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自卫反击战 :中国军队为何撤出至今仍是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1:23
 中印自卫反击战 :中国军队为何撤出至今仍是谜?
  • 发表于:2010-11-13 20:56:12
  • 作者:米格-1000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勋章:级别:元帅积分:190635 订铁观音茶2斤免运费送茶具 铁观音自产自销5款茶6折

    中印自卫反击战 中国军队为何撤出至今仍是谜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2010年11月13日 15:45 凤凰网专稿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内容提示:1962年12月1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以后不久,中国政府就向印度移交了战俘和缴获的军用物资,并开始从邦迪拉回撤部队。中国军队回撤的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新闻振荡,全世界都想搞明白,中国这到底是怎么了。有关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为什么如此收场,因为至今很多官方的资料还没有解密,所以呢这很多的猜测,到目前也只能是个猜测。

 

    凤凰卫视11月1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62年11月20日,印度议会在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所有的议员都满怀乐观情绪,期待着印军在前线大捷的消息。不过这一天,尼赫鲁总理宣布的却是,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已经全线溃败,中国军队已经兵临印度边境重镇提斯普尔。

 

    印度战败转向美国求救 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

 

    陈晓楠:1962年11月20号,深夜三点,尼赫鲁紧急召见了美国大使,他请求美国直接进行干预,要求美国派遣轰炸机和战斗机,和中国的军队作战。根据印度的请求,肯尼迪立刻下令,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编队,紧急驶往了孟加拉湾。这个时候新德里已经开始谣传,说中国已经攻占了边疆重镇提斯普尔了,甚至要派伞兵在首都空降。而并非流言的是,印度的阿萨姆邦已经真的开始组织军民撤退了,银行烧毁了三十万磅的印度纸币,还准备对电厂、自来水厂等等,重要的设施进行毁坏性的爆破。可也就在这个时候,北京突然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政府声明,自1962年11月21号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且宣布在九天之后,也就是12月1号起,中国军队撤到开战前的实际控制线,而且从这条线再后撤二十公里。

 

    解说:北京的声明发布后,中国军队开始在整个战区,捡拾印军遗弃的数以千计的武器,其中有许多英美制造的武器,刚刚运到前线还没有开箱使用。

 

    任林山:说战利品一个不少地退还给敌人,退还给印度,咱们一个都不要,战士这就在会场上,这就互相议论开了,这啥政策啊。

 

    袁振杰:想不通,意思是要打咱就打,打到底,因为咱们也有负伤的,对不对,战士也有想法,班长啊,有些老首长啊,有负伤的,有些牺牲的,在那个时候,越打越想打。

 

    杨若全:因为在那块地盘上很好,在西藏来讲,属于江南地区什么都出,原始森林又多,原始森林多得很,那确实是块宝地。所以战士们也想不通了,干部们当时想不通啊,但是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只要军委有命令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坚决执行。

 

    中国三名战士押送千余名俘虏 沿途鸣枪壮胆

 

    解说:尽管士兵们想不通,但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停战后32团四连八班战士王世尧,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

 

    王世尧:说这任务不是一般任务,是硬任务,我说啥任务,押送俘虏。

 

    解说:中国军队在察隅等地区,建立临时战俘收容所,将几千名印军战俘分别集中管理。从邦迪拉前线,王世尧仅带了两个战士,押送着1000多名印军战俘,徒步离开了前线。

 

    王世尧:猴多得很,路是也难走得很,没有路,随便踏,上上下下,坑坑洼洼随便踏,前头有带路的,后面有押送的,我在中间来回流动的窜的。我走一段,冲锋枪就突突突,就放上一梭子,放上几发,这是给自己壮胆,再一个就是震慑敌人的。

 

    殷士佇:一看到记者以后,他那个大胡子这地方卷起来,他要把那个胡须整理一下,站在那个地方给你照个相。我们就问他了,你怎么那么喜欢照相,他说照了相以后你们报纸上一登,我家里人有可能看见,我还活着呢,家里就放心了。

 

    王世尧:坐下休息一下,把我们肩背的干粮,水给俘虏吃,给俘虏吃,我们不吃,先叫人家吃。因为俘虏表现也可以,在森林里面他们有打火机,给我们点火照路,不像咱们还给你点火,把你打死去,人家给咱们点火,照路。

 

    印军战俘在我营地受到优待 换俘时不愿回国

 

