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30:45
作者:白马
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 一论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1949年-1992年)的代表作。这部鸿篇巨制从一九八六年问世以来(一九八六年出版第一部,一九八八年出版第二部,一九八九年出版第三部),获得长时间的社会轰动效应,在第三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中名列前茅,是新时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实主义力作。
我对路遥怀着深深的敬意,这敬意从18岁读他的《人生》就开始了。读了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心灵更是被再次震慑。路遥用一支朴实、凝重又不乏青春气息的笔描述了乡土中国那个平凡世界中的人和事;以及这平凡世界中人们的喜喜悲悲,引起了许多读者尤其是来自农村读者的广泛共鸣。
读《平凡的世界》,首先被路遥“出污泥而不染”,“不随大流”的品格感动。在当今先锋、新潮小说的波浪之下,他却有个性的选择了自己善于驾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是一种明智,也是作家对自身的把握。正因为路遥对自身的把握以及他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刻的人生感悟,对土地、劳动、农民命运的特殊情怀,才促使他创作出了《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新时期里程碑式的长篇力作。
文学应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是最能贴近生活和大众,也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不会过时,那些“先锋”“探索”有的只是“玩文学”而已,达不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高度、深度、广度。正因为《平凡的世界》的不同凡响,才荣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榜首。
如果说《芙蓉镇》是一条河,那么《平凡的世界》这是一片海。如果说《浮躁》是一座山,《平凡的世界》就是一条连绵的山系。该书严肃的创作态度,广阔的社会场景、众多的人物群体、对劳动与爱情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慨与抒情,这一切不时地激荡着心灵。我们看到了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
读一读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升起》,我们更能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付出了多少辛劳与含水。只因为他有这样真诚的态度、苦行僧式的精神,才写出了这样感动人心的好作品。
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
——二论《平凡的世界》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要说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我认为当首推路遥《平凡的世界》,甚至在整个现当代文学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
它不同于《子夜》《家》,写的是另一个时代另一种人物的命运;不同于《倪焕之》,仅仅是单薄的几个人物;不同于《海艳》,仅仅是语言的诗意空灵;不同于《围城》,是一部哲理小说;不同于《蹉跎岁月》,写的是知青生活;不同于《黄河东流去》,对中华民族苦难命运的追忆描述;不同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主要写一个“四姑娘”的不幸命运;不同于《白鹿原》,写的是一个家族的“秘史”;不同于《人啊人》,用意识流手法呼唤人性的复苏;不同于《古船》,写了一条沉重的“古船”,使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不同于张承志的 《心灵史》,写了一种信仰的伟大;不同于《李自成》是历史小说;不同于可算作史诗式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也是写农村题材,可惜《创业史》没有完成。
还有近年来的田雁宁的《无法悲伤》、莫言的《丰乳肥臀》及杨志军的西部系列,但与《平凡的世界》比,显得那样的单薄。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不但可与现当代任何一部长篇小说(多卷本)比美,而且可以与外国的《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等比美。中国在新时期能出现这样一部作品真是令人兴奋,它看似质朴、实则充满魅力,看似像一片远山,当你一旦攀登上去,则会发现一处处美的风景。
当今三流、四流、黑色、黄色小说充斥的天地,更看到了《平凡的世界》卓尔不群,那些性小说、家世小说、消闲小说只不过是一堆文学垃圾。可惜,到现在还有许多人未发现《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价值,还未肯定在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价值。
《平凡的世界》借鉴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长篇艺术的经验,也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等的创作手法,融合中西,借鉴古今,大放奇彩。《平凡的世界》像一片汪洋肆意的海洋,巨涌起伏,浪花飞溅。
同样写农村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文笔所致,但没有《平凡的世界》这样广阔的场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曲独奏而不是交响曲。贾平凹是语言大师,他的《浮躁》给人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但缺少一种力度。再往前,如浩然的 《艳阳天》、《金光大道》都太受时代的局限。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多卷本长篇小说。
气势恢宏的史诗品格
——三论《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以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广阔社会生活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在这新旧交替时期,城乡各种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历程。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充满着文明与落后、现代与古老的生活方式、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小说既描写了极“左”错误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又描写了改革步履艰难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作家努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展示当代生活。小说构思宏大,气势恢宏,具有史诗品格。
