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摘下你的有色眼镜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52:25
南方周末是我喜欢的一份报纸。它的深度厚度以及它的独特视角,总能给我以启发。但是,看了上周的南方周末,感觉非常的怪异,一个时期以来读这份报纸时某种潜隐的莫名的感觉,一下子清晰起来。
应该说,以开篇的《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为代表,这期地震专刊也有一些好文章。但通读整版整版的系列报道,感受更多的是地震来临时人性的灰暗。
在第一篇文章《汶川没有死去,汶川仍然活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县城最大的一家超市,“人们一拥而入,跑在头里的人拿了矿泉水、面包和饼干,随即日用品货架也被一洗而空”,“人群已开始互相争抢”;
第二篇文章题目就叫《孤岛汶川的人性百态》,第一个小标题是“一切回到原始社会”,第二个小标题是“人性复杂”,讲述了一个外号“老黑”的人带头抢劫闹事的事;
第三篇文章《灾后北川残酷一面》,大段讲述了特警抓了二十多个涉嫌趁灾打劫者的事。
想必不用列举了吧?因为后边的文章,也大多是刻意选取诸如“先救我”、“我是张书记”之类的阴暗面来写的。
我们知道,全中国的媒体,在这次空前透明,可以全方位介入的地震报道中,及时准确全面翔实地报道了灾区情况,谣言没有滋生之地,我们在后方甚至可以比前方能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我们感受的是切肤之痛,我们体验的是真挚感情,我们做到的是万众一心。
但南方周末似乎看不到这些,看不到一切光辉和伟大,在那似乎合乎西方新闻观的冷静、中性、原生态描述之中,流露出的是文章立意之怪,角度之异,心理之阴。
稍加回顾,近来的雪灾、藏独,往日的台独、重大案件的另类解读,南方周末大多都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刀笔作剑,朝向广东之外的丑事恶事糟糕事,间或有正义之举,常态却是偏颇有加,难得看到它对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尤其是贫穷边远地区的赞美。或许如他们所标榜的,只有他们才能读懂中国,它的特立独行曾经也可以带给我们异样的思考、另类的见解,但它的剑走偏锋是不是已经到了渐入旁门、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呢?
或许,南方周末的姿态曾经是合理的。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引领时代进步潮流,问题先出现、先解决,经验见解先得出,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资格还是有的,那时,南方周末或许真的可以被称为“最具良心的媒体”。
然而,正如网友指出的,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很快,国民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思考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了天壤之别,你想轻易地见人之所未见已非易事。时代在变,政府在变,人民在变,南方周末却继续原地踏步,继续坚持站在负三十度角去观察社会,故意不以善意解读政府和人们的行为,是不是比唐吉诃德还糟些呢?
一个著名的朦胧诗人自杀之后,一位作家朋友说,诗人可以批评、曾经指责的对象不在了,社会的发展已然超出他的理想追求,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南方周末这么解读汶川大地震时的中国,有什么意思呢?(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