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不期而至时,先学会拯救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26:45

“天灾人祸”不期而至时,先学会拯救自己
日期:2010-11-19 作者:叶轻舟;张玉斌;仝佟 来源:文汇报
情境各异的“天灾人祸”总是不期而至,这些突如其来的危险具有人们难以预测和扭转的本性,能否正确自救将决定当事者的生死。命悬一线,并非是普通人永远不可能遇到的绝境;懂得应对,才能绝处逢生。
15%的人遭遇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哭泣、尖叫甚至妨碍其他人疏散,而此时恰恰是需要迅速行动的关键时刻。只有大约10%到15%的人能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行动。因此,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请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在电光石火的生死分界线上,人们需要知道一些来不及想却知道如何去做的自救技巧。如果你拯救不了世界,那么至少要学会拯救自己。
火车失事:抱头抗撞击
在人们的眼中,火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厚重的车厢、坚实的车轮无不给予人们心理上的保障,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火车发生倾斜、摇动、侧翻,在此时快速反应是防范因金属扭曲变形、箱包飞动、玻璃杯破损飞溅造成伤害的最佳求生办法。你的动作一定要快,必须马上反应。背向火车前进方向的乘客如果太晚接触地面,应该赶紧双手抱颈,抗住撞击力。
◆趴下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被抛出车厢。
◆低下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头部受伤。
◆火车出轨向前行进时,不要尝试跳车。
◆若人在走道,要让自己倒在地上,背部贴地,脚朝火车头的方向顶住任何坚实的东西,膝盖弯曲。
◆若人在卫生间,不要管裤子提起没有,也不要管手干了没有,赶快坐地上,背对着火车头的方向,手放在脑后抱着,尽力支撑住身体。
◆若人在卧铺厢,保持放松的静卧状态:这是撞击救生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火车停下来后,不要贸然在原地停留,因为车厢起火爆炸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可将装在紧急物体箱内的锤子拿出,打破窗户爬出去或采取各种方式打碎玻璃逃离车厢。
◆如路轨通电流,不要走出火车,除非乘务员告知已经截断了电源。
沉船时弃船逃生
弃船命令由船长发布,船员及旅客应服从指挥,做到忙而不乱、互助互救。在撤离舱室前,首先应尽可能地多穿衣服,戴上手套、围巾,穿好毛袜、鞋子,再穿救生衣。
◆跳船前如果没有时间放下救生船或救生筏,要走到正在沉没的船逆风的一边,避开螺旋桨。
◆正确的跳船姿势:左手紧握右侧救生衣,夹紧并往下拉;右手五指并拢捂住口鼻;双脚并拢伸展,身体保持垂直,头朝上,脚向下起跳。
◆你在水中的位置要离沉船远一些,以避免船下沉时卷起的漩涡把你吸进去。
◆跳水时,如船舶四周海面上漂浮着燃烧的油火时,要在船舶的上风侧选择适当位置,然后深吸一口气,用一只手掩住口鼻,另一只手遮住眼睛及面部,两腿伸直并拢,侧身垂直向下跳入水中。
◆入水后要向上风方向潜游,如需露出水面换气时,应先将手伸出拨动水面,拨开火焰,头露出水面后立即转向下风,做一个深呼吸再下潜,向上风方向游去。如此反复,直至游出着火海面。
触电先断电
心室纤颤是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当电流量接触身体达到18—22毫安时,会导致呼吸肌不能随意收缩,致使呼吸停止,发生严重窒息。触电电源与皮肤接触的部位主要表现为烧伤。由于触电时肢体肌肉强烈收缩,还可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电击伤也可引起内脏损伤或破裂。
◆在触电后的最初几秒内,人的意识不会完全丧失,触电者可用另一只手抓住电线绝缘处,把电线拉出,摆脱触电状态;如果触电时电线或电器固定在墙上,可用脚猛蹬墙壁,同时身体往后倒,借助身体重量甩开电源。
