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半枪”打响山东抗日第一枪 中国文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3:43
“两支半枪”打响山东抗日第一枪      2006-01-10 来源: 大众网

  1938年1月1日上午,在徂徕山大寺前,英雄儿女首举义旗。
仅20天时间,队伍就迅速发展到700多人。记者 房贤钢 报道

  “三月里,杏花甜,韩复榘那个王八蛋,当了大汉奸;四月里,麦苗飞,毛主席派了洪涛来,组织游击队,拉到徂徕山……

  在泰安徂徕山下的良庄,泰安市文史专家张纯岭,轻轻给我们哼起了至今仍在当地流传的抗日民谣,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徂徕山起义的壮烈风云中去。

  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号召:“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中共山东省委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分批先后由济南迁到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省民先队、平津流亡学生组成一支抗日救亡队伍,并在泰安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下,分赴泰安、莱芜等地,深入农村城镇,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0月3日,日军攻占德州,战火烧到山东境内。国民党各级官员和地方豪富纷纷偕眷南逃,山东局势日益紧张。11月,省委在泰安篦子店召开紧急扩大会议,毅然决定武装起义。1938年1月1日,省委率领共产党员、民先队员约二百人,集聚徂徕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不数日,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于徂徕山光华寺,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队伍成立后,初战寺岭,毙伤日军10人,击毁日军汽车1辆,大振军威;再伏四槐树,毁日军汽车两辆,歼敌40余人;继而进占莱芜,攻入博山,抗日烽火在徂徕山越烧越旺。

  起义队伍只有两支半枪

  我们在寻访中发现,这样一次震动全国的起义,当时我军全部的正规武器,仅仅是三支汉阳造。而且其中一支枪栓坏了,射击后弹壳夹在枪膛中,只能用勾子勾出来才能再次射击。因此严格说来,徂徕山起义,是以“两支半枪”打响了对日寇的第一枪。

  的确,条件的艰苦恶劣和起义者的坚韧不拔,是这场起义给我们留下的最难忘的印象:据张纯岭介绍,如今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武中奇,当年作为队伍中的文书,一手的好书法却很难有用武之地,起义前夜,他勉强在一块肥皂(一说砚台)上刻下了“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四支队”的大印。

  当年41岁的陈善,是起义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老人家现在已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但知情人还是向记者谈起老人当年频频讲起的几个艰苦片断:当时游击队员们汇集到大寺中,晚上无处睡觉。大家便将佛像的胳膊扯下来当枕头,铺上干草,脚心向内围成一圈,将仅有的几床被子摊开共用,忍受着难耐的严寒;起义之后,日寇进行了残酷的围剿,部队转移了,身负重伤的陈善一个人藏在山洞中,身边只留下一捧黄豆。每天爬到山下去接碗水回来,除了野菜,一天只舍得吃一颗黄豆,就这样硬是坚持了40多天……

  首义即谋“山东全局”

  在徂徕山起义旧址前马头山上,23米高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碑正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镏金大字;背面刻有武中奇撰书的769字碑文。站在纪念碑前,记者不由得发问:为什么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战第一枪,会发生在这里呢?

  张纯岭告诉记者:首义发生在这里,绝非偶然。首先,徂徕山北靠泰山,南接蒙山山脉,可以控制西面津浦铁路和南、北面几条公路等交通命脉,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更重要的是,徂徕山地处山东的腹心,在此建立根据地,便于和全省其他根据地进行联系,可雄视山东全境。因此,我党选择这里起义,本身就带有“谋山东全局”的考虑。

  事实也是如此。在徂徕山起义的强大感召之下,短短数月之间,胶东天福山和蓬、黄、掖起义,鲁东黑铁山起义,湖西起义等相继爆发,气势磅礴的抗日武装斗争遍及全省,直接促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同时,起义还壮大了党的力量,起义时那支只有两支半枪的“四支队”,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无数次战斗的洗礼,已发展演变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里五个集团军的种子部队。这些都决定了徂徕山起义在山东抗战史上永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记者 宋弢 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