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鲜为人知的聘雇程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4:25

华尔街鲜为人知的聘雇程序

作者:harry   来源:好投网 发表时间:2009年01月13日

 

     由于金融危机,华尔街处在解雇潮。据有关部门统计,华尔街被解雇的总人数恐怕已有二十几万人。如果加上与华尔街公司相关的失业人员,总数可能更多。失业当然就面临找工作和再就业的问题。所以,如何应聘是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华尔街的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也有很多让人好奇的程序,这些程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

      华尔街的公司各有自己的文化,招聘过程也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公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部门的招聘程序和方法也有很大不同。除了那些猎头公司以外,人事部门负责人的更替也会使招聘程序发生一定的变化。更主要的,美国的这些公司不象中国的公司那样一窝蜂地相互模仿一些时髦的做法。相反,美国的公司常常以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引以为荣。这样的结果,就造就了华尔街公司的多元文化。所以,读者要是询问10个曾经在华尔街供过职的人,对招聘程序来讲肯定是众说纷纭。在这篇短文里,根据很久以前的经历,谈谈在招聘过程中我所经历的一些程序。

     媒体流传最多的是那些技术公司,为了寻找与众不同的潜在高手,而创造了一些特殊的测验。这些测验既有笔试也有口试,还有的是具体让你来干一件事,等等。有些事情甚至是大家几乎不可能想到的。例如,大家知道的,可能安排应聘者去刷厕所,观察其行为和效率。还有的更绝,据说为了检验应聘者对下属的态度,居然CEO假扮成清洁工,而故意制造各种情况来检验应聘者的处理能力。当然,这些可能有一定文学渲染的成份,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也的确无从查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应聘者肯定要经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各种测验,这是毫无疑问的。

      华尔街的公司也不例外。      

      寻找一流人才是那些顶尖公司的头等要务。一流企业的基础必然依赖一流的人才。为了达到延揽人才的目的,企业的代价常常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美国这样的地方,私人企业没有任何义务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反而相互保密。因为,大家是竞争对手,人才的竞争是不言而喻的。美国也没有个人档案,主要文字记录就是简历。此外,还有商业化了的猎头公司的人事档案。聘请这些公司的成本当然很高。即便是有这样的猎头公司帮忙,用人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严格的审查程序。因为,猎头公司仅仅在乎自己的客户关系,这是他们的底线。除了这个底线,就完全是金钱关系了。

      对于应聘人来讲,除了简历和那些社会公认的专业考试、证书外,应聘者的研究成果也对雇主考察雇员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构成了应试人取得面试机会的基础。尽管如此,应聘者可能还是不够幸运,例如,本来一个满腹经纶的绝佳应聘者,有可能被一个不懂专业、只求外表和注重口才的人事部门的某个傻瓜给否决了。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所以,很多公司的面试往往是多次的,而且是综合性的面试。那些可能的应试者,必然要经过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等的分别面试。必须经过层层筛选才能进入最后的阶段。

      记得我受聘于布朗兄弟公司的时候,一共经历了4次面试。当然,布朗兄弟公司可能比较特殊一点。这是一家老牌、非常低调但很保守的华尔街公司。有人戏称这家公司是华尔街的老祖父。想想看1818年成立的公司,华尔街有几家?这种老公司当然就保守,很多保持了多年的东西,是不愿意轻易放弃的。在这四次面试当中,除了正常的会见人事和业务部门的各类人员以外,还包括了午饭考察,以及操守调查等等。

     其中最特殊的面试,就是我的第四次面试。这个面试不是公司内部的,而是布朗兄弟公司委托外面一家侦探公司来做的。记得在第三次面试后,人事部门让我签了个字,必须同意最后一道面试程序,否则公司有权中止聘任。了解美国法律的人都知道,签字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避免法律诉讼,且坚持自己特点所必须的。当然,能达到这一步,意味着公司基本上已经同意聘任了,这不过是最后的程序。否则,公司不愿意花钱请第三家来进行这种面试的。

     我第一次知道就业还要经过这样的特殊面试。

     记得那天早晨,我从波士顿飞到纽约拉瓜蒂亚机场,乘船到了曼哈顿。很快找到了那个办公室。登记以后就在那里等待面试。所谓的面试其实就是犯罪记录的调查。面试者曾经是纽约警察局的大侦探之一。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开业了。他要调查的程序比较单纯,看看有没有犯罪记录,有没有吸毒历史,有没有坏的信用记录,在提供给公司的材料里有没有撒谎,等等。他的办公室里居然还有测谎仪。当然,轮到我后,还是蛮简单的。因为,我除了读书外,没有任何其他不良记录。他只问了我读了几年书,因为我读书的年头较多,还一时不知多少年,算了一下才告诉他。

     但他那里的很多调查记录还是让我十分吃惊的。例如,他问我你曾经在美国按过一次指纹,在哪里,为了什么?他不提我都差点忘了。那是我申请另外一个金融公司的工作而要求留下指纹的。看来这指纹最好还是不要随便留的。另一个记录也让我吃惊,他告诉我某年某月,我欠一个医院3.25美元,一直没有付完。这个真的让我吃惊。因为,那明显的是医疗保险公司与医院在结算上出现了偏差。而且我压根对此一无所知。幸亏仅仅3个美金,否则,这个记录或许会影响到我个人的信用记录。当然,他笑一笑说,没关系啦,你过关啦,我会正式向公司推荐你的雇用资格。

      当然,布朗兄弟公司的考察程序还包括了体检,和在餐桌文化考察等等。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后来,我到奥本海默基金公司所经历的过程与布朗兄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奥本海默基金公司是一个比较新的公司,当然注重新的方法。这家公司要求进公司的投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一个考试(Caliper Test)。这是一个关于心理和个性的测验,不以测验知识水平为主,是测验人的个性和特点的。这个测验是由专门机构设计的。据说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设计的测验。测验结果不仅帮助雇主判断这个人的个性,更能测出这个人的发展潜力和能够胜任工作的特点等。测验的结果会由专门的心理学家,经过分析写成正式的报告给雇主。雇主会根绝这个报告来决定是否录用这个人,以及了解这个人未来的升迁途径等等。

      两个多小时的测验,都是些没有绝对答案的题目,有的很象脑筋急转弯。记得有些题目是分析一个人的特点的。例如,有个题很有趣,说你正在写一个重要报告,突然电话响了,同时,看到秘书在门口示意是否能进来和你讲问题。然后,要求你排列出接电话、让秘书进来和写报告的次序。当然,你排了次序以后,就会有矛盾的问题接下去。例如,你先接电话了,秘书走了,你是继续写报告等秘书自己再来,还是,讲完了电话就去找秘书,而暂时停下写报告,等等。回答问题的人在明处,出题的人在暗处,在回答后面问题以前,答题的人不一定知道每个环节要测验些什么东西。

     总之,我的测验结果还算不错。结论说我适合独立思考、独当一面、敢于决策。幸好这些都是基金经理所应该具备的。当然,说我不适合同时接受超过两个以上的人领导,估计是我的个性吧。不过我也不在乎,如果那么多人都领导我,这样的位置想起来都头疼,正好不是我所需要的。还有很多其它的评语,记不太清了。

      总之,这是我参加过的一个极特殊的考试。我很少听到我的其他朋友参加过这个考试,或者有过类似的经历。看来这也是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的一个特殊聘雇程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