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0:52
看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里面的宰相张廷玉,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相,皆是稳如泰山。正是依了他的人生座佑铭“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五十多年的为相之路,只凭恃着这一言而稳坐大学士军机大臣宰相之位。
同时他亦是心机深沉之人,言行举止皆思虑再三,也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的为大清皇朝而事君,他的门生子弟也遍布天下,但言行举措皆洁身自律,身正影正。真可谓是大清帝国的名臣名相,能臣能相。也真不愧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对他深望倚重。
他的人生语录: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使他无论在任何场合,在三朝皇帝各异的秉性脾性之下都能安之如素,那份事君为臣的趋退之心的份量把握到炉火纯青。在古稀之年依旧颤颤微微的谆谆醇醇于帝皇和各路臣子间。
唉,做宰相做大臣做到他这种地步,真的是古今罕有。从大清帝国的创造到大清帝国的鼎盛之期,康熙的慈政,雍正的严政,乾隆的仁政。虽然三代帝皇皆都是明君,但作为帝皇的人,他们又是多么的深沉呢?每个皇帝的个性不说,当就说那能稳坐皇位的那份深沉心机,康熙与乾隆他们两个皇帝的心机自不必说了,康熙与乾隆的心机深重,雍正的猜忌多疑都是让人战战兢兢,伴君如伴虎。然张廷玉却善始善终到最后。
张廷玉是受重于雍正,被雍正视之为股肱大臣,创建军机处,而由张廷玉规划建立军机处制度和完善奏折制度。在雍正朝时,唯他是最为雍正相信的一个大臣。处处小心谨慎,事事细致周密,谨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少说多做是他立身的主导思想,也是他的为官之道。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默默去做,不事张言,事成为主之功,事败为己之责。雍正赞为“器量纯全,抒诚供职”。死后命其享配太庙。终清一世,汉大臣以功臣配享太庙的,惟张廷玉一人而已,这是清朝历代皇帝对汉大臣给予的唯一一次最高礼遇和殊荣。虽然在晚年后因乞休,配享与乾隆发生争执而遭到猜忌,让其心存芥蒂,但依然死后尊其世宗雍正遗诏配享太庙,全始而终。
一生的时光皆付与大清帝国,一生的路皆是那么谨谨慎慎,宵衣旰食地走过。是因为他的多做事,少说话,是因为他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很简单的一句话,很简单的一行字。然而又如何让人能做如此之好呢?这是与之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有内向外向之分,有好言寡默之分,也与一个人的秉性有关,有着勤谨懒散之分。性格外向好言者,秉性懒散者,是难能保持这一人生本份数十年如一日如一时般的始终坚持下去,而做官却不是论个性而定。即便排除此秉性个性之事,只言其一条为人,为官,为事便难以持之。
为官那是古时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皇朝,而如今的为官那是有涉于政治,我一向对政治不感兴趣,且不去管它。为人,为事却必得涉及了。
现实的社会,也是自古以来人类的群居生活所定。做人,作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必定得与人相处,与人为好或是与人为恶了。然而就是处之于这个现实社会中与人相处就有讲究为人处事之道。
虽然我的人生无甚大波大浪,但自小的冷眼旁观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来看。这个社会与人相处还真的得万当万言,不如一默。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悉的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皆都是不能如别人所说的那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不能因为是熟悉的人或是亲人或是朋友就能肆无忌惮的放开心怀的说笑。有很多时候有很多的话是不能说的,更不能随便说的。
有俗语:说出去的话,放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好话别人可以听,可以当笑话当奉承的话听,坏话可以听,可以当笑话当浑话听。然说者无心,听者又是否有心呢?虽然当面不会说什么,但那已入了心的话又何能说言者无心,更或是说你是个坦白直率,毫无心机的人?在话一旦入了心之时,听者只会想到自己是否受到伤害,而说者呢,说过已经忘了,但却在无形中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存上了芥蒂。
更有甚者是,话一说出口,你的为人,你的修为,你的性情皆透露而出。好听的话,得体的话,别人会开心,会觉得你是个不错的人。不好听的话,别人会心里不痛快,也会在心里认为你是个没有头脑没有心胸的人,不值得他为你惦记或是入心。而有了这样的理解,先入为主的便会慢慢地淡忘你,将之从生命中排斥,人生也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罢。
