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译:中国将成一个品牌超级大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2:58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8 00:33:38

品牌被视为攸关国家经济安全以至国家自豪感──中国希望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以反映其商业上的成功和一等强国的地位。
中评社香港11月18日电(记者 苏楠编译报道)美国《财富》杂志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领导人正卯足全力,希望发展成一个品牌的超级大国。文章预测,到2100年,世界各地的消费意识将从现在的可乐、谷歌和丰田,改变为林林总总的中资或由中国所创建的品牌。
文章编译如下:
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近日成为了头条新闻,但是这两个国家实际上认同一件事:中美两国领导人希望中国购买得更多。然而,他们对于消费者应该买什么没有达到共识。这分歧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包括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争端。
美国领导人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正在“操纵”汇率。只要中国允许货币升值,从而增加其购买力,中国消费者将有更多的钱用于进口上。美国人被告知,只要中国领导人同意,该国消费者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拯救全球仍然疲弱的经济。
这种观点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它假设中国──现在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只希望一直维持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如美国迪斯尼电影和美国管理的投资基金。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目光要远大得多。中国正在奉行与美国和西欧后工业经济时期的策略──促进中国品牌所有权与经营权以提升价值链,同时发展以服务业而非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品牌的超级大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正推动具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加快发展。
北京将竭尽全力,确保中国品牌的来临。与美国相比,品牌在中国更具经济民族主义的色彩。
大多数美国人将推广品牌的工作视为公司和市场的事,与政府官员和国家无关。美国人认为,使iPod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苹果的公司工作,而非美国政府。
但在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和欲望,并不单纯是“自由市场”和个人选择的结果。相反,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是中国领导人持续的政策所造成结果,特别是鼓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加快发展的决定。在做出这种决定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允许跨国公司更大程度地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不愿让人民币升值是不足为奇的。在“后世贸”年代,中国再也不能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忠诚度而沿用从前的方式:禁止进口、限制用于购买进口货的外币流入,或者征收高额关税让外国商品变得昂贵。
现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担心,随着外国品牌更多地进入中国,中国消费者将学会选择外国品牌,使得中国永远停留在品牌链的低端:艰苦的体力劳动、低工资,低附加值。这解释了中国要求国有和私营公司花费数十亿美元打造品牌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领导人相信,他们需要在本国消费者对购买外国品牌习以为常之前,及时发展出民族品牌,或者取得国际品牌的所有权。建立或购买品牌被视为攸关国家经济安全以至国家自豪感──中国希望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以反映其商业上的成功和一等强国的地位。
中方政府希望在一系列的消费产品和服务发展具竞争力的品牌,包括高科技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总部设在顺德的美的),并重新振兴知名品牌,如传统医药公司同仁堂。
推动建立中国自有品牌也包括服务业方面。商务部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涉及100个餐厅品牌、50个酒店品牌,以及美容、洗衣、家庭服务等行业的知名品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国家政策提出创建规模化、横向整合的跨国公司,以与外国企业抗衡。
中国消费者身处夹缝中,往往表现出对国内品牌深深的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要求政府在国际竞争中保护中国品牌,但另一方面也在购买外国产品。比如,在过去的一年反日示威活动中,许多新闻照片讽刺地显示出,许多示威者拿着日本手机和数码相机。同年,中国最大的私人民调发现,尽管反日情绪高涨,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买日本车。
中国拥有和管理的品牌会否主导二十一世纪?不久的将来美国人会否驾驶奇瑞轿车,通过对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利用百度上网搜寻,并在国美购买所有的电子玩具?这仍是未知之数。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中国领导人正卯足全力,试图能有这样的品牌首先主导中国,然后全世界。不难想像,到2100年,世界各地的消费意识,将从现在由可乐、谷歌和丰田所打造,改变为取决于林林总总的中资或由中国所创建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