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9:40
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神医扁鹊”。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居五大医学家之首(其余四人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扁鹊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迁在《史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可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名医,却留给后人许多谜团。比如,扁鹊究竟是谁?为什么有不同的称呼?扁鹊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有没有特异功能?他行医有哪些绝招?
扁鹊姓名和时代之谜    :翻开《史记》,会发现扁鹊有三个名字:一为扁鹊。字义上看,扁鹊是指一只鸟,喜鹊也。“扁”字,一读biǎn;一读pian(篇),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说扁鹊之扁是“取鹊飞鶣鶣之意”,即指一只喜鹊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二为秦越人。《史记》说:“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三为卢医。《史记正义》说,扁鹊“家于卢国”又称卢医。
分析以上这三个名字,会发现,扁鹊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所到之处热心给人治病,解除了人们的痛苦,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医生比作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由此可知扁鹊是一个传说人物。
在山东出土的汉代石刻中,曾有扁鹊的形象,他人手人面,头戴冠帻、鸟身禽立、拖着一束长尾。人们将扁鹊刻画成人首鸟身的模样,既反映了原始鸟图腾的崇拜意识,也说明扁鹊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神人。
而秦越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他就是《史记》上说的,在渤海郡郑的一位医生。卢医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卢国。可以说,扁鹊原来是个医术高超的传说人物,秦越人到处行医,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也被称为扁鹊。搞清了扁鹊的姓名之谜,又有一个问题使人困惑不解。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在有关扁鹊的史料中,记载扁鹊活动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如扁鹊最早给蔡桓侯治病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95年;给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给齐桓侯(桓公午)看病,大约在公元前385—357年之间;《战国策》记载的扁鹊见秦武公,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这是他看的最后一个病人。
如此一算,扁鹊的活动时间范围在300多年之间,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以致人们很难断定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秦越人作为受百姓欢迎的民间医生,人们对他已经赋予了许多神话的色彩,因此有些活动并非全是他的个人所为,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张冠李戴的可能。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呢?界定扁鹊生活的大致年代,有以下三个方法:
第一,依据《汉书·古今人表》。班固在《古今人表》中,将上古到秦朝间一千四五百人列入表中,依据人物的品格高低排列,把扁鹊和赵简子、越王勾践放在同一时代。赵简子即赵鞅(?—前458年)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越王勾践(?—前456年)越国国君。如此看来,扁鹊应是春秋战国之际人。
第二,从扁鹊行医的故事中选择你认为最可信的一个,界定扁鹊活动的具体年代。不少人认为他到秦国见秦武王的事较为可信,因为他是在秦国被杀害的。因此把扁鹊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较合适。
第三,如果很难准确地考证出扁鹊的活动时间,笼统地说扁鹊是东周(或春秋战国)人即可,扁鹊诊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不必太较真。我主张这个说法。