小说丰厚的意蕴,是通过复线式的结构形态表现出来的。
孙少安与孙少平的人生奋斗之路是小说的主线。小说通过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概括城乡交叉地带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在现代意识冲击下,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现代文明的热烈向往。小说还安排了两条复线。一是田福军的沉浮。田福军是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处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由县革委副主任——受到贬斥,闲置上挂——晋升为专员、地委书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干部队伍的风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另一条复线是双水村群众生存环境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冲突。改革开放使这个贫困的村庄激荡起来,新的矛盾开始出现,这里既有家族之间的冲突,也有父子、邻里、干群之间的冲突,从而表现出不同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心理的冲突。从一个角落,充分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种种奇观。总之,小说相当真实而深刻地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历史时期全景式的生活画面。小说将社会历史主题与人生命运主题交融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说,小说具有了气势恢宏的史诗品格,是一部全景式的当代生活画卷。
创作方法及其他
——四论《平凡的世界》
1.小说的戏剧化处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借鉴了喜剧的手法,将小说人物情节戏剧化处理,同时又让人感到天衣无缝、相当自然。
如:在安排孙少平爱情线索上,就用了戏剧中矛盾的戏剧化处理。少平爱红梅,红梅却爱顾养民,顾养民后来爱金秀,金秀却爱少平,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少平。
再如:孙少安这个人物,田润叶爱他,他不敢爱,向前爱润叶,润叶却不爱他。通过这种矛盾戏剧化处理,人物主角多角安排,使人物及情节更具立体感。
2.两条线索与两个场景
路遥自己说过,《平凡的世界》写了三个场景:少安是近景、少平是中景、田福军是远景。而我却认为《平凡的世界》写了两条线索、两个场景。在艺术欣赏中,读者的审美欣赏角度与作者的本意有区别甚至相反,这是正常的。
《平凡的世界》主要写了孙、田两家,孙家有孙玉厚、(孙玉亭、)孙少安、孙少平、金秀、满银、兰花等人物。田家有田福军、(田福堂、)田晓霞、田润叶、润生、向前等人物。通过这两家交错展开许多人物和故事。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并以此带动其他人物群体。如《红楼梦》通过宝黛爱情为中心的描写带动其他大大小小的爱情故事一样,但主要写了孙少平、郝红梅、顾养民、金波、金秀、兰香这一群青春人物。正因为写了这一群青春人物,才使作品在朴实的文字之间,跳跃着一种青春的气息。
《平凡的世界》主要是沿着二条线索,写了两个家庭。二条线索:一条是少安从一名普通农民走向农民企业家,办窑厂,建学校的道路。一条是孙少平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史、生活史、爱情史、心灵史。
通过二条线索,描写了二个场景。一是以孙少安为中心的家乡人物展示的农村场景;一是以孙少平为中心展示的外面世界,写城市场景。
从这两条线索、两个场景看,作者对古典名著《红楼梦》是有所借鉴的。《红楼梦》里写了宝黛爱情、贾府兴衰两条线索,写了荣国府、宁国府两府;大观园内的纯洁世界与外面的污浊世界。《平凡的世界》的两条线索也是如此。路遥写得如此出色,说明他对长卷小说的创作是深有研究,借鉴不是死搬硬套,而是灵活应用。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
——五论《平凡的世界》
路遥从步入文坛,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现实主义之路。他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对社会历史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对艺术方向能够准确把握。他一方面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为人生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克服传统现实主义凝固、滞重的不足,博采众长,尤其借鉴现代主义某些手法,从而发展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小说以情节为框架,以心理描写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把展示人物心理历程放在艺术描写的中心。这是对传统小说擅用白描手法的重大突破。作者大量运用意识流小说心理分析方法剖析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心灵奥秘,同时又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感觉印象、梦幻、潜意识等多种手法,大大扩展了小说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小说在审美形态上,突破了传统小说关于悲剧、喜剧的模式,出现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形态。作者把悲剧中的崇高壮美、喜剧中的滑稽讽刺这些不同范畴的美学手段交织融合使用,构成了超越悲剧,也超越喜剧的艺术效果。
小说包含着巨大的悲剧内蕴,人物的人生悲剧,爱情悲剧,其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崇高美,但作者又在不少地方运用喜剧手法加以表现。如批判斗争疯老头田二,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悲剧内容,但小说却是运用“移位”、“反差”等喜剧手法表现的,这种戏剧性更强化了悲剧效果。贫穷而激进的革命家孙玉亭显然是被时代扭曲的悲剧人物,但作者却是采用内庄外谐的幽默手法刻画的。他常常忍受着饥肠饿肚,拖拉着一双麻绳的破鞋,穿着破衣烂衫帮助支书田福堂“闹革命”,“只有在这社会的大风大浪里,他才把饿肚子放在一边,精神上享受着一种无限的快活。”作者通过反常态的手法,对孙玉亭进行了讽刺、嘲笑。
