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故事:耳边传来的生命消息 分析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5:11
电台故事:耳边传来的生命消息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08-5-24 16:17:42  评论 0 条
5月14日下午,记者在重庆到成都的汽车上,一路是广播相伴,久违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电台报道说在灾区的土地上,很多人眼巴巴地围着一台车,安静地听着车里的收音机广播。毕竟在塌方、暴雨、废墟的困境里,收音机里远方的安慰是能给无助的人群带来希望的声音。
回溯那一刻,5月12日14点28分,地震波及的成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慌乱中奔跑,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手机通讯中断,几乎所有人都得不到信息,都在茫然中觉得自己深陷孤岛。15点不到,成都市区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还好,没事。让我喘口气。我一路跑上来的。你们都还好吧,告诉我,你们在哪里?安全么?这里是成都交通人民广播电台……”在声波沉着的传递中,大家略略停下了脚步。
5月15日凌晨,成都人民公园,密密麻麻全躺着人。那天成都传说有大余震,在谣言纷飞中,很多市民选择拿着被子睡在露天。大多数人选择听广播、选择听那个从地震开始就不间断让他们安心的声音。声音背后的名字叫孙静、一个特别瘦特别瘦的女孩子。草地上一户3口之家,把收音机调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主持人在追问打电话进来寻亲的女孩——联系不上亲人,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女孩哇一声哭了……男人不满地又把频率调回成都交通台。
安全感
5月12日15点,是孙静的节目时间。14点28分时,她在车上睡觉等着上节目。才睡醒,就发现了慌乱的人群,她笑着问大家——地震啦?她以为那是一句玩笑。她看到的是大马路上拥堵的行人和车辆,一切无序,出于本能,她往台里赶——15点,她该进去播报路况信息了。
14点28分,交通台节目总监詹伟在9楼的家里打着电话,忽然房子晃动,女儿的大幅照片从墙上震落下来,他知道地震了,只是他还不知道恐惧是什么。他一路走,一路给两个副手、给台里打电话,电话都没通。他看到路面乱得不行了。可是听到电台里都在播放音乐。也是一种本能,他开始往台里赶。“路上站满了人,车子乱开。我就很着急。这时候交通广播很重要。我听到当时在播音乐,我认为不该播音乐。”
同样本能地留在直播室的还有交通台的石建蓉副总监、吓哭了的导播菁菁和助理芳芳。于是交通台的直播节目在一片音乐声中照旧播出。
节目开始5分钟后,有人打进来了第一个热线。一个司机朋友告知“清水河大桥一线交通情况一切正常”。 当时没有得到官方消息证实,谁都不敢擅自播报地震消息,作为交通台主持人的孙静只能反复说“不管你在哪个位置,一定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正在驾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随即,15点30分,短信平台上小灵通的短消息出现了:新华社消息,纬度31.0 ,经度103.4发生7.8级地震,震中在汶川,那个陌生的小灵通号码发了50条短消息。
孙静回忆当时的一幕:“我们至今无从查找那个发消息的人。但是,当他发消息说是汶江多少公里的时候,我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谁都知道汶江离成都太近了。”四川地震的消息播了出去。不到16点,摩托车开道,政府送来第一号政府通告和市长讲话的录音。随即,教育局在这里发布第2天的停课通知。
在最初的半小时,交通台派一名记者到地震局,一名记者上街,一名记者呼叫出租车司机,试图收集更多的信息。而当节目刚刚开通的时刻,詹伟发现这些都并不重要,短信平台几秒被刷新一次,6部热线电话时刻忙音。几十条信息一瞬间就有了,什么信息都有了,短信和热线电话完全可以支撑一档节目。
