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土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24:01
福建永定土楼  世界民居奇葩
余德辉
 
2009年03月09日09: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圈数最多、居住人数最多的土楼——“土楼王”承启楼

客家山歌代代传

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

品位最高的五凤楼——福裕楼

最富丽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土楼王子”振成楼的内环

最具书香气息的土楼——衍香楼

楼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楼——集庆楼一角

直径最大的圆楼——福盛楼

最秀丽的土楼——“土楼公主”振福楼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夯筑成的楼。而这用土夯筑成的楼,却能历千年风雨而不损,经沧桑巨变而不坏,其种种神奇,般般奥妙,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仰为观止。但要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客家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世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
关于福建土楼的渊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正德年间,永定湖雷余氏出了一位品貌出众的姑娘。但姑娘小时候孤苦凄惨。一场灾难,父母双亡,留下姐弟两人,割草放牧,相依为命。16岁时,赶上皇帝选妃,那里的民间百姓多为南迁皇亲国戚之后裔,深知宫闱之苦,谁也舍不得将自己的女儿送去。而美貌出众的余氏姑娘因无钱买通族人而被举入宫。入宫即被选为贵妃,其亲弟自然成了国舅爷。过了几年,贵妃想念弟弟,皇上降旨召国舅爷入宫。谁料尽管国舅爷对锦衣玉食十分满意,但毕竟久居山野,对宫中的繁文缛节甚为不惯,对宫中的丝竹管弦也不感兴趣,遂告辞还乡。然而,国舅爷出得宫门仍频频回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皇上问个中缘由,他回答说家中房屋矮小,无京城宫殿那般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想想回去以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宫殿了,因此想多看几眼一饱眼福。皇上听后,特恩准他回乡后可以兴建高楼深宅。这位国舅爷回到永定,果真建起了高大雄伟、宽敞明亮的宫殿般的五福楼。
在客家人中盛传的故事,虽然带有演绎的成份,但却在不经意间说明了客家土楼渊源之流长、历史之悠久。
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占福建土楼的70%,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它产生于公元8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公元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明、清时期),烟业的兴旺奠定了永定客家土楼大量的建造而臻于系统成熟的经济基础,从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以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五实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等为代表的土楼,表现出数百年间土楼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精致,而且建筑风格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比如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的居民,全都是客家人,其祖宗均在永定。闽南土楼是客家土楼的延伸。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的 “土楼的根在永定,其它地方的土楼是枝”。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
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不仅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重厚实。
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的永定客家土楼,其产生、发展与客家民系的源流发展息息相关。客家人在闽粤赣边区开基之地,几乎是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一方面,民情风俗保留了纯真的中原儒家风范,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土著民族的文化,因而使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文化上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汉民族其他民系的一个支系。永定客家土楼就是这种文化心理投影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客家人在五次大迁徙历程中形成的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亲睦族、重视风水等理念在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体之上的“明珠”——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等等。在永定,几乎楼楼都有意味深长、工整对仗的楹联,其内容主要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等,有些土楼还有众多名人题刻。“重教崇文”在永定客家土楼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每一座土楼几乎都有私塾或学堂。衍香楼、永隆昌楼、遗经楼等都把学堂当作楼的一部分包含进去。衍香楼的学堂有文舍也有武馆,永隆昌楼的学堂为临江书院,福裕楼的学堂为“日新学校”,承启楼大门楹联明载:“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耕与读”。永定客家人崇文重教,也使永定人才辈出。永定客家土楼中传颂着“五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一楼十博士”、“一镇三院士”等故事。在新中国各个时期,无论政界、军界、商界、科技界都涌现了许多声望显赫的客家人物。
永定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中当数八卦文化最为引人入胜。因为八卦文化与土楼的形状紧密相联。永定客家土楼不仅个体庞大,而且内部布局讲究阴阳八卦,加上廊道交叉纵横,错综复杂,房间门厅多且十分相似,因此有“一座土楼就是一座迷宫”的说法。一般情况下,非本楼之居民如果没有楼主引领,进入其中就会有恍若走进一处变幻莫测、神秘无比的迷宫之感,即使大白天走着走着也常常会不经意间迷失方向。为什么“客家土楼像一座迷宫”?其根源就在于永定客家土楼作为古老建筑系列之一,设计理念中贯穿的正是睿智精深的“八卦学说”。永定客家先民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把《易经》中的八卦理念与地形、水势、风向奇妙灵巧结合起来,建造出一座座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的神奇美妙的惊世骇俗之杰作。
