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亲历教育不公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1:02

四十年亲历教育不公平

相信政府吧 2010-02-10 18:43:29 阅读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四十年亲历教育不公平
现在,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在说教育公平,说明教育不公平是普遍存在的,45岁的我,从5岁记事起,40年来尝遍了各种教育的不公平。
40年前城里的孩子在干什么?现在5岁的孩子在干什么?享受着各种幼儿教育。而我呢?父母亲必须去大队劳动,否则要受批判,但村里又没有幼儿园,怎么办?小点时就用绳子拴到炕上,大点就用锁子锁到家里,被拴被锁八年后,终于可以上学了,当时放学校长让你数指头,只要能数到10,就可以入学了,其实数不到10,只要你够了年龄,也是可以入学的。
入学后,总算有个收留的地方了,家长就满意了,学不学习都无所谓,因为老师基本上是村干部子女,不想到地里劳动,就去教书了。何况当时读书无用论是主题。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国掀起了学习高潮,人们开始重视学习。但是,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条件简陋,城里的孩子点着日光灯或白炽灯,在亮堂堂的教室上早晚自习,而我们的照明设施可就“色香味”俱全了:因为有煤油灯、电石灯(一种点起来味道特难闻的灯)、还有一种叫什么麻的籽穿到铁丝上点的灯(油性作物,点起来烟特别大),这样上早晚自己时就实现了真正的灯火通明,色香味俱全了。
后来,有人就开始往城里的学校转学,使村里的学校人数大减,我也成了转学的一员,大概我就是第一批“择校族”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择校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大概与教育投入总是只管城里,不管农村;只倾向城市,不管薄弱有着密切关系吧。最近大家一直说“代课老师”问题,这就是我们这些农村人多少年来接受教育的老师,所以我对代课老师充满了同情。
城里条件果然好,但生活条件又把我打入了更大的不公平中。城里学校条件好,城里人生活条件也好,而当时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生活条件就差太多了,一直上初三,我穿的衣服还是补丁上加补丁;身体发育快,衣服、鞋子的购买总赶不上身体、脚长的速度,所以常常穿着太短的衣服,穿着漏脚趾头的鞋。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心理的自信和心灵的健康,遇到了更大的不公平。我常常想,那些贪官,好多都是由于从小受尽了没钱的苦,所以见了钱就爱,这其实与心理成长上的不公平是有密切关系的。
我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来临了,中考,无论是对过去的孩子,还是对现在的孩子都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考试。当时考中专,是农村孩子的第一条选择,考不上中专,高中是第二个选择。城里人有三个选择,除了这两个,还可以选择考技校。但如果仅有这点不公平,农村人是无怨言的,谁让咱不是城里人呢!
真正的不公平是在中考成绩公布后我才知道的,当年的中考,城里人考285分就可以上县城中学,而农村人要想上县城中学却得320多分。如果达不到,就只能到乡镇中学去上了,当然结果是受到的教育水平就差太远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谁能想到,高中学理科的我物理化学的实验全是背下来的,一样也没见过真的。县城中学的同学说他们做实验让我好羡慕好羡慕。
这种不公平虽然残酷,但还决定不了我跳出农门的命运,高考的残酷,却让我心灵受到了严重打击,幸亏我脸皮厚,没被打死,而因此而神经错乱者不泛其人。1984年,我以385分的高考成绩落榜,而与我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成绩明显不如我的同学,只因为是太原郊区户口,只考了320分,就被光荣录取。那种打击,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不甘心的我,在做了八天的泥水工后,总因力量不济,被工头、大师傅和其他泥水工看不起而被解职,挣了16元RMB,随后只好又卖西瓜、卖冰糕等,随后参加了补习。
补习期间又遇到了一个大大的打击:与我一起补习的好多同学参加了县银行、工商、税务部门,还有铁路部门的招工考试,而成绩还可以,也有一点儿假自信的我也去报名了,却连报名资格也没有,因为我是农村户口,不接受报名而又遇到白眼的感受是什么我都不敢再提,直到现在,当时那些同学还是混的比我这个优秀的高级教师好许多。唉,可能一辈子都没法比啊!
总算达到了分数线,却又一次被告命运捉弄:被一个不伦不类的学校录取——在一个中学校园里,由一群中学老师,用管理中学生的方法管理着这群大学生,而多数老师,就是这个学校的留校人员,这是一个企业以不知什么名义办的学,现在连学校也没啦。
三年的师专生活很快结束,毕业分配再一起尝到了不公平的“美味”,三年总成绩排名第十六名的我与我们班三年总成绩第二名的刘**,由于没有关系,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矿区。那里的黄土也养人,地方的偏远,条件的简陋,没有影响了干事业的决心,经过努力,终于在教育岗位上有所成就。
但又尝上了自己学生的不公平:我们的学校是企业学校,政府只允许考企业的高中,而由于企业太大,方圆百里,因而有了前山和后山之分,后山的学生不准考前山的高中,可两个高中办学质量差的太大,导致我的许多学生放弃了上高中,而选择了上中专。可问题又来了,由于户口也分前山和后山户口,前山户口属太原城区,而后山户口属太原县区。结果,中专录取分数线就差下了100多分。后山学校条件简陋,老师素质也相对较低(有关系,高素质的谁去呀),却要让教出比前山更优秀的学生。唉,领导真是不给梯子让上天,水平高啊!
社会在继续发展,老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改善,地方教师的工资迅速增长,而企业学校却仍然在响应企业号召,与企业共渡难关,后来,难关渡过了,学校又遇上了与企业剥离。企业职工待遇又是迅速改善,可却没人记得与他们共渡难关的教师了。经过领导们短短的五年不懈努力,终于归地方了,又遇上了归属不同的政府领导。结果是,归了后山的教师政府给补发了三年的工资,归了市政府的教师也造表了,能看到希望,但我们却没有一点信息。作为公民确实应该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啊,所以我们就只能心里羡慕了。
今天,我的孩子长大了,又快高考了,还在经受着几十年前我遇的不公平:山西人用不懈的努力,把自己挖空,抹黑,弄赃,造福了全国人民和全国经济,但自己却很穷,因而教育从条件到质量都与京津沪、江浙鲁一带差太远,他们不但挖走了山西省的煤,还用美景、高薪挖走了山西的人才,特别是教师。国家总算看到了希望,于是大笔一挥,大大投入,把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都建在了这些地方,把好学校的指标也都给了这些地方,而山西呢,为了照顾情绪,随便给几个,同样的成绩,那些地方的学生可以上一流的大学,而山西的学生可能连二流的分数线还不达,可悲、可怜、更可恨,可是,悲谁、怜谁、又恨谁呢?我的结论是,悲我、怜我、恨我,谁让我是农民的儿子?谁让我是山西户口?又谁让我当初不考一个北京的学校并找关系留在北京呢?以前一直不理解80年代的大学生中流传的一句话“天南海北都可去,就是不去新西兰”,现在理解了,但我认为还应该加上山西。
不过,不公平总是存在的,公平只是相对的,从国家到各级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不公平,正在致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务工地考学也有有识之士提出来了,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有人提出来了,也许,我只能用也许来说,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