小说的艺术创新,还表现在浓烈的抒情和深刻的哲理的完美结合上。对普通劳动者的关心和挚爱是贯穿小说的精神纽带。路遥自称是“土著”作家,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他是怀着庄严的敬重之情来写农民的,赋予他们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感情,顽强的生命力量。作品的激情总是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又是作者按耐不住内心的激情,直接站出来抒发人生的真谛。当矿工王世才为救护工友壮烈牺牲时,作者激动不已地写道:“我们曾认为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本身。”这些抒情议论是作家真切人生的体验,闪烁着睿智的光彩。它启人深思、催人奋进、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平凡的世界》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新时期小说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发展趋向。
人性美、人情美、悲剧美
——六论《平凡的世界》
读《平凡的世界》,通过一涌高于一涌的故事情节,最后让我们看到了作品中许多人物塑造的人性美、人情美、悲剧美。
人性美。如:少平救少女。
人情美。如:兰花对丈夫满银的依恋
悲剧美。如:田晓霞美丽的死了,秀莲得了肺癌等等。
小说中人物塑造是成功的,似乎少平是主角,似乎又不是,好像又感到是一组青春群体人物是主角。当然,少平、少安自然是两个中心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作品中的中心人物尤其是孙少平更有一个清晰的性格、情感发展史。
作品的开头似乎有些不成功,似乎可以再写好一些,但对这样长卷的作品,长河小说,不应苛求的。路遥欣赏托尔斯泰说的话,“应把艺术的打击力量放在最后。”路遥是深有所悟、深谙此理的。读完全书我们有一种对生活和时代的思考,对农村走向城市、对三大差别等问题的思索
孙少平和高加林一样,是作者塑造的“边缘人”典型这“边缘人”路遥自称是他的发明。所谓“边缘人”就是来自农村、读过书、却不安于农村现状、向往城市走向城市的青年人。他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却不是城市人,有时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他们在奋斗过程中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人情的力量、悲剧的壮美。如果概括地说,无论早期的《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所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母题:农民子弟的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说有人读了言情武侠、新潮小说之后,再读《平凡的世界》,说这的确是好作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许多像孙少平那样的边缘人引起心灵的共鸣。鲁迅发现了“啊Q精神胜利法”,路要塑造了“边缘人”这一形象。许多“边缘人”来在农村,读过书,未考上大学,不安农村生活,投奔城市,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苦闷、追求、抗争、奋斗、创造……他们的奋斗充满着成败得失、酸甜苦辣……这是许多读者最能引起共鸣的。
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洋溢着人性之美,令人惋叹。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以田晓霞之死了结,显示了悲剧之美。
能引起共鸣的还有作者的生花妙笔。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就像活脱脱来自生活之中,来自身边、使人感到真实。
是啊!艺术创作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对劳动、生活、爱情的赞美与思索
——七论《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语言上叙事、抒情、议论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充满了思辨色彩、哲理的光芒。作者用思辨哲理的语言,对劳动、土地、生活、爱情进行了赞美,尤其是对劳动的赞美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基调。
对劳动的态度与赞美书中比比皆是。
如卷二中:“农民的孩子呵,它们的第一堂课就是劳动!”
再如卷五中:“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崇尚那些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又如卷六中:“劳动,只有劳动才使人尊严地活着啊!”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的劳动和创造才是值得骄傲的。”
在路遥信中,“劳动是神圣的,劳动者是值得崇敬的。”
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没有深刻的感情,路遥自少家贫,乞讨他乡后被他的伯父领养。他受过苦难,他懂得创造,对人生和生活他有深刻的感悟。这一些都体现在《平凡的世界》之中。
如卷二中:“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的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润叶与少安,因两个家庭贫富的差别,就把两个相爱的人格在两个世界,他们不得已,才各自找了自己的归宿。人生啊!有多少悲哀与辛酸!”
如卷三中:“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他才理解了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又有多少苦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
“寻找幸福是一件不容易的是,摆脱苦难同样也不容易。”
“什么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生活啊,这是为什么?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为什么让人这样痛苦。”
“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卷六中:“生活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
爱情是作者极力描写的,对于爱情作者有多少感慨啊!有赞美、有议论、有沉思。
卷二中:“人生中还有什么打击能比得上年轻时候失恋对人的打击呢?”
“人的感情,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是世界上最难解释的一种现象。”
“爱情有时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爱情啊!有可能是天堂之光,也有可能是地狱之火!但人又不能不去爱!是的,什么也别想阻止爱,不管这爱给人带来的是幸福还是不幸。”
卷五中:“难道世界上就没有从始至终的爱情和幸福吗?”