扁鹊有特异功能吗?在《史记·扁鹊列传》中,司马迁一开始就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扁鹊年轻时做舍长,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常到客馆来。行为与众不同,断断续续地有十几年。扁鹊通过观察,认为长桑君是一个奇人;而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的人。有一天,长桑君就把扁鹊叫到跟前,对扁鹊说:“我现在老了,但是我有一个禁方(秘方),想传给你,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扁鹊赶忙点头,说:“没问题,您放心。”于是长桑君从怀里掏出了一服药。对扁鹊说:“你要用上池之水吃这种药。”上池之水是天上落下来的,没有落到地上的露水。长桑君还说:“你用这种水把药送下去,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话说完,长桑君突然间就不见了,扁鹊觉得他更加神奇了。
扁鹊按照长桑君说的方法,以上池之水服药一个月。果然奇迹出现了!《史记》说“视见垣一方人”,意思是扁鹊突然看到了墙另一边的人。于是,他就用这个办法来治病,能看到病人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这个故事非常神奇,令人不可思议,能说扁鹊有特异功能吗?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是无稽之谈。也有人认为,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是存在的,扁鹊就是这样的人。
如何理解这段记载呢?我认为,扁鹊所谓的“特异功能”,估计是后人加上去的。由于扁鹊诊病非常准,解除了许多病人的痛苦,尤其他对病人的病症判断得非常准确,甚至手到病除。后人觉得扁鹊非常了不起,于是就传出他具有透视人的腹脏的功能。尽管这个故事是后人的附会,但它反映了古人追求治病的最高境界——“尽见五脏症结”。这里的“尽见”并非只看见心肝脾肺肾,而是指各种病灶,它实际是指中医四诊——“望”的最高水平。
切脉大师和望诊高手
扁鹊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得其学识和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成为一代名医。中国古代医学家早就发现了人体血脉的跳动和心脏是同步的,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切脉逐渐科学化。在这个过程中,扁鹊有他的独到之处。司马迁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意思是,现在天下谈论诊脉这件事,是从扁鹊开始的,扁鹊诊脉非常精准。
扁鹊是在咸阳遇害的。据《战国策》记载,扁鹊在秦国时,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请扁鹊看病。扁鹊认为,秦武王的身体没有大问题,建议及早医治。这时秦武王左右近臣却说扁鹊坏话,说秦武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让扁鹊治疗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说不吃扁鹊开的药。扁鹊听了非常生气,把治病的砭石(针)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你与有知识的人共事可以得天下,治天下,与无知之辈同谋,将会失去天下。从今天这件事可以推知秦国的事,如果再这样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扁鹊的话批评了秦武王,也得罪了一些近臣。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对扁鹊怀恨在心,就在扁鹊离开咸阳东归的路上,李醯派人刺杀了扁鹊。一代名医死于非命,令人叹息!
扁鹊一生走南闯北,为无数患者解除疾病痛苦,被人们称为能“起死回生”的“神医”。在他行医经过的路途上,历代人民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朝香火。然而,一生救死扶伤的扁鹊,最终却是死于非命。
扁鹊是司马迁《史记》里面记载的第一位医生,他对扁鹊给予深切的同情,因为扁鹊无端受害,司马迁自己也有相同的遭遇。所以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感慨道:“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仔细读司马迁的话,会发现司马迁在这里倾诉了他个人的感慨与不平。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也是无端被残害的,他就是因为替与匈奴作战的将军李陵说了几句公正话,结果汉武帝大怒,将司马迁处以宫刑。司马迁就是在这个处境下艰难地写作《史记》,所以对无端遇害的扁鹊充满了同情。
扁鹊医术精深,他到各地行医,根据当地老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赵国邯郸时,发现那里的妇女得病的很多,他就当“带下医”,即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听说那里尊敬老年人,而老年人患眼病、耳病的人较普遍,他就当“耳目痹医”,即五官科医生,治好了许多老人的五官病,使不少老人从耳聋眼花中恢复了健康;他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就研究儿童发病原因,当了“小儿医”,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由此可见,扁鹊不仅精通内科,还兼通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他在诊断上,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熨贴、按摩、手术、汤药等。可谓是一位多面手的民间医生。司马迁说他是“随俗为变。”扁鹊之所以被人们尊敬,与他这种医疗技术的全面有直接的关系。