◆救援的人绝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度,而且会使救助者自身的安全也受到电击的威胁。
◆如果一时不能切断电源,救助者应穿上胶鞋或站在干的木板凳子上,双手戴上厚的塑胶手套,用干的木棍、扁担、竹竿等不导电的物体,挑开受伤者身上的电线,尽快将受伤者与电源隔离。
◆对触电者的急救应分秒必争,若发现心跳呼吸已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措施,除少数确实已证明被电死者外,一般抢救维持时间不得少于60—90分钟。如果抢救者体力不支,可换人操作,直到使触电者恢复呼吸心跳,或确诊已无生还希望时为止。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很危重,这时应一面进行抢救,一面紧急联系把病人送往就近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在转送医院的途中,抢救工作不能中断。
◆平时养成检查电路的习惯,发现电灯开关、灯头损坏,插座盖破损,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不检修,铁壳上不装地线等,及时报修。
汽车落水莫惊慌
每年平均会发生1.1万起水淹没汽车的事故。发生这类车祸时最大的危险是当事者因为惊吓而丧失行动能力,使其面对明显的生还机会而无能为力。
◆车辆未沉没之前应弃车逃生,因为在充满水之前它不会立即沉没。水的压力使车门很难打开,若有机会可以摇下窗玻璃,从中逃出。若车窗关闭,用尖硬的东西如螺丝刀等物扎车门玻璃的下部,它会应声而碎。
◆记住即使车辆沉入水底,也有办法逃生,因为车厢注水可能需要时间。
◆引擎所在一端会首先下沉,另一端的车顶部会困住一泡空气,可伸头进空气泡中呼吸。
◆解开安全带,开亮前灯和车厢照明灯,既能看清四周,也有利于救援人员搜索。
◆逐渐下沉中,车身孔隙会不断进水,到内外压力相等时,车厢内水位才不再上升。这段时间要保持镇定,耐心等待。内外压力不一样时,强行打开车门反而给自己增加难度,减少了逃生机会。
◆水位不再上升时,深深吸一口气,把车窗摇下来。如果摇不下,就用任何坚硬的东西,例如螺丝刀,砸任何一块玻璃。
◆浮升时慢慢呼出空气。车里和肺里的空气压力跟水压一样,上升时肺里的空气会膨胀,若不呼出过多的空气,就会使肺受损。
面对危险怎么办?自救,从教你孩子开始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让孩子一直生活在安全、幸福的世界里,可是生活不是温室,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危险无时不在,意外无处不有。当意外发生时,他们所拥有的,往往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运用自救技能,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做出正确的反应。采用安全的应急措施,才有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命。
家中谨慎防火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大约发生4万多起火灾,其中10%的火灾是由小孩用火不当甚至是玩火造成的。可见,学习了解一些消防知识,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自护心得:
◆家长不在时,不要擅自使用天然气或液化气。
◆不要玩火,诸如点火烧废纸、烧柴草,在野外堆烧废轮胎、废塑料,还有的在黑暗处划火柴、点油灯照明,或弹火柴棍、烧马蜂窝……极易引发火灾,近几年我国因少年儿童玩火引起的火灾每年达3000余起。
◆防止因蜡烛引发火灾。因为使用蜡烛不慎引起火灾的事例不胜枚举,尤其在宿舍之类的地方。在使用蜡烛时应该注意:蜡烛一定要固定好,最好放置在烛台上,即使没有也要用绝燃材料做成一个简单的“烛台”;要做到人走火灭;切忌拿着蜡烛去床上、床下、衣柜等狭小的空间内寻找物品,这样很容易引燃其他物品。
◆夏天使用蚊香要小心。一盘点燃的蚊香,香头的温度可能高达两三百摄氏度,很可能点燃其他物品。使用蚊香时要注意做到:蚊香要放在金属支架上,并距桌椅、床、蚊帐等可燃物一定距离;不能放在易被人碰到或被风吹到的地方。在熄灭蚊香之后,最好用水将其冷却一下,以防“死灰复燃”。
电器突然起火怎么办
一个周末的夜晚,小强和父亲一起在卧室里看电视。突然电视机发出了一阵怪响,冒出了浓烟。小强立刻跑去接了一盆水来,父亲紧张地阻止了他:“千万不能泼水!”