“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
读着这些充满思辨色彩的的句子,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了洗涤。
众多的人物画廊
——八论《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满银、润叶等一大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作家的一个重要功力就是塑造人物。路遥无疑是成功的,在《平凡的世界》这众多的人物画廊中,有孙少平、润叶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命运发展、结局牵动着读者的心,读者与之歌哭泪笑,能达到如此,作家塑造的人物便是成功了。
下面就小说中各个重点人物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孙少安: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民,他尊重老人,让兄弟妹妹念书。他爱润叶,但自知家庭贫富之差,找了个山西姑娘秀莲。他提倡包产到户,成了农民企业家,他有过挫折,但能从挫折中奋起。有了钱想到乡亲,要建一所学校。这是新一代农民的典型。他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比较合理,他的善良、正直、勤奋、能干让人赞美。
孙少平:高中毕业离开农村,闯开一条路。在高中时代,他爱郝红梅,但地主出身的红梅爱上顾养民。后来田晓霞爱他,却以晓霞之死的悲剧告终。他闯荡世界,受过苦果,在一定时候,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解救少女,善良之举定人敬佩。后来他当了工人,他爱上了煤矿,金秀爱他,但他拒绝了。他可能要找惠英嫂……这是一个农村青年奋斗的典型。
田润叶:这是写得比较成功的一个人物。她爱少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少安太理智,她违心地与向前结婚。生活给了她许多不幸,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痛苦,而矛盾冲突的结果,当向前失去双腿时,她却献出了一个女人的心。美丽善良的润叶啊!她的痛苦是社会矛盾冲突的结果。
田晓霞:这是一个较有亮色的女性形象。她活泼,有文化,但不同于田润叶。她爱孙少平蔑视门当户对,她太美好,死于抗洪之中,生命虽短,却闪闪发光。
郝红梅:这个地主的女儿,她先与少平同病相怜,后与顾养民好,但在毕业时却偷手帕,少平解救了她。她是畸形社会下扭曲的个性人物。作者将她写得命运悲苦,嫁给一个窑民,却早丧。润生爱她,终于得到了幸福……作者不忍心让她永远痛苦。
秀莲:这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人物。她爱少安,她善良勤劳,她有女人固有的个性弱点,无论怎样说,她的形象是美好的。让人痛心的是,太苦太累,她得了肺癌,给小说尾声留下了一丝悲哀的气氛。
兰花:作者用幽默的笔调塑造了这个人物。没有文化,嫁了个懒汉。女人的心的那样宽容,当满银带着一个女商贩一起来家时,面对陌生的女人的出现,她想自杀,但却吃了假老鼠药。此人写得合情合理,农村中有不少这样的女人。
满银:这种人农村中不少。
兰香:考了大学,新一代农民子女的希望。她与吴仲平的恋爱,没有了两位哥哥的痛苦。
顾养民:红梅爱他,他却不爱红梅。他爱金秀,金秀却爱孙少平。矛盾,一切都是矛盾。
向前:他追求润叶,但不是无赖。当他失去双腿靠润叶养活,他自卑。老婆当团委书记,他自卑,想过自杀……这是正常人的心理轨迹……
田福军:这个人物塑造还欠饱满。
田福堂:这也是个典型人物。面对时代变革,他难以适应,女儿润叶爱少安,他难以理解。润叶开始不与向前好,断了腿却好上了,他不理解。儿子爱上寡妇,他难以理解又不得不接受事实。这是一个特定时代带着特定思想烙印的人物。
另外金波为了遥远的爱情那样执著,还有惠英嫂、侯玉英等也较有特色。
充满希望的青春群体
——九论《平凡的世界》
与现当代其他小说相比,多卷本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金秀、红梅、兰香等一大群青春人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阅读《平凡的世界》,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想,与别的小说不同的是,阅读《平凡的世界》,眼前活动这一群青春人物。他们是个大农村的新生力量,是农民的希望。
如果要分析小说的人物,作品中男女主角是谁?有的小说,主角一目了然。男主角似乎是少平,似乎是少安,女主角就更难以确定。但不可否认,少平是个中心人物,围绕这个中心人物,作者塑造了一群充满希望的青春群体。也就是一大批农村青年的形象。
随着作品一卷卷展开,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活跃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便是一大群青春人物。无论是少安、少平,还是润叶、向前,无论是金波、金秀,还是红梅、兰香……作者写他们的社会、家庭,他们的欢乐、痛苦、追求、奋斗。路要肯定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响很深。《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不也是青春少女群体吗?试看古典小说那一本有这么多青春女子,清纯少女?所以说,青春群体是《平凡的世界》一道灿烂的风景。
比较现当代小说史,象路遥这样塑造青春群体,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青春气息,其他小说是不多见的。他们的追求奋斗,也就是农村的希望与未来。
作者写了这群成长的典型,奋斗的群体,他们受过苦,挫折过,失望过,但始终奔向未来。《平凡的世界》这充满希望的青春群体,必将给文坛以震动。
青年奋斗者形象
——十论《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小说主人公孙氏兄弟人生奋斗之路,汇成了一股青春的激流,冲击着读者的心灵,这是两个具有不同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孙少安是在传统中观念指导下奋斗和追求,最终成为农村建设的脊梁。在他的性格里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倾向,一方面他继承了父辈的传统美德,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吃苦耐劳,老实厚道,尊长爱幼,这是主导方向,另一方面,他又善于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突破某些传统观念,孙少安这种矛盾性格,主要通过他与苦难环境和自身命运尖锐冲突中展示出来的。
孙少安的童年是在贫穷煎熬中度过的,他家的光景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多少年来,庄稼人苦没少受,可年年下来两手空空。父母一辈子老实无能,虽然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快把自己的血汗洒干了,仍然年年缺空,一年比一年穷。十三岁的孙少安虽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学,但她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主动挑起生活重担,从此开始了农民的生涯,并且决心要在双水村做一个出色的庄稼人。由于孙少安的精明强干和惊人的吃苦精神,在他十八岁时,当上生产队长,成为全村受人尊重的新人物。