16点直播室拉到了室外,电台门口架起了喇叭,成千上万人翘首围着喇叭。16点32分,成都人民广播电台4套节目打破常规,并机播出。一个机关幼儿园的老师打电话来说——我们把全部娃娃转到安全地方了,让家长们放心。西北中学初一(1)班的老师打电话来说——我们安全转移了,接学生的学生家长都给我打电话,我的电话?啊,对不起我想不起号码了,我赶紧找……那是一档无法策划无法预设节目节奏的直播,从那一刻,似乎所有的人都被提醒了一下,我们可以通过电台报平安或者寻亲。节目从官方安全告知渠道转为民间寻亲中心。孙静相信“灾难来临,人本能的第一步觉得环境不安全,信息受阻,人都在封闭的环境中放大自己的恐惧,想了解一公里半径之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需要有声音告诉他们,我们都在这里”。于是,这档“我们在一起”的直播节目持续直播到了今天,还在持续。
寻呼中心
交通台的导播室里那几天都坐满了坚持多小时的喉咙嘶哑的人,墙着贴着直播多少小时的大写数字,两个导播台, 6部电话全线开通。墙上还贴着市自来水公司、民政局紧急救援中心和市公安局检查处的电话。一线12名记者在灾区各地,必须每小时有新闻传回。政府各部门的官方信息第一时间传到电台,滚动播出。平时一条一条新闻播报,这时候都是一句话一条信息。因为有太多的人需要这个平台了。
12日到13日,节目的主要内容是寻亲和报平安。几个导播都记得有一个都江堰的短消息,是一个受困灾民发给朋友的,说我在幸福大街几街几巷,被废墟埋住了,来救我。朋友把求救消息转到电台,而电台能做的是立刻把消息公布,呼唤救援者。几位导播都知道这是没有下文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发这条消息的灾民最后的下落。这样的消息太多了。
相比有一个孕妇比较幸运。一个重灾区的江油孕妇在原地待着快要生产了,她想要好心人去帮帮她。节目播出第2天,很多人还牵挂着这名孕妇问她获救了么?孙静并不知道,她清楚地知道电台只是一个寻呼中心,她被各方人等倚赖着,同时她也要倚赖各方听众的信息和帮助,而信息传递和汇拢的力量总是巨大的超越人的想象。一会有人打来说,当时就去找了江油立法委,20分钟后赶到孕妇住处,很巧碰上了孕妇生产,母子平安。同样,一位在青城山大桥那里的母亲,发消息来说,孩子没有奶粉了,谁来帮帮我?等会就有好心人帮她送去了,打了个电话来说,叫孙静放心。
人性是美好的。孙静记得12日当晚她着急地在节目中招呼各位司机帮她一个忙,去都江堰拉一些伤员。有朋友打电话来说,近千辆出租车,守候在都江堰,一律亮着应急灯,等在那里。
节目后期曾有意识作一些调整,个人的寻亲消息播得少了,而更多的是播一些成片区域的求救或求助信息,以有限的时间试图帮助更多人。而15日,记者在现场发现,导播毫不犹豫地递了这样一张信息条直进直播室——母亲说,寻找阿坝师专的女儿张胜兰,好几天了,母亲很着急,母亲嘱咐女儿说,如果你安全的话,就在那里多帮助一点人吧。这是一个善良的母亲,谁都不忍心拒绝。
中介平台
地震那一刻,成都10套广播节目,6套在播音乐,4套节目并机直播,这意味着当时广大的一片地区,只在播一档直播节目“我们在一起”。
当别的信息没有时,人们对唯一的信息倚赖是强烈的。政府不断送来消息提供电台发布,说物资送往成都附近的通州、都江堰,因为成都电台本身只负责对成都市区附近发布信息,可是当声波辐射到什邡、绵阳、绵竹,那里的人坐不住了,打电话来骂——为什么没有人送物资给我们,不管我们的死活?他们对电台寄托了太多的要求,认为声音背后应是他们的庇护者,认为电台是一个救灾调度中心。
于是,电台的节目性质也随之在转向。“有车愿意第2天往绵竹方向走么?这里有一批物资要送去。”直播间的声音才落,就有车的消息了。成都教委打电话到电台说我们需要大货车和大客车,你们帮我们召集吧。播出不到3分钟,车就去了;建委要挖掘机,广播几分钟后,就有人说马上来马上来。有人把几千把长柄伞送到台里,需要一辆车。在节目中通报了一下,问题很快解决了,而车还源源不断地开来,私家车、出租车在电台门口排成长龙。凝聚的力量让电台一时无措。电台开始介入实事,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中介者的角色上,把愿意被调配的爱心车和爱心物资都交给妇联。由妇联工作人员组织车和物资送往不同地方,直接送到灾民手上。15日电台自己组织了一天的运送,共运送了价值超过1千万元的药品到彭州。
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经就呼吁过,在救灾物资当中,应该有一些半导体收音机。日本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这样应急的设备,其中就包括一个不需要电池,用手摇就能够发电的这样的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它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就是提供信息让他们能够在灾区的生活度过难关,其实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安慰。詹伟做节目20多年,他清楚地记得海湾战争时,一场战争造就了一个四川经济台。经济台利用电台信息短平快的优势,不断播报国外纸媒体的新闻,成都的收音机很快就买光了。而这次,当江油通水通电后,店家开始哄抬物价,一台10元的收音机价格被哄抬到80元。