扁鹊不仅具有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症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还有一个故事,说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良医治未病的故事告诉人们,治理国家、办事,一定要从小处抓,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问题大了,造成损失了才去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从扁鹊的病例当中,人们除学到了中医的一些原理,更多的还感觉到当时那些人写扁鹊病例、病案,包含了许多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他满腔热情,治病救人,后来人们崇拜他,尊敬他,热爱他,于是就在他身上不断添加了许多传说的神奇的故事。扁鹊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扁鹊永远不会为人民所忘记。
传说
扁鹊,原名秦越人,少时聪颖,勤奋而嗜好医学。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民间医生长桑君,学习医术,为民看病治病,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
扁鹊自从结识了长桑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认真把医学先师的经验和方法加以系统概括与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修养和诊断能力,在疾病的诊断上有了长进。
一天,长桑君外出行医,扁鹊一个人在家。他正在伏案翻阅医书,门外突然传来“唉哟唉哟”的呻吟声。扁鹊一怔,赶忙迎出门去。只见门外有两个小伙子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正向屋里走来。老太太紧皱眉头,大汗淋漓,两手捂着胸口。小伙子一见扁鹊,十分急切地说:“先生,俺老母腹疼难忍,食水不进,求先生给她调治调治吧。”扁鹊走过去,把老太太搀坐于待诊的木椅上,他看看日头(太阳)估计老师暂时不会回来,犹豫了片刻,让老太太把手伸过来,耐心地诊着脉说:“老人家的病属于脾胃不适,胃脘疼痛。这样吧,待我开一个药方,回去后,立刻给老人家煎好饮下,我想她的病会慢慢好的。”
两个小伙子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那老母的病可就托附这位先生了。”
扁鹊一面叫其中一个小伙子搀扶着老太太回家暂时卧床休息,一面醮墨开方,铺纸包药,然后叫小伙子立刻赶回家去给老太太用水煎服。
小伙子提着药风风火火地往家赶,走到村口的时候,碰上一班伙计在伐树。伙计们平时打闹惯了,这会儿见小伙子提着个鼓囊囊的包儿走来,以为里面肯定包着什么好吃的,伙计们一窝蜂地把小伙子紧紧地围住,非让他解开纸包儿看个究竟不可。小伙子急忙解释说:“别开玩笑了,里面包的全都是些草药,没啥好看的。”伙计们嘻嘻笑着说:“呵呵,你小子净耍滑头骗人,平白无故的抓得什么药,快把包儿打开给我们看看吧。”
小伙子越是解释,伙计们越是不信。有个小伙计乘他不提防,一个饿虎扑食,药包没有抢到手,草药却全都抓破撒在厚厚的锯末上。大伙一下子愣住了,一个个直挠后脑勺。小伙子嗔怪道:“我说里面是药呢,你们愣是不信,这回总该相信了吧。”他一面说,一面从锯末中把药捧入兜子里。
却说小伙子走后不久,长桑君行医回来了,扁鹊忙着说道:“老师,您老人家方才不在,学生冒然诊了例病症,学生现在请罪了。”
说着,扁鹊抱拳请罪。
长桑君拂髯笑道:“啊,快别这样,救死扶伤乃人之常情,学生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为师只有高兴才是。越人,快把患者的病情讲给我听听。”
扁鹊马上把病人的症状、脉象和自己的诊断结果一五一十地告诉长桑君。
长桑君问:“药方呢?”
扁鹊取来药方,说:“老师请看。”
长桑君把药方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觉皱起眉头,说:“越人,你药方里的十几味草药倒是对症,不过,这里边漏掉了一味。”
“哪一味?”扁鹊惊诧地问道。
“檀香?”
“对,此药有理气化淤之功效,如你方才所述,病人实属气淤脾胃,肝气不舒,气不理而淤犹结。你方中虽用了镇痛化淤之药,但没有檀香作为首药,病人是难以治愈的。”
扁鹊听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急得搓手说道:“老师,这可怎么办呢?”
长桑君抬头看了一眼扁鹊:“你说呢?”
“好,我这就把药送去。”
说罢,扁鹊披了衣服,带了包好的檀香和其它几味辅助药物,他刚想出门,门外走进两个人来,扁鹊定睛一看,哎呀!这不正是刚才搀老太太来看病的二位吗?扁鹊明白了,二人一定是为母亲服药未愈而专程再来拿药的,他心中感到很是不安。可是,看到两个小伙子面带微笑,一副笑脸露出感恩不尽的样子,扁鹊有些惊奇地问道:“老太太眼下病情如何?”
两位小伙子拱手笑道:“多亏先生诊治,我母的病回去饮药即愈,身体康复如初,我们是来谢恩的。”
“这个……”扁鹊把疑狐的目光投向老师。
长桑君上前笑道:“二位小弟请坐,你们刚才说什么来着?”
两个小伙子兴奋地答道:“是这位先生把俺老母的病治好了。”
“那,请问里边你们是否又添加了什么别的药呢?”
两个小伙子疑惑不解地看着长桑君说:“没有,绝对没有。”
“那,请问你们抓走的那副药是否中途打开过?”
“这个……”
愣怔了片刻,其中一位小伙子把自己取药回家,在路口遇到伐树伙计撕破药包的事情告诉了长桑君。
长桑君开口问道:“那是棵什么树?”
