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四册复习纲要(基础知识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7:53
第一二课:1南京、武汉国民政府在1927年合并,称为“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注意:国民政府的实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27年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2、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目标是张作霖,在北伐途中日本人制造了“济南惨案”3、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学良于1928年发表通电,宣告: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4、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新的纸币,定为“法币”这次改革称为“币制改革”
5列举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系熙,陈果夫和陈立夫(他们对金融的控制,标志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第三课:1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是: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最大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2“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3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事件是三湾改编,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
4文家决策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大城市转向农村 ,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后改编军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建立起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6、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瑞金为首都
7列举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包括名称,时间及意义)答: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在秋收起义中打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张太雷、叶挺(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第四课 1、红军长征原因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
3、红军在长征途中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事件是四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坚持游击斗争 4、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答: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课本29页)
1)是谁的是诗句?反映了什么事件?“三军”是指什么?答:是毛泽东的诗句;反映了1934年---1936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军”是指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2)在这一过程中召开过什么会议?有何意义 ? 答: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3)在这一过程中发表过什么宣言?答:发表过《八一宣言》 4)按顺序说出红军这一事件经过的地区、地点答:有遵义、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腊子口   5)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934--1936年10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第五课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1931年,地点在沈阳,“一、二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2年,地点在上海  2、“一、二八”事变以后,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进行抗敌 ,使日军三易主帅  3、《凇沪协定》在“一、二八”事变后于1932年签订,《塘沽协定》于1933年签订,影响是:标志着日军打开侵略华北的门户 [“划河北东部为非武装区”选自《塘沽协定》; “中国军队撤出上海”选自《凇沪停战协定》]
4、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5、“九一八”事变后,未撤走的东北部队自动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其中著名的一支由马占山领导;中共党员杨靖宇赵一曼领导抗日游击斗争;宋庆龄,何香凝亲自到前线慰问   6标志日军打开侵略华北门户的是《塘沽协定》的签订
7材料“不抵抗命令: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课本第33页)
1)述材料是谁给谁下达的命令?答:是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命令  2)该材料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答;该材料发生的背景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3)该材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答:造成了东北三省沦陷  4)下发该材料的人在下发该材料时,正在集中全力干什么?答:正在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人对待外来侵略有何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答:此人对日军发动侵略的态度是妥协投降,原因是蒋介石坚持反共立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6)接受此命令的人对外来侵略有何态度?此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答:服从蒋介石命令,造成东北三省沦陷    7)人说接受此命令的人一生有三件大事,各是什么?
答:A:1928年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拥护蒋介石;B: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三省的沦陷;C: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8)当时外来侵略者是谁?当时在东北主要军事行动有哪些?答:外来侵略者是日本;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炮轰东北大营,占领沈阳  9)问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答: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第六课 1、《何梅协定》于1935年由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签定 ,内容是:国民政府撤出河北省,取缔抗日活动 2、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是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
3、1936年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了沈钧儒等七人,史称“七君子事件”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枪口对外,齐步前进”(课本第43页)1)该材料选自什么文件?答:《救国军歌》2)反映了什么时间的什么运动?主要口号有哪些?答: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主要口号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3)该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该运动的作用是什么?答:该运动的特点是和工农运动相结合;该运动的作用是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4)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表达了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7材料2“.东北沦陷,时已五载…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外交大局仍在妥协,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我等及西北军民只求救国主张贯彻,有济予国家…..临电不胜…..(张学良、杨虎城通电){课本第45页}  1)上文是何年何事的通电?答: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
2)这一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一生有哪些大事?答:策划者是张学良,主要大事有:A:1928
年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拥护蒋介石;B: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三省的沦陷;C:1936年发 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电文中“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外交大局仍在妥协” “上海爱国冤狱”三句话各指什么?答:A“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指十九路军英勇抗战,东北义勇军英勇斗争;B“后方外交大局仍在妥协”指国民党政府对外签订卖国的《凇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C“上海爱国冤狱”指上海“七
君子”事件  7列举1935年至1936年,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战线做出的努力: 1)“九、一八”事变后,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2)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5)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8材料“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是争夺地盘吗?……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所以才提出抗日救亡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通电 1)西安事变为什么发生,何时发生?答: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拒绝后,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变。2)中共是怎样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答: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3)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答:西安事变 发生后,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想扩大内战,趁机置蒋介石于死地,如果发生内战,日本将趁机扩大侵略中国,不利于抗战,不利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 第七课 1、全国性抗战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是朱德,副总指挥是彭德怀,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是叶挺,副军长是项英  3、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凇沪会战”,时间是1937年,影响是使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4、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5、徐州会战时间是1938年;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指挥,时间是1938年春  6、1937年,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12月南京失守;国民政府的陪都是重庆 7、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国民政府抗战失败的原因:由于国民政府害怕人民在抗战中壮大力量,实行了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8、长达6周的南京大屠杀,被害人多达30多万9、在抗战前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四次会战:太原会战(中共首次派军队参加,并取得“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凇沪会战、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1938年春由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南京会战 9、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四个事变(时间、名称)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沈阳 (局部侵华战争开始)②1932年1月28日,“ 一· 二八”事变,上海 ,(率部抵抗的有蔡廷锴、蒋光鼐,使日军三易主帅)③1937年7 月7日 卢沟桥 (七.七)事变,北平,(全面侵华战争开始)④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凇沪会战”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0、材料“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抗日通电(课本第 页) 1}上述通电的背景是什么?答: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该材料表明中共的什么态度?答:表明中共坚决抗日的决心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3}国民党政府对此作出了什么反映?答: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这样, 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再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或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参考复习资料第四册问答题第2题)第八课: 1、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是指人民战争路线;通 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会议还决定开展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中共建立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是延安,中共  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陕甘宁边区   3、东北抗联在杨靖宇、李兆麟领导下进行抗日活动
