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声科学家杨士莪:大海会记得,我们来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17:24
2010年11月12日 08:23:43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以水声科学为第二生命的杨士莪,有着“80后”年轻的心态。
20世纪是一个密度极大的世纪,这一百年的跨度里塞进了太多的内容,布满了传奇。生于1931年的杨士莪,似乎也由此注定要有一个传奇的人生了。看他点上一根烟,听他慢慢言说,你会觉得被带进了一场流年盛宴——真切地仰视一种高度,真切地领略一种大家气象,真切地感受一个人80年长路上所有的风云流荡。

“我是个四海为家的人”
杨士莪一辈子跟大海打交道,可他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一个远离大海的地方度过的——黑龙江,哈尔滨。
在哈尔滨,“军工大院”是个尽人皆知的地标,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当年陈赓大将受命创建举世闻名的“哈军工”,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杨士莪选择了一种人生。
今天,这个大院依然人丁兴旺,青年才俊们来去匆匆,他们不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个子不高,眼镜用链子挂在脖子上,留着鲁迅版的胡子,意态安详,这就是杨士莪院士,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所长、我国水声科学的奠基人。
杨士莪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家乡说不清。原籍河南,生在天津,童年在北京、少年在重庆、青年在大连,1953年奉调陈赓大将麾下来到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这里他走过了艰辛又辉煌的近60个春秋,但这60年中,他出差在外的时间合计起来就近30年,每年他都有大半时间在全国各地度过——海上实验、课题论证、决策咨询,于是问起他的家乡他便会幽默地说:“我是个四海为家的人。”
他还是个没有毕业证的人。上世纪50年代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高材生,还有一年毕业时被急需人才的大连第一海军学校率先“夺”走,与清华的毕业证失之交臂;1952年国务院筹建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军工时急需人才,他又奉调北上;1957年他被派到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修;1959年参加中苏联合南海水声考察后,他回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的水声工程专业,就这样,他在国家的一次次急需中, 一次次“被选择”、“被结业”,最终也没能拿到一个毕业证,而他就这样“无证驾驶”60年,把自己这辆车开成了国家水声科学领域的“领航员”。
水声科学的先驱
水声工程到底为何物?简单说就是对水下声学特性的研究。在水中,光波、电磁波等都望而却步,只有声波可远距离传播而不衰减,从我国东海岸发射的声波可穿越太平洋直达美国西海岸。由此研制出的声纳设备成为各国海军舰船的必备之物。
1957年,杨士莪走进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那时水声科学在我国尚是白纸一张。他像干海绵被投入了水中,以全部精力吸纳着这一领域的先进技术、知识与信息。不久,他发现声学所的四个实验室有两个是对他紧紧关闭的。那里是什么?后来他知道了,那里面是任何国家都要保密的军事科学里“最要命的东西”:舰船水下噪声研究工程。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交流时常常仅写一个题目,任何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都只能自己摸索、提高。1960年,他回国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留学经历让他深深地知道:自力更生,在高科技领域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可选择的必由之路。
他写出了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的著作《水下噪声原理》,出版了国内最早的声学理论著作《声学原理》,讲授并指导编写了《水声传播原理》、《统计传播》、《水声学》等一系列课程和教材。如今,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水声专业已成长为国内著名的水声科研基地和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1981年,该学科点获得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第一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3年,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此建立……
年华易老,学术常青,他现在依然是这个基地的灵魂,他期盼着从这一基地成长的后来者都是居上者。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现在占据了我国水声科研的大半壁江山,这里当仁不让地成了国家水声领域的龙头。
战略科学家
杨士莪之于中国水声事业的贡献,远不止水声专业的创建。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和促进我国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他都起了核心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首开先河,积极投入水下噪声和舰船降噪的研究,著书立说并开设课程。因为舰船噪声越大,意味着死亡系数越大;噪声小、安静型舰船才是海上神出鬼没的幽灵杀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大力倡导和推动我国舰船和水下兵器的噪声治理工程,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重力式低噪声水洞,被著名的美国泰勒研究所原所长称誉为“国际级成就”。
其后,他又把目光扩展到探测技术领域,指导开展了高分辨力声呐技术、声呐图像信息识别、条带多波束测深技术等高技术项目,其“掩埋目标探测的基础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水声定位技术理论的提出者和决策人,1970年他领导六厂一校数百名水声工作者完成了我国洲际导弹海上靶场水声测量系统,准确测定了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在南太平洋的落点位置,为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南太平洋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建立了殊功。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组建了水声研究所,率领一批优秀科学家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声定位系统,为我国新型水中兵器定型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士莪始终处在这个领域“国家队”领导者的位置。他的同事和学生都说:他对学科发展方向、研究方向的把握令人叹服,他提出的一些开拓性的研究,当初都是很冷清、无人关注,但总是在若干年后,人们才看出其分量。矢量水听器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例:杨士莪当时提出这个方向时,国内同行都不以为然,只有俄罗斯专家表现出关注。几年后,当水听器使声纳水平跨越式提高以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个东西好!”
搜索更多水声 南海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