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0:21
“看不见的心”与现代经济
——“心灵经济”应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叶楚华 《 人民论坛 》(2009年第24期)
【摘要】100年前,西方国家用高生产效率的工业产品来交换我们的农产品、原料而变得富足;今天,发达国家用高附加值的心灵产品来交换我们的物质产品而持续繁荣。中国如果没有“心灵经济”的国家发展战略,就会一直处于生产物质产品受“剥削”的地位,将持续“勤劳而不富裕”。
【关键词】“心灵经济”  信心  看不见的手  行为金融
温总理的“信心经济学”
2009年春节期间温总理出访欧洲是定位为“信心之旅”;往前推,1月9日到11日温总理在江苏考察工作,每到一个企业提的最多的也是“信心”两个字;去年9月24日,温总理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时提出在危机中著名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①信心是温总理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也是他每日的所思所想。
由于温总理在如此多的场合反复强调信心与经济复苏的关系,不妨称之为“信心经济学”。面对危机,为什么不先强调客观方面的努力,而是首先反复强调信心?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已经是心灵的经济,“看不见的心”已经和“看不见的手”一样成为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操控现代经济的力量。
确切地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仍然在发挥作用,但是更隐蔽地,看不见的心却在操控着看不见的手,是最深层的决定性力量。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看不见的心,就是指直接作用于经济运行的心灵力量,并且这种心灵力量直接外化为经济运行的特定规律,它是无数微观市场主体心灵的合力。
“心灵经济”的三个层面
在工业化完成之前,经济规律的心灵规律并不明显。在工业化完成之后,一方面,由于生产的发达普罗大众在满足温饱之后仍有大量剩余财富用于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这种精神需求催生各种响应产业的发达,比如影视娱乐产业、各类文化产业,这些满足精神需求的产业除了遵循市场价格和供求规律外,还直接由大众心灵规律操控;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资本虚拟经济直接受作用于大众的心灵,成为一种独具心灵规律的现代经济。现代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新古典主流理论的区别就在于以“看不见的心”来替代“看不见的手”,探讨金融的心灵规律。
具体地说,看不见的心在三个层面操控整个经济。第一个层面是虚拟经济层面,即金融证券市场,看不见的心直接决定市场走向。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的确是由看不见的心决定的,经济学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长期来看找不到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性。例如,熊市和牛市的区别,既不是股指的高低、也不是市盈率的高低,更不是股票价格的涨与跌,区别熊市和牛市的关键其实是投资者的投资心态:不妨回顾一下2007年“5·30”以前的中国股市以及“5·30”以后沪指冲击6000点大关时的中国股市,只要股指敢跌,就有人敢买,这就是牛市。再看看沪指6124点见顶以后的中国股市,每一波上升或反弹,就有人想卖、想解套、想割肉,这就是熊市。所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股票投资者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罢了。
第二个层面是宏观经济走势,看不见的心直接决定宏观经济走势,在经济萧条开始后,经济萧条引发信心丧失,信心丧失导致投资、消费萎缩,这进一步加速经济萧条,这样无限恶性循环下去,就是一场灾难。所以调控经济,首先要从心灵出发,把这个恶性循环的第一个链条打破,它就没法进行下去,经济就会止跌回升。温总理的信心到底为何物?笔者以为它就是这种打破恶性循环链条的力量,一种使经济反弹的心灵力量。在危机中,看不见的心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决定作用是首要的,经济转好,首先要有信心,有信心开足了马力,创造一个新的复苏的起点,才会有之后的持续经济回升,可以说,什么时候信心恢复了,什么时候宏观经济就开始重新腾飞。信心是第一位的,第二位的才是客观的努力。
第三个层面是纯粹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经济领域,这些领域的运行规律完全由社会心灵决定。比如明星娱乐经济、炫耀性经济、“意识形态经济”、品牌虚拟经济,这些经济的规律既要遵循传统的市场规律,同时更要受到心灵的牵引。
这里先以“意识形态经济”为例,后文(本文第三部分第二点)将详述其他几类。它是指利用各国人民的固有意识形态进行的经济操作,让这些人为自己的意识形态买单。文革时期,那些企图把商品卖到中国的商人都掌握着如下诀窍:“你在广州下飞机前,要检查一下胸前是否佩戴了毛的像章以及公文包中是否装上毛的语录……不要马上谈生意……而是最好表示……你对《红灯记》等戏仰慕已久。”②这就是利用中国人当时已有的领袖崇拜意识形态,满足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快感,你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这也是经济的心灵规律。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心灵经济”,已经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既细致入微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呈现在各个领域的微观经济中,又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温总理的“信心”可以进一步延伸,不仅仅是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调控需要“用心”,整个现代经济的各个层面,各种产业都需要用心调理,方能奏效。