4列举支援抗战的四位国际友人: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美国的史沫特莱、斯诺
5材料“一个外国人……这种共产主义的精神”中一个外国人指白求恩,这是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而作,选自〈纪念白求恩〉
第九课  1、1938年广州沦陷后,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日本改变侵略政策,对国民党以政治  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后来日本首相近卫文摩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
2、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3、在东北日本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石井”部队第十课:1、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殉国,这是抗战以来国民党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这是张自忠说的)  2、在皖南事变后,中共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  3材料题“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这是谁为什么事件的题词?答:是周恩来为皖南事变而题,时间是1941年
2)“叶”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答:叶”指叶挺,主要事迹有:A领导了南昌起义;
B是北伐的名将,所率领的第四军因作战勇敢获得了“铁军”称号  C领导了1927年的广州起义  3)另一位将领是谁?答:是项英  (在此事变中叶挺被扣,项英被杀)
4)该事件的制造人是谁?答:1941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制造的皖南事变
5)中共对这一事件作出了哪些反应?答:A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进攻,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B共产党发动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6)为什么说是同室操戈?
答:因为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的抗日时期  7)相煎何急出自什么典故?答:出自曹植的《七步诗》 8)以上材料刊登在什么报纸上?答:刊登在《新华日报》上   9)在报刊上题词的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   10)“奇冤”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答:发生在安徽的茂林地区
第十一课 1、在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是1940年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
2、1942年,八路军首领左权在反扫荡中牺牲  3、问答题:中共抗日根据地出现困难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和作用   答:原因:①日伪军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②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  地;还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指使一部分军队投敌充当伪军,直接进攻抗日根据地。  措施及作用:①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调动了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了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③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④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4、材料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这是谁发出的号召?时间是哪一年?答:是毛泽东发出的号召,时间是1942年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运动?答:反映了大生产运动
3)该运动的背景是什么?答:背景是由于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包围、进攻、封锁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在1941---1942处于最困难时期  4)该运动有何作用?
5)什么地区的生产运动最为激烈?答: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最为激烈
12课  1、1944年日军发动了“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中国称这次战役为“豫湘桂战役”
2、中共对日战争的局部反攻是在1944年   3、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是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在会议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影响是:为抗战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
5、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岐、投掷原子弹  6、抗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是左权,
国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
初中历史第四册复习纲要(基础知识)---5---
7、问答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课本第89页)和原因  答:1)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胜利的原因:①由于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抗战总方针。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13课 1、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2、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参加重庆谈判,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随后在1946年签订《停战协定》;  3、在下关惨案中马叙伦受伤,1945年,国民党镇压反内战运动制造的惨案是“一二.一血案” 4、美蒋发动全面内战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时间是1946年6月   5、列举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制造的五次惨案:1945年12月 昆明“一二·一”血案 ;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血案” 1946年6月 南京  “下关惨案”;1946年7月  昆明  “李闻惨案”; 1947年  南京、天津 “五二0”血案
6、材料题“毛泽东的到来,使整个重庆改观,不只是表面上,即在人民心理上也起了剧烈的变化,大家认为毛泽东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华西晚报》
1)上述材料指的是什么事件?答: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  2)指出这一事件的时间和结果
答:1945年8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十协定》;随后还在1946年签订〈停战协定〉
3)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答:是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
4)毛泽东为什么到重庆参加谈判?陪同毛泽东到重庆的还有谁?答:毛泽东到重庆参加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陪同毛泽东到重庆的还有周恩来、王若飞     5)通过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中共是真正反对内战,维护国内和平。共产党的举动向各国以至向全世界表明了自己的主张,使美蒋陷入被动,共产党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第十四课 1、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做战方法是:运动战    2、国民党重点进攻目标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3、在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战胜了敌人,著名的战役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
4、在山东解放区,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的精锐---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 5、解放战争刘胡兰被国民党杀害  6、1946年国民党与美国签订卖国的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7、1946年蒋介石召开伪国民大会,制订伪《中华民国宪法》,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在政治上空前孤立8、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的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主要有:1947年上海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1947年台湾的“二.二八起义”             -----6----
第十五课 1、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成为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
2、为配合刘邓大军的进攻,陈赓、谢福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陈毅、粟裕 率领华东解放军建立豫皖苏解放区;加上刘伯承、邓小平的大别山地区构成了“品”字阵   3、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光荣牺牲
4、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5、列举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战役(按歼敌人数排列)
答: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列举解放战争后期的三大战役(名称、参战部队)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 ;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振林 ;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6、在三大战役中,最先发动的是辽沈战役;歼敌人数最多的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和平解放的城市是北平,其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150多万,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意义是: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
8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开始渡江,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结束了。[列举解放战争后期的四大战役: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9材料“我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灭亡。”
1)此文发表于哪一年?答:发表于1949年  2)文中所述“我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主要经过是什么?答:1949年4月21日我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开始渡江,23日占领南京 3)“南京解放”是在何时(写出年月日)答 是1949年4月23日[发生在该背景下类似的材料还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选自《毛泽东诗词》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10、材料一“为了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中共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材料二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多余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这三则材料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哪个阶段中共的土地政策?答:分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2)材料二与材料一 三相比,在对待地主阶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这种不同?答:材料二在对待地主的态度是对地主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这样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材料一三在对待地主阶级的态度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是消灭地主阶级。态度不同的原因是依据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对象。11、问答题 简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课本第113页)
答:①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
