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民居奇观 神秘的东方古城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1:43
在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县,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流水清清的山涧溪河两旁,矗立着一幢幢高大雄伟建筑,或环环是相套的圆形楼宇,或是庄严堂皇的方形古厝,透露着奇妙而神秘的色彩。这就是因神奇美妙而闻名于世的永定客家土楼。来到永定土楼的国内外参观者,来到青山环抱的土楼前,无不惊呼:这是神秘的东方古城堡!
永定土楼年代之久、规模之大、结构之巧、内涵之丰、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民居建筑一绝。人们对它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像从天而降的飞碟”、“如气势恢弘的现代体育馆”、“像巍峨苍朴的古城堡”等等。专家说,它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烈先生考察永定土楼后就写下留言: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先生1999年参观永定土楼后留言:“永定土楼,世界奇观”。

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五凤楼是一种“三堂两横式”的组合楼房,在永定比较突出的有裕隆楼、福裕楼等10多座。它们的构造特点是在中轴线上,前、中、后堂与轴线两翼横楼连成一体,前低后高。楼顶歇山从后到前,呈五个层次,层层迭落。屋角飞檐,形如鸟翅,所以称五凤楼。整楼构造体现了强烈的主次等级观念,比一般的方楼更显得气势轩昂、典雅高贵。
遗经楼和永隆昌是以高大著称的方楼。两者主楼高五层半,占地都有一万多平方米。遗经楼主体建筑成回字形,全楼有围墙整体防护,像一个大庄园。永隆昌是方楼与五凤楼的组合建筑。主楼有福盛楼和福善楼两座,合计有92个厅,746个房间,144座楼梯,7口水井。
湖雷的馥馨楼是没有石脚基的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与中原古代居民建筑一脉相承的方土楼,在永定还有10多座。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这种圆楼大部分分布在金峰溪流域的乡镇。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犹如古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犹如黑色飞碟,从天而降;犹如朦胧古月,悬于东方;犹如一座古井,永不干涸;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
按八卦图模样构建的四圆同心的承启楼,建于1628年,在高头乡高北村,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客家“圆楼王”。其中,“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是对承启楼明快而生动的写照。该楼座北朝南,占地5376平方米,外圈直径73米,四层高,每层72间,一大门,有二口水井,悬山顶、抬梁式构架。由于该楼的特殊魅力,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1986年被作为中国民居邮票之一,并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承启楼和环极楼等是清初之前的土楼,建筑不仅高大、厚重,而且更显古朴、粗犷。19世纪中叶以后,楼内构造趋向精巧,雕龙刻凤,装修华丽。到了20世纪初,有的还吸收了西洋建筑艺术风格,形成了一批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建筑。振成楼、振福楼、外圆内方的永康楼、衍香楼就是这批华丽建筑的典型。
振成楼是最富丽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圆形土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被称为“圆楼王子”,该楼占地5000多平方米,费时5年建成,耗资8万光洋。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建造,卦构之间设有防火墙,并设拱门,门闭自成院落,门开院落相通。楼内有二层环形楼台,还有引人注目的石雕木刻,琉璃瓦与铁质花格栏杆。内环当中为中心大厅,厅前设廊,以4根近7米长的大石柱支撑。楼内院落之间通道常以屏风相隔。该楼内环2层,用砖木仿西洋式装修,形成“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楼内有众多名流名家楹联,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内涵。主楼左右两侧分别建有学堂和其他附属建筑,使整体造型像“乌纱帽”。1985年,振成楼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古建筑代表在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展出。
