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特:什么是春晚的好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4:18

什么是春晚的好传统?

 

沈敏特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结束了。我忽然想起童年时家乡的一个习俗。那时我的外婆还健在,她老人家总是在年三十的晚上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这几个丫们儿,要过大年了,这张嘴要管管好,要多说吉利话,讨喜的话,千万不要口无遮拦,吐出犯忌的话。大概是我们太小,她虽千叮万嘱却仍不放心,当我们睡下盖好了被子,她就拿上厕所用草纸把我们的嘴擦一擦。当时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日后才明白,意思是孩子的嘴不能算嘴,讲了犯忌的话也不能当真,不过是“放屁”罢了。

 

这当然有点迷信,有点可笑。但转而一想其中也有合理的因素。中国是个农业社会,风风雨雨,辛苦一年的农民到了春节不仅要休息一下,而且希望来年是一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因此需要多一点喜庆的气氛,多一点大吉大利的祝福。人固有喜怒哀乐,却总要有点心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再大的苦难也得排遣,也得保持一点寻欢作乐的意志。痛苦也好,愤懑也好,在充满希望的春节,把它们暂放一边,喜他一把,乐他一把,这并非回避现实,掩盖不幸。这恰是我们常说的“有张有弛,文武之道”。杨白劳那么贫困多难,到了年三十,还不忘给喜儿买根红头绳,准备“欢欢喜喜过个年”,是人情之常。因此,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着力营造喜气洋洋、幸福和谐、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是无可指责的。任何民族的民俗,都有寻找欢乐、营造欢乐的节日,如巴西的狂欢节。从人性的角度看,具有普世的价值。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一年一度,为亿万观众带了欢乐,至今已二十多年,功不可没。细说其功,大略如下;

 

其一,中央电视台利用两大优势,创造了一种走进千家万户的新民俗。一是利用垄断的实力,集合了中国顶级的文艺资源;二是利用可以覆盖全国并能越出国境的高科技手段----电视;将两者结合,铸成了每到春节海内外华人期待的新民俗。尽管有褒有贬,有时骂声热闹,但20多年后进行抽样调查,在2140户中有2018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就是明证。

 

其二,推出了一系列家喻户晓堪称一绝的文艺精品。

 

其三,造就了一批大腕级的艺术人材。

 

其四,创造了令人瞠目的经济效益。2007年的广告收入突破5亿大关。

 

我要强调的是在这“四功”背后的生成因素:春节联欢晚会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当人们从“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文化沙漠、精神饥渴中刚迈步试图跨出的关键时刻,春节联欢晚会无疑提供了使人难忘的精神文化的盛宴。而那些脍炙人口的节目,无不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产物。姜昆的《如此照相》,李谷一的《乡恋》等冲击了畸型政治养成的病态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拉近了人们和先进文化的距离,使春晚与广大观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才是春晚的好传统。

 

我强调这个好传统,是因为近几年来有一个认识上的大误区,即把文艺的娱乐性、休闲性与政治性、严肃性对立起来,仿佛娱乐是一种没心没肺的发泄,是一种排除理性的快感。其实,没有起码的政治的宽松,哪有娱乐和休闲;离开了真、善、美这最严肃的文化因素,哪有健康的娱乐和休闲。我们只反对错误庸俗的政治性,虚伪造作的严肃性。

 

从总体上看,我接受了2007年的春晚,恰是因为它所营造的喜庆的节日气氛与春晚的好传统相关。这里有三个节目值得一提。

 

一是舞蹈《小城雨巷》。我喜欢它纯美的抒情的基调。葱绿的大自然的背景,白墙黑瓦的江南村居,一群身着浅蓝薄纱的村姑,打着伞在细雨中轻盈、舒缓地起舞,透露出一种纯洁美丽的渴望,我仿佛从混浊的污泥中被拉了出来,进入一个净亮透明的境界,感受到一种人性的解脱。是的,这里没有尖锐的政治话题,但我要说,真纯的美是排斥病态的物欲和权欲的。

 

二是赵本山、宋丹丹、牛群的小品《策划》。三个角色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坏人”,在他们的身上不乏朴实和善良;但他们的灵魂又无一例外的遭到了污染。既朴素善良而有灵魂污染,喜剧因素与喜剧效果就在这矛盾中产生了。当我们捧腹大笑之后却笑不起来,而陷入深思----对此时此地的环境的深思。

 

三是朗诵《心里话》。如果要我给2007年春晚全部节目打分,我要给这个节目一个最高分。晚会的高潮就在这里。它引出了广大观众的热泪,而这热泪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它让我们懂得,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最需要的是公平,包括公平的受到教育的权利。这个节目有点沉重。但细想一下,这和春晚喜庆的气氛从根本上来说,是不矛盾的。追求公平就是追求最牢实的喜庆。当这些农民工的孩子获得了受教育的公平,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我们会从中分享到最大的欢乐。

 

这届春晚也有一个让我很不舒服、不得不说几句的节目。这就是彭丽媛演唱的《报答》。问题不是彭丽媛的歌唱技术出了毛病,她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但我为她抱屈,她不应该唱这样的歌。演唱前,主持人有一段话作为引子,讲的是中国农民从今不需纳税,因此中国农民充满了“感激之情”。怎样表达呢?于是引出了《报答》。农民免缴农业税是件特大的好事,但需要农民来感激和报答吗?免税是农民公平权利的恢复和实现,不是哪个大老爷的宽容和恩赐。近半个世纪,农民过着穷困的生活,却以农业税支撑了我们的建设,让不交税的城里人过着比他们好得多的生活。到底是谁应该感谢谁呢?这首《报答》让我想起了一系列颂歌“大救星”“救世主”的歌曲。在这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年月,我们的农民该做臣民还是公民呢?而我们的公仆们还要做“大救星”“救世主”吗?

 

我想春晚还是会办下去,关键是必须坚持20多年来的好传统。当然,新情况层出不穷,怎样发扬着好传统,还得用上一句很流行的话: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