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周刊》:中国,还不是一个超级大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01:58
2010年05月15日 星期六 下午 10:27_-光华之声-_百度空间

美国《商业周刊》 刊发题为《中国:还不是一个超级大国》的文章,作者为中国市场研究集团总裁肖恩赖因。文章内容摘要如下:
“中国脆弱”的说法愚蠢
多少年后,当历史学家回顾2010年四五月间发生的事件时,哪些事件才是具有最强的长期影响力的新闻呢?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高盛公司发难吗?是冰岛火山灰导致全球航空公司停运吗?抑或是相当于特拉华州面积的泄油区域正在向墨西哥湾沿岸扩散吗?历史学家很可能会掠过这些引人注目的新闻,而将目光集中在这些新闻上:中国向委内瑞拉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确认了与美国的盟国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获得了世界银行4.42%的投票权,一跃成为世界银行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股东。美国和日本在世界银行中的股份分别为15.85%和 6.84%。
不管你生活在世界哪个地方,不管涉及哪个行业,你都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崛起。中国继续在海外投资和采购,以获得阿富汗、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然资源并施加影响力。诚然,中国仍有许多穷人,其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落后于其他不少国家。许多分析人士基于中国的贫穷和缺少在不同区域可随时实施打击的军事力量而愚蠢地指出,中国其实是一个脆弱国家,其政治和经济体系存在崩溃的可能性。
这些分析人士忽略了重要一点。当去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和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当时它已经是非洲和中东的最大贸易伙伴)时,其帮助其他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能力使得它具有比受经济困扰的美国更大的影响力,尽管是一种不同的形式。
中国不应仅关注经济
中国的崛起使得界定超级大国的定义变得十分必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已经不再是关乎是否有能力投掷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原子弹了,经济实力以及通过网络和金融战引发动荡的能力应该是界定一个超级大国的新定义。
重要的是中国将演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超级大国。人们从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可以清楚看出,86%的中国人支持政府。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尚不如其他国家好。最近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和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等人在货币政策问题上对中国的无端攻击,以及人们对中国逮捕力拓前驻华高管胡士泰一事的批评表明,中国亟须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尽管创立孔子学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杂技表演给人以希望,但中国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推动自己的国际品牌。
中国不能为加强自身的长期实力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获得大宗商品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永久性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一个因为没有陷入给其他重要经济体造成重创的金融危机而变得强大的超级大国,中国还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创建品牌,还需要克服教育体系中的一些缺陷。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一直在培养一流工程师,但事实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仍不足以培养可为全球企业效劳的学子。中国大多数尖子生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院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他们很难在国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培训。
可证明中国教育制度落后的一个证据是,尽管大学毕业生已经从10年前每年100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600万人,但外国在华企业的最大担忧之一是招聘不到可胜任工作的、具有才智和技能的中国员工。这是我的公司每年对数百家在华跨国公司调查得出的结果。这一担忧已经超过了在华跨国公司对腐败和日益加剧的保护主义的担忧。在一个拥有13亿人的国家,物色有才华的人不应该如此之难。
中国应该具创新精神
中国教育体系的太多方面是建立在死记硬背、大班教学和过早分班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就确立了自己的专业,如学会计等,而且往往不能再更改专业。有多少1 8岁的人能够真正明白他们对哪些学科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更擅长呢?在那个年龄段填报大学志愿时,我曾希望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希望去非洲与当地部落人生活几年。
中国需要实行一种涉及更多学科的教育制度,允许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选择自己的专业并尝试不同的课程。大学应该与英特尔公司、苹果公司这样一些具有前卫思想的企业合作,以帮助编纂一些对学生今后求职有用的教学材料。
学生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我们采访的上海24岁至28岁的白领中有20%的人表示,他们愿意将自己可支配收入的10%用于额外培训。10%的人表示,他们愿意将其五分之一的收入花在培训上。
中国已经为建立自己全球大国的地位迈开大步,但要真正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并保持这种地位,中国需要在向外部世界展示自己形象方面作出努力。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改革自己的教育制度,以提高国内员工的能力,在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基地向研发中心和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时,建立一支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