“心灵经济”应成为国家战略
“看不见的心”与“看不见的手”同等重要
“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其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简言之,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理性的市场主体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最终会导致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引入了市场机制,才有了效率,才有三十年的高速增长。
然而,不要忘记亚当·斯密的另一部著作——备受温家宝总理推崇的一部著作,即《道德情操论》。这部著作就是深度剖析了市场主体的心灵世界。斯密写作《道德情操论》之时,“心灵经济”并未像今天这样发达,形成各类产业体系,因为当时工业化初期,大部分人(工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并没有太多的结余用于精神消费。在那个时代,人类的心灵规律还没有直接外化为客观的经济运行规律。
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一件商品都不再是单纯物质产品,任何产品都附着了某种精神成分——任何人购买任何产品至少都会考虑美观、面子问题,更别提更多层面的精神需求。
我们这个时代与100年前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区别就在于此,在那个时代,操控经济的(主要)只有看不见的手,而今天,看不见的心与看不见的手同等重要,同时操控经济运行。
“心灵经济”是发达国家的战略
100年前,西方发达国家与其他地区国家的区别是,他们在用高生产效率、高质量的工业产品来交换别人的农产品、原料等,所以他们富强。今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是,他们在用高附加值的“心灵产品”来交换我们的“物质产品”。
“心灵产品”带上引号是表明它并非指不需要物质载体的产品,而是指附着了高度精神效用的产品,它既可以是物质形态的(比如用来满足虚荣心的法国奢侈品),也可以是纯精神产品(比如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产品等)。当代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大规模生产和对外输出心灵产品,用“虚”的东西交换别国“实”的东西,这就是他们不生产物质产品也能保证物质极大丰富的原因。
我们可以列举发达国家大宗的对外输出的主要心灵产品:
第一,金融产品。金融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初始阶段为实体经济融资的功能,而演变为一种满足心灵需求的经济,它类似于赌场,主要满足的是投机心理需求。美国的金融市场,股票、债券等大部分本为废纸,正是因为一波接一波的全球资金的涌入购买,才具有了虚拟的价值。金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也不创造任何价值,而仅仅是一种假象,这种假象是由于有连续不断的后来者接盘造成的,一旦后继无人,虚拟的价格就破灭了,重新变为废纸。然而,美国依靠金融产品,满足世界各国投机者的心理需求,高效率地搜刮了全世界。
第二,影视娱乐产品。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美国的电视剧、美国的流行歌曲,美国的所有知名明星都是面向世界市场的。影视娱乐业本身并不创造任何价值,而只发生价值转移。好莱坞耗资一亿美金拍摄一部大片,为美国增加了30亿美金票房收入计入GDP,但是从全球范围内看,世界并不会因为拍摄一部电影而增加任何物质的东西,相反,世界范围内消失了价值一亿美金的物质产品(被破坏的道具)。美国这30亿美金GDP的实质是通过电影这种工具让世界范围内的财富转移到美国来,而并非是增加了世界财富的总量。
第三,奢侈品。奢侈品主要在西欧,法国是输出奢侈品的主要国家,很大一部分国际奢侈品牌都是产自法国。奢侈品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产品,它体现的是所谓的人类对卓越、品味的最高需求。奢侈品是一种最高极限的精神产品。奢侈品充当了法国剥削全世界的工具,由于奢侈品的特有的信仰逻辑,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复制和生产奢侈品,只有西欧才能。也正是由于奢侈品的这种信仰逻辑,导致了其人为的极度稀缺,从而具有天文数字的价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并在几年内有望成为第一。奢侈品是法国“剥削”中国的一大武器,这里剥削是指利用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交换附加值低的物质产品。一个简单的奢侈品皮包,可以价值十万元,从而交换中国工人生产的一万件衬衫。这样的交换,是法国富强的根据,也是法国能够让大多数人从事非物质生产行业却依然能物质极大丰富的原因。