“檀香树。”
扁鹊听后一震,恍然大悟。他用敬佩的目光望着老师,不觉伸出大拇指。
长桑君笑笑:“这就对了,世上竟有如此蹊跷之事,看来你老母福分不小哇。”他冲着那两个小伙子开着玩笑说:“你母亲的病还多亏了那几个闹着玩的嘎伙计,不然,烦你们再跑一趟不说,老太太可要受病魔熬煎至今的。”
扁鹊惭愧地涨红了脸,把头垂了下去。
长桑君对两个小伙子叮嘱说:“回去后还要注意老人的起居进食,切忌进食过硬、过烫、过量。此外,千万不可惹老太太生气,气郁而病生,老人受罪,晚辈受累,会贻误大事的。”这正是:
开了个不该开的玩笑
却使得扁鹊声名大震
扁鹊开始行医,并非那么顺利,相传当时有“治一亡一,治十亡十”之说。这虽是讹传,可也多少渗透出一个问题,那即是:做事如此,行医亦如此,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行不通的。
后来,扁鹊通过自己的潜心努力,加上名医长桑君的耐心指点,终于在医术上有了更大长进,闯出一点名声。
但是,当印象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往往就轻易改变不掉。当时,不少人依然对扁鹊的医术抱有怀疑态度。
一日中午,扁鹊行医回家,听说有一乡亲正在盖房,为人热诚厚道的扁鹊换了衣裳,取了草帽前去帮忙。这时,站在脚手架上的一位年轻人远远看到扁鹊朝这里走来,对脚手架上的人说:“等越人来到跟前,我就跳下去装死,到底看看他的医术是真是假。”众人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说话间,扁鹊已来到近前,他刚要向众人打招呼,只见脚手架上直冲冲跌下一个人来,跌下来的人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了。
扁鹊连忙走过去,众人也呼啦一下子围了上来。扁鹊一看年轻人的脸色,低声说道:“唉!人已经死了。”话刚说完,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扁鹊疑惑不解地说:“这位小弟一定是才吃过午饭,食物充满了肠胃,从这么高的脚手架上跌下来,肠胃已经摔爆了。”
人们仍然大笑不止,有位上了年纪的老汉半信半疑地将年轻人翻了过来,这才发现年轻人果然摔死了。当人们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扁鹊的时候,扁鹊长叹连声:“呜呼!可悲!可悲!真乃平地生风,小弟怎好开这样的玩笑呢?”
从此,扁鹊声名大震,为人佩服。
战国时期,河南境内经常闹灾荒,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扁鹊终年奔波于河南城镇乡间行医治病。
这一年,扁鹊家中体弱年迈的母亲积劳成疾,竟然一病多日,卧床不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哥哥请了多少医生看过,总也不见好转,眼瞅着老母一天不如一天,扁鹊的哥哥心急火燎,十分苦闷。
这天,他忽然想起弟弟扁鹊,人们都说他医术高超,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何不去找他一趟呢?好在前些时候扁鹊让同乡捎来过一些银两,知道他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一带。主意拿定,哥哥好不容易说服母亲,便择了一个吉日,背着母亲上路了。
母子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雒阳。不想,扁鹊看罢母亲的病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把哥哥叫到一边,偷偷地说:“哥哥,母亲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少则十日,多则百天,她老人家定会阳尽寿终的。你们远道而来,歇息两天就回去吧,免得把母亲的尸体葬于异地他乡……”
哥哥听后,十分伤心,默默地点点头。三天后,便背着母亲又踏上归途。
这一天,母子二人来到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洼野地里。母亲忽然觉得嗓子冒烟,口渴难忍,病情更显危急,可巧随身所带的水又早已喝干,哥哥只好把母亲放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自己提了水罐到四下里找水。谁知,跑东跑西地找了老半天,却连个水珠也没见着。正当他有气无力地往回走的时候,忽然发现路边不远的坟地里有一块水瓢一样的人头骨,骨瓢里因下雨积存的水迎着阳光闪闪发光。扁鹊的哥哥如获至宝,高兴极了,跑上前去一看,却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这骨瓢里面有两条小蛇,刚脱过皮的小白蛇正在嬉水,那水混浊不清,水面上漂着一块块蛇皮,很远便闻见一股腥臭味,别说是喝,就是闻一闻,看一看,都让人恶心。
