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当前可接受的房地产观解码——《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27:38
作者:张彤    来源:中思网
现在已很少写什么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了,好像那是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手段之一。最近笔者看到了中宣部的理论学习小读本,其中一本的名字是。正因为如此,西方发展出了诸如所谓“道德澄清”这样的教育方式。社会的各种合理观念要由个人主动地转变为自己《七个怎么看》,出版日期是2010年6月,内容结合时事比较新。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在探索新的方式,由于信息时代的关系,很多理论和观念实际上不需要全新输入,而只要帮助教育对象做系统地梳理和澄清就好了的观念并付诸行动,这一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新时期各种理论学习材料的作用就应该是帮助个人形成自己的观念。就《七个怎么看》而言,本人阅读后感觉到,其中包含的许多对国计民生的观点似曾相识,例如所涉及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难问题、医疗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腐败问题等都是时下的热点话题,读本中的观点并不是全新创造出来的,应该是一段时期以来对于学术理论界、媒体上包括网络上各种或官或民的可取观念的梳理整合。不管怎么样,它反映出政府在民生方面近来从善如流的积极转变,也表明许多明智的认识已被政府所接纳。过去理论读本只是自上而下的“读的本”,实际今后读本完全可以成为引导社会舆论、推动行政落实的途径,既教育民众,也督促地方政府,成为地方政府做事的“紧箍咒”。
既然叫做读后感,自然便是先读后感,先读就是要摘其重要概括之,后感就是要议论一下,并且谈一谈从中引申出的问题。因为“七个怎么看”实际就是七个方面的民生话题,都展开恐怕不太合适,所以选择国内民众最关心的住房问题为例来聊一聊,看看政府对于住房问题有些什么结论,据此可能会有什么政策出台。
读本中对于国内房地产总的看法是,泡沫已经显现(部分大城市已比较突出,其它城市出现这种趋势),依据是“租金—房价比”低于1:300,甚至大城市低于1:500,逐渐背离投资逻辑了。那么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是什么呢,读本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投资过度变成投机;第二,货币政策太宽松;第三,依赖土地财政。政府的总体判断是房价过高“必将”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理由是这么几个:第一,造成普通民众买房难;第二,助长经济泡沫化;第三,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四,抑制了内需增长;第五,影响城市化进程。应该说目前各界的舆论基本都不反对上述观点。
那出现问题后政府该怎么办呢?读本依据近期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文件,提出了几条意见值得分析关注。一个是行政措施方面,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政府总负责、市级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当然最吸引人的举措是改变地方以地生财的动力机制,建立稳定房价的长效税收制度,住房征税从重开发环节向重保有环节转变,这个估计会引起诸多博弈。另一个房地产长远策略是“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
众所周知,近期政府出台了若干调控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但是,当房价停滞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了上涨的试探性动作,这就给政府提出了难题,是继续加码控制呢,还是无可奈何地放弃。从政策宣传的口径来看,调整财富分配、征收房产税似乎是势在必行,只是个时间和时机问题。
笔者认为,读本中的内容可以说汇集了当前政府高层可以接受的房地产观念,但是观念是理想,是基于复杂政策局面的平衡考虑,却不一定都能在短期内变为雷厉风行的行动,也不一定都能导向最正确的选择。宣传工作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比政策超前和更加理想化,这是人们对宣传的信任度不够高的一个客观原因,因为宣传毕竟不是具体执行,难度不同。但是宣传的调子和实际的政策必须尽量一致,才能取得民心和效果。
因此可以说,国内新的产业调整观念已经有了,现在需要的是某种决心和行动。患得患失是个人一定难以避免的状况,各级政府也是如此。中国要做大事图大发展,要着眼长远,既不能太过冒险(所以过去摸着石头过河),也不能太过谨慎(因为无变则无进)。目前房地产政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需要理解,新的产业政策调整有一个缓冲期,当新的抑制泡沫策略的实施条件还在逐渐准备中时,不宜因动作过急而冲击稳定。另一方面要先给部分地区以特殊政策并要求其雷厉风行的开始实施,它可以起到强化舆论和行政示范作用,可以给政策执行者以信心,可以给从业者提供风向和转型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