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年龄为什么含糊不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3:53:28
《红楼梦》不仅无朝代年纪可考,就连主要人物的年龄都没法搞明白。我多次想理清黛玉的年龄,却是越算越糊涂。
黛玉出场时年龄是五岁,那年她的母亲死了,贾母便来信接外孙女去京都,可巧贾雨村要起复,于是一同出发,到达外祖母家。
在这段故事的叙述里,没有时间的间隔,故事是连续的。那么哪怕路途遥远,耽搁时间很长,也只几个月时间,从秋日九月出发,到达贾府时是冬末,黛玉充其量也就六岁。可是,黛玉初进荣府,从黛玉的眼中看去兼看黛玉,所见几个姐妹,除了惜春身量不足没有记述外,迎探姐妹,都是十几岁的状貌。
黛玉在贾府安顿下来,紧接着便写宝钗一家人,这期间也没有时间隔断。因为第二天黛玉与姐妹们“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看到王夫人与凤姐在看金陵娘家人的来信。黛玉不知怎么回事,迎探却知道是指薛蟠打死人命官司的事。薛蟠打死了冯渊,一家人便来京都了。可见时间仍然是连续的。而薛蟠的年龄交待的比较清楚,宝钗的年龄是可以算出来的。薛蟠是十五岁,宝钗比他小两岁,自然是十三岁。宝钗比宝玉大一岁,宝玉又比黛玉大岁,这么看来,这年黛玉该是十一二岁了。从香菱的角度来算,香菱是被人贩子养到十二三岁开始卖的,香菱的年龄和宝钗一般大,这也可证明黛玉不会只有五六岁。从五六岁,到十一二岁,其间的四五年哪去了?
如果不是作者不同时间改动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形,应该是情节的需要。宝黛二人,若从十一二岁开始住在一起,“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未免就显得大了些。宝玉屡次提起的小时候的事,似乎又极像是五六岁年龄发生的事。
偏偏宝玉在第六回里就长大了。在宁府看梅花,宴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然后就发生了与袭人的“云雨之事”。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索性不管年龄,一出场,黛玉就是一青春少女形象。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分了大小宝黛钗,按道理也对,可是“小时候”的事实在是少,发生的,都像是青春期的事。纯“小时候”的时期相对很短,宝黛也还没有多少故事。因只看了前两集电视剧,不知宝黛啥时候换掉少年装,也许该在黛玉从苏州回来吧?按书中所写,颇有蒙太奇的效果:宝玉见了黛玉,看到“黛玉时,越发出落的超逸了”。并没说比原来长高了,可见是已经长大成人,变得不是形貌,而是气质。
宝玉的年龄似乎总长不大。第二十三回,宝玉在大观园闲着没事作的四首即事诗传到了外面,知道是“荣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傅家提亲,傅秋芳都二十一岁了,宝玉不过十二三岁,年龄差距这么多,傅家虽然想高攀,可成亲的希望这么渺茫也敢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宝玉此时十八九岁了,年龄还相差不多。但这么一来,宝玉就没有理由再呆在大观园了。
在当时内外有别,男女分开居住的情况下,非至亲,男女相见是要彼此规避的,连贾母若大年纪,对前来看病的男医生没有躲避,尚且要以玩笑口吻说明自己年纪大了,把医生看得跟猴儿似的,方无碍。若宝玉老大不小的,却与女孩们天天厮混在一起,显然大不合情理。
宝玉住在园中的理由,是因为贾母的宠爱。贾母的地位在贾府至高无上,自然她说过的话是能够被执行的。但这个理由,是有着时间的约束的。宝玉不可能不长大,女孩们也会长大,男女到了知“人事”的年龄,总该避嫌疑了,不然就太不像话。贾母心下不愿承认,宁愿装糊涂,宝黛吵架,一律看成是小孩子拌嘴,无关紧要。也是,如果为避嫌疑,让宝黛分开,如何让爱情发展呢?
《红楼梦》为让宝黛相聚,已经让黛玉的父母早早死了,成了孤儿,只能千里迢迢奔了荣国府来,住下去,而且势必不能回去,才能成此千古一绝的爱情悲剧。若是宝玉不与女孩们住在一起,恋爱的事情要么不能发生,要么就要有一个偶然事件来促成,而且必须是二人一见钟情方可。这又归入张生崔莺莺一类的私定终身偷情俗套之中了,偏书中一再表明作者很不喜欢“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必要别开生面。因此宝黛爱情,虽有着木石前缘的因缘,但以现实的视角来看,其实属于日久生情。而在这天天一起的日子里,二人的两小无猜以至暗生情愫都显得自然可信。
就在年龄改来改去的过程中,给了宝黛爱情足够的发展时间,完成了两人从互相猜疑试探到相知相许完全信任的爱情高级阶段。于是,宝黛的年龄终于长大了,在袭人的提议下,王夫人提出了“明春”让宝玉搬出大观园的计划。
散场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