永定每一座作为单体的土楼都各自形成独特奇异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而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圆楼为主体形成的方圆土楼群,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初溪土楼群由数十座土楼组成。建于1419年的单元式的集庆楼等5座圆楼与其他土楼依山势而建,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 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湖坑镇,土楼种类繁多,土楼群体更为壮观。 南溪土楼群错落有致地布局在一条小河两岸的狭长地带,贯穿6个行政村,除环极楼、衍香楼、振福楼等圆楼外,还有长方形、正方形、八角形、椭圆形、前圆后方形等100多座大型方圆土楼。它们与秀丽的山河景色互为映衬,充分表现了楼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是的,永定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紧紧相连。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洪荒先后五次逐渐南迁到现在的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永定则成了纯客家县。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清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个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永定每座土楼都有鲜明的中轴线,两边严格对称,中间有一个祖堂即中心大厅。全楼以此为中心组织院落,进行群体组合。这个祖堂集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请、演戏娱乐和其他大型活动等需要而成为多功能的大厅。这是内部空间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聚族而居的客家人惊人的向心力、统一性和团结心。数百年来,全楼几十人几百人以这种传统的凝聚力和浓浓的亲情,化解各种矛盾,尊老爱幼,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承启楼有这样的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是一篇恬淡、自然、舒展而恢宏的乡间乐意。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极为重视防御。大型的土楼特别是圆楼最能满足聚族而居的传统愿望,也最具防御功能。1―1.8米宽的墙体,厚实坚硬。多数圆楼为四层,一层厨房,二层粮仓,三四层卧室,一二层都不设外窗。除正大门外,左右两边设侧门,厚厚的门板钉上铁板或铜板,门后用横杠抵固,门顶上设灭火水槽,四楼走廊铺设防火隔音砖,楼内各种生活设施必需品,齐全充足,大门一关,住上一两个月不成问题。在冷兵器和初级火器时代,即使盗匪再猖獗,土楼人也能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
客家人重视教育,大型土楼都建有私塾学堂。楼内雕刻、书法、楹联等作品极为普遍,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给人启迪。“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农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等数不清的楹联,折射出客家人重教崇文、耕读为本、刻苦勤俭、开拓奋进、念祖思亲、爱国爱乡、忠孝传家、仁义做人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追求等客家的精神风范。这是客家富有文化素养的先民们遗风的流传。在这种遗风的熏陶下,土楼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材,仅振成楼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有42人,承启楼其中的一户人家就出了10位博士。
客家民风古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富于特色。有以姓氏为中心的氏族文化,有以节日庆典为内容的节日文化,还有除上述之外的社会文化。如民间戏剧、民间音乐、民间武术、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谜语等。这些活动深入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群众喜闻乐见。即使文化生活相当丰富的今天,客家山歌对唱等传统形式还在一些地方活跃地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文化活动在保留传统形式的同时,又注入新的内容。如每三年一次的湖坑李氏作大福。原来全是祈神消灾的,如今又增添庆祝丰收、歌颂新生活等内容。“万众欢腾迎大福,百业兴旺颂小康”,就是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总之,土楼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既丰富又深刻。这个千百年成长起来的珍贵的资源,有待于人们认真的保护和深入的发掘。
1985年联合国专家的考察,成了推进了永定土楼的保护及其价值的发掘利用的里程碑。从本世纪50年代以后,客家土楼开始受到国内外建筑师们的关注。198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批建筑权威来到永定考察土楼。由于国内外媒体的广泛传播,这个鲜为人知的客家土楼从建筑界的小圈子里走向社会各界,走向世界各地。土楼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游客近60万人。从此,永定土楼人把自己世代居住的土楼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资源财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走出国界的世界文化遗产加以认真的保护和积极的开发。于是,永定土楼保护开发的官方机构和有关永定土楼文化研究的民间组织相继成立并运作;县政府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出台了一系列土楼文物保护的政策规定;投入100多万元维修了一批重点土楼;公布了一批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聘请同济大学等地的教授专家编制了土楼保护开发规划方案;与此同时,在交通保障方面投入几千万元改造了土楼保护开发区内的道路。
世界造就了创造奇迹的土楼人,土楼人一定能把神奇的永定客家土楼王国建设成为吸引世界的文化旅游胜地,回报给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