说话处事,从古至今,在许多的人眼中就是一种修为,一种让人捕捉的好恶之感。有修为的人,说出的话自然是得体端庄,然这世上又有多少的人能达到那样的境界,能在言谈举止中便会人人喜欢上呢?除非那人秉赋便是一个讨人喜的人,不然,各有各的气性,各有各的造化,只能以物以类聚来融入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了。
小时起,妈妈总跟我说,做为一个女子,要做一个心有内才,有主见的人。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见风使舵,不能生活毫无章法。为着以后,为着一个家,能持好,规化好,算计好,此外不能学那些八卦女子随便八卦自己的或是别人的事。那时,我很不懂,不懂那么小,就得为这个人生修敛心性,学做一个贞静有心的女子。我只是在心里揣测何为有心之人,何为无心之人;何为有才之人,何为无才之人。小小的心里希望自己长大了能做个像妈妈说的那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可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然而,这是一种做人的方法,且也与各人的心性有着极大的关联。如何能在养好自己的心性之中再做一个合格的女子呢?当就说我的心性没有一点美好,更何况那与人相处就别说好了。我只有在许多失落的时候黯自叹息了,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怅然。总会想起小时候心里默默所立的主导思想,想起那时的天真与敏感。长大了学会将自己的敏感心敛起来,学做一个在喧哗中静默坦然的女子,但依然有着深深的自弃和妥协感。
我可以学到静默,学到无言,然而我却学不会让自己的心性开阖有度,也无法做到人生的张弛有度。很多时候我对于人生事件突然的降临有种张惶失措感,有种恐惧压迫感,也很多时候我在无所事事中有种懒散无力感,有种抑窒默哀感,更在许多的失落空茫时有种深深的孤静寂寥感,有种自怨自怜感。
可以长长久久的不言不语,然却无法做到能在言说之间不出放任之感。陡然的心性所至,便无遮无拦地说出来不该也不能说出的话,是一种无心,是一种放任,也是一种可以一吐为快的张狂。可是却并不是可以让人喜欢的话,也往往让人可以弃之可以伤之的话。
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言说是多么重要的事件。因为许多次的失语,因为许多次的放任心性,也因为许多次的脾性所至。我所说出来的话总是那么尖锐多刺,让他人无法承受,亦让人退之其远。在我的心性中,我本不会说那样尖刻的话,也本不会去浪费口舌,更没有那种心情去计较与人相处的好与坏。只是我毕竟说了,也毕竟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我问自己为何呢?本就是淡然的,本就是静默的,又为何要用那么尖锐的话来体现自己的存在呢?是否因为自己的排斥感与厌恶感?是否是因为自己总想在生活中寻个为什么。然生活毕竟是靠心去体会的,不是个为什么就能启开。
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不喜欢别人问为什么,会认为别人在窥测他的内心,探窥他的秘密,更或是一种内心深处不为他人所知的软弱。我可以在别的心志上学会控制自己,但总是学不会在言语上在心性上控制自己,总喜欢问为什么,不论是自己的为什么,还是别人的为什么。有时善意的会拐弯抹角的摆脱掉我的为什么,深沉的会沉默淡然了之,好恶的会直接的拒绝,实在的会吱吱唔唔地解说。总归最后是他人的厌烦,是自己长久的自忖,我知道了世上之事牵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便不可去千讫百求的寻问为什么。不仅许多时候求之不得,更会失去一份美好。而在求取到一个模棱两可的结果时,却往往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合谐关系了。在人生的跌跌撞撞中,我告知自己,没有结果的结果便是最好的结果。但那只是理性上的知之明了,感情上依然是学不会。
终究那是生存在现实社会中为人处事中的与人相好罢。无论好与坏,无论喜欢与否都不可随便嚷之,言之。否则便会让人认为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更不用去说有无心机,心地是否纯正与坦然了。那时,话已说了,伤已成了,心里只有一个感喟,不会去从反面认为你是个心地单纯的人。只会从正明认为你是个没有修为没有修养的人。多么让人难堪,多么让人羞愧。
生活中,别人总是从一句多余的话,从一句小小的误语中去看你。亲者会教导你,疏者会疏离。而文字里,总是看那些只言片语中一个美好的人或是一个丑陋的人的面目是如何了。看《雍正皇帝》里的张廷玉,思他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品他的人生,是多么值得人去尊敬去追循。
从那些精言僻语中,从那些飞龙凤舞的文字里,从那些文臣武将中,看出他历经大清三朝而载入史册。是他的为人,是他的处事,是他的自律。我脑海中有他清晰的面目,那是一个心机深沉,秉赋纯厚的男子,那是一个张弛有度,谨慎刻苦,周敏细致的男子。我想,如果能将他从臣相官道中摆脱出来,定也是温柔宽厚的丈夫,慈爱严厉的父亲,孝顺恭敬的儿子。大清帝国,皇帝中喜欢雍正,臣子中喜欢张廷玉。
唉,做人,为人处事,虽然说坦率好,措辞好,但终究还不如静默的好。面对事事,一切淡然处之,只用眼用心看,于情于景一切都无声胜有声。生活如是,交际如是,情感亦如是。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