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人类苦难的歌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10:26
莫斯科时间8月3日深夜,俄罗斯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辞世,享年89岁。随后媒体评论如潮,很多人惋惜地感叹“又一位大师走了”!对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及思想尽管人们有争议,但取得共识的是:索尔仁尼琴是老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有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一生饱经磨难,他的作品与人格却足以烛照未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传奇作家

 

  美国作家艾力·克森(Edward.Ericson)在《索尔仁尼琴道德的形象》一书中说,索尔仁尼琴是“一个燃烧着理想、信仰,具有动人生命史的人”。在我看来,作家索尔仁尼琴是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满怀良知和独立人格的硬汉,是人类苦难的歌手。

 

  在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中,苦难一直与他相伴。他是一个遗腹子,遭受牢狱折磨长达8年,这之后又经历了长达20年的海外流亡生活,他还患过癌症……也许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他的伟大。1918年12月11日,索尔仁尼琴诞生于北高加索基斯洛沃茨克市的一个哥萨克知识分子家庭中,在他出生前6个月,其父就战死在一战的德国前线,是母亲用微薄的薪水将他拉扯大。1924年,索尔仁尼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物理系。与此同时,索尔仁尼琴作为莫斯科大学的函授生,学习了莫斯科哲学文学与历史学院的函授课程。

 

  索尔仁尼琴的人生转折点源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封信。1945年2月,正在东普鲁士前线作战的索尔仁尼琴被捕了,被捕的原因是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有“批评斯大林”之意。按照他自己说,信中不过就写了一些词,比如“那个蓄着络腮胡子的人”、“主人”和“老板”。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这是典型的“因言获罪”。

 

  8年的劳改是一种精神的炼狱。索尔仁尼琴在自传中说:“在那个时期,这算是比较温和的判决了。”在那8年时间里,索尔仁尼琴先在几个不同的劳改营工作,后被送到由安全部门控制的特殊的科学研究所工作。1950年,索尔仁尼琴被送往哈萨克斯坦一个专门为政治犯设立的特殊营地。在这里,他做过矿工、泥瓦匠,还做过铸造工,这些经历为他出狱后创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积累了素材。1953年3月,索尔仁尼琴服刑期满后,又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一个小镇。不幸的是,索尔仁尼琴在那年年底得了癌症,几度濒临死亡。幸好在1954年,他获准到塔什干的医院里治疗,他的病居然痊愈了。索尔仁尼琴在经历了这场大灾难后,走进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开始在他的作品中寻找精神慰藉,并迅速转变为一个具有哲学头脑的基督徒。关于这一点,他在《古拉格群岛》第四部中也有记述。

 

  以良知救赎时代

 

  8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压垮索尔仁尼琴的精神意志,反而使他对整个苏联时代有了更深的思考。1962年12月,索尔仁尼琴的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经赫鲁晓夫允准终于发表。赫鲁晓夫对这篇小说大加赞扬,说这是“一部从党的立场真实地阐明那些年代苏联实际情况的作品”,是一本“重要的书和需要的书”。由于这是苏联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劳改营的小说,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文坛。小说带有自传性质,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伊凡·杰尼索维奇在劳改营中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所度过的普通而又难熬的一天。索尔仁尼琴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造成苏联的这个悲剧的原因并不仅是斯大林对人不人道,而是人对人的不人道;斯大林并不是历史上人性进步过程中的某个失常状态,而是人类在背离上帝之后的疯狂自虐,这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

 

  索尔仁尼琴曾在《牛犊顶橡树》中说:“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一生的努力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此时的索尔仁尼琴像是一条刚从海底冒出来的深水鱼,更似一头刚刚站立于世界上的牛犊,而他却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顶苏联集权社会这棵橡树。在苏联当局的热捧之后,索尔仁尼琴很快就感觉到情况不对劲:“我是被赫鲁晓夫捧起来的,在他面前,我没有行动的真正自由,我应当在对他和列别杰夫的态度方面永远毕恭毕敬,感恩戴德。尽管这对于一个从前的劳改营分子来说是可笑的,怀着一种人对人的感激心情,这种感情是任何政治上的公正所不能取代的。现在,我摆脱了庇护,也就随之摆脱了对他们的感恩戴德。”从1965年3月开始,《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又受到公开批判。在这期间,作家凭着自己的良知创作了著名小说《第一圈》、《癌症楼》和《古拉格群岛》。1969年11月,索尔仁尼琴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他的作品在友人的帮助下,开始在国外出版发行。1973年,《古拉格群岛》第一部在巴黎面世。索尔仁尼琴在卷首的序言中不无悲凉地写道:“献给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到一切,没有猜到一切。”这是一本数百万人用鲜血写就的大书,更是一部用良知写成的大书。书中不仅有作者的切肤之痛,而且大量的史料来源于227位当事人的口述、回忆和书信。

 

  索尔仁尼琴的执著终于得到了世人的公认,1970年,“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藉着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瑞典学院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索尔仁尼琴在国内却成了“人民公敌”。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从此,作家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然而,他并未屈服,他仍然坚称:“我绝不相信这个时代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义和良善的价值观,它们不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动无常的,它们是稳定而永恒的。”

 

  索尔仁尼琴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正义和良知,也用自己的良知书写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认为:“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或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的文化有今天,多少有索尔仁尼琴的功劳。

 

  俄罗斯的“腐朽古董”

 

  索尔仁尼琴是一个在全世界都有争议的作家,他曾在国内被人称为“人民的公敌”、“叛徒”,他在西方世界又被称为“来自于俄罗斯的腐朽古董”。可以说,索尔仁尼琴是一位传统的俄罗斯作家,他的骨子里有着浓厚的东正教思想,继承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传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够感受到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气息。

 

  索尔仁尼琴信仰的是上帝。他曾在传记中写道,被捕的那天,是认识到悔改并走向神的开始。他的第一间牢房,是他的“情人”,在那里他才开始了解自己的内在生命,倾听灵性的声音,最后找到上帝。索尔仁尼琴敬仰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抵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中叶就预言了20世纪的血腥暴力,是因为他从欧洲知识分子开始抛弃上帝、走向纯理性和物质主义之中,看到了其背后的恐怖:“不信神,就什么都信。”随后的历史证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预言的正确性。而索尔仁尼琴,则由于亲身经历了20世纪人类的深重苦难,非常清晰地看到,由于无神论造成了斯大林的乌托邦和暴政。信仰上帝的索尔仁尼琴根本无法接受西方启蒙主义对人类进步的解释,他相信“信仰是一个人生命的根基和支撑”,相信人类只有在信仰的基础上方能救赎自身。

 

  索尔仁尼琴说:“如果不相信有神,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主人公是个小人物,他身上的闪亮之处,便是那种忍辱负重、对最起码的人性尊严和底线的坚守。1983年,索尔仁尼琴在接受邓普顿奖演讲时说:“超过半世纪以前,我年纪还小的时候,已听过许多老人家解释俄罗斯遭遇大灾难的原因:‘人们忘记神,所以会这样。’从此以后,我花了差不多整整50年时间研究我们的革命历史。在这过程中,我读了许多书,收集了许多人的见证,而且自己著书8册,就是为了整理动乱后破碎的世界。但在今天,若是要我精简地说出是什么主要原因造成那场灾难性的革命,吞噬了六千万同胞的生命,我认为没有什么比重复这句话更为准确:‘人们忘记了神,所以会这样。’”

 

  索尔仁尼琴是一个传统的人,他心中的俄罗斯应当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索尔仁尼琴在流亡西方国家期间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批评西方社会的价值观。1978年,索尔仁尼琴被邀请到哈佛大学访问,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并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普世价值。在他看来,西方文化“虚弱而堕落”,而俄罗斯需要一个适应其历史和传统的制度。
批判,至死不休

 

  直到1994年,在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下,索尔仁尼琴才结束了流亡生涯,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回国后的作家并没有放弃他的良知和独立人格,不时地批判俄罗斯的不良社会现象。连当时的总统叶利钦都要对之敬畏三分,生怕激怒这位桀骜不驯的作家。当叶利钦授予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时,索尔仁尼琴拒绝接受,他说:“我不能接受一个把俄国带到毁灭边缘的国家政权的嘉奖。”

 

  2007年6月12日,俄罗斯独立日,88岁的索尔仁尼琴获得了2006年度俄罗斯国家奖的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他因为健康原因未能前来领奖,但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用沙哑的声音说:“在我的生命尽头,我希望我搜集到并在随后向读者推荐的、在我们国家经受的残酷的、昏暗年代里的历史材料、历史题材、生命图景和人物将留在我的同胞们的意识和记忆中。这是我们祖国痛苦的经验,它还将帮助我们,警告并防止我们遭受毁灭性的破裂。在俄罗斯历史上,我们多少次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坚韧和坚定,是它们搭救了我们。”

 

  诚然,索尔仁尼琴是一位被世人公认的硬汉,正如作家海明威有句名言:“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索尔仁尼琴至死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人性的尊严和良知,也捍卫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何贤桂)

 

  相关链接

 

  索尔仁尼琴作品最新中译本:

 

  《癌症楼》,姜明河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斯人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