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银行”的lollapalooza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9:12
“穷人银行”的lollapalooza效应
(2010-11-15 16:34:03)转载
标签:房产
尤努斯
孟加拉国
贷款者
小组
杂谈
分类:俱乐部原创
“穷人银行”的lollapalooza效应
俱乐部原创:作者—明镜台
作为对现代贷款理念的一种颠覆,“穷人银行”的无担保抵押物、无法律文件、无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的做法,它的诞生让几乎所有的银行家充满了怀疑。
格莱珉银行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个借款者都是诚实的。“我们确信,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对人类的信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纸上合同。格莱珉的胜败,会取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力量。”在尤努斯博士的自传中,揭示了“穷人银行”的很多秘密。
其中的一个秘密,也许正是芒格主义中的lollapalooza效应——多种心理倾向复合作用的最佳案例。我用其中的一些心理倾向来解读这些有趣的现象:
一、五人小组
在尤努斯的《穷人的银行家》自传中,描述了众多生动的细节,其中几段是这样的:
一个想要贷款的人必须首先找到其他4个想要贷款的人,或者加入一个小组。当5人小组成立之后,“穷人银行”会先给小组的两个成员发放贷款,如果在随后的六周内这两个人都按期偿还贷款,就再允许两个成员申请贷款。小组的组长通常是最后一个贷款者。当5人中有一人改变主意,说:“不行,我的丈夫不同意。”于是这个小组就只剩下四个人或者三个人,甚至一个人。这个人不得不从头开始。
一个小组要得到“穷人银行”的认证,可能需要花几天时间,或者几个月的时间。为了得到认同,小组的5个成员都必须到银行接受7天的培训和口试,最后还要单独考试,以表明她们理解这些政策。
每个组员都知道,如果通不过考试的话,她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小组的其他成员。尽管都已经学习过了,但贷款者考试前往往都很忧虑,生怕答不上来。如果有人通不过,小组其他人就会斥责她:“看在真主的面上,连这事你都做不对!你不仅把自己搞糟了,把我们也搞糟了!”
一旦全组都通过了考试,其中一位组员申请第一笔贷款的日子来临——通常是一笔25美元左右的贷款。贷款人是什么感觉?惊恐!无法入睡,对失败的恐惧,对未知之事的恐惧。在领取贷款的那天早上,她几乎要放弃了。在她的大家庭里,从来没有一个女人有过这么多的钱。她的朋友们则赶来帮她打消疑虑,支持她。
当她终于接过那25美元时,浑身颤抖。这笔钱灼烧着她的手指,泪水滚下她的面颊。她一生中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多钱,也没想过手里能有这么多的钱。
一个屈辱了一辈子的女子平生第一次,一个机构信任了她,借给她一大笔钱。她发誓,绝不辜负这个机构,也不会辜负自己。她一定奋斗,一定会还清每一分钱。
尤努斯博士说:“初始过程设计的如此富有挑战性,由小组与考试造成的压力,确保了那些真正需要,而且对此十分严肃的人,才能够真的成为‘穷人银行’的成员。”
尤努斯博士和其他的创业者们无疑是心理学的天才!这些程序中闪现的天才创新。
1、小团体的压力影响、社会认同倾向、避免不一致倾向、艳羡和妒忌倾向、回馈倾向。
压力影响倾向,轻度的压力能够改善人们的表现;而沉重的压力则会引发彻底失调。压力影响倾向在整个小组产生到贷款过程全部都存在。接受小组其他4人的互相监督,考试的准备和面试。在获得第一笔贷款后,因为从来没有这么大的一笔负担,压力让贷款者更加疯狂地努力偿还。不过,每周一次的还贷款总是能够比较轻松地支付,所以她感到压力并非不可承受。
其实,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观察到,贷款买房的人会自觉地提高工作负荷以赚取更多的薪水,而有孩子的父母会比没有孩子的时候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5人小组可以说是社会认同倾向发生的最佳数字。芒格说,人们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这一倾向最容易产生。因为别人都获得了贷款并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为什么不这样呢?所以,在尤努斯的故事中,就出现了妇女们为了成立贷款小组而挑战村里毛拉的权威。