自护心得:
很多人见到着火的第一反应都是浇水灭火,但是对于着火的电器,浇水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面对电器失火燃烧的情况应该这样处理。
◆电器若散发像燃烧橡胶或塑料的气味,甚至冒出白烟,这时电器就有燃烧的危险了,应该立刻拔掉电源插头,要经专业技师检查才可再用。
◆切勿向失火电器使用任何灭火器或泼水,即使已经拔掉电源也是如此,因为机内的元件仍然发热,还是有可能造成危险,例如着火、迸出烈焰产生毒气,电器内的某些元件甚至可能爆炸。此外,此时电器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会引起人的触电。
◆如果燃烧的是电视、电脑等带显示器的电器,此时应该拔掉插头或关掉总开关,然后用灭火毯或湿地毯、毛巾等盖住电视机,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而且一旦爆炸,也可挡住荧光屏玻璃碎片。
◆对起火的电器做了一定处理后,最好保持一定距离,不要上前查看,等待消防员到场处理。
灭火器使用攻略
有些孩子因为好奇,喜欢用灭火器来做游戏,这种行为是有可能发生危险的。首先,灭火器喷出的泡沫是有可能使人冻伤的;其次,灭火器是重要的消防工具,如果在玩耍中被用掉了,万一不幸发生了火灾,那么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那么每年的火灾发生率将会减少三成!
自护心得: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式、二氧化碳式以及泡沫式三类,它们分别适宜扑灭不同种类的火灾,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干粉式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使用方便、有效期长,一般家庭使用的灭火器都是这一类型。它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应该注意:在使用之前要将瓶体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然后除掉铅封,拔掉保险销,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在距火焰2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摇摆,喷射干粉覆盖燃烧区,直至把火全部扑灭。在火熄灭后也要注意,因为干粉的冷却作用甚微,火势还有复燃的可能性。
◆泡沫式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和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使用泡沫灭火器时应该注意:人要站在上风处,尽量靠近火源,因为它的喷射距离只有2--3米,要从火势蔓延最危险的一边喷起,然后逐渐移动,注意不要留下火星。手要握住喷嘴木柄,以免被冻伤。因为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多,对人体也是不利的,所以在空气不畅通的场合,喷射后应立即通风。
◆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是一种新型的压力式气体灭火器。它灭火性能高、毒性低、腐蚀性小、灭火后不留痕迹,使用比较方便。它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和低压电器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有开关式和闸刀式两种。使用时,先拔去保险销,然后一手掌握喷射喇叭上的木柄,一手按动鸭舌开关或旋转开关,最后提握器身。需要注意的是:闸刀式灭火器一旦打开后,就再也不能关闭了。因此,在使用前要做好准备。
油锅起火怎么办
2009年7月的一天,杭州市一家居民楼内冒出了滚滚的浓烟,火灾是14岁的小美独自一人在家做饭时引起的——油锅突然起火了。
自护心得:
炒菜时遇到油锅起火,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用锅盖把油锅盖上。如果是用煤气灶做饭,一定要关上开关;如果是炭火,应立即把锅端离火源。锅里的油火隔绝了空气,燃烧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熄灭了。
◆不要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是水灭火。因为油在燃烧时如果碰到了水,会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甚至爆炸,而且还会灼伤人体。