这一来,哥哥可真上了大愁:怎么办?老母重病垂危,这个关口上倘若能喝口水便能再多活几个时辰,没有水,说不定今天就要渴死在这荒郊野地里,这不是人为的罪过吗?想到这里,他再也顾不了许多,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把两条小白蛇挑了出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水倒人罐子里,提了回去。来到那棵大树下,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他轻轻唤醒母亲,把水递了过去。
母亲无力地撩起眼皮,一见儿子端水过来,便没命地抱起水罐,一饮而尽。说来也怪,扁鹊的母亲刚刚把水喝下肚去,浑身就觉得轻松了许多,又过了不多时,竟扶着树干站了起来。她高兴极了,笑着说:“儿啊!这点水可救了娘的命,娘现在觉着好多了,来,你先扶着我试试,我想自己走。”哥哥见母亲一反常态,竟能站起来自己行走,心里甭提多么高兴。于是,搀着母亲又继续往前走。
几天以后,母子俩来到一个村头上,赶巧听见一家的母鸡刚刚下完蛋,“咕嘎、咕嘎”地叫个不停。母亲自言自语道:“哎,多少天没吃过鸡蛋了,娘咽气之前也不知还能不能吃上个鸡蛋呢?”儿子听罢,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母亲在家时,隔三差五地总爱喝两个鸡蛋的,可现在流落他乡,到哪里去找呢?万般无奈,他还是鼓了鼓勇气,决定硬着头皮讨讨试试。于是,他搀着母亲叩响了这一家的院门。
开门的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大娘,老大娘手里正捧着热乎乎的鸡蛋,这鸡蛋看去个儿好大,简直如鸭蛋一般。扁鹊的哥哥深施一礼打过招呼,说自己年迈病危的母亲想吃一个鸡蛋,求大娘开恩施舍。大娘犹豫一下,刚要开口,屋里一个姑娘隔着窗户搭了腔:“娘啊,你就给了他吧,怪可怜的,解人之危也是咱的本份嘛!再说,不就是一个鸡蛋吗,它就是个凤凰蛋,也不如救命要紧哪!”“对、对,我闺女说的极是。这位先生,不瞒你说,我家这只黑母鸡,平日里下蛋都特别小,今天这个蛋却大得出奇,该是你娘的福气呐!”说完,老大娘乐呵呵地把鸡蛋递给了他,母子俩谢了大娘,高高兴兴地捧着鸡蛋出了村。
来到村边的一个道口处,母子俩忙把鸡蛋打开,倒进碗里。嘿!难怪鸡蛋这么大,原来竟是个双黄蛋。母亲把鸡蛋喝了,不多时,脸面竟由苍白变得红润起来。接着,浑身也象长了不少劲,竟然不用儿子搀扶也能够自己行走了。
母子俩甭提多高兴了,俩人有说有笑地又继续赶路。可是,不大工夫,忽然间,狂风四起,头顶上飘来一块乌云,紧接着,一个炸雷响过,刹时间倾盆大雨下了起来,母子二人躲闪不及,浑身淋了个透湿。
说来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一天怪事都赶在一块了。这阵暴雨来得急,停得快,风雨刚过,太阳就出来了,好一个雨过天睛。母子俩刚刚淋过暴雨,现在让暖烘烘的太阳一晒,别提有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尤其是母亲神智清爽,胳膊腿也越发显得有劲多了,说神一点,简直超过了没有生病以前。
从那以后又过了几天,母子俩回到了鄚州老家。扁鹊的哥哥安顿好母亲,便只身一人返回雒阳,去找扁鹊算帐。
一见到扁鹊,哥哥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扁鹊呀扁鹊,你好没良心!母亲生你一场,不容易呀!可是你,万万不该见死不救哇。”扁鹊听罢,以为母亲已死,哥哥过度悲伤,对于他过激的言辞也不作计较,长叹一口气,说:“哥哥休且动怒,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小弟十分敬佩。可是,家母患的是一种不治之症,绝非小弟见死不救,是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呀!”接着,扁鹊上前拉住哥哥的手,情深意长地劝说道:“既然如今母亲已人土为安,为兄就该心路放宽一些,千万莫要过份悲伤,有道是人死如灯灭嘛!……”
“住口!’’扁鹊的哥哥听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火气。
“亏你行医多年,算得上什么‘神医’?母亲的病哪里是什么‘不治之症’,分明是你居心叵测,怕受托累。实话对你讲了吧,母亲的病回去后不治自愈,如今早已康复如初了。”
扁鹊一听,半信半疑,估计可能半路上又遇到了医界高人而得救,于是改口解释说:“其实,咱娘的病也并非不治之症,只是小弟的能力远不能及,这都怪我当时没有解释清楚。可是,退一步说,即便小弟当时开了药方,也是枉然——这些药,别说你我,就是活神仙也不好取全啊!”
