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古今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1:31
包拯(999-1062)   北宋著名清官,政治家。
  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政治家。 仁宗天圣间进士。做过知县、知州。任监察御史时,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晚年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非吾子若孙也。”遗著有《包孝肃奏议》。

 

杨行密 (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
  唐末宋初间,曾有“五代十国”这样一种政局剧烈动荡的割据局面。其中合肥人杨行密于902年被唐封为吴王。他死后,其子杨溥正式立吴国,杨行密被尊为吴太祖。杨行密出身农家,为人宽厚仁信,且有智谋。《新五代史》称赞他:“宽仁雅信,能得士心。”《十国春秋》推许他:“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共苦。”
  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他少年时即长得高大魁伟,能“手举300斤,日行300里”。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他应召入伍。后来,杨行密被唐兵俘获,庐州刺史郑綮见他力大善走,相貌不凡,就释放了他。杨行密遂被唐庐州府募为州兵,当了队长,带领乡兵戍守朔方;期满刚回到庐州,中和三年(883年)三月,都将又派他再次带队出发。那时候戍边是很辛苦的事,杨行密觉得不该老派他去,便挺身前往都将住所质问。都将问他还需要什么,行密大叫:“就少你的人头了!”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都将人头落地。杨行密于是号令诸营,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占了庐州全境,不久,杨行密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史。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了拓土扩张,其势力逐渐向舒州、淮南等地拓展。
  经过887年夏的天长之役,杨行密已拥兵近两万人,接着北上屯兵围困广陵(今扬州)。一个多月后,广陵城中缺粮少柴,最后连草根都吃光了,那些饿急了的兵士则靠杀人充饥。守将秦彦、毕师铎无计可施,于是夺门突围而走。杨行密入城,自称淮南留后。当时整个广陵城只剩下几百户人家,饿得都不像样子,杨行密急令部下把饷军的米粮分发给饥民。
  公元902年,杨行密被唐昭宗正式封为吴王,成为唐朝的藩王。作为中央政权的唐王朝,此时正面临内忧外患,即北面外族侵扰,内部矛盾纷争。唐王朝对杨行密、杨行密对他的部下和属地,都采取了“安抚”的策略。吴国地处江淮,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中、北部一带。杨行密奖掖农耕,鼓励桑织,百姓安居乐业,市面日渐繁荣。他还两次率军击败了后梁的入侵,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千里江淮重又出现了繁华景象。
  杨行密出身孤贫,深知民间疾苦,注意节用安民。直到他抚定江淮,身为淮南节度使时,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表示不忘根本。杨行密体恤百姓,顺应民意。灭孙儒后,又派兵护送孙儒部淮南籍降将降兵回乡,妥善安置。淮南既定,他又及时从扩界转到保境守土、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的政策上来。他的部下皆骁勇雄暴之人,行密恐其为非作歹,进爵吴王后,他即开始着手法律建设,删定《格令》50卷行之。
  杨行密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对付威胁最大的敌人。最初联合朱全忠、钱缪对付凶残的孙儒。及至孙儒灭亡,朱全忠拥兵自重,他就联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来抵制朱全忠,并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以保存自己,牵制敌人。他的策略是能够吞并的就坚决吞并掉,无力吞并的就讲和,避免无谓的人力财力消耗。他和钱缪为争夺今苏南地区,屡动兵戈,形同水火,“行密尝命以大索为贯,号曰‘穿钱眼’,缪闻之,每岁使以斧科柳,谓之‘斫杨头’”。但当双方打成平局,杨行密自料钱氏不易消灭时,就主动讲和修好,此后两国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共处。这对双方都有利,不失为明智之举。上述情况说明,杨行密是颇有政治远见的。
  杨行密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千年,他的遗物遗迹今已难寻。当年他在大蜀山上建造的行宫,如今只存草丛泥土中的断砖碎瓦。他在大府第(后称大夫第,今蒙城路西侧省邮电局宿舍)建有府第,他的坟茔在今合肥市北40公里的吴山镇(属长丰县),那里现在成了“合肥十景”之一的“吴王遗踪”。他的女儿叫百花公主。相传当年杨行密发迹后,她不愿住在吴山乡下,于是在外征战的父亲便为女儿在合肥城内建了新宅。百花公主在城内住过的花园叫花园巷,百花公主梳洗打扮用过的水井叫百花井,因井而得名的百花井地名沿用至今。

