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应准备三件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05:06
准备“望远镜”———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
心理测试:如果让您养一种宠物,您是选择猫还是狗呢?看完下面的文字,您就明白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测试了。做家长的,尤其是母亲,经常会因为爱孩子而失去自己,她们把孩子当做“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呵护备至。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一会儿担心孩子爬高危险,一会儿叫嚷着不让孩子爬在地上不卫生;送孩子上幼儿园,害怕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也不愿孩子去打别人。
就是在这种每时每刻的担惊受怕中,寸步不离孩子左右。孩子像是一只宠物狗,不仅要摇头摆尾地向主人讨好,而且不得远离主人的控制。这样的操作和控制,导致孩子失去了自由发展的权利,失去了人格独立的自由。
在所有的宠物中,猫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不像小狗那样对主人摇头摆尾祈求关爱,或对主人的命令惟命是从。它们与主人时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独立,主人对它们也不会像对待狗那样有过多的亲密需求,这样的关系就是“望远镜”般的爱。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经常会有妈妈诉说自己的孩子如何爱自己、黏自己,我也经常会反问“是孩子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孩子”?多数能够静心自省的妈妈会给出后者的答案。的确,这种贴身的爱,其实是为了满足妈妈自己的亲密需求。
准备“口罩”———允许孩子有独特的价值观
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人的缺点,不过,因为成人世界的社交平等,即使看到人家的缺点,并确信自己是正确的,我们也往往“戴上口罩”不加评判。我们会很客观地认为:“人与人各具差异”,“对他人价值观应该尊重”。
可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最亲密的亲人之间,您的处理方式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孩子犯了错,家长会立即摘下口罩义正词严地指责。理由也光明正大———自己是正确的,是为了孩子好。
我相信这样做的家长肯定是出于好心,但他们忘了“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如果我们不能像与他人交往那样平等地尊重孩子,经常使用教训方式,就会让孩子获得自己是家长的附属物的信息,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个体,会更多受到家长价值观的影响。成年后要么是父母优缺点的复制,要么是父母优缺点的反叛。
用口罩般的爱引导孩子,道理简单,做起来不易,家长意志会在“不要”、“不许”、“一定要”之类的语言里流露出来。这时我们要意识到家庭不是工厂,孩子也不是产品,不能用统一的标准、价值观来塑造其形状。要允许孩子有独特的价值观。
准备“担架”———保护孩子“受伤的权利”
人都会犯错误,但犯错误又恰恰是经验获得的机会,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孩子是最勇于实践的,磕碰、走弯路难免出现,这时就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抬上担架帮忙给受伤的孩子擦药”。
请注意:擦药、抬担架、送医院都是“行动”,而不是对孩子指责说教“你怎么这么笨”、“为什么要受伤”之类,行动往往比说教更有效。
“担架般的爱”就是一种爱的行动,没有指责和说教,父母信任孩子,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但又不失对孩子的支持和照顾。他们相信孩子有自我探索和实践的能力,虽然也清楚孩子会在犯错、碰壁中受到伤害,但他们仍然留给孩子“受伤的权利”,因为他们相信孩子的能力。而且他们确信孩子只是“受伤”,“伤”是可以救治的。
他们不会时刻担心孩子因为自己给与的“信任”而闯下大祸,不可“救治”。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这样悲观的家长大有人在,他们为了不让孩子犯错受伤而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独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