与温灸器的双重作用。
D、注意事项:
1、艾条烧旺后才能插入灸架内;10-15分钟须清理烟灰一次,方法是将艾条取出清理,再插回灸架。
2、若灸温嫌烫,请检查气门进一步关小到适宜为止,以策安全。
3、灸后可多饮水,以利排泄强化体内代谢功能后排出的废料、毒素。
9.纯铜温灸器(用法同6)
10.脐疗木制灸斗
A、产品介绍:
此产品由一个木质葫芦罐,葫芦罐里四片弹性金属片,主要用于固定点燃的艾灸条,一个木柄,一个灭艾器(套在手柄后端)一个胶底圈筛底,一个黄玉底座组成。
本品为木制的圆筒灸具,又称温筒灸。筒底有隔网层,筒身两边有孔。施灸时,将艾条插入温灸器内,点燃后,将温灸器之底盖合好,即可对相应部位进行艾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为度。
脐疗在我国是一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养生之道。
B、使用方法:
1、清洁腹部肌肤,然后进行腹部按摩。
2、将脐疗工具安装好,把黄玉放在肚脐上,脐疗工具放于玉上,然后将点燃的脐疗艾条一头放入脐疗器内。
3、当艾条燃烧完后,取出艾条用脐疗工具的另一头熄灭或用水熄灭,然后用热毛巾清洁皮肤,涂抹护肤乳液。
4、然后喝一杯温开水,平衡身体水分及湿度。
5、在使用过程中配合姜片效果会更好!
11.单孔脐疗灸座
A、产品介绍:
肚脐下丹田为人体精、气、神的来源,此疗程乃针对现代男女因压力、紧张拥挤的生活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自律神经衰退,以及张善荷尔蒙失调、肠胃不适等症状,温热肚脐可医百病、强身补肾。更有排水、排毒、回春更新细胞、减肥、去脂、除宿便等功效
脐疗灸座(单孔)可以运用于[神阙穴]上,也可运用于其他穴位得灸疗。用胶条将它固定在穴位上或被治疗者平趟在床上,将单孔脐疗灸座搁置在[神阙穴]上即可。
B、温脐美疗法的注意事项:
1、孕妇、持续发烧之病人应避免。
2、饭前、后20分钟、洒醉、激烈运动后。
3、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4、董脐结束时注意必须完全熄灭艾条。
15.艾柱模
据所需艾柱的大小,将艾绒从相应的孔中捺入,选用相应直径的木柄将艾绒捣紧,再用顶针从背面透孔中将艾粒顶出,即可使用。
16、熏脐瓷灸罐
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外形似钟,可稳妥施放于脐部或其他身体穴位,更不须施术者手持操作,其内为空腔,靠下方2厘米处有一横隔,下面有数个洞孔,状如莲蓬,上面可放置艾条,下方又通空气,可保证使艾条充分燃烧,又无掉灰之虑,下口呈喇叭状,放在穴位或者施灸部位稳定,决无倒置而烫人至伤之虞。在熏脐灸时,所选用的艾条,应是无烟艾条。
17、麦克风式温灸棒
A、操作方法:
1、将温灸棒一头取出,将艾条插入后点燃,重新安置入温灸棒中(注意:使用艾条长度六厘米为佳,一般艾条为12厘米,请对半折断)。
2、每次艾灸完毕后请将温灸棒一头取出,倒置,将艾灰倒出,保持干净。
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
4、每次灸5~10分钟,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
18、五眼灸器
A、产品介绍:
1、适用范围:五眼灸器适用于脐灸,腰腹背等部位使用。
2、性能: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
3、将配套用艾柱放入五眼灸器中,点燃,将灸器置于神阙或其它穴位即可.