何台长做了28年广播,他知道广播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中,已经被边缘化、弱化,而在灾难中它的力量却逆转爆发:“到现在,96个小时,电台成为政府应急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权威的信息在这里发布。有不到3万台的收音机正发放灾区,希望尽量能做到一个帐篷一个收音机。灾民依靠广播了解外界怎么关心他们解救他们,保持着他们对生命的希望。”成都宣传部日前赞扬,这次成都电台即时准确公开信息,消除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自从都市人民政府在成都电台发布第1号公告后,电台4个频率和成都电视台的6个频道已开始并机联播,并开始一天24小时的不间断直播,官方信息得到了最大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大危机的时刻,广播的优势是贴身互动。与电视居高临下的状态相比,它确实是一个让人信任的互动信息源,它在倾听每个人的声音。在这样倾听的过程中,詹伟觉得媒体的影响力一点不重要,做点好事最重要。
14日凌晨两点,孙静终于回家休息了。她一直被灾难的信息封闭着,在狭小的直播空间里,感受着所有的哀伤与悲悯,感受着每一点可能的振奋。每一条寻亲的消息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信任的托付,而每一点物资的运达和每一条道路的开通对她来说都是生命的希望。不在直播间,她就在边上的导播室看电视了解全局,掌握每一条道路的开通情况。当部队进入汶川的时刻,她忍不住在直播室里鼓掌,眼泪流淌。她已经完全走入了灾难的世界。半夜从直播室走出来,走到空旷的路上,她很茫然,她还是没能相信灾难确实发生过了。爬9层楼楼梯回到家,在黑暗的空间,孙静忽然意识到害怕了,她害怕地震。回家抱着家里狂躁的小狗,她担心余震,虽然她一遍遍在自己的节目中告诉成都市民,现在很安全,但是她也有下楼去车上睡的冲动。不过,太困了。
连着几天,每次孙静下班都会被不同的人拦住,一对老夫妻给她留了纸条,说我儿子在棋盘沟附近的工厂工作,那里一直没有消息,可以去营救他们么?当地有棵桃树很好认,桃树边上有一片空地,可以空降,老人画了那里的地图。还有人在汶川没有通路的情况下,爬出来,带了一堆纸条写着被困在那里的人写的口信送到了电台。在这次灾难中,很多人只能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去传递求救的信号,一切现代科技的发达在这里毫无意义。孙静说她一直不敢去看那堆纸条,因为在那样的困境中过去几天,她不知道多少人是活下来的。那是一种无力感。
最初的战斗在告一段落,孙静试图带着心理专家去灾区,她说我们该做的是怎么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把那些痛苦搁在一边。其实,对她自己来说,也是。
短信平台摘播:
成绵路上有烧麦杆、赈灾私家小车太多(包括我)已经影响救援车辆通行,请呼吁!——一个陌生人说。
辛苦了,注意身体,战斗还没有结束,注意休息,大家都关注你的节目,随着事态的发展,注意语言、语气,因为这是一件严肃沉重事件,相信你善始善终,你是好样的!——孙静父亲说
德阳到绵竹个别路口已有堵塞,但绵竹需求较多!关注一下交通,给救护车、救灾车、物资货车等留出道路,关注生命之外,还有饥饿、饥渴、生活必须品,次生灾害……还应该更有效、有律、有序,有组织、有安排,有预见性。着急!多呼吁政府加强相应力度,再多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执行方式,谢谢—一个陌生听众
昨天在彭州回来的路上,好惨,基本上所有的房屋都报废了。现在稳定了又缺物资和吃的,刚才有村民来找政府领吃的时候说,他们3天吃了2盒方便面。一个大队只能领到5卷塑料膜搭临时窝棚,政府请我们吃稀饭,我们不忍心也吃不下。希望大家帮他们,谢谢。—一个陌生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