孙少安处于与贫困、饥饿为伴的凄惨境遇里。他为全家的生存而苦斗。人生如此艰难困苦,不免使这个青年农民内心感到忧伤:“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呢?”孙少安承担着难以承受的生活磨难。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正确对待苦难。从而战胜苦难。孙少安这种对家族对亲人的巨大现任感和强者精神,一开始就强烈地震撼着读者和心灵。
小说对于孙少安爱情生活的描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历程。
孙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童年的共同生活和友情,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儿时情谊的暖流仍然在他们心间涓涓流淌。但严酷的现实是两家的差距太大,孙少安不敢想象他和润叶还会有任何感情联系,当他接到润叶求爱信时,他惊呆了,“一张白纸条如同一道耀眼的电光在他眼前闪现,照得他一下子头晕目眩了!”“他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他胸膛里汹涌澎湃,感到天旋地转,整个世界都眉开眼笑,成了另一个样子。但当他冷静之后,他清醒地认识到,他与润叶的结合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满身臭汗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他从现实环境考虑,痛苦地拒绝了润叶的追求。这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固然与孙少安传统约婚姻观念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两家巨大悬殊像一道屏幕障横亘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无法逾越。所以,当孙少安受父母之命到山西相亲时,他站在山顶上,望着县城的方向,两只手抓住自己的胸口,面对黄昏中连绵不断的群山,热泪在脸上刷刷地流淌着。心里说:“原谅我吧!”润叶,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别了,我亲爱的人。如果说孙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是以悲剧结局的话,而他与秀莲的爱情却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与秀莲的婚后生活是幸福美满的。秀莲温暖的感情抚慰着他苦难的心灵。“温暖的女人怀抱,对于男人来说,永远就像港湾对于远航的船,襁褓对于婴儿一般重要。这怀抱像大地一样宽阔而深厚抚慰着男儿们创伤的心灵,给他温暖、快乐和投入风暴的力量!
孙少安继承了父辈的传统品德,在某些方面又有超越和发展,在现代意识影响下,他对苦难命运勇于进行抗争,在人生道路上勇于开拓进取。粉碎“四人帮”不久,他已敏锐地预感到社会生活的变化,率先在他的生产队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是黄土高原上响声起的第一声春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目光远大的孙少安,眼疾手快,立马见机行事,抢先带头发家致寞富了。他先在县城搞短途运输,尔后在双水村建起了砖窑厂,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新人物。然而,他的事业并不平坦,而是充满着艰辛、风险和挫折。当他第二次腾飞时,他的砖窑厂以惊人速度发展起来,他的事业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他由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全乡最有声望的“农民企业家”。发家以后的孙少安,仍恪守传统道德,首先为老人箍新窑,建新家,为孙家立了一块“纪念碑”。其次他怀着深厚的乡亲情,为困难户排忧解难。
他重建本村小学,造福于后代的情节描写,多侧面展示了他性格的光彩。这预示了双水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将由孙少安新一代领袖人物来统帅进入新的时代了。
孙少平与孙少安相比,属于另一种类型的农村年轻一代。在他身上更多地带有当代农村知识青年的精神气质。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一方面,他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意识,力图从农民出身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在今后一生中,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他也许将永远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
努力展现普通人在苦难中的奋头斗精神美是路遥一追求的审美特色。小说把孙少平放在苦难环境里,通过他与苦难命运的搏斗,对现代文明的热烈向往,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展示了他的性格发展。
小说一开始,通过中学开饭的场面,把这个青年推向读者面前。“他胳膊窝里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脸色黄瘦”,“两颊有点塌陷”。身上穿着老土粗布衣服,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绳,一只鞋帮补一块蓝布补丁,裤子在半条腿上,袜子露着脚跟,一副贫困、寒酸的样子。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梁面馍,按他的饭量,他一顿至少需要四五个这样的黑家伙。现在这一点吃食只是不至于把人死罢了。现在他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由贫困造成的屈辱和过分自尊,使他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从内心产生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应该指出,这个时期的孙少平还是一个不成熟的青年,其间经历了饥饿和孤独的折磨,经历了初恋的煎熬和失恋的痛苦。当这幕小小的青春悲剧结束以后,他内心渐渐趋向平静,感到一种解脱和喜悦,思想中的理智成分增多了。
孙少平参加学校文艺宣传队,特别是他与田晓霞一起参另地区革命故事调讲会,是他学校生活的转折点。他的精神世界开始丰富起来,渐渐抛弃虚荣和自卑。他被田晓霞引到另外一个天地里——书籍的海洋里,他的灵魂开始在这个大世界里游荡,他现在已经能用比较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同围的事物,因而,对生活增加了自信和审视能力。
回乡务农,加剧了他性格中的矛盾。一方面他按照传统道德规范生活着,严格地把自己放在“孙玉厚三小子”的位置上,他按照世俗的观点有分寸地表现自己的修养和才能,尊老爱幼,人情世故,滴水不漏,另一方面,他在心理上一直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他一直关心和注视着双水村以外的世界。内心充满了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去闯荡的激情,他不甘心在双水村悄悄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即使外面世界充满风险,也心甘情愿去闯一闯。
