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凡:爬大山的故事——睡觉的名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8:47
刘希凡:爬大山的故事——睡觉的名堂
发布者guzheng 在 08-05-17 07:42
请您惠顾赞助商
鼓励其长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刘希凡·
“早睡早起身体好”。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清晨五六点钟算是早起了;晚上八九点钟也算是早睡了。如果没有上班或上学的制约,恐怕晚睡晚起的人是大多数。这是惯性使然。
登 山克服人的惯性,也把早睡早起推到了极至。山中不但寒冷,空旷,天也黑地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扎营后,搞点东西裹腹,六七点钟就躺下了。不是 困,而是这一天已经累了个半死,还因为要赶紧钻睡袋争取把手脚暖回来。这时没人有兴致和精力侃大山。唯一的夜生活是”闲听北风嚎,卧观白雪飘”。尽管山中 不是天天下雪,但白雪却天天在飘。道理很简单:大风一刮,满地的积雪在晴天也飞舞了起来。如果在午夜前能把手脚暖过来,能睡上两个钟头,那就是造化了。大 多数时间由于太冷,腹中无食或极度疲劳,彻夜手脚冰凉,难以入眠。除此之外,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下雪了,就要值班清雪,否则把帐篷压垮事小,大雪 盖住帐篷,造成窒息事大。一次在新疆遇到大雪,两小时就要清理一次,不但值班的人睡不好,其余的人都受影响。又一次在西藏,营地建在冰川上(不是不懂规 矩,实在是没办法。)冰川两侧都是峭壁,有岩石坠落的危险。我们只能祈祷石头别砸在我们的帐篷上。入夜后,风静了下来,忽然帐篷下面的冰层内轰然一响,帐 篷也随之一震。这不是地震,是冰川在坍塌下移。这一夜冰川运动了几次,我们如坐针毡。
结伴登山,在几周时间里同吃同住,无隐私可言。一位老兄睡觉时鼾声如雷,谁也不愿意与之共享帐篷,但谁也不愿意背多余的帐篷上山。我同这位老兄合住了几个晚上,奇怪的是他不打鼾了。在山上他睡不好,也就无声无息了。
早 起比早睡要残酷。我第一次登山是在科罗拉多州登朗斯峰(Longs Peak)。这座山上下来回需要14小时。由于山里午后有雷电,须在午前登顶并下撤。 地图上提示应在凌晨三时前启程。我从记事时起就没有起过这么早。更狠的是,在华盛顿州登瑞尼尔峰(Mount Rainier)必须在午夜十二点起床,下 午二时前由冰川返回,因为午后温度升高,冰川有坍塌的危险。我们这一夜基本就没睡。登顶后直接下山,又连夜开车返回西雅图市。这一趟40个小时没有合眼。
在喜马拉雅山时,海拔高,缺氧,睡不着也起不来,整日昏昏沉沉。早上七点钟撑着爬起来,穿一只靴子就得五分钟,因为实在是喘不上气来。每天上路时都是九点多了,这一天走不了多远。
有俗语讲:“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并称这是人生的两大乐趣。如果去登山,这两大乐趣要改为两大折磨:“长夜冻醒无数回,空气稀薄肺抽筋。”
□ 读者投稿
刘希凡:爬大山的故事——睡觉的名堂
发布者guzheng 在 08-05-17 07:42
请您惠顾赞助商
鼓励其长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刘希凡·
“早睡早起身体好”。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清晨五六点钟算是早起了;晚上八九点钟也算是早睡了。如果没有上班或上学的制约,恐怕晚睡晚起的人是大多数。这是惯性使然。
登 山克服人的惯性,也把早睡早起推到了极至。山中不但寒冷,空旷,天也黑地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扎营后,搞点东西裹腹,六七点钟就躺下了。不是 困,而是这一天已经累了个半死,还因为要赶紧钻睡袋争取把手脚暖回来。这时没人有兴致和精力侃大山。唯一的夜生活是”闲听北风嚎,卧观白雪飘”。尽管山中 不是天天下雪,但白雪却天天在飘。道理很简单:大风一刮,满地的积雪在晴天也飞舞了起来。如果在午夜前能把手脚暖过来,能睡上两个钟头,那就是造化了。大 多数时间由于太冷,腹中无食或极度疲劳,彻夜手脚冰凉,难以入眠。除此之外,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下雪了,就要值班清雪,否则把帐篷压垮事小,大雪 盖住帐篷,造成窒息事大。一次在新疆遇到大雪,两小时就要清理一次,不但值班的人睡不好,其余的人都受影响。又一次在西藏,营地建在冰川上(不是不懂规 矩,实在是没办法。)冰川两侧都是峭壁,有岩石坠落的危险。我们只能祈祷石头别砸在我们的帐篷上。入夜后,风静了下来,忽然帐篷下面的冰层内轰然一响,帐 篷也随之一震。这不是地震,是冰川在坍塌下移。这一夜冰川运动了几次,我们如坐针毡。