避免不一致的倾向,人们在获取新身份的过程中做出的重大牺牲会提高她们对这种新身份的忠诚度。因为成立一个小组,很多贷款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感受,而接受和完成这种挑战让她会形成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与后来的还款经历必须相一致。如果她放弃还款,就与之前的理念相矛盾,而避免不一致倾向则会让贷款人坚持下去。考试本身也是一种仪式,通过考试意味着一种新的身份的诞生,这让小组成员更加团结。
巴菲特说:“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艳羡和妒忌倾向让小组成员更加努力,非小组成员渴望加入。
回馈倾向在这里不言而喻了,与一般人理解的慈善等同于捐款不同,“穷人银行”带给贷款者不是负罪和歉疚感,而是一种以德报德的成就感。这与纯粹的捐款不同,受捐者不需要回报和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对捐款者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是强烈的妒忌和仇视心理。
2、贷款程序中的禀赋效应、奖惩超级反应倾向、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穷人银行”贷款机制保障了将真正需要贷款的人筛选了出来。
一位组员贷款之后,贷款程序不过刚刚开始。“穷人银行”的偿付机制则保障了99%的偿付率:
贷款期一年;每周分期付款;从贷款一周后开始偿付;利息是10%;偿付数额是每周偿还贷款额的2%,还50周;利息为:每1000塔卡贷款,每周付2塔卡的利息。
随着穷人银行的演进,这些规则发生了一些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其根本思想仍然没有变化。我们再看看尤努斯博士在《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中的描述:
在早期,我们鼓励贷款者建立存款,以便他们在困难的时候取用,或是用于一些其他创收的机会。我们要求借贷者将每笔贷款的5%存在一笔小组基金里。他们都理解这一策略,认为它与孟加拉“一把米”的习惯做法相似:家庭主妇每天攒一把米,日积月累就变成很大的积蓄。任何贷款者都可以从这笔小组基金中得到一笔无息贷款(注:后来这演变变成了个人存款),只需其他组员对其申请的数额与用途表示赞同,而且那笔贷款不能超过那笔基金总额的一半。
如果一个组员无法或是不愿偿付她的贷款的话,那么直至该偿付问题解决以前,她的小组在随后的几年里可能就没有资格申请更大额的贷款了。这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激励,使贷款者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并且——甚至更为重要的是——预防问题的出现。
小组也可以向中心的其他一些小组球员。中心则是一个村子里的八个小组组成的联盟。
禀赋效应,当贷款者因为贷款而成功,那么她们会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给出高度的评价。而之后,贷款者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穷人银行”则允许更大额度的贷款。
随之而来的是奖惩超级反应倾向和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奖励让贷款者拥有了自己的账户和存款,而惩罚则让小组其他成员对无法履行贷款承诺的组员形成压力,也对小组本身形成压力。当人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时,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则让小组成员倾向于保持这种状态。
尤努斯在《新的企业模式》这本书中说,“穷人银行”这种基于团体的组织方式是成功的关键,小组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压力以及中心向贷款者提供的鼓励,使得借款人能够保持信心。在调查中,当银行成员被问到“为什么偿还贷款”时,最多的答案是“不想使小组其他成员失望”。
3、lollapalooza效应
是什么能够让穷人拥有近乎完美的信用呢?
答案之一,正是前面描述的各种倾向的lollapalooza效应。我无法不再次赞美 尤努斯 博士的天才杰作。
作为一种新的企业模式,“穷人银行”的模式不仅在孟加拉国取得了成功,在其他的亚洲国家,甚至是美国和欧洲都取得了成功。“穷人银行”否定了很多流行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观点。
那么,“穷人银行”带来的另一个启示是,有没有可能在某些商业银行的身上,找到这种lollapalooza效应呢?(博客编辑:初学)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