    解说:1962年秋天,邦迪拉边境一线正是收获的季节,而此时大饥荒已经蔓延到大半个中国,前线作战部队出现了供给困难。从1959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满足被俘印军的伙食保障,中国政府不得不从内地,紧急调运紧缺物资。

 

    李生羲:俘虏营里当时还有女的,他们给部队有赠送的美女,一个连有几个,专门给那伙美女有帐篷,俘虏的美女也有,我见到有四五个,人家不吃大肉,人家吃的是蟒肉了蟒油了,羊肉啦,黄豆啦,他们吃那些东西,大米啦。所以说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印度兵在俘虏营的时候,说你爱吃啥给你弄啥。

 

    魏培洲:咱士兵都吃不上烟,给他们都吃的是纸烟,给咱们供的烟叫俘虏兵吃了。

 

    李生羲:一天下午还要让他们娱乐,还要打打篮球啦。

 

    解说:1962年12月,中国政府派出的红十字会代表,与印方代表在邦迪拉进行了战俘交接仪式,并归还了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袁振杰:上午10点左右,印度开着美国的那种重吉普,咱们就规定车到什么地方,三十米一个车,车上一个白旗,你就赶快,他们开得慢慢地,就上来了。

 

    张世茂:汽车引擎盖上都是印着那个红十字,两边插着那个小旗子也是红十字,我们那个时候,就在印度兵的营房里边,一个都不许出来。我们只能说是,拿着缴获印度兵的那些望远镜,隔着那玻璃窗,能看见那个操场的一角的情况。

 

    李生羲:那红十字会交换俘虏的时候,叫那大批的俘虏回去,他们不愿意上车,在车上他们哭着在车边上不上车。最后,那不是有翻译么,咱又听不懂,部队上有翻译,就给人家说好话叫人家回去。

 

    魏培洲:拉着咱的手,不让咱们走,最后通过翻译说话以后,说你们什么时间打到我们印度来,我们热情招待你。

 

    解说:1962年12月1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以后不久,中国政府就向印度移交了战俘和缴获的军用物资,并开始从邦迪拉回撤部队。这一天,33团2营5连政治指导员由成林,接到了回撤命令。

 

    由成林:33团二营后边,二营五连后边,五连的后边,你由成林在后面,就是我,你带着部队最后撤。就是保证给我不丢掉一个战士,没有一个落队的,必须保证后卫部队的安全。

 

    任林山:撤退的时候,后面敌人都跟上来了,他跟上来要占地盘来了,他也怕我们要炸掉他们的桥梁。

 

    中国主动从中印边境撤军 国际社会深感困惑

 

    陈晓楠:12月1号中国军队回撤的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新闻振荡,全世界都想搞明白,中国这到底是怎么了,巴黎一条电讯说,外交人士认为,中国是担心西方国家的大规模武装干涉。伦敦则发布了一条消息就说,分析家认为中国是屈从了来自苏联的压力。而莫斯科却评论说,这是中国迫于国内四处蔓延的饥荒,而不得已采取的下策。印度总理尼赫鲁始终疑惑地注视着中印边境前线,他在议会上反复估量说,这可能是个阴谋。

有关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为什么如此收场,因为至今很多官方的资料还没有解密,所以呢这很多的猜测,到目前也只能是个猜测。战后周恩来为此再次致函尼赫鲁,表示中国政府坚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边界问题,他欢迎尼赫鲁来北京,并且表示如果阁下有所不便的话,我也愿意再次去新德里。而印度政府一直保持着沉默,并没有给中国政府任何的回复。

 

部队集体追悼阵亡将士 军毯裹战友遗体入土

 

解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共伤亡2400余人,两个月后各部队选派代表,在烈士陵园为死难的烈士集体举行了追悼会。

 

任山林:气壮山河,就那个红标,气壮山河,不愧为伟大的党,不愧为伟大的军队,不愧为伟大的人民。这个嘈杂声没有的,喧闹声没有的,只听到吸鼻涕的声音,落泪吸鼻涕的声音。

 

袁振杰:想起老战友在一块儿生活,一块儿训练,一块儿打仗,那个时候我们在西藏,一块儿搞生产,战友在一块,就是想,好多都回忆起来了。

 

李生羲:墓碑都是用木牌,木牌做的,有这么宽,有这么高,每人坟前插一个木牌,那个时候西藏没有石头,没人刻,都是用木牌,用毛笔一写,往坟前一插就行,挑个坑,把衣服一穿,军毯一包就埋了,西藏那个地方哪里有棺材,就没有棺材。挖个吊吊坑,用军毯,给你牺牲的战友,把新衣服给你一换,新衣服一换以后,用军毯把你一包,一包以后,抬了放在地下。

