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重蹈日本覆辙,中国汲取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2:33
路透香港3月19日电--一个原来看似不可能的噩梦,现在变得越来越真实,那就是美国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日本,陷入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泥淖.虽然美联储周二又大力减息75个基点,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相信,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难以力挽狂澜. 联储不仅频频大幅降低利率,给市场注入流动性,还给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作担保.布希政府早早拿出了刺激经济的计划,允诺给企业减税并给老百姓寄去了退税支票.但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认为,这些货币和财政政策未必会奏效,并称美国和日本是"双重泡沫麻烦"(double bubble trouble).因为美国现在面对的不是普通的经济周期走下坡路,而是泡沫破灭後的衰退,一些常规药已经爱莫能助. 美国经历和90年代初的日本有惊人的类似.泡沫发生之前,两国央行都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过度充裕,吹出资产泡沫.两国出现问题的行业也相当一致,金融机构和房地产都是重灾区,地产泡沫破灭後坏账叠出,在金融系统引起了连锁反应.之後这两个行业又互相作用,问题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20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仍然处在恢复期,日本股市只有1989年高峰期1/3的水准. 和美国上一次的泡沫相比,这一次泡沫要大得多,因此恢复期可能也要长的多.当年网络股虽然涨得比现在美国的房子更疯狂,但高科技行业毕竟只是整体经济中相对小的一个部分,占美国国内经济总额的13%.而这次出现问题的地产和信贷直接打压的是房屋制造行业和美国消费者,而它们占国内经济总量的比例则高达78%之多,是当年的6倍. 事後诸葛亮认为美国泡沫和日本不同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美国政府不像日本政府,在泡沫破灭後还帮着掩盖问题.而美国金融企业也不像他们的日本同行,因为它们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快速地把坏账暴露出来. 美国官员虽然勇于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但随着利率降到了2.25%,负利率已经出现,美联储手里可用的武器也不多了.何况货币政策更多的是治标而不治本,对于美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譬如过度消费,出口不足,没有根本性的帮助,通过财政政策一味刺激消费可能反而使得经济更为不平衡. 美国企业也并不像人们想像得那麽透明.贝尔斯登(BSC.N: 行情)上周告诉投资者,2007年底每股资产还有84美元,周末就以2美元一股的价格把自己给卖了.美国这场危机背後暴露出的问题,与当年的安然颇为类似.交易员和投资银行为了获得相同的收益,就需要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当越来越少的资金可以撬动越来越多的资产时,资产价格的微小下跌,都会对本金造成巨大影响.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最近撰文指出,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太过简单,有必要整个革新.其实无论是有诺贝尔得主掌舵的长期资本对冲基金的破产,赚钱机器安然的倒闭,或者是贝尔斯登,都一次又一次地反应了制度的失败.美国监管者虽然在事後及时应对,做了不少亡羊补牢的工作,但出事前都和当年的日本政府一样,表现得浑然不知,後知後觉. 最困难一年日本和美国的经历现实,问题愈早暴露就愈快获得医治,相对美国政府"快刀斩乱麻"式的积极应对,日本政府一直试图掩盖问题,直到泡沫破灭了2-3年後的1993年,才承认了这一点,但已经太晚了.零售和批发价格大幅下跌,日本进入通货紧缩时代,当年2季度国内经济下滑折合全年为2%. 日本政府当初的观点是,日本政府的参与,意味着它的自由市场经济带有社会主义色彩,这使得它比传统的自由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要先进.这听上去是否有点像中国?日本政府试图救市,要求金融机构购买股票来救市.不良房屋贷款给银行系统带来大量坏账,但银行拼命掩饰它的存在.卖不出去的商品发给雇员们作为报酬,政府要求企业不得裁员,但这反而使得一些企业不堪重负而倒闭. 温家宝总理说,今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过度充裕的资金在中国吹起了一个大资产泡沫,内忧外患考验政策制定者应对能力.至今他们的做法更多是日本式的.中国股市大跌後,中国证监会频频发行新基金,并要求基金公司保持一定仓位,但似乎于事无补,股市现在已经从高点跌了1/3. 中国的泡沫化程度和当年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语,但有必要提高警惕.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所有的市场繁荣都是相似的,所有的泡沫破裂却各有不同.每次繁荣过後,都伴随着金融危机.届时能否尽早从危机里走出来,就看政策制定者的本领了.未雨绸缪,这应该是中国新任领导班子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