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卸任大使后读的第一本书 -付子昂 知讯者生存!-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1:06
胡适卸任大使后读的第一本书      1942年8月,胡适卸任驻美大使。正如此时郭泰祺(曾任外交部长)给他的信中所说:“因在目前情况之下,兄果返国,公私两面或均感困难,于公于私,恐无何裨益。”于是便于当年9月18日离开华盛顿双橡园大使馆后留在了美国。有许多大学来邀请他前去任教,他谢绝了,他说:“我本人非常希望不再教书”,而是希望重新拾起因为国家服务担当大使而中断了的学术,“重新回到我的历史研究上来”(《回复威斯康辛校长戴克斯特拉的信》),“只想动手写我的"中国思想史"”(1942年10月20日胡适日记)。他来到纽约,先是住在“大使宾馆”,后搬进纽约东81街104号,在此他一直住到1946年6月5日回国担任北大校长为止。
来到纽约后,他先是祝贺导师杜威的八十三岁生日,然后便是和一帮同学朋友们聚聚,不再讲演,而是纯粹地放松放松自己,随之便是清理自己的思绪,准备坐下来回到书斋中去。1943年元旦,虽是新年,但他没有一味忙于应酬,而是开始买书读。他此时买的第一套书并认真阅读的书是什么呢?《鲁迅集》。
1943年元旦的日记里,胡适记道:“昨夜到唐人街买到《鲁迅三十年集》,全部三十本,价二十元!今天我翻看了他的一些我不曾看过的"杂感":《华盖集》(1925)、《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1927~1929)。”中午之后不断有人来拜访吃饭,晚上又受邀去美友人家吃饭,“回家看《鲁迅集》,到三点四十五分才睡。”
通过这则日记,我们看到,胡适对鲁迅还是比较敬佩的,否则他不可能一下花二十元(美元)将当时所出的鲁迅的三十本集子全买下来,胡适在美为抗战演说时,一般民众的捐款往往以一百美元为限,这二十元不算小数,何况此时他已不再担任大使,开始全靠积蓄和可能的稿费生活,花二十元买书同样值得掂量。“今天我翻看了他的一些我不曾看过的"杂感"”,足见在这之前看得全面系统;到第二天凌晨才睡,足见看得认真仔细。
胡、鲁作为《新青年》同人,同为新文化运动主将,应是有较深的相知和友谊的。胡就曾把自己的《尝试集》交与鲁迅等人提意见,而鲁迅等人的意见许多也得到了胡适的赞同。在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阶级”洗礼后,一般均认为,随着两人意识形态的分道扬镳和鲁迅的马克思主义化后,两人的相知和友谊也彻底分道扬镳了。据罗尔纲先生的《师门五年记》记载:“鲁迅在30年代初经常在报上用杂文骂胡适,他们多年不见了。思杜告诉我(指罗),有一次,那是个冬天,鲁迅来北京,到胡适家探访,在将进书房时边笑边说:"卷土重来了!"思杜赶着去帮他接大衣。”何等亲切的一个片断和画面。足见那时称得上真正大师的胡、鲁等人,并不如我们现在的想象,而是一方面坚守着自己的学术甚至政治理念,另一方面又在心底为曾经的相知和友谊保留着一份作为人最可宝贵的温暖。
胡适和鲁迅一家一直保持着不断交往。1937年的元旦,他去周作人家给鲁迅的母亲八十岁生日拜寿,抗战爆发后,他对周作人的牵挂;这边一卸任大使,那边就一下买了鲁迅的全部著作给予认真阅读。这也是这份温暖的印证。应该也是这份温暖,当苏雪林在鲁迅逝世不久,写信给胡适对鲁迅进行咒骂时,他能规劝苏雪林“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并给予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