结伴登山,在几周时间里同吃同住,无隐私可言。一位老兄睡觉时鼾声如雷,谁也不愿意与之共享帐篷,但谁也不愿意背多余的帐篷上山。我同这位老兄合住了几个晚上,奇怪的是他不打鼾了。在山上他睡不好,也就无声无息了。
早 起比早睡要残酷。我第一次登山是在科罗拉多州登朗斯峰(Longs Peak)。这座山上下来回需要14小时。由于山里午后有雷电,须在午前登顶并下撤。 地图上提示应在凌晨三时前启程。我从记事时起就没有起过这么早。更狠的是,在华盛顿州登瑞尼尔峰(Mount Rainier)必须在午夜十二点起床,下 午二时前由冰川返回,因为午后温度升高,冰川有坍塌的危险。我们这一夜基本就没睡。登顶后直接下山,又连夜开车返回西雅图市。这一趟40个小时没有合眼。
在喜马拉雅山时,海拔高,缺氧,睡不着也起不来,整日昏昏沉沉。早上七点钟撑着爬起来,穿一只靴子就得五分钟,因为实在是喘不上气来。每天上路时都是九点多了,这一天走不了多远。
有俗语讲:“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并称这是人生的两大乐趣。如果去登山,这两大乐趣要改为两大折磨:“长夜冻醒无数回,空气稀薄肺抽筋。”
□ 读者投稿
刘希凡:爬大山的故事——睡觉的名堂
发布者guzheng 在 08-05-17 07:42
请您惠顾赞助商
鼓励其长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刘希凡·
“早睡早起身体好”。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清晨五六点钟算是早起了;晚上八九点钟也算是早睡了。如果没有上班或上学的制约,恐怕晚睡晚起的人是大多数。这是惯性使然。
登 山克服人的惯性,也把早睡早起推到了极至。山中不但寒冷,空旷,天也黑地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扎营后,搞点东西裹腹,六七点钟就躺下了。不是 困,而是这一天已经累了个半死,还因为要赶紧钻睡袋争取把手脚暖回来。这时没人有兴致和精力侃大山。唯一的夜生活是”闲听北风嚎,卧观白雪飘”。尽管山中 不是天天下雪,但白雪却天天在飘。道理很简单:大风一刮,满地的积雪在晴天也飞舞了起来。如果在午夜前能把手脚暖过来,能睡上两个钟头,那就是造化了。大 多数时间由于太冷,腹中无食或极度疲劳,彻夜手脚冰凉,难以入眠。除此之外,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下雪了,就要值班清雪,否则把帐篷压垮事小,大雪 盖住帐篷,造成窒息事大。一次在新疆遇到大雪,两小时就要清理一次,不但值班的人睡不好,其余的人都受影响。又一次在西藏,营地建在冰川上(不是不懂规 矩,实在是没办法。)冰川两侧都是峭壁,有岩石坠落的危险。我们只能祈祷石头别砸在我们的帐篷上。入夜后,风静了下来,忽然帐篷下面的冰层内轰然一响,帐 篷也随之一震。这不是地震,是冰川在坍塌下移。这一夜冰川运动了几次,我们如坐针毡。
结伴登山,在几周时间里同吃同住,无隐私可言。一位老兄睡觉时鼾声如雷,谁也不愿意与之共享帐篷,但谁也不愿意背多余的帐篷上山。我同这位老兄合住了几个晚上,奇怪的是他不打鼾了。在山上他睡不好,也就无声无息了。
早 起比早睡要残酷。我第一次登山是在科罗拉多州登朗斯峰(Longs Peak)。这座山上下来回需要14小时。由于山里午后有雷电,须在午前登顶并下撤。 地图上提示应在凌晨三时前启程。我从记事时起就没有起过这么早。更狠的是,在华盛顿州登瑞尼尔峰(Mount Rainier)必须在午夜十二点起床,下 午二时前由冰川返回,因为午后温度升高,冰川有坍塌的危险。我们这一夜基本就没睡。登顶后直接下山,又连夜开车返回西雅图市。这一趟40个小时没有合眼。
在喜马拉雅山时,海拔高,缺氧,睡不着也起不来,整日昏昏沉沉。早上七点钟撑着爬起来,穿一只靴子就得五分钟,因为实在是喘不上气来。每天上路时都是九点多了,这一天走不了多远。
有俗语讲:“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并称这是人生的两大乐趣。如果去登山,这两大乐趣要改为两大折磨:“长夜冻醒无数回,空气稀薄肺抽筋。”
□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