B、操作方法:
1、将艾条一端点燃。
2、轻压温灸弹力,使艾条落至顶端,以水平或倒置动作调整艾条与顶端的距离,保持温度适度。
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
4、每次灸5-10分钟,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
19、香薰灸炉
A、配套产品:灸炉一台,电源一套,支架一副,艾篷一个。
B、适用产品:无烟艾条
C、适用范围:脐灸,腰,背,肩,腹
D、产品的特点:使用安全;温度可调节;红外效果;灸效更强;外型美观。
20、温灸筒
1、结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2、使用方法: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21、阴阳艾灸器
A、结构说明(见图示):
B、操作步骤:
1、将艾条放在托槽内,点燃艾条
2、扣紧机盖,连接电源
3、连上排气管后,开启电源开关
4、将灸器放在穴位处,并用系带系紧
5、45分钟后取下艾灸器
6、打开艾灸器,倒出里面残渣,盖上机盖后,放到专用支架上保管
操作图解如下:
22、长寿艾灸器
A、操作说明:
23、天地艾灸器
A、操作步骤(见图示):
C、注意事项:
1艾灸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每次不超过45分钟,每日不超过两次。
2进行腰背部治疗时,由于该部位对热度敏感,故初次治疗时宜放置阻热金属圈。
3治疗10次以上,对热度适应后,可去除阻热金属圈。
24、五行艾灸器
25、坐熏艾灸器
B、操作说明:1、将艾条放在托槽内,点燃艾条2、扣紧机盖,连接电源3、连上排气管后,开启电源开关4、将灸器放在穴位处,并用系带系紧5、45分钟后取下艾灸器,打开艾灸器
6、倒出里面残渣,盖上机盖后,放到专用支架上保管
艾灸之注意事项:
1、颜面无关,阴部,心前区和大动脉部位禁灸。
2、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不能灸,经期遵医嘱施灸。
3、极度疲劳,过度饥饿,过饱,大醉,大汗,大渴,大怒,以及奇寒酷暑,风雨雷电时不宜灸。
4、疾病禁忌:灸法益阳伤阴,对于阴虚阳亢的人如五心烦热,面红耳赤以及邪热内炽的疾病不宜灸。
5、施灸注意力要集中,保持灸火和皮肤间的距离,随时清理灸灰,避免烫伤皮肤和衣物,结束后用水或者其他方法及时灭掉灸火,注意安全。
6、环境要安静,避风,但空气要流通。如果出现晕灸:头晕,恶心,脸色苍白,出虚汗,应立即停止施灸,点按人中,百会,涌泉。
7、灸的过程中出现热感或者热痛感,微痒感,风吹感,均属正常,以热感为多数。灸后可能出现疲劳,口干等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继续施灸。
8、灸过程中,皮肤出现红或者红白相间片状印痕,也可能出现红线,白线,红点,黑点色素变化,还可能出现水泡,皮肤凸起或凹陷之处,按压时指下有空虚,硬结,或者条索状阳性物均属灸过程中体内病理正常反应。
9、灸治循序先头部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先阳经后阴经,特殊情况可灵活运用。
艾灸常用穴位:
A、艾灸四穴养生灸法最合适自我养生保健:
1、关元
穴位简介: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
位置:在脐下3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
功能:为一身元气所在,为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具有通调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回阳固脱的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关元穴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
2、命门
穴位简介:一名精宫,督脉之穴
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功能: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命门。
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命门穴施人生命的中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
3、足三里
穴位简介:一名下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腧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
位置: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
功能:经属于五行之土,穴属土,所谓土生万物,胃与脾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灸足三里养生保健,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
4、中脘
穴位简介:一名太仓,为手太阴,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交会穴。
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5指的宽度。
功能: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古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凡病者首先调和胃气,胃气调和则谷气生,这是说明人赖百谷养其身,故为养生保健要穴。
灸中脘穴对于胃病疾病的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效果。
B、其他常用艾灸穴位:
1、神阙穴
主治:滋阴补肾、强身健体。调理阴阳。改善面色苍白、消除色斑、黑眼圈等。