“怎么个不好取全,莫非还要上天入地不成?”
“那倒不必。可是这剂药方,既要天赐,又要人为,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钱倒是花不了多少,只是……”
“哎呀!你不要罗哩罗嗦啦,我倒要看看你想开得到底是个什么药方?”
“那好吧!“扁鹊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伸手拿起案上的毛笔,开了下面一个药方:
人骨天降雨露水,二龙脱衣洗澡汤。
黑鸡新生双黄蛋,淋过暴雨晒太阳。
药方开罢,递给哥哥,哥哥接过来一看,正好与回家路上所遇的情形一一吻合,禁不住拍案称妙。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是错怪了弟弟。
扁鹊治病,除了药物治疗外,精神疗法、运动疗法,也是扁鹊行医治病的独到之处。
一日,有个财主找到扁鹊,言称自己患了重病,心中烦闷,不思睡眠,多日来,身体日渐消瘦,茶水难进,投了好几位先生也未能奏效。扁鹊看看眼前这位财主,果然面黄肌瘦,一副病歪歪的样子,他给财主诊了诊脉,说:“你的病只有一种办法能医,但不知你自己是否愿治。”
财主听后大喜:“啊!快请神医说出用什么办法,本人当然愿治。”
扁鹊道:“到市上买块一尺见方之石,每日不停地从你家院里的东墙根搬到西墙根,再从西墙根搬到东墙根,不消两个月,你的病定见好转。”
财主听罢,皱起眉头。活了这么大岁数,只听说世间名医有药到病除之术,还从没听说过搬石头治病的道理。他想起扁鹊曾有“六不治”之说,怀疑扁鹊是不是有意戏弄自己,但转念想到扁鹊是有名的神医,只好照着他的办法去做了。
从此,人们经常看到这位财主搬着石头在院里转来转去,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满面。财主一心想治好自己的病,忘记了收租,忘记了催税,什么事都不思,任何事都不管,两个月过后,财主精神旺盛,身体也逐渐恢复了。他找到扁鹊问:“怎么搬搬石头就能够治好我的病呢?”
扁鹊笑了笑说:“你得的这种病叫做心劳过度(神经衰弱),你每天费尽心机,一心一意想怎么样发大财、发横财,一不锻炼,二不劳作,时间一久,势必心亏身虚,心悸不眠。我让你搬石头,是要把你的脑力与体力适当的调解一下,体力运动乃生命之根本,还是希望你日后不要再为怎么样发横财苦思冥想啦。”
还有一次,扁鹊正在药房里查看药方,从门外走进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一见扁鹊,立刻撩衣跪倒。扁鹊一面走过去扶起中年人,一面急切地问道:“是不是家中有人病了?”
那中年人涨红了脸,从怀里摸出一纸递与扁鹊,扁鹊抖开一看,原来是几行笔弱清丽的诗句。
扁鹊轻轻吟道:
随君五载感慨多,当年恩爱毋须说,
自从夫君中酒邪,奴家时常受折磨。
泪眼忧心家园破,车行至此再无辙。
可怜爱女谁来管,奴死之后目难合。
扁鹊吟罢这首诗,抬头望了望眼前这位中年人,中年人流着眼泪把家中的事情告诉了扁鹊——
原来,这首诗是中年人的妻子写的。他们结婚五年,开始倒也恩恩爱爱,如胶似漆,生活过得甜蜜,妻子生得如花似玉,而且婚后不久又喜得一女,更惹他的喜欢。可是后来,中年人不知道怎么就嗜起酒来,见酒如命,饮毕撒风,屋里的陈设毁净了,整个家当也兑成银两饮了酒,贤慧的妻子还时不时挨上一顿骂。妻子虽屡次劝说,他却权当耳旁风。时间久了,妻子渐渐忧虑成疾,又过了些日子,竟大病卧床,奄奄一息。
这一天,妻子把他叫到床前,双手颤抖着从床下取出一纸递给他。中年人接过来看了一遍,猛然彻悟了,他心如刀绞,抱着妻子痛哭一场,哭着哭着就想起了风传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于是匆匆来到了这里。