如果你从高空俯瞰,你会惊奇地发现土楼与楼外的山峦、溪河、道路十分协调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因为客家先民对土楼的选址十分讲究,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在永定民间有“南田北屋”之说,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最“贵”之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每一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特别是初溪、实佳、南中、南江、新南、洪坑、高北等数以千计的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如果你稍稍留意,还会发现永定客家土楼特别是大型土楼如振成楼、承启楼、华封楼等,楼内一般都挖有两眼水井,而且两眼水井呈东西或南北对称,象征日月或影射太极图中两条头尾相咬的阴阳鱼的眼睛。因此,有人说,一座土楼就是一幅太极图。
时间如水,悠悠流走几千年。永定客家先民在他乡建筑自己的家园时,把中原传统文化完整传承的同时,又与时代精神、人文理念等完美结合。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以振成楼、振福楼等为代表的土楼,在古代生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近代西洋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表现了客家文化与各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公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至今,更多的土楼也同样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多元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性。这些数以万计的土楼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和客家人创业史。正因为如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先生认为,“客家文化是土楼的魂。土楼最核心的是围绕一个客家,才产生了这么多鲜明的特点。”
让土楼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土楼
与世界上很多人类文明史迹一样,被人发现是偶然的,广为人知是必然的,永定客家土楼也不例外,客家土楼闻达于世的故事堪称一则海内外奇谈:
这则奇谈据说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中国福建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多群类似于核反应堆的东西,这个发现让白宫当局者着实恐慌了一阵。可是进一步的探测之后,并没有发现这些形似核反应堆的东西有丝毫核反应的蛛丝马迹。这一现象,真让那些核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此后的几年,美国情报部们对它进行了密切监视,单单卫星照片就拍摄了千万张。永定客家人对此津津乐道的,倒不是被先进的卫星技术所发现,而是现代高科技也未能解密客家先民的睿智。
当海内外游客踏上山明水秀的永定这片神秘的土地,发现曾被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建筑原来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客家人的民居时:当国内外专家学者被土楼雄浑质朴的外形,玄妙精巧的结构,美轮美奂的内饰,积淀丰厚的文化,聚族而居的遗风,淳朴淳厚的民风深深吸引时,无不为中外建筑史上的这一建筑奇迹而惊叹!
以前,永定客家土楼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已声名鹊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旅游景观。
20世纪末以来,永定县斥资1亿多元对土楼集中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先后开辟了洪坑民俗文化村、初溪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溪土楼长城、中川古村落等土楼观光景区景点,并规划兴建客家圣殿、龙湖、王寿山森林公园、下洋和箭滩温泉等休闲娱乐型景区景点,打造“参观客家土楼、沐浴客家文化、龙湖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品牌。
经过十年锲而不舍“申遗”与高起点、高品位地开发,永定客家土楼逐渐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观光胜地。洪坑民俗文化村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福建最美乡村”;2002年“永定客家土楼之旅”被评为全省十大旅游品牌和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2007年永定客家土楼之旅入围“全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称号;2008年初,永定客家土楼被评为“福建省十大名片”之一。
2008年7月7日,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力和典型代表的福建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永定客家土楼全面走向世界赢得了一张亮丽名片。永定客家土楼之旅炙手可热、持续升温,游客呈五倍以上增长,每天迎接游客2000人以上,国庆节、春节期间,旅客出现“井喷”现象。
借助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机遇,永定县在强化土楼保护、坚决兑现申报“世遗”时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树起了打响“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的旗帜,出台了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商和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六要素”;规划建设65公里旅游专用公路,泉州到永定至广东高速公路正动工兴建。
“土楼风景冠千秋,艺纳群科汇海流;五彩缤纷仙世界,宜居宜赏宜优游”。土楼是客家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代表性符号——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正大放异彩,走向世界!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永定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