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反腐败没有捷径可走——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9:08
反腐败没有捷径可走
2010年11月18日 11:21 来源:工人日报
从广东龙门要求官员对警示性问题做出书面回答的“廉洁自律保健操”,江苏徐州设立官员上交购物卡券的“廉政专柜”,到四川眉山要求官员电脑屏幕安装廉政图片即“廉政屏保”,还有陕西咸阳公务接待餐定点定额定陪同人员的“廉政灶”,近期各地反腐新招接二连三。可是,新招推出,却屡屡招致“不过是花拳绣腿”的质疑。
 
抛开就事论事的层面,问题的核心是:廉政建设要不要创新?我们要什么样的创新?
时代在变,官员贪腐的手段、途径都在变,反腐工作当然要与时俱进。那么,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有效的,才是“真刀真枪”的,才会赢得公众好评?
清华大学廉政研究专家任建明教授总结了这样几点国际社会反腐败创新上的共识:制定系统性的反腐败策略,致力于从源头根治腐败;重视制度的执行,通过政策实施兑现反腐承诺;确立可持续性的反腐败策略,更好地融合、激励公众参与;强调领导者的政治意志、反腐决心以及领导艺术对反腐败的重要价值。应该说,这些对我国的廉政建设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如果说上述新闻涉及的反腐新招因引发质疑而吸引公众眼球,那么更有治本意义的廉政建设新政又有哪些呢?从新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还有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等,今年反腐倡廉的力度继续逐步加大,一条条划定出反腐“高压线”,凸显了高层的反腐决心。
而媒体报道通常有一个规律,越是基础性、常规的工作,越容易沉默于媒体关注的兴奋点之外。比如,一些带有治本意义的廉政制度出来,不可能立竿见影,因其减少了多少贪官,也难有量化结论。相对的,某地出了几个有名有姓的贪官,“事迹”如何,很是一目了然,更容易吸引公众视线。
如何评价廉政建设的成就?公众更容易从直观感觉做出判断,但其中也纠结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是抓出的贪官越多越说明反腐的成功,还是抓出的贪官越少越说明廉政建设得力?
对高层推出的治本层面的廉政新政,公众给予一致肯定。同时,对一些地方停留于治标层面的反腐新招,公众屡屡质疑是不是过于苛刻?动不动就被指“作秀”,似乎不干事还好,刚干了点事,却落个“吃力不讨好”,没有事半功倍之效,为廉政文化建设吹吹风不也是好事吗?这也让一些基层官员很是想不通。
这事得具体来看。有的反腐新招推出时“轰轰烈烈”,可效果实在有限,最后不了了之。一旦类似事情出现几次,公众就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性质疑;再一种情况,可能新招的效果还不错,但媒体并未跟进报道,也给公众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
拨开公众屡屡质疑的浮云,类似问题更值得思考:
如何提升公众对反腐的信心?年年两会的热点民意调查,反腐必在其中。可现实中,个别官员贪腐数字“屡创新高”,给公众的感觉是,廉政建设似乎难见实质性转机。因此,从什么样的评价指标出发,客观公正地对近年来的廉政建设做出评价?如何引导更多官员下功夫将治本的制度落实,而不是草草推出新招博得“轰动”?
一句话,反腐败没有捷径可走。(刘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