扁鹊听完中年人的述说,微微笑道:“这位大哥,饮酒倒非是件坏事,不过千万不可过量,饮酒过量,会中毒伤身。借酒衅事,打骂妻子,这可是你的不是了。”
扁鹊几句话,直把中年人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先生说得对,这都怪我不好,只要先生能救娇妻一命,我立志重新做人。”
说着“扑通”跪在地上,堂堂男子汉,竟掉下伤心的泪来。
扁鹊见中年人真得动了情,思忖片刻,便过去把他扶了起来,说:“大哥不必如此,叫你一说,大嫂的病眼下还能治愈,不过必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中年听了,连连点头。
于是,扁鹊伏案写了下面几句诗:
妖妻随我五六年,情投意合心相连。
全怪为夫不作脸,美满家园俱拆散。
噩梦已醒回头晚,偷生必将成笑谈。
若死何不一块死,阴曹地府再团圆。
扁鹊写完,让中年人誊写一遍,给他的妻子拿去。中年人走时,扁鹊又再三叮嘱一番,让他务必照计行事。
简短截说,中年人回家之后,便把那几句诗交给了妻子。
妻子看完诗,又看了看泪眼模糊的丈夫,惨淡的目光里露出失望的神情,然后,两眼直呆呆地望着他。
中年人苦苦笑了笑,说:“既然你已到如此地步,咱也就顾不了许多了,可这孩子,说啥也不能让她寄人篱下。干脆,把孩子摔死,咱们一起同归于尽了此一生吧。”
言罢,中年人抢过孩子就往地下摔,妻子大叫一声,蓦地从床上爬起。一时间,她只觉得胸口一阵发热,“哇”地喷出一口污血来。
孩子吓得“哇哇”直哭,中年人也担心的上前扶住妻子。正在这时,扁鹊从门外款步走了进来,他一见地上的污血,连声说:“中!中!”扁告诉中年人:“你妻子乃长期积郁心中,固此酿成重疾,方才一举,谓之以急救急,她的病不久就会好的。”
说完,扁鹊又开了急救急,并嘱咐中年人要好好照料妻子,切切不可再让她生气。中年人应允连声,并当着扁鹊的面向妻子赔礼认错,保证今后不再喝酒,重新做人。
妻子深情地望着丈夫,眼里掉下两行苦涩的泪水。
果然,补药煎服之后,妇人渐觉精神旺盛了许多,又过了一段时间,便离了病榻,病体复原了。
从此,中年人也戒了酒,夫妻二人恩爱如初,又用勤劳的双手重新建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
一次,扁鹊行医途中路过一个村庄,这时从村里传出阵阵哭声,扁鹊从旁人的嘴里了解到死者乃是一位结婚将近一年的媳妇。他刚要继续赶路,却听哭声愈来愈近,有几个中年人抬着棺材冲他走过来。扁鹊循声一望,不禁大吃一惊,几个中年人抬的是口薄薄的棺材,他看到有几滴污血正从棺材里悄悄往外流淌。扁鹊走上前去看一看血迹,连忙叫人们放下棺材,并阻止后面的妇人不要哭了。
众人打量着眼前这位郎中,心中好生诧异。扁鹊开口说道:“有道是人死方可人棺,你们这里怎么时兴大埋活人呢?”大家惊奇地望着扁鹊,接着便哧哧笑了起来,他们怀疑眼前这位郎中十有八九是个疯子。
人们刚要抬起棺材继续往前走,扁鹊急切地说:“众位赶快放下,倘若我没有说错的话,棺材里躺的乃是一个孕妇,这孕妇由于分娩难产而出现长时间昏迷,她这叫‘假死’(休克)。”
众人听这位郎中说的有板有眼,条条是道,于是放下棺材,依着扁鹊的吩咐,半信半疑地打开棺盖。扁鹊掏出针包,在小媳妇人中上按摩了一会,然后在中脘穴扎下一针,只见小媳妇身子动了动,眼睛慢慢睁开了。扁鹊又料理了一会,妇人竟然坐了起来。人们赶忙把小媳妇扶出棺材,时间不大,一个男婴“呱呱”堕地了。
一针救了两条性命,众人齐声称赞。妇人的丈夫说啥也要把扁鹊请回家中畅饮一番,还拿出些银两要酬谢扁鹊,扁鹊笑道:“见死相救乃行医人的本份,罢了罢了,我还要继续赶路呢。”