2、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消斑。可用于治疗颈椎、暗疮、湿疹、感冒、消除头皮屑、 单纯疱疹等多种皮肤疾患。
3、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可消除面上黄气及眼袋,治疗上睑下垂,消除面部皱纹,改善粗糙皮肤,对于单纯性肥胖有效。
4、中极
定位:脐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阳萎、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等
5、子宫
定位:脐下4寸,旁开3寸
主治:宫寒、卵巢肿块等
6、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润肺养阴,滋养皮毛。可以祛除面上不正常之肤色,祛除暗疮、酒渣鼻、疔疮,改善皮肤粗糙,使皮肤细腻润泽。
7、肝俞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疏通经络、理气消斑。可以消除面上雀斑、黄褐斑、治疗甲营养不良,以及由于肝郁引起的身材过于瘦小和乳房疾患等。
8、脾俞
定位:第十一胸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润肤。可以消除面上黄气以及浮肿、眼袋、目胞浮肿和消除面上皱纹、皮肤松驰,皮肤苍白等。
9、胃俞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健脾胃、清胃热。可以消除暗疮、湿疹、口臭、唇炎、口周皮炎、身材过于消瘦或肥胖、脂溢性皮炎及脂溢性脱发等。
10、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滋阴补肾,养颜明目。可以治疗黄褐斑、雀斑,黑眼圈、少年白发、斑秃、皮肤粗糙以及眼袋、浮肿等.
11、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强壮身体
C、各种常见疾病的艾灸:
1、感冒
取穴;大椎:在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隔上。
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曲池:在肘窝横纹端尽处。
合谷:伸开拇指、食指二指,在第1、2掌骨间微凹处。
外关:从阳池穴上三寸,尺桡骨之间。
灸法:取上面穴位,用艾条灸10分钟,并多喝温开水。
2、咳嗽
取穴:肺俞、檀中、膏育俞、太渊。
肾虚加志室,气虚加足三里,有表证者加大椎、风门、列缺。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分钟。
3、哮喘
取穴:
膻中: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正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胁痛。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
天突:胸骨上窝正中,喉结下4寸处。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痨。艾条灸5-15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
奇穴气喘:位于背部正中线,左旁开2寸,与第七颈椎棘突平高处。主治: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15-20分钟。
4、胃痛
取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吐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疼痛,乳腺炎。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奇穴拇指横里三毛:位于足拇指背侧,趾甲部正中点,左右计2穴。
主治:胃痛
灸法:艾条灸3-5分钟。
特效反射区: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5、便秘
取穴:
天枢穴:脐中两寸处。
主治:便秘,肠鸣,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大肠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髂嵴高度相平。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便秘,脱肛。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6、失眠
失眠多由于思虑过度,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或多妄念,或湿痰壅遏与脾胃而起,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和配足三里。
取穴:
百会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
主治:神经衰弱,眩晕,失眠。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奇穴虎口穴:位于手背部大指与食指指蹼之间中点处,左右二穴。
主治:头疼,眩晕,盗汗,心痛等。
灸法:艾条就3-5分钟。
手部反射区:位于中指根与掌交界线的略下方。
主治:神经衰弱及多汗。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
主治:神经衰弱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
7、落枕
取穴:
阿是穴:在病变局部找压痛点。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风池穴:后脑乳突后缘1.5寸凹陷处。
主治:后头痛,眩晕,肩背痛,落枕等。
灸法:艾条灸3-7分钟。
气穴新设:位于项部,第四颈椎横突尖端,斜方肌外缘。
灸法:艾条灸3-7分钟。
悬钟穴:外踝上。
主治:落枕。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5-10分钟。