孙少平由双水村到黄原开始揽工汉生涯,是他命运和心理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他经历了社会最低层生活的磨难。经受着牛马般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使他灵与肉都发生了巨变。原来嫩皮细肉,如今变得又黑又粗,两只手被石头和铁棍磨得生硬性,走路拱着腰,从那松散的腿可以看出,他已经成为地道的揽工汉了。更重要的是精神气质变了,对于苦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建立了“关于苦难的学说”。他认为:他在社会最低层挣扎,不能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贵与低” 不能说明 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孙少平不逃避苦难,甚至对苦难产生一种崇高感受,只有对生活有很深邃理解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如此强大。他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在极度端艰难条件下的人生奋斗精神,令人敬佩。
如果说黄原揽工时他确立了“关于苦难的学说”的话,而到大湾煤矿当挖煤工人。则是他对“苦难学说”的进一步实践和考验。
当煤矿工人。这需要的是吃苦耐劳、勇敢和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不是弱者的职业,要的是吃钢咬铁的男子汉。孙少平在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这种劳动热情是建立在他对实现和理想的深刻认识上。
由于孙少平在煤矿的出色劳动,不久他被拔为井下作业班长,被命名为矿务局“青年突击手。他的劳动和汗水得到了承认和尊重,他感受到一个劳动者的尊严和自豪。尽管孙少平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漫长,还很严峻,但他在人生奋斗之路上已经成熟,他既不懈地追求开拓、拼搏。而《人生》中的高加林,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在现代意识的冲击下,也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在情绪和心态上与孙少平有相似之处。但是高加林最缺乏的是对“苦难”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少地方存在着虚荣、轻浮和盲目性,这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孙少平性格是高加林的升华和发展。《平凡的世界》是对农村知识青年一代生活命运更为全面、深入的展示。
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孙少平的爱情生活,其中重点是描写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这是小说最扣人心弦的篇章,它对揭示孙少平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历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孙少平对苦难的深刻理解和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男子汉的气质,阳刚之美,都唤起田晓霞对他的爱幕和敬佩。他们交往增多,友情在日益加深,小说用细腻笔触,揭示了田晓霞这个少女隐秘的内心世界:“在她已有的生活之中,没有一个男人像少平那样使她在感情上有一种亲切感。每想起他,心中就会泛起一缕温热的情思。她感到她在生活中已经不能再失掉这个人。是的,从家族和社会地位来说,他们距离很大,可是从心灵方面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和自己接近。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还有什么比得上人与人心灵融洽更为珍贵呢?”当田晓霞从黄原师专毕业,他们在即将离别前,在古塔山下,他们拥抱在一起,并且约定“两年后的今天”这同一刻…..一定要赶到这地方再一次相见“。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们的约定并未实现,田晓霞在抗洪第一线新闻采访中,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英勇牺牲。孙少平从田福军手里拿走晓霞的三本日记,里面记叙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这三本日记成为他们爱情的永远纪念。
小说描写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悲剧,寄托着作者的审美理想,那就是在苦难中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种种制约不可能避免地造成人生的无穷苦难。从苦难中走过来的路遥深谙这一点,他的作品从不回避苦难,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敢于与苦难命运进行抗争、性格硬朗、情操高尚的硬汉子。小说里的年轻人,在爱情婚姻上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心酸史。润叶与孙少安有情人未成眷属,作为政治筹码,她违心地嫁给了李向前,直到李向前驾车失去双腿,她才回到他的身边。郝红梅因手帕的问题被顾养民抛弃,尔后嫁给了一个小学教师,不久,此人在挖窑时被砸死。除此,王世才的英年早逝,金波对一位族姑娘的单相思,武惠良与杜丽丽的婚变等等,不一而足。诚然,小说通过孙少平生活的三部分(中学时期、揽工汉生涯,煤矿工人)多侧面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通过爱情悲剧,又从感情层面对孙少平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入开掘。
总之,小说生动地展现了孙氏兄弟生命奋斗价值实现之路,展示了他们在苦难中的奋斗精神。既描写了他们在苦难中的痛苦和挣扎以及悲欢离合,又描写了他们的生命和感悟、拼搏与追求。他们对生命苦难的深刻理解。他们脚踏实地进行人生搏斗的强者精神,都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样小说既克服了五六十年代小说对生活过滤太多,拔高人物的英雄化倾向,又避免了新写实主义小说人物非英雄化,甚至猥琐卑鄙的倾向。,他们既是从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活生生的普通人,又是充满强烈时代精神和生命意志的新人。
跨世纪的小说
——十一论《平凡的世界》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跨世纪便成为人们常谈的一种话题。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跨世纪的小说,除了经典之作,还必须有其本身丰富的内涵。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文学的史诗作品。长篇小说的成功在于它的史诗性。《平凡的世界》之以成为史诗作品,在于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写了社会主要矛盾,写了脑力与体力劳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这三大差别到下个世纪还将存在。
中国是农业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广大地区均是农村,农村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农村如何发展变化,是本世纪的课题,也是下一个世纪的问题。