胜利。为了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3月, 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②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  命胜利以后,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定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③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第十六课 1、地质学的开创者是李四光  2、气象学家是竺可桢  3、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近代化大桥,由茅以升主持修建  4《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由田汉作词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5、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
6、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北京大学  7、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他推行乡村教育,在南京郊区创办晓庄师范,还主张教育要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十七课 1鲁迅杂文对反围剿斗争起过作用 2、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棠枥之花》、《屈原》、
《虎符》,其中《屈原》最为突出  3、民国时期的小说有茅盾《子夜》、《林家铺子》;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6、画家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历史画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7、画家张大千和齐白石被誉为“南张北齐”
第18课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A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B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③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
《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④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课本第136页—137页)
第19课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以外,全国领土全部解放,祖国获得空前统一;2、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1953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有: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堵枪眼的黄继光,被烈火烧死的是邱少云  4、1950年底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5、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6、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称为“三大运动” 8、材料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答:反映了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  2)当时的领导人是谁?他在抗战时期指挥的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答:是彭德怀,他在抗战时期指挥的最著名的战役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  3)主要战役、英雄人物各有什么?答:有上甘岭战役,黄继光、邱少云
4)这一事件结果如何?答: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9、材料2“一个美国司令官,在美国政府命令下,插起白旗和敌人谈判,这在美国历史中还是
第一次” 1)这段报道指的是什么事件?答:指1953年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惨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2)材料中“美国司令官”指谁?答:指克拉克。 3)这段报道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美帝国主义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注定是要失败的,也说明了弱国能够打败强国。10、问答题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 1)1950年至1953年,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取得了胜利;2)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3)1950年—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称为“三大运动”
第20课  1、1952年我国工农业恢复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列举建国初年,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答: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打击投机倒把;3)统一财政经济,发展生产;4)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3、1951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4、为了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1951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国家机关人员中);后来又在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简单的概括为“两偷、两盗、一行贿”。第21课  1、1953年,我国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3、“一五”的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部分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又称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 6、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7、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8、“一桥飞架南北”中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课本第158页)
第22课  1、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指1956年---1966年2、1956年,中共在北京召开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注意:此时阶级矛盾已经解决,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没有坚持下去。  3、1957年,中共开展的整风运动,主要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4、理解:1958年中共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是由于:A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对于国情认识不清;C急于求成  ---9---
5、1960年冬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1964年经济全面好转。 6、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
的模范人物有: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6、材料题: 材料1“我们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材料2“1957年我国领导人民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毫无疑问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1)中共“八大  ”所确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所说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材料二的观点对吗?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答:这种观点不对,后果是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导致了后来的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4)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评论 答:5中共八大展开的背景、内容、意义、(课本第161—162页)
答: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①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③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意义: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第23课 1、“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1966年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指出刘少奇、邓小平使所谓的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十年文革使我国经济损失5000亿元2、“二月逆流”发生的时间是1976年,是对谭震林、叶剑英抵制反革命的污蔑;“九一三”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四五”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976年,是为悼念周恩来总理的逝世,“四人帮”污蔑邓小平是“四五”运动的后台;1968年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被开除出党,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3、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1976年7月朱德逝世,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4、“四人帮”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  4、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华国锋、叶剑英。 5、理解在十年动乱的经济成就(如成昆铁路的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第24课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中坚持中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  2、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政府决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3、注意观察课本第179页深圳经济特区的位置 ;另外还要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经济建设的成就: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湖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  4、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课本第
183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什么重要决定?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①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全会认真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④全会还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第25课 一、统一战线的发展: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中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民主党派合作  3)在新时期,中共又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包括进去,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二、“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2)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三、1)我国有56个民族,(包括55个少数民族);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制。 四、国际地位的提高 1)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代表权的决议;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日本首相来中国访问,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第26课 一、科技 1)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钱学森对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破 4)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6)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水稻专家 二、数学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著有《堆垒素数论》,他是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实践的拓荒人和奠基人 三、教育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2)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7课 一、文学的发展 1)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2)在50、6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有《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保卫延安》《红日》 二、1)体育的发展 1984年,在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夺取射击冠军,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 2)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的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