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将帅最多的省分排行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9:39
1955年首次授衔时,各级军官的军官人数,上将、中将的任职,各大单位领导的军衔,军长和军政委的军衔等,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基本统计数字

    1955年首次授衔时,全军共有64.4万余名干部荣获准尉以上军衔。其中,    准尉11.3万余名;    尉官49.8万余名;    校官3.2万余名;    将官和元帅共1052名。 

    高级将领授衔情况是:

    元帅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10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人;    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人;
    少将800人(其中1955年9月27日798人,1955年底2人),1956年补授3人,1957年补授2人,1958年补授1人;1961年由大校晋升少将218人,1962年晋升12人,1963年晋升3人,1964年晋升321人。少将累计1360人。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961年以后授衔的少将中,有个别人并不是由大校晋升的,而是首次授予。如吴杰,建国后曾任武汉市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人民法院院长等职,1963年调任公安学院副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李如洪,曾在国家重工业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任处长、司长、局长、副部长,1964年1月调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为罗瑞卿大将),同年4月13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至1965年军衔制取消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除去转业到地方和去世者外,实际留在军队的人数为1478人,其中元帅9人、大将9人、上将48人、中将167人、少将1245人。

    各级校官、尉官人数(按志愿军授衔后1956年9月统计):大校1266人,上校4439人,中校8139人,少校20799人,校官共34643人;大尉70151人,上尉88536人,中尉141969人,少尉374214人,准尉90768人,尉官共807973人。至1964年底,大校3193人,上校11146人,中、少校82514人,校官共96583人;大尉81223人,上至准尉665871人,尉官共747094人。


    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的平均年龄为57.1岁,最大的为朱德元帅,69岁,最小的是林彪,49岁,两人整整差了20岁;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是张云逸,63岁,最小的是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是陶峙岳,63岁,最小的是萧华,只有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是傅连暲,61岁,最小的是刘西元、张池明、谢有法,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是史可全,63岁,最小的是吴忠、徐斌,34岁。


    首次授衔的女军官4665人,占授衔军官人数的0.82%。其中女将军1人,即李贞少将(时任防空军干部部部长)。首次授衔时女校官仅有几十人。


    解放战争中起义和解放的原国民党军官,有3098人授了衔,占授衔军官的0.69%。其中,上将3人(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中将3人(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少将4人(邓兆祥、张世珍、林遵、魏镇),大校6人(其中刘善本1961年晋升少将),上校26人。


    少数民族将军34人。其中上将2人:乌兰夫(蒙古族)、韦国清(壮族),中将8人,少将24人;34人中壮族11人,蒙古族5人,藏族5人,维吾尔族5人,满族4人,回族2人,土家族2人。 在1614名将帅中,按籍贯排列,前10名的省份如下:

    江西,325名,占总数的20.1%;


    湖北,234名,占总数的14.5%;


    湖南,199名,占总数的12.3%;


    安徽,128名,占总数的7.9%;


    河南,106名,占总数的6.6%;


    四川,95名,占总数的5.9%;


    福建,83名,占总数的5.1%;


    河北,79名,占总数的4.9%;


    陕西,63名,占总数的3.9%。


    出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位,占40%;


    出大将最多的省份为湖南,有6位,占60%;


    出上将最多的省份也是湖南,有19位,占33%;其次是湖北,有14位,占25%。


    出中将最多的省份仍是湖南,有45人,江西排第二,37人,湖北位居第三,32人。


    十大将军县:


    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兴国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人。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归侨8人:

    元帅叶剑英,马来西亚归侨;


    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


    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


    中将卢胜,新加坡归侨;


    少将唐铎,苏联归侨;


    少将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


    少将叶松盛,印度尼西亚归侨;


    少将曾生,澳大利亚归侨。


    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唯一的将军夫妻: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


    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20余位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其中,元帅2人,徐向前(一期)、林彪(四期);大将3人,陈赓(一期)、许光达(五期)、罗瑞卿(六期);上将8人,一期的周士第、