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做过各种工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6:00

 
留法勤工俭学时年仅16岁的邓小平
从现在的《邓氏家谱》中看,记载是从邓鹤轩开始,邓家原籍是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洪武十三年,以兵部员外郎入四川,迁家广安。据家谱记载,邓家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朝三驸马,一门二十侯,唐宋元明,均有伟人出现。到邓绍昌这一代,已是三代单传。不过,农历龙年得子,加上望子成龙的愿望,邓绍昌给自己的长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邓先圣,5年后起学名为邓希贤,18年后,为适应白色恐怖下秘密工作的需要,在武汉,又更名为邓小平,而且被尊称了整整70年。
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县位于重庆以北150公里,以前不通火车,靠船做交通工具。县城主要街道长不过1华里,宽不过5米。邓小平出生、居住地在县城北3.5公里的协兴乡牌坊村。他的父亲邓绍昌,母亲是广安县望溪乡人,姓淡。
1904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二日),邓小平出生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发蒙,后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这时他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他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0年8月27日,刚刚过完16岁生日的邓小平,和从重庆留法预科学校毕业的其他82名川东子弟,告别家乡离开重庆,9月11日,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开始了前往异国他乡的远航。历时39天,终于在10月19日到达法国南部城市马赛。
1920年10月21日,邓小平和其他中国留学生入巴耶中学学习。但是,5个月后因费用无法自己负担,不得不离开中学,“俭学”不成,只好“勤工”,但是,邓小平决然没有想到,此次离开校门,就再也没有迈进法国学校的大门。“俭学”的希望破灭了。
勤工俭学这个出国留洋的初衷,在现实面前被抛得越来越远,邓小平等首先不得不打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也未能想到,这种打工一干就是4年多。
第一个做工之处是法国南部重工业城市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工种”是轧钢车间的轧钢工,进厂注册日期是1921年4月2日,编号是07396。76年以后,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将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使用过的工作证件亲手交给江泽民同志,并说:“我仔细地找过施奈德工厂的档案。”
第二个工作之处是在巴黎运河边上的一家专门制作扇子和纸花的香布朗工厂。“工种”是“扎花工”,就是用薄纱和绸子做花,然后把花扎在一根铁丝上。第三个工作之处是在蒙达尼附近夏莱特的哈金森橡胶工厂。“工种”是“制鞋工”,加工防雨用的套鞋。每星期工作54个小时,每天是10个小时。
邓小平曾回忆说:在法国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而且都是杂工。在这里,他初次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亲自体验了劳动工人阶级遭受压迫、剥削的悲惨境遇。在此期间,他出国时所抱的“勤工俭学”的梦幻最终破灭了。不过,正像他几年后在莫斯科的追述:“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虽略有感觉,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个深刻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