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 酸 说 课 教 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58:58
说     课     教     案
硝  酸
一、说教材:
【内容和地位】
《硝酸》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较全面地阐述了硝酸的化学性质及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   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品质。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教材重点】
硝酸的两大特性。
【教材难点】
对硝酸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拟采用“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即: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炼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再进行推理—→掌握更多的知识。
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如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不稳定性的部分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学习方法:
1、       自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如在硝酸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中设置填空题,通过学生自学、填空,能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
2、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通过认真观察或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四、教学程序:
1、       复旧引新,消除障碍。本节课要用到NO、NO2的性质和有关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HNO­3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而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普遍掌握的不够熟练。因此,设置有关复习内容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2、       通过自学,抓住要害,迅速突破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如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
3、       做好演示实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对Cu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实验进行改进,利用投影增强可见度,加强实验效果。增加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热的木炭在浓HNO3中燃烧的实验,降低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
4、       巧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出反应产物、反应方程式;然后对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得出HNO3有强氧化性的结论。知识点之间都通过设疑,使其巧妙连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5、       及时设置相关问题,在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如学完硝酸的不稳定性后设置“实验室如何贮放浓硝酸?”;在得出不活泼金属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规律后设置“试推测Ag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钝化知识后设置“能否用铝、铁罐贮运浓HNO3?”等问题。
6、       挖掘德育内容,使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得到升华。
7、       归纳总结,反馈练习。注重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生:
对于目前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某些知识的掌握尚不到位。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宜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铁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产物的分析等。
说     课     教     案
硝  酸
一、说教材:
【内容和地位】
《硝酸》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较全面地阐述了硝酸的化学性质及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   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品质。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教材重点】
硝酸的两大特性。
【教材难点】
对硝酸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拟采用“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即: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炼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再进行推理—→掌握更多的知识。
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如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不稳定性的部分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学习方法:
1、       自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如在硝酸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中设置填空题,通过学生自学、填空,能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
2、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通过认真观察或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四、教学程序:
1、       复旧引新,消除障碍。本节课要用到NO、NO2的性质和有关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HNO­3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而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普遍掌握的不够熟练。因此,设置有关复习内容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2、       通过自学,抓住要害,迅速突破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如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
3、       做好演示实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对Cu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实验进行改进,利用投影增强可见度,加强实验效果。增加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热的木炭在浓HNO3中燃烧的实验,降低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
4、       巧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出反应产物、反应方程式;然后对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得出HNO3有强氧化性的结论。知识点之间都通过设疑,使其巧妙连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5、       及时设置相关问题,在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如学完硝酸的不稳定性后设置“实验室如何贮放浓硝酸?”;在得出不活泼金属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规律后设置“试推测Ag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钝化知识后设置“能否用铝、铁罐贮运浓HNO3?”等问题。
6、       挖掘德育内容,使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得到升华。
7、       归纳总结,反馈练习。注重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生:
对于目前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某些知识的掌握尚不到位。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宜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铁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产物的分析等。
硝  酸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   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   结合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的心理素质;认识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外因,对化学反应起着很大作用。
4.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素质。
教学重点:
硝酸的特性。
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
教学模式:
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
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投影:在氮的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 O2 = 2NO2 ;
在该反应中,N元素从+2价升高到+4价,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O元素从0价降低到—2价,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中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NO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引入新课】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硝酸样品,指导学生自学,总结HNO3的物理性质。
投影: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凝固点—42℃。它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常用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质量分数为98 %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的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发烟”的原因是硝酸里放出的硝酸蒸气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生成了极微小的硝酸液滴的缘故。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   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   结合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的心理素质;认识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外因,对化学反应起着很大作用。
4.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素质。
教学重点:
硝酸的特性。
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
教学模式:
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
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投影:在氮的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 O2 = 2NO2 ;
在该反应中,N元素从+2价升高到+4价,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O元素从0价降低到—2价,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中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NO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引入新课】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硝酸样品,指导学生自学,总结HNO3的物理性质。
投影: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凝固点—42℃。它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常用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质量分数为98 %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的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发烟”的原因是硝酸里放出的硝酸蒸气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生成了极微小的硝酸液滴的缘故。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教     案
硝  酸
一、说教材:
【内容和地位】
《硝酸》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较全面地阐述了硝酸的化学性质及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硝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   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品质。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教材重点】
硝酸的两大特性。
【教材难点】
对硝酸的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拟采用“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即: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炼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再进行推理—→掌握更多的知识。
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如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不稳定性的部分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学习方法:
1、       自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如在硝酸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中设置填空题,通过学生自学、填空,能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
2、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通过认真观察或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四、教学程序:
1、       复旧引新,消除障碍。本节课要用到NO、NO2的性质和有关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HNO­3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而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普遍掌握的不够熟练。因此,设置有关复习内容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2、       通过自学,抓住要害,迅速突破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如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
3、       做好演示实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对Cu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实验进行改进,利用投影增强可见度,加强实验效果。增加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热的木炭在浓HNO3中燃烧的实验,降低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
4、       巧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出反应产物、反应方程式;然后对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得出HNO3有强氧化性的结论。知识点之间都通过设疑,使其巧妙连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5、       及时设置相关问题,在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如学完硝酸的不稳定性后设置“实验室如何贮放浓硝酸?”;在得出不活泼金属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规律后设置“试推测Ag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钝化知识后设置“能否用铝、铁罐贮运浓HNO3?”等问题。
6、       挖掘德育内容,使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得到升华。
7、       归纳总结,反馈练习。注重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生:
对于目前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某些知识的掌握尚不到位。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宜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铁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产物的分析等。
硝  酸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   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   结合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的心理素质;认识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外因,对化学反应起着很大作用。
4.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素质。
教学重点:
硝酸的特性。
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
教学模式:
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
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投影:在氮的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 O2 = 2NO2 ;
在该反应中,N元素从+2价升高到+4价,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O元素从0价降低到—2价,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中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NO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引入新课】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硝酸样品,指导学生自学,总结HNO3的物理性质。
投影: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凝固点—42℃。它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常用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质量分数为98 %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的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发烟”的原因是硝酸里放出的硝酸蒸气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生成了极微小的硝酸液滴的缘故。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