◆赶紧往油锅里放些青菜。因为青菜放入油锅里,会起到充分隔绝空气的作用,也能起到冷却作用,油火会很快熄灭。也可向锅内放入沙子、米等把火压灭。
◆在火势不大时,用湿抹布覆盖火苗,就可灭火。
◆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油溅出锅外,否则会扩大火势。
高楼自救,外国这样做
逃生篇
美国:人人掌握“生命安全101”
据统计,“9·11”事件当天有1.3到1.5万人从大楼撤离,是现代史上之最。美国消防专家说,很多美国人正是由于熟练掌握了逃生秘诀——“生命安全101”规范,才幸免于难。
“生命安全101”全称为建筑物、构筑物火灾生命安全保障规范,紧紧围绕生命安全而制定,要求建筑方按规范来设计,而楼内的人员则应懂得如何在火灾中安全自救。
在美国,几乎人人都接受过“逃生”培训。“9·11”事件中,除了部分人是靠消防人员疏散离开世贸大楼的,大多数人都是运用自身掌握的消防知识逃离危险之地的。灾难临头,训练有素的美国人没有慌不择路、互相挤压,而是选择了真正有意义的逃生手段——从安全出口和消防专用电梯安全离开。
日本: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
日本人住进高层酒店第一件事是到处查看,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除了检查安全通道到底通不通,他们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万一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救援篇  委内瑞拉:直升机扑灭高层大火
2004年10月17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市56层高的中央公园东塔楼发生严重火灾,大火吞噬了34层以上的建筑物,共有25名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因吸入有毒气体受伤。
火灾发生后,加拉加斯100多名消防队员和200多名军人赶到现场灭火,武装部队司令部还调来两架直升机向大楼喷水灭火。经过近20小时的奋战,大火才被扑灭。
法国:配备先进消防员防护系统
消防队员们的个人安危历来是消防指挥员十分重视的问题。随时能知道自己的队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是指挥员作出现场指挥、决断的根本依据。法国日前推出一种名为“救亡”的装置系统,能迅速而及时地反应出正在战斗中的消防队员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消防指挥员能作出相应的措施,提供有益的帮助。
该装置系统由设在指挥中心的一台中央指令仪和由投入灭火抢险战斗中的消防队员个人携带的微型信号机组成,通过无线进行双向联系。它们之间的最大有效距离是1500米左右。在灭火抢救过程中,该装置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使用,每台信号机便不间断地传回携带者个人相关的大量信息。例如消防队员个人背负的空气呼吸器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遇到困难要求帮助等各类信息。
器具篇  高楼逃生鞋
2004年7月,67岁的丹麦人延森发明了一种高楼“滑动鞋”安全系统,将其安装在丹麦的高层建筑内,帮助人们在紧急时刻逃生用。这种“鞋”靠安装在大厦外面窗户旁边的一道窄钢轨上下滑动。
滑梯或滑道
日本研制了一种用不锈钢制作的螺旋形室外滑梯,每层有两个回转,设计有安全下滑的坡度,下降十分平稳。英国研制了一种能在5分钟内完成充气的尼龙膜充气袋,充气后的尼龙膜袋立刻成型为槽形倾斜滑道,人员可在柔软的滑道内迅速脱离危险。
逃生系统装置
逃生系统装置较之救生道更为复杂,这是一种组装起来的机械装置。德国研制的是一种由运载器、载人舱和齿轨三部分组成的救生系统,齿轨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对一幢35层的楼房来说,救生速度可达每小时250人。
阿根廷的类似装置是由嵌齿轮和单轨道两部分组成,轨道上附有若干装人小箱,每个小箱负重200公斤,这种装置疏散人员比较快。
袖珍降落伞
美国研制了一种袖珍降落伞背带,附一副弹簧锁扣。使用时,将锁扣固定在物体上,套上背带下滑。
日本有一种自垂救生索,它和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连在一起,绳索则安装在每个窗的外墙上框部。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有动作,这些绳索便自动脱垂,在各个窗口形成一条条救生路线。
本版稿件选自《这样逃生最有效》(叶轻舟、张玉斌著,哈尔滨出版社出版)、《面对危险怎么办?》(仝佟著,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