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时期汉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1:51
“垂衣裳”之后两千年,又有周公制礼作乐发生。服饰制度及礼乐制度先后确立,以这两个事件为标志,宣示华夏族文明时代及族群个性之到来,也因此成为汉服的起点。 乾上,坤下,如同上衣下裳。由乾坤,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阴阳、天地、男女、父子、君臣等概念。上衣下裳之制,正用以暗喻先民对世界秩序的理解——君臣、领袖、官吏(谐音冠履)等,都属于衣裳。一君二臣(一个裤腰,两只裤筒);一领二袖;一官(冠)二吏(履)——以衣裳产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各部位的名称,设置职务治理天下,才是《易》的本意。
上古商周服饰
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东周男子服饰

战国妇女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

汉代妇女曲裾
秦汉时期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汉代男子曲裾

汉代官吏袍服

汉代皇帝冕服

魏晋杂裾垂髾服
魏晋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
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南北朝杂裾垂髾服
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魏晋南北朝笼冠大袖衫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的服装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隋唐妇女服饰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隋唐侍女服饰

初唐女服

唐代官吏常服袍衫

唐代文官大袖礼服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
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

中唐女服
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中晚唐女服

宋代妇女服饰
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

宋代官员朝服

宋代官服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宋代皇帝朝服

明代儒裙
历经蒙古帝国元朝的野蛮统治,中国在文化上全面倒退。
为重塑礼仪与民族自尊心,明朝复国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全面恢复了汉族服饰的特点。
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趋豪奢,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明代男子便服棉袍

明代皇后大袖衣

明代官吏常服

明代官吏麒麟袍

明代衮服服饰

明代皇帝常服

明代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