特效反射区:手背中指指跟下(桡侧)
主治:落枕,颈部酸痛。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掌横纹头处。
主治:落枕,腰背酸痛。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8、痛经
取穴:
气海穴: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多,经闭等。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中极穴: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血海穴:屈膝与髌骨内上缘2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多等。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小腿部反射区:小腿腓骨外侧后方,从外踝后方向上延伸约四横指的一竖条状区域。
主治: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9、原发性高血压
取穴:足三里、绝骨、曲池。肝阳上亢配肝俞、太冲、行间;阴虚阳亢配太溪、三阴交;痰湿雍盛配内关、丰隆;晕甚、头痛,配行间、阳陵泉、太阳。
灸法:艾条灸每天3~5穴位,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10、麦粒肿
取穴:合谷、丘墟、后溪、太冲。风热加风池;热毒上攻加足窍阴;脾胃蕴热家解溪;脾胃虚弱加足三里。
灸法:艾条灸,灸患侧合谷、后溪、丘墟、太冲;重者双侧同时施灸。每穴10分钟。
11、痔疮
取穴:
长强穴:尾骨尖端与肛门之中点处。
主治:便血,脱肛,痔疮。
灸法:艾条灸3-5分钟。
命门灸:在人中线脊与脐相对处。、
主治:脱肛。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腰腧穴:第四骶椎下,骶管裂孔中,俯卧取之。
主治:腰脊强痛,痔疮。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会阳穴:长强穴旁1.5寸。
主治:痢疾,痔疮,腹痛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手部反射区:位于手背小指内侧的第二关节上。
主治:痔疮
灸法:艾条灸3-10分钟。
命门穴:在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主治:痔漏,脱肛。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D、艾灸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完美、独立的现代女性更是对自己的容颜十分关爱。有了黑眼圈,用点名牌眼霜;有了眼袋,赶紧用名牌眼膜敷一敷;有了黄褐斑,想起好像最近某品牌的一款除斑套装最抢手。其实,要想真正得到由内而外的美丽,还要从根源上来想办法。  全国高健委灸疗保健行业专业委员会主任范长伟对爱美的女士们说,与其花费“重金”去买各种高档护肤品,不如试试用中医的艾灸来美容,可以治标又治本。
范长伟说,现代女性脸上出现的好多问题,都是跟她们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的。许多女孩、中年妇女爱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脏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当然,美丽的成果也自然会明显的体现在脸上。
范长伟说,一般脸上的每个穴位施灸3~4分钟,身体上的每个穴位施灸5~6分钟,一个治疗下来大概1小时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坚持这样做几个疗程,女性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皮肤红润光洁,身体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饱满。这都是化学护肤品美容所达不到的效果。( 39健康网社区 )
小儿感冒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大椎。
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再用艾条一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夜哭
穴位: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钟以上,以皮肤热为度。灸后可用手指轻微拍打曲池穴,以缓解热感。亦可配药贴于曲池穴后,再温和灸。
白带增多症
穴位:命门、神阙、中极。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15次为1疗程。
痛经
穴位:气海、关元。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气海、关元穴,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或隔姜灸,每穴3-5壮,每天1-2次。用治虚寒证经痛。
颈淋巴结核
穴位:(1)百劳、天井、肘尖、瘰疬、局部;(2)肩隅、曲池、天池、天井、三间。
操作步骤:两组依次轮流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结核局部用隔蒜灸。每天1次。取肩髃8壮,曲池、天池、天井穴各6壮,三间9壮,每天1次。
急性乳腺炎
穴位:膻中、天宗穴。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将厚约1毫米的生蒜片置膻中穴上,作常规艾炷灸疗5-7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改坐位,术者在患者背后,取患测天宗穴,一手固定肩部,一手拇指尖作分筋样推拨,手法宜稍重,以患者有酸痛感为度,反复推拨20-30次。每天灸拨各2次。
感冒
穴位:大椎、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也可取0.3厘米姜片置于穴位上隔姜灸大椎、曲池穴,每次3-5壮,每天2次,连灸2-3天。
流行性感冒
穴位:风池、风门、列缺、合谷。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连灸2-3天。若风寒证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风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效果更佳。
遗尿
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肾俞、膀胱俞、足三里、至阴。
操作步骤:每次取腹部一穴,配合腰部或下肢一穴(双侧),用艾条点燃后温和灸,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l-2次,6次为1疗程。
呕逆
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内庭。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天2-3次。
婴幼儿腹泻
穴位:神阙、中脘、天枢、关元。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神阙,或隔姜灸,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大,以避免伤风寒;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再用艾条依次温和灸中脘、天枢、关元穴,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计15-20分钟,每天2次,3天为1疗程。最后将肉豆寇、吴茱萸、小茴香各10克,共研细末,和鲜葱适量捣烂如泥,做成饼状,分别放于神阙、关元、天枢穴位上,用枣大的艾绒放药饼上,每穴灸2-5壮,视病情轻重,每天1-2次。
慢性耳窦炎
穴位:(l)阳白、攒竹、鱼腰;(2)四白、迎香。
操作步骤:两组穴位交替应用。选独头蒜2头,切成片,厚度0.7厘米,放置穴位上,将艾绒搓成花生仁大的锥形艾炷放在蒜片上,用线香点燃施灸,每次12壮,每天施灸1次。同时针刺双侧阳陵泉或足三里。10天为1个疗程。
慢性肾炎
穴位:脾俞、肾俞、足三里。
操作步骤:用艾灸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每穴3-5壮,每日l-2次,10次为1疗程。
脱肛
穴位;脐中、百会。
操作步骤:置薄姜片于脐中穴,艾炷于其上,成人灸10壮,儿童酌减;再置薄美片于百会穴上,用艾条悬灸,以患者觉热能忍为度。每次5-7壮,小儿酌减,尤适囟门未闭之小儿。
高血压
穴位:绝骨、足三里。
操作步骤:患者取卧位,选准穴位,局部消毒,表面涂少许凡土林,将米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点燃,等艾炷烧至皮肤时,用手指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少疼痛。灸后可出现小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定时更换,直到愈合。
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膻中、天突、尺泽、肺俞。
操作步骤:先针刺以上各穴,得气后以2厘米艾炷置针柄上燃之,使艾火之温直达经脉。适用于咳嗽不止、咯痰清稀,饮食减少,气短懒言,遇冷易发者。
小儿多汗
穴位:合谷。
操作步骤:用银针刺入合谷,用艾条温灸银针。此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针刺不可过深,以进针胀痛为度,用艾条温灸银针,不可烫伤皮肤。本法治疗体虚多汗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穴位:脊中、肾俞、命门、腰俞。
操作步骤:每次选穴2-3个,各穴灸7壮,每天1次,10天为l疗程。
急性胃肠炎
穴位:神阙、天枢、关元穴。
操作步骤:将1块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壮;再取大艾炷灸天枢、关元穴5-7壮,或用小艾炷灸20-30壮。
三叉神经痛
穴位:下关、四白、颧髎、颊车、合谷穴。
操作步骤:下关向颊车方向横刺2-3厘米,四白斜刺2-3厘米,颧髎直刺0.4-0.6厘米,颊车向地仓穴横刺2-3厘米,合谷刺1-1.6厘米,得气后提插1分钟,不捻转,留针10-20分钟,外柄上加一小艾炷,温灸。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不加艾炷亦可,但疗效较逊。
流行性腹泻
穴位:足外踝下、赤白肉际(在脚部粗细皮肤交界处的腹泻穴)
操作步骤:用陈艾叶做成艾卷,采用温和灸法距穴位2厘米,以患者不感觉热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2-3次。
子宫颈炎
穴位:命门、神阙、中极、三阴交。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慢性胃炎
穴位:脾俞、中脘、内关、足三里。
操作步骤:每次选2-3个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分钟,每天l-2次。
糖尿病
穴位:(l)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2)身柱、肾俞、脾俞、脊中;(3)大椎、华盖、梁门、肝俞;(4)行间、中极、肺俞、膈俞。
操作步骤:每次用1组穴位,轮换使用。将生姜切成0.3厘米厚姜片,放在穴位上,然后置艾绒点燃,每穴3-5壮,每天2次。
肺结核
穴位:膏盲、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步骤:切0.3厘米厚姜片,置于膏盲穴,用艾炷点燃,隔姜片灸;直接用艾卷灸足三里、三阴交。每次5-10分钟,10天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