还有农村青年要接受教育,学文化,但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出路在那里,农村如何走向城市,这些都是跨世纪的话题。
《平凡的世界》写的虽然是1975—1985年中国农村十年中的变迁,由个人带出群体,由群体衬托出社会的各个方面。但书中的人物,如孙少平等按时间推算到下个世纪初还是中年(40岁—50岁)。作者塑造的人物本身有跨世纪的特色。
关于“跨世纪”的话题,也是说《平凡的世界》到下个世纪还将受到人们的欢迎、阅读评价。
返朴归真    文以载道
——十二论《平凡的世界》
时下什么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什么意识流,什么怪诞、魔幻,读者读了不知所云,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在写些什么,他们根本没有“献身文学”的精神,只不过是“玩”文学。这样的作家多了,文字的垃圾也多了。
路遥是当代中国现实主义大师,《平凡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
为什么玩技巧、玩雕虫小技的东西,读者不卖帐呢?而一部厚重扎实的《平凡的世界》不需要自我吹嘘,却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多少阿猫、阿狗作家们难以达到的。
读《平凡的世界》,既有归真返朴的叙述,又有深刻的思辩,哲理色彩,既有激荡的抒情又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呼唤。他写苦难,却让人从苦难中追求希望,他写苦难的生活,却叫人用创造消灭苦难。文以载道,它让人们认识现实、认识生活、认识苦难,拥有信心。
路遥之所以能做到归真返朴,文以载道,这与他自身经历和创作上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还没有遇到任何一位作家像路遥那样经受过残酷的饥饿对人的精神伤害和肉体品折磨,路遥是从饥饿的死亡线上爬出来的。
路遥热爱生活,更热爱养育自己的黄土地,他认为一个作家如果不植根在生活的沃土之中,创造的源泉就会枯渴。路遥的创造作是为故土的父老兄弟、为黄土地而歌哭。
乡土中国是鲁迅展开国民性探讨的基点,也是他小说创作的着眼点,这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农民命运的伟大作家。在现代众多作家中有鲁彦、叶紫、肖军、艾芜、赵树理、柳青、刘绍裳、浩然等。他们写乡土,写农民,自己却很少是地道的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的农民。新时期以来写农村的,如叶辛等是下乡知青。而路遥则是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农民作家之一。这不仅在于他对农村的熟悉。更在他有农民的血统,农民的气质,农民的心理,情感和潜意识,所以他笔下的农民,农村生活是那样接近真实。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对自身文化、文学视野的重大超越,是他创作的高峰,是他全部生活、生命的艺术结晶。蕴含着他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伦理道德,社会风尚,民情风俗,特别是城乡交叉地带种种复杂面貌深沉的理性思考。
新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全景性地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命运的优秀伤口并不多见。四届茅盾文学奖中其中有6部是写农村的,即《许我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骚动之秋》。其中《平凡的世界》更显出卓尔不群。更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它以1975——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一幅展示当代农村全景性的图画《平凡的世界》写人物构成社会,写命运展现时代而见长,小说中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是对十年来历史生活的总体反思。
路遥作品的一个主旋律,就是对农民的深挚理解,对他们生活状况的焦灼痛苦,以及农村中小知识分子对于生活幸福的追求,人格解放的渴望和对于现代文明的接受和向往。
路遥是忠实于生活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内容,所表现的形式,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所选择的叙述语言,都是生活本身要求的结果。小说给人印象至深的感受就是所包容的生活份量和厚重,它的审美力量和认识价值是深远的,富有感染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从而使他的作品达到了归真互朴,文以载道的终极追求。
难以超越的高峰
——十三论《平凡的世界》
路遥用生命创作的《平凡的世界》,是一座里程碑,是一座高峰,一座令后来者难以逾越的高峰。《平凡的世界》给人生活的真实,时代的思索的同时,体现了郁雄浑壮丽的崇高之美。这种崇高之美不是一般作家能达到的,路遥的作品追求悲剧之美,真实之美的基础上,进而达到了崇高之美。
路遥的小说以其沉郁雄浑的气势,绚丽凝重的色彩,丰厚坚实的底蕴,在壮美的风格中悸动着生命的真欢乐与真苦痛。
有人说他是一位“土著”作家,“土著”的人文滋养着他,使他朴实、诚笃、深沉、浑厚,同时,他又是“文明”作家,“文明”的开放(当代文化)启迪着他,使他立意高标、广纳搏取。路遥从《惊心动魄的一幕》,跃至《人生》,再攀登《平凡的世界》,风格聚散离合逐步成熟,如长风出谷般流荡着青春与理想的激情。喷吐出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凝固成“崇山峻岭”般的恢宏结构。其沉郁雄浑壮丽的崇高感,让人振奋而又赞叹,开拓了当代小说美学风格的新领域。
壮美的风格诞生于壮阔的自然与社会人生的深刻矛盾,也受制于作者独特的思想风貌与心理性格。象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疗救国民的录魂路遥从走进文学大门的时候,就自觉地把“为大众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他明确说过: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大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歌唱”。他的精神血脉,无凝接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
在《惊心动魄的一幕》中,作者歌颂了人民的正气。由此开拓,1980年后的作品,大都突破了狭窄的政治层次,把笔触伸向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的深层。一方面继承了鲁迅、柳青等几代优秀作家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心理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又以灼热的激情歌颂了人民和民族精神中作为主体的可贵素质。苦与爱,便是他对人民生活矛盾而又和谐的内在冲突的艺术概括。
人民的苦难深深牵动着作者的心,过去生活的经历,严酷的现实和陕北高原异常贫脊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沉重因袭,造成了他笔下一个个苦难的家庭,一个个人生的不幸故事。《平凡的世界》中从祖母到孙玉厚到孙少安,孙少平……他们家庭的苦难历程不正是陕北高原上无数家庭生活艰辛的宿影吗?