 

任山林:最后结束了以后,这战士排着队,从烈士墓前绕一周。

 

李生羲:最后首长就是说,每人拾一块石头,咱们在烈士坟上走一圈,一个拾一块石子就是说,搞个啥东西,就是说永垂不朽。

 

解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富平籍参战老兵大部分回乡务农,李生羲临别前,曾跟妻子保证三年回家,可是一走竟是六年没有了音信。

 

李生羲:回来以后就是,家里就以我为主了,以我的劳力为主,有多少,有十一口人吃饭,我一个主要劳力,再媳妇。当时我父亲都七十多岁了,一看胡子这么长了。

 

王世尧复员后患肺气肿 靠民间偏方治愈顽症

 

解说:王世尧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履立战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64年他被保送到武汉高级步校学习,在进行体检时医生发现王世尧,此时已经是肺气肿晚期了。

 

王世尧:贾大夫说是我最多活到三十,这病,你这病没办法,没办法,你回去把你的骨头撂到家里。

 

记者:那个时候有没有这种馍啊?

 

王世尧:没有,那时的馍没法吃,苦的很。

 

解说:1967年冬天,王世尧因病回到了富平老家,为了治病,父亲变卖了所有家产,一家人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看着兄弟姐妹受自己拖累,王世尧又鼓足勇气回到了部队。

 

王世尧:病回来以后,可以能够卖钱的,能变钱的都卖完了,我到部队上去了,到部队上去以后,那意思就是,一个这个看能不能给地方来个证明,或者是照顾一下子,到了部队,热烈欢迎,把我弄得还不好意思了,这些战友,这个来看了,那个来看了,就像亲人一样。把我弄得也不好张口了,也不好说了,这个最后不了了之了,就这样。

 

解说:要求政府救济的事,王世尧只字未提,给官兵们讲了几天战斗故事后,他回到了富平。回乡后王世尧靠民间偏方治病,多年之后,当战友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所有人都唏嘘感叹。

 

王世尧:哎呀,我今天活见鬼,我说你咋活见鬼,人家就说你早都死了,骨头三年都过了嘛,我说我从死堆里又活了,回来了,没死了,阎王爷说我没到时间呢,不要我。

 

解说:1963年魏培洲回到了家乡,此时他已经25岁了,因为年龄过大,多年之后才经人介绍,说上了媳妇,回到家乡,尽管还是农民,但当兵的荣耀,却伴随他度过了五十个春秋。

 

魏培洲:到年底还给你送一张画,不管怎么说,那拿钱买不来,那是荣誉。兵证本本跟我老婆子说,我说你把我那个兵证本本给我管好,说不来,我死了就不说了,我不死,它不管咋的,共产党给的,我是大拇指头对不对,我不是狗熊。

 

记者:这个我想问那个孙启银,这个是,您是他弟弟是吧,您好,您好。孙启银是你哥哥,哦。

    孙启银阵亡中印前线 四十年后骨灰返回故乡

 

    解说:1958年孙启银应征入伍前,妻子邵秀云,已经有了六个月的身孕了。在刚刚离开家乡的日子里,孙启银一直和妻子保持着联系。

 

    邵秀云:四月份来了一封信,说是开到西藏去了,他还说,跟我说是,写信来说,有时间我再照张相片,给你邮回来,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信了。

 

    解说:孩子出生以后,邵秀云就再也没有听到有关丈夫的消息。1962年底,孙启银的父亲听到了儿子阵亡的消息,因为担心邵秀云经受不住打击,一家人始终没有提及此事。一次偶然的机会,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儿,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邵秀云:他说你这孩子,他爸都死了,我说你咋知道呢,他说他奶奶上我家去哭了,在我家说的,到了晚上我回来了,看着拿着这么大一本,是光荣书(烈士证)什么,进去一看那张纸,我就把那张光荣书,气得都撕了,塞炕洞里去了,气得我,随便拿去就撕了。

 

    解说:1963年,和孙启银一起入伍的战友们,逐渐返回了家乡,邵秀云也渐渐地对丈夫经历的那场战争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邵秀云:那心里就胡想说,我什么时间能到西藏去,弄上些钱,我就好好把坟坨给他建建,可心里怎么想着呢,你做不到,只有心里那么想。

 

