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的要害是否定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17:35
既然存在普世价值,或者说总有一种或几种价值是普世的,自然应该是全人类都认同和追求的,最起码也得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它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不容置疑的,没有争议的。世界本来就是色彩斑斓的,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不同,价值观念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充满各自特色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既不能也不可能扣在所有国家的头上。
最近一段时间,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在网络上打得不可开交。有“铁嘴”之称的司马南在自己博客上多次刊文,逐条批判一些人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不少网民也在展开激辩,争相按照自己的理解下定义、作解释,好不热闹。明眼人不难发现,网民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一些人极力推崇的西方式人权、法治、民主、自由是不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而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接受这种“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是什么?笔者给不出标准的定义,但稍懂些民主常识的人大概都会同意笔者对这个概念的粗浅理解:既然存在普世价值,或者说总有一种或几种价值是普世的,自然应该是全人类都认同和追求的,最起码也得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它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不容置疑的,没有争议的。很显然,最近一些人宣扬的所谓西方“普世价值”肯定不在此列,否则网民和舆论的大量争议、诟病、痛批从何而来呢?
得不到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不能算是普世的。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与法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博尼法斯在新近联合出版的新书《全球地图册》中,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人质疑韦德里纳是否“过于偏激”地放弃了“人权”、“自由”和“民主”等“普世价值”,他对此回答说:“我一直坚信和捍卫这些价值,但我不无伤感地告诉您,西方世界10亿人口在全球60亿人口中占少数,我们认定的‘普世价值’未必真的就‘普世’,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可见,就连一些西方人都对自己这套价值的“普世性”产生了动摇。
“照人不照己”的价值同样不能算是普世的。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普世价值”是垄断在西方国家手里的——只有西方的价值才是普世的,别的国家和民族的价值都不是;无论西方国家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普世的,别的国家和民族怎么办都不是。但事实是,从近代圈地运动、奴隶贸易、鸦片贸易、血腥殖民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近年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掠夺和屠杀、歧视和偏见就伴随着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历史。可以讽刺地说,西方各国恰好是践踏、违背自身“普世价值”的罪魁祸首。说一套、做一套,对己一套、对人一套,西方在推行人权、法治、民主、自由上大搞双重标准,怎么能说明这些价值是普世的?
在笔者看来,这种“普世价值”的要害就在于否定特色,妄图用一个模子来规划地球上所有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道路。事实上,以地球之大,各国历史与现实情况之迥异,对于人权、法治、民主、自由价值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恐怕就连西方诸国内部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否则英、美、法、德等国怎么会滋生出不同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呢?更何况世界上存在着200个左右的国家,如何能靠一个模子刻出来呢?世界本来就是色彩斑斓的,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不同,价值观念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充满各自特色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既不能也不可能扣在所有国家的头上。
对于中国来说,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经过全民族的长期抗争和奋斗、反复探索和比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在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以今日中国鲜明的体制特色,演绎着今日中国独特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危难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一次尽展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举国全力抗震救灾之时,一些人加大分贝鼓吹西方“普世价值”,无非是想极力否定今日中国之特色,可惜完全罔顾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也完全罔顾西方“普世价值”的历史和现实,终究不会被国人所认同。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