路遥对于人民困苦的挚深同情,使他能透过表层的社会现象,深切地发掘到他们生活内层的辛酸。从而让人们真实地看到农民生活的贫困面貌,激发起改变他们命运的责任感。他满载着重负的人民历史命运的展示,是深厚的人道精神中的可贵历史感。
路遥在对人民命运的严肃写实中,并没有停留于一般的同情与悲悯。他总是在思考历史推移中人民的巨大力量。因此,他更重视发掘人民在历史文化的因袭中,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在有缺感的生活里积蓄的蓬勃生活力和伟大的人道精神。他以饱满深情的笔触,描绘着普通劳动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歌颂他们心灵的健康美质。在集中表达普通劳动者的命运和心灵中,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理解,外在命运的苦难与内在精神的伟大。人民主题的这一深刻内容,是路遥小说沉郁雄浑的底蕴。对人民的“苦与爱”的表达,使他的小说创作不仅带有悲剧性的审美效果,也奠定了他小说崇高感的风格基础。
路遥把自己在短篇和中篇小说中练成功的诸种艺术形式集于一体,以大家的气魄构建成《平凡的世界》,使这部当代为数不多的长篇巨制显示凝重、雄浑、壮美的风格。
除了这种特殊的风格,还表现为这部作品的恢宏结构。路遥说过:“从某种意义上,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它要求作家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能恣意汪洋,又能绵针密线,以使作品最终借助一砖一瓦而造成磅礴之势。
让我们看看《平凡的世界》结构,整部作品是以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水村的小山庄为源头,以一个(孙少平)牵引出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最后织成一张人物的大网。整部长篇的结构架设庞大而富有气势,它纵横捭阖、错落有致、密网交叉,时空交错,而结尾并非结局,作品在悲壮的情绪中,继续着平凡世界中的人生。整个结构如一条奔腾雄浑壮丽的大河,急缓相兼,奔流不息。这种致密繁杂而有序的结构,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构成路遥小说沉郁雄浑、壮丽而崇高的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路遥小说,无论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意蕴,还是艺术表现的多种形式,都有丰富的内容。而由这诸种方面集合成的整体美学风格,其沉郁、雄浑壮丽的崇高追求,对于当代文学,具有特的审美价值。也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一座高峰。
《平凡的世界》启示录
——十四论《平凡的世界》
其一、《平凡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有着与从不同的地方,路遥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作了长时间的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准备,尤其是阅读准备,这种厚实的准备是当今其他作家所没有的。
其二、《平凡的世界》不是全部写好再出版,而是边写边出版,写好第一部后就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且有精装本,简装本。
其三、《平凡的世界》走向读者的不仅是书本形式,还有作者未完成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进行了连播。这对于其他作家其他作品是不多见的。
其四、除了中央电台联播外,《平凡的世界》还拍成了电视剧。一部作品,同时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并不多,平凡的世界独占风光。
其五、路遥用生命创造,他是一个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热能投入到文学事业的人,他用生命构建着他平凡的世界人生的文学大厦。
路遥说过,尽管创作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的幸福也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那个结果,他就是这样把自己全身心地投进了那创造的过程,在创造的过程中燃尽了自己的生命,而全然不顾其他结果。
虽然许多人惋惜路遥的早逝,批评其自谑,但用生命写作,怀着宗教般虔诚之心写作,其他作家能否做到?
其六、作家只能用他的作品说话,并不是什么牛皮哄哄的炒作鼓吹,并不是先入为主的下结论,作家的作品只能读者去评判,而成功不朽的作品,只能由时间与历史去检验。任何好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并不是玩技巧,哗众取宠。
其七、现实主义的创造作风格永不过时,新的时代可以赋于现实主义新的内容新的意义,进而创造新的美学风格。
其八、“归真返朴”与“文以载道”是千年文学之魂。从古至今,作家切不要忘了文学的教育,启迪、审美作用。作家要面对人民大众而写作,并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什么流主义。
其九、没有勤奋的劳动,挚着的追求,不化费心血和借鉴他人的创作经验,就难以创作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
其十、伟大的作家创造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又使伟大的作家不朽,伟大的作品越时间与空间而留传后世,伟大的作品能经受读者与时间的检验。
其十一、与其写出一千部三流、四流作品不如写出一部《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与其玩弄什么技巧,不如实实在在地表达生活。
其十二、只有路遥才能写出《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也只有路遥才能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