第四,虚拟经营的品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际性的大品牌就开始虚拟化经营,即把品牌的精神层面放在本国经营(品牌形象塑造、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品牌的物质(产品本身的生产)层面则转移到别国(发展中国家)。并且,这种转移并非是指总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分公司和工厂进行生产,而是直接外包给当地的相关企业进行生产,然后由总公司贴牌销售。也即是说,自始自终,这些国际大品牌没有生产一丝一毫的物质产品,而仅仅是经营着品牌本身。美国的耐克鞋有30%左右都是在东莞市一家台商企业生产的,假定一双耐克鞋售价1000元人民币,台商企业顶多能拿到100元,中间商(运输、售卖)和品牌所有者(即耐克总公司)大概拿到同等份额,即各自450左右。其中的奥秘就在这里,美国人把中国人生产的耐克,贴上一个商标之后又买给了中国人。这一贴商标,就收获了五倍于生产商的利润。然后,美国人把赚到的这些钱,又回过头来从中国进口普通的鞋子(同样是该台商企业生产的质量完全一样,仅仅是贴着中国商标的鞋子),每双只须100元人民币。③
第五,其他附着高度精神成分的产品。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除了以上几类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精神倾向的产品外,还在于他们把几乎有所普通产品也附着了高度的精神效用。他们相当注重产品虚的层面,以虚易实(用虚的交换别国实的)是他们的战略。例如,手机本身是信息通讯产品,但是国际知名品牌手机无一例外进行了时尚化(品位化)的品牌战略,三星手机常年雇佣五百人的设计团队进行产品外观设计。
“心灵经济”要成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
令人悲观的是,直到今日,我国走出去的产品仍未产生一家哪怕是能与韩国三星相匹敌的世界性品牌。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一点恰恰在于我们过于“实在”,没有虚的战略。今天,我们有哪一个企业能狠下心来雇佣五百人来进行产品外观设计呢?恐怕没有一家。中国人要摆脱“勤劳而不富裕”的历史命运,必须靠“心灵经济”的国家发展战略。因为,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就是,本国内的大多数国民从事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同时却保障了本国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学习发达国家走过的路。
第一,战略上要以“实”为基础,大力发展“虚”。美国的强大和富裕,并非完全是玩虚的玩出来的,美国真正的成功在于实施了以“实”为基础,大力发展“虚”的战略。所谓以“实”为基础就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一流技术、军事力量为后盾,然后才是通过规模宏大的金融、娱乐产业、品牌经营来虹吸全世界的财富。没有了实为基础,虚就玩不起来,也没人买你的账。所以中国战略上要以“实”为基础,大力发展“虚”。
第二,争取创立真正的世界品牌。笔者前面已经讲明,像耐克这样的世界品牌的本质就是用虚拟的概念“空手套白狼”,白白获取别国的巨额财富。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世界品牌。只生产实实在在的产品,永远都是被别人占便宜。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品牌方面占据了先机,中国该如何打开僵局,是一个问题。
第三, 金融服务业要着眼于全球。中国香港很早就是世界级金融中心,上海在金融方面也很有潜力,上海的问题是体制问题。只有面向世界的金融,具有世界影响的金融,才能汇聚全球的财富,至少能不在金融上被别国套去巨额财富。
第四,影视娱乐业至少在亚洲占据第一位。以前的日流、韩流,明星娱乐业成了日本韩国“剥削”中国的工具,我们要反攻。不能被“剥削”,而要去“剥削”别人,我们有这样的实力。我们可以整合大陆的人才、资金、技术和文化优势,香港台湾的体制、时尚优势,一举占据亚洲的影视娱乐市场,并立足于冲击世界。
第五, 中国要寻找下一家接棒者。第三产业比重高被当作发达国家的标志,例如美国75.3%、日本68.1%、韩国55.1%、法国72.4%。这一比例近年来都是比较稳定的。像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德国由于自身的特点而更倾向于制造业,所以比例稍低,但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一般为70%。这种第三产业比重的特征,背后其实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的问题。关着门来讲提高某国的第三产业比重,是一个伪命题,一国不可能在不转移产业到别国的前提下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中国要摆脱物质为主的低端生产,就必须寻找下一家接棒者。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大多数人都从事非物质生产而物质却极大丰富的目标。
总之,如果没有“心灵经济”的国家发展战略,我们就将一直处于生产物质产品和付出体力劳动的地位,一直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物质产品,受他们“剥削”,我们将永远“勤劳而不富裕”。
(作者为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温家宝:“谈美国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华商晨报》,2008年10月1日。
②卢秋田,差异:《一位中国大使眼中的东西方思维》,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③叶楚华:“对郎咸平‘6+1’理论的商榷”,《人民论坛》,2009年8月(上),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