又有一次,扁鹊外出行医,走到半路,天渐渐黑下来,他准备投宿一家客店,扁鹊刚要敲门进去,可巧一个妇人端着一盆污水走出门来,一不小心,“哗”地泼了扁鹊一身。
妇人见客人被泼得浑身精湿,非常尴尬,不好意思地抱歉说:“这位先生,是奴家有眼无珠,实在对不起,快请先生进店换件干净衣服吧。”
扁鹊笑笑,说声“没什么”,就随着妇人一同走进客店。
客店的主人正在屋里喝茶,见扁鹊进屋,连忙起身让座。
扁鹊一见店主,低低叫了一声:“不好,你家主人不出今夜便有丧生之危。”
妇人一听,好不气恼:“你这野郎中,我不是就溅你身上几滴污水吗,也不该这样诅咒我们呀。”她用手一指门外:“还是请你另投他店吧。”扁鹊又做了些解释,仍未奏效,眼瞅着店主要大动肝火,他只好转身走出客店,住在与这对门的一家小店里。
扁鹊躺下后一直没合眼,悄悄听着对门客店的动静。午夜时分,对门客店果然骚动起来。扁鹊连忙过去,只见店主躺在炕上,一面打滚,一面不住地呻吟。
那妇人一见扁鹊气得浑身打哆嗦。扁鹊解释说:“大嫂先莫生气,你丈夫患得乃是绞肠痧,昨天我到这里,就看到他脸上的气色有些不对了。”
妇人仍半信半疑,但疑惑中却带着几分希冀。扁鹊镇静地说:“不要紧,待我给你的丈夫治疗一番也就无事了。”
扁鹊开始为店主按摩、针刺。时间慢慢过去,店主的腹中渐渐止住了疼痛。夫妻二人对扁鹊感恩不尽,总觉得对不住这位好心郎中,说什么也叫他留下姓名,无奈,扁鹊只好告诉了他们。当店主听说扁鹊救了他一条性命的时候,激动地简直说不出话来:“神……神医,药王……药王啊!”
扁鹊毕生几乎都倾注于医学研究与诊治之上,他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即望其色,听其声,问其病,切其脉)诊断疾病,治愈了不少罕见的疑难病症,“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的医生所沿用,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后来,秦太医令李酪嫉妒扁鹊的才能,派人在汤阴县东伏道坡(今河南省汤阴县伏道公社伏道村)将扁鹊刺死。郑州的百姓闻听,义愤填膺,去人将扁鹊的尸体抬了回来,葬于郑州城北五里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元人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在此建起一座药王庙。明朝万历年间,相传魏忠贤徒步进京当了宦官,当时患病沉眠于扁鹊庙后坟冢之上,睡梦中看到扁鹊为他医病。魏忠贤醒后,果然病体康复。为报答药王恩典,魏忠贤呈请皇帝重修了一座气势雄伟的药王庙。药王庙黄瓦红墙,彩像迥廊,重檐飞峭,金碧辉煌。药王庙内,扁鹊居中,两侧配殿是十大名医的塑像。当时,药王庙天下闻名,久盛不衰,每年的四月十五日,各地百姓纷纷来到庙前许愿降香。相传,药王庙后有个扁鹊疙瘩,只要许完愿,降罢香,便可在药王庙疙瘩里刨出一些褐色药丸来,药丸吞下,百病皆除。这虽然是庙里和尚欺骗百姓的一种方法,但人们对药王扁鹊的敬仰程度,由此却也窥见一斑。
因后来香火太盛,药王庙曾几度被焚,到民国时期,庙体已不是那么整齐了。相传山东大军阀韩复榘的老母得了重病,头疼难忍,山东所有的大夫都徒唤奈何,不能治愈。一日,韩复榘老母偶做一梦,梦中见得一位提着画眉笼子的老郎中飘然来到她的眼前,老郎中二话没说,放出了画眉,画眉在屋里飞了两圈,一下子叮在她的太阳穴上,一会儿,那画眉便衔出一条虫来,韩复榘的老母醒后,果然头脑清爽,恢复了健康。韩复榘听母亲忆起梦境,越说越与药王庙中的扁鹊形态一样。于是大兴土木,重新彩画修复了药王庙,并改药王庙为“扁鹊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