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人民日报 评论台前幕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3:49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旺报报道,评论解读《人民日报》的「郑青原」评论引起海内外对中国政改步伐与方向的议论,也显示该报评论仍具重大影响,本文作者为我们整理了《人民日报》评论的影响与流变。
10月27日,《人民日报》「郑青原」评论的第三篇《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在人民网上,郑青原的文章至今仍被放在「《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最显著的位置。
郑青原因何而生
郑青原是谁?人民网、新华网转载媒体报道认为:郑青原是比「仲祖文」和「任仲平」更高级别的化名或谐音。
此前,《人民日报》「任仲平」评论,多用于分析重大改革等问题,署名「何振华」的评论,多用于涉藏涉外评论,「仲祖文」评论一般用来阐述党建工作。此外,《人民日报》还有海外版的「望海楼」和国际部专用的「国纪平」,以及文艺部侧重对创作思想进行引导的「仲言」等署名评论出现。
《人民日报》的评论分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的重点评论,以及「今日谈」等栏目的来论等。其中,社论与评论员文章是重中之重,其主要功能是及时、准确地传达中央的精神。而署名的重点评论比社论、评论员文章略微灵活,可以根据中央的精神发挥、阐述。
社论贯彻党意
社论一般不署作者的真实姓名,题目或是中央根据需要直接提出,或是由报社领导依据中央的意见提出,由评论部执笔起草完成。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由报社领导根据形势提出题目,再由评论部集体讨论后,起草完成。「每年年初,确定全年主要写什么,然后分头按照时间进度操作。」《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受访时说。
中央临时布置的任务,也时常存在。如在奥运倒计时一个月,「任仲平」按计划发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当天来电话给予肯定,并要求为了突出奥运的思想性,在倒计时20天、倒计时10天时再各发一篇。」张研农说。《人民日报》评论与中央关系之紧密,也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很多《人民日报》社论和重要文章,并不是出自《人民日报》编辑部的手笔,而是由中宣部或者中央组织的写作班子代笔。但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一般都是报社编辑部所写。
集体生产修改
张研农说,2003年前评论大多是个人创作而成。后来,「我们觉得这种小生产体制不行……要从小生产进步到小作坊。」现在「任仲平」的生产是有几个较为固定的骨干成员,根据不同的选题来「抓」人。一篇文章成立一个三四人的小组,拿出初稿后,大家再讨论修改。
2009年,《人民日报》刊发的纪念西藏「3·28百万农奴解放日」文章,开始是按「国纪平」的风格,由国际部先写了一稿。「后来感到西藏农奴解放是世界人权史上的伟大创举,一定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来看这个问题,又移交评论部,按照『任仲平』的风格进行了改写。」张研农说。
为了撰写一篇重要评论,写作者也常会和中央各部门沟通。1993年为宣传中央关于宏观调控决策政策时,评论部接受报社编委会下达的撰文任务。当时,中央进行宏观调控已近4个月。经济界、理论界对宏观调控有不同看法,有报纸发文提出,要对宏观调控进行「反思」。
任仲平为改革而生
于是,时任评论部主任于宁先后去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体改委等多家单位,与各方研究、探讨。「起草完成后,一般要经过评论部门和报社领导反覆斟酌修改,最后按程序由有关领导同志定稿。这样,社论(也含评论员文章)就可以见报了。」「时刻不忘党报的党性原则,加强学习,保持政治敏锐,才能及时掌握、准确宣传中央精神。」
「任仲平」开始叫「任仲文」,后修改为「任仲平」,意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这天,《人民日报》头版推出长篇评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作者为「任仲平」。该文不仅对为何在该年集中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也讲解改革的新特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熔基评价此文「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说理清楚、不落俗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了中央的重要精神。作者把中央提出『20字方针』的实质概括为『改革是主旋律』是一个大胆的提法,我非常赞成」。
中共建政早期,《人民日报》的社论,是由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甚至毛泽东本人来审稿。《人民日报》社长经常获得列席中央政治局或书记处会议的殊荣,以便直接了解中央精神,及时在报纸上宣传贯彻,《人民日报》评论的影响力不言自明。
政治局角色变化
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局常委已不过问《人民日报》社论事宜,由书记处与中宣部并该报酌情处理。邓小平最后一次修改《人民日报》社论是在1978年。邓小平先后批阅修改过《人民日报》的106篇文章,都是社论与重要的评论员文章。
在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对中央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决策,《人民日报》都会刊发相关社论或者评论,或评价意义,或部署实施,或鼓舞干劲,或隐含批评。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关于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讲话后,《人民日报》次日刊发社论,向台湾方面释放出讲话暗含的意义。随即国民党就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股市关注评论风向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评论在经济领域,同样发挥了重要影响力。中央多次重大经济决策,都会在《人民日报》刊载评论指引风向。网上许多股市评论提醒大家,要「重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带给市场的巨大影响」。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该文称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当日市场指数跌停,个股全面跌停。
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评论员文章挺市:《坚定信心规范发展》。旋即,市场指数涨幅超过了70%,进入新一轮牛市。
最近几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人民日报》的声音依然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原载《南方周末》2010-11-11,作者沈亮、鲁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