    解说:四十多年过去了,邵秀云去西藏祭奠丈夫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2003年10月,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孙凤端专程去西藏祭奠父亲,并把父亲的骨灰带回了富平老家。

 

    陈晓楠:2003年10月份,孙凤端第一次在西藏给父亲上了坟,随后几经周折,他把父亲的骨灰也运回了富平,孙凤端其实自己本人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作为烈士遗属,这五十年间有关他的母亲,有关从未谋面的父亲,在我们镜头面前他都不愿意讲的太多,而当我们要离开富平的时候,孙凤端终于在电话里,讲了这样一番话。他说富平籍烈士,还有二百六十多个人被埋在西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留下后人,所以和这些前辈们相比,自己的父亲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了,至少这五十年间,他都拥有妻子的怀念,至少今天儿孙们还可以跪拜在他的坟前。当年和孙启银一起入伍的富平籍老兵一千多个人,现在能时常聚在一起的也已经不多了。早年间他们也还曾计划过,说要一起回西藏去祭奠祭奠,而现在这个计划也只能是一拖再拖了,这样的一个遗憾,在其中一个富平老兵的心里久久无法释怀。

 

    解说:赵渭南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回到西藏,能再去烈士陵园去祭奠一个叫尚献文的战友。

 

    赵渭南:跟你说了,乱的很,这是五班班长,这是副指导员,这是俺班长,这个是跟我在一次战斗中牺牲的,一个连队的都是战友,我怀念他。

 

    解说:这几张发黄的相片已经在这间土坯房里悬挂了45年了,40多年间尚献文的遗像在这个家总是挂在最醒目的位置。尚献文是赵渭南的班长,在中印自卫反击作战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赵渭南:就是敌人在山上,我们在底下,往上冲,把敌人就冲乱了,在这儿卧倒,在那个地方起来往前冲,他按着我卧倒,我起来,结果砰的一声,枪就打到大腿,当时不懂战术,回头班长把我弄倒,不掀倒的话就打到身上了。

 

    解说:赵渭南被班长推了一把,才侥幸躲过了敌人的射击,但尚献文却在随后的战斗中牺牲在冲锋路上,赵渭南腿部中弹后退伍还乡,临行前他特意去了一趟烈士陵园。

 

    赵渭南:咱回家乡了我负了伤,这90来斤100来斤还在呢,但是作为老乡,还是妈生下的,还有有哪个,这骨殖撂这了,都是老乡,向他告别。

 

    解说:与战友告别时,赵渭南从连队保存的档案里和连长要了一张尚献文生前的相片,并决定带回老家。

 

    赵渭南:我回来的时候跟指导员跟连长把情况说了一下,把他的照片给我了,我说作个留念,战友。

 

    解说:带着一身的伤痛,怀揣着战友的遗像,赵渭南回到了富平老家,尽管故人已去,往事如烟,但尚献文的音容笑貌赵渭南却始终没有忘记。

 

    赵渭南:我记得很清楚,那脸圆圆的比我大,个子不太大,脸圆很精神,还老是那样没变样,老是那么帅,脸圆圆的。

 

    解说:早年间赵渭南曾和战友们提起过,说有条件一定会去四川看望尚献文的父母,再回西藏去祭奠长眠在那里的战友。如今疾病缠身,赵渭南说此生他恐怕永远也无缘再见战友的坟茔,再见西藏了。

 

    字幕

 

    一年以后

 

    解说:2010年3月,我们再次来到薛镇湾里村看望赵渭南,而此时这间小屋里,早已是人去屋空了。

 

    中印大段边境线仍未勘界 两国争议持续多年

 

    陈晓楠:现在中印两国长约2000公里的边界线,依然都是些未勘界地区,阿克塞钦地区被印度认为是“中国占领区”而在东线的藏南,尽管1987年的时候印度就宣布,在这一地区成立“阿鲁纳恰尔邦”,但是中国也一直坚持,不承认这个地区是印度的领土,所以有关中印两国边境上的领土问题,至今呢还在争议当中,也还在谈判当中。而那些曾经在这一线上,浴血奋战的老兵,半个世纪之后,恐怕不再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但是他们至今没有忘却那片土地,他们仍旧像以往那样关注着青藏高原,关注着喜马拉雅,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那个地方,在那片土地上,他们掩埋过战友,他们走过青春。

 

    老兵:我是一个兵。

 

    老士兵们:我是一个兵。

 

    老兵: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歌词: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