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致力古建筑保护的一代宗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0:43:40

梁思成:致力古建筑保护的一代宗师

2010-10-29 17:51 晶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引言

他祖籍广东新会,是梁启超的长子;他早年赴美攻读建筑,并立志研究中国建筑史,填补世界建筑史中的空白;学成归国后,他和妻子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山野岭间,先后发现了赵州桥和我国唯一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他是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和构思者之一;他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曾提出保护北京旧城的著名的“梁陈方案”……他就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说来惭愧,很长一段时间,我知道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而关注林徽因是因为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爱慕并追求林徽因是一段经典的爱情佳话。以至于很长时间我不知道梁思成就是梁启超的长子,籍贯广东新会;更不知道,作为一代建筑宗师的梁思成,当年选择这一专业还得益于林徽因的引导。


梁思成

和林徽因共赴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那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岁那年,梁思成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入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的数年里,梁思成崭露了非凡的才华,与同学合译了威尔斯的《世界史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还设计了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这块碑现在还矗立在清华大礼堂前的一处树荫下,碑上赫然刻着“拟式——新会梁思成”的字样。在这里,“新会”二字令我这个岭南新移民今天读来倍感亲切。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梁思成认识了一位美丽聪慧、对他一生有莫大影响的女子——林徽因。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启超关系密切,友情笃深,都有结为儿女亲家的愿望,早就私下为梁思成和林徽因订下了婚约。不过两人都是开明人士,表明等儿女长大成人,再由他们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

1920年,据说是为摆脱徐志摩的追求,林长民带着林徽因从英国回到了北平,19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了17岁的林徽因。当他敲开林家的大门,一个小仙子一样的女子站在他面前,目光如水晶莹,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而林徽因的一番话更是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后来回忆说:“当我父亲第一次去拜访我母亲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父亲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我母亲告诉他,那是融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父亲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梁思成进了建筑系,因为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只好进了美术系,但她还是选修了建筑系的所有课程,并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史教授古米尔对中国建筑史非常感兴趣,并向梁思成询问有关情况。梁思成这才发现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他只能回答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建筑从来就不是一门艺术,顶多只是一些工匠们的手艺活而已。事实上,在学习古代建筑史时,梁思成就发现,许多书籍都以欧洲中心论的观点记述着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这令他颇感落寞。

恰好在这时,梁启超把一本新近发现并重新校印的古书寄给梁思成。在扉页上梁启超写到:“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这本书叫《营造法式》,作者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诫,著于公元1100年。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宫殿建筑的各种建造图例和标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一部建筑标准手册。尽管里面有太多的术语无法读懂,但古人的智慧令他惊叹,他由此定下了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志向。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梁思成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准备完成名为《中国宫殿史》的博士论文。1928年2月,他告诉导师,为了完成论文,必须回国去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从此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祖国,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山野岭间,开始了他梳理中国建筑史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