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隐形冠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4:38

孵化隐形冠军

2010年07月31日 01:57经济观察报

贺臻

哈佛商学院教授赫尔曼·西蒙在一次演讲中,有观众问他,“为什么德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哪些企业对德国出口贡献最大?”结果,赫尔曼·西蒙哑口无言。接下来,这位勤奋的学者开始研究德国出口的课题,答案让他意想不到但充满了启发:西门子奔驰这样的全球巨头并非德国出口的真正发动机,1000多家名不见经传、却在某个狭小但专业领域里做到顶峰的中小企业,才是德国出口的“主力军”。这项研究为西蒙赢得了“隐形冠军之父”的美称。

不仅是在德国,在全球各地的商业世界中50%的份额是由中小型企业占据。虽然这些公司名并不知名,但以利润率、投资回报率、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等各种指标衡量,这些公司丝毫不比GE、IBM索尼那些巨头们逊色。正是这些中小企业形成的长尾效应,才使得世界经济更具活力、更多元。

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中国,中小企业是否受到足够的重视呢?最近,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要从沿海发达地区搬家的超级制造巨头们乐坏了,因为他们都成了承接产业转移地方政府的 “香饽饽”。现实地讲,“香饽饽”落到谁家,就能给当地带来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是立竿见影地给当地政府带去GDP和就业率的显著增长。

制造业向成本更低处转移,这是经济规律使然。当然,沿海地区不愿眼睁睁地看着“香饽饽”被抢,怎么办?我认为,对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地区来说,现在正好是多花精力去筑巢,引进、孵化、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好时机。

当“中国制造”的华丽外衣被掀起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中小企业往往扮演着无名英雄的角色。但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税收占总额的50%。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由中小企业创造……

“珠三角”被称为世界工厂,除了有华为富士康TCL、格力这样的制造巨头,也有着数不胜数的中小型企业。数据显示,广东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多万户,具有市场适应能力强、外向程度高、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发展模式多元化的特点,但也面临着“小、散、弱”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的红海中,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利润率低薄,对大企业依赖度高。例如,富士康一旦搬迁,为富士康做配套的海量中小企业,就不得不面临何去何从的考验,此外,大量中小企业对海外市场依赖度高,抗风险能力较差。

更让人担忧的是,广东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每年在工商局注销的中小企业达到总数的15%。一场金融海啸,将广东经济的华丽外衣的衣角硬生生地掀起,让人窥探到仅靠低端制造业、外贸等产业支撑的不足,中小企业的软肋更是暴露无遗。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温总理到广东视察时说的“用创新赢得尊严”,可谓意味深长。

今年7月20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这一指数指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企业产出温和回落,国外订单明显下降;企业流动资金指数下降,融资比较困难,劳动力需求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基本运行状况并不乐观。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

历史证明,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后逐渐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让“中国制造”遭遇空前危机,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地区都在抓产业升级。但是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在“抓大放小”的惯性思维下,不少人认为,产业升级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没有多大干系。显然,这是一种误读。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

在全球,中小企业的创新早已被足够重视。比如欧盟国家的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单位投入所创造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在北欧、日本、韩国与我国的台湾地区,有些不过几十人的小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可以达到50%左右。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成为“隐形冠军”,“核心竞争力”是其掌握着某种特色产品或者说某种零配件的专门技术与一流工艺。

今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的一件大事是深圳创业板的开通,让很多“潜伏”的隐形冠军纷纷露出水面。通过资本市场这一放大器,创新在中小企业身上创造的奇迹被凸显。比如,海普瑞[143.18 0.80%]曾创下了148元发行价这一纪录,超募资金达48亿元;阳普医疗[27.60 -3.26%]上市前公司预期其市盈率为20倍左右,但最终的市盈率却高达108倍,资本市场对其宠爱有加可见一斑。

为什么海普瑞、阳普医疗这样的公司受追捧,是因为它们是某一细分行业“隐形冠军”。这样的企业,就是中小企业升级的样本。大企业升级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升级,只有中小企业也升级,才算相关产业社会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隐形冠军”的突出之处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学习曲线、资源配置等多种手段,并巧妙地借助外部资源支持,迅速获得滚动式的发展。它带给中国中小企业的是模式,更是思维方式。这支庞大的主力军,缺乏细致入微的规划与照应,如果用一个人的成长做比喻,它缺乏必要的教育规划和细心的照顾,粗生粗长。

同时中国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求“新”与求“变”迫在眉睫的转型压力,这既包括企业技术升级,也涵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但企业单打独斗式的“新”与“变”,将使成本代价过于高昂,同时缺乏专业化的细致。它所涉及的是一个大范围的企业组织化的趋势导向,即中小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合理整合具有某种急迫性。

孵化未来

一些创业者常常找到我,说起创业的艰辛。创业是一门学问,如果你完全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创业,那事情会变得很困难。首先,仅仅靠埋头苦干肯定不行,除了要有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之外,还需要政策、资金、信息和配套环境的完善。但是中国目前缺乏这样的社会环境或者专业服务体系,来为企业提供创新、升级、技术孵化和成长服务。

1951年,全球第一个大学科技园诞生于美国西海岸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即斯坦福科技园,这是“硅谷”的前身;八年后,全球第一家孵化器“贝特维亚工业中心”创立,如今孵化器在全球已经走过了近50个年头,截止目前全美孵化器数量约1500家。而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则是台湾IT制造业神话的发源地。

如今,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已经走过了23年,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清华科技园诞生于1993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新加坡一个与亚洲大学校长的座谈会上,曾经这么评价:“大学应该更多地为科技创新做贡献,我认为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做得最好,一个是硅谷的斯坦福,一个是清华科技园。”

我们的优势首先在于 “聚集”各种企业、人才,这也是当年硅谷成功的原因。七年前,清华把科技园带到了昆山,当时清华大学邱勇教授领军研发的OLED项目,在北京已经小规模试产,希望尽快产业化。于是,我们就协调把这个项目引进到昆山分园,如今昆山成为全球最重要的OLED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我们的主要任务还在于连接风险投资机构和初创企业之间的沟通,降低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一种合理分摊创业者风险的途径。我们曾启动“钻石计划”,就是通过“聚集”各种资源之间互动“聚合”,在第一批入围的十家企业之中,展讯通信已于2007年6月27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融资1.246亿美元。最近,我们的广州创新基地首期已经投入运营。所有这些都为了让创业者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