李鸿章(1823-1901)   清末政治家,洋务派首领。
  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刘铭传(1836-1895)   清末淮军重要首领,首任台湾巡抚。
  道光十六年生,字省三,因排行第六,又小时候出天花而留下麻点,人称“刘六麻子”或“刘老麻子”。原藉安徽合肥西乡人,现在合肥市肥西县境内。
  刘铭传家境贫寒,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辛,但他心有大志,不屑农事,颇有些象当年的刘邦。据说他年轻时曾登上附近的大潜山,仰天感叹:“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率部抗击法军,成功保卫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巡府,刘铭传任首任巡抚。6年后离职回安徽家乡,过耕读生活。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让台湾。时年60岁的刘铭传在家乡去世。
李经羲(1859-1925)   肥东人,1917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字仲三,李鸿章的侄子、李鹤章的第三个儿子。曾任清末云贵总督。
段祺瑞(1865-1936)   北洋军阀皖系首领。
  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居士。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后,率同 42 将领电请清廷退位,实行共和,曾任北京政府陆军部总长、国务总理等职。有“北洋之虎”之称。民国15年(1926年),因欲联合奉、直军阀打击国民军,事泄通电下野,退隐天津。
  民国23年,段祺瑞年近7旬,带病和日本著名棋手吴清源、木谷对奕并胜局。他还资助过一位棋手东渡日本深造,成为一名杰出的棋手。
  段祺瑞除酷嗜奕棋外,以古佛青灯为伴,聊度残年,后移居庐山。民国25年 11月病逝。
龚心湛(1869-1943)   1918年任安徽省省长,1919年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国务总理。
  字仙舟,安徽合肥人,曾任中国银行行长、安徽财政厅长等职。1919年后任原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内务总长。1925年任交通总长。1926年4月退出政界,在天津经营实业,先后担任大陆银行、中孚银行的董事、华玻璃公司总董、滦矿务局董事等。
贾德耀(1880-1940)   1926年任段祺瑞政府总代理,总理。
  原籍安徽合肥,寄籍山西,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出身,做过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三一八惨案的凶手之一,当时是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国务总理。
范鸿仙(1882-1914)   民国时期《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主报》三报的创办人之一,“铁血军”总司令。
  名光启,安徽合肥人,范鸿仙先生很早就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一九○六年,范鸿仙参加同盟会,后到上海佐于右任创办报纸,宣传革命,影响很大,孙中山先生曾称赞他“一支神笔胜十万师”。
  1914年在上海从事反对袁世凯的活动,不幸于9月20日被袁派刺客刺杀,1935年3月,他被国民政府追授以陆军上将衔,1986年国葬于陵园马群。

吴 谷(1883-1911)   中国同盟会筹建人之一,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曾领导了安庆起义。字春阳。合肥(今属长丰县)人。
  1903年组织“自强会”。次年春至上海,与高荫藻等创办青年学社,结识陶成章、宋教仁、黄兴筹人,加入军国民教育会。是年冬与万福华等密议暗杀安徽巡抚王之春,案发,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夏与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十余人发起组织同盟会,被推选为同盟会安徽分会主盟。发展大批安徽留日学生入会 。1905年冬回国,在合肥建立同盟会分支机构江淮别部(对外称“武毅会”)及外围组织“合肥学会”,次年去南京与赵声、倪映典等成立同盟会南京支部,并在弁目训练所发展熊成基 、范传甲等入会。武昌起义时,赴湖北会见都督黎元洪,议定鄂皖联合响应的计划,是年10月28日,在安庆召集会议,决定次日夜10时起义,因军事指挥胡万泰临阵逃脱,使计划失败 。遂去湖北、九江、与李烈钧说服九江镇军马毓宝起义。旋即率学生军东下,与各路大军攻克安庆,并于11月18日宣布安徽独立。光复后任民军经略,劝降清将李宝 ,因阻止路过安庆的九江黄焕章部队纵兵抢掠,被黄杀害。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倪映典(1885-1910)   1906年参加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兵败牺牲。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炳章,安徽合肥人。后更名端。幼随父业医,后立志革命。1904年弃医学兵,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毕业以后复入炮兵学堂。1906年分发江南炮兵营任职。1908年调安徽任骑兵营管带,与熊成基组织安徽新军起义,因机密泄漏,逃往广东。在赵声领导下,于新军中发展革命组织,预定在1910年2月24日举行起义,又因消息泄漏,地方官加强戒备,乃于2月12日率领新军一千余人在广州城郊提前起义。旋遭清军镇压,中弹牺牲。
王亚樵(1887-1936)   1908年组织正气社,加入同盟会,曾以“暗杀党”、“斧头党”首领闻名于上海滩。
蔡炳炎(1902-1937)   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东征,1937年参加凇沪抗战罗店保卫战,壮烈牺牲,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步科和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毕业。1925年参加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1937年任陆军第18军第67师201旅少将旅长。8月24日该旅奉命抵达罗店设防。当夜与日军第11师团交战。25日中午,蔡炳炎亲自率领一营兵力在陆家宅与敌人近战,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合肥市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以志纪念。


杨宝森(1909-1958)   京剧表演艺术家,30年代末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四大须生”。
  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余(叔岩)派。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出科后与筱翠花(于连泉)、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以《失空斩》、《捉放曹》、《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杨家将》、《汾河湾》、《卖马》等余派戏为主。
      他的演唱特点是情醇雅正,韵味浓厚。杨派唱腔因有鼓师杭子和、琴师杨宝忠伴奏,唱、打、拉相得益彰,堪称“三绝”。
张劲夫(1914- )   肥东人,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等。
  原名张世德,1914年6月6日出生, 1934年先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新兴教育工作者联盟”(亦称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1935年12月又经王洞若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包玉刚 (1918-1991)    英籍香港实业家。 世界上最大的航运业巨头之一。
  名起然,宋代包公的第二十九代孙。1949年,偕同家属迁居香港。1955年毅然决定转营航运业,创立了环球有限公司,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业务蒸蒸日上,一跃而成为拥有1800百万吨庞大船队的“世界船王”,并被封为英国爵士。1991年不幸病故。
杨振宁(1922- )   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 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证书。
董庚初   印尼归国华侨,实业家,曾当选为致公党第九届中央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振怀   曾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部长。
龚氏三姐妹   龚普生,50年代为出席联合国安理会的中国代表团顾问,担任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司长,1980年出使爱尔兰,成为丁学松后我国第二位驻外女大使。其胞妹龚澎,曾任周恩来翻译兼英文秘书,1942年与乔冠华结婚,解放后先后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其胞妹徐畹球,解放前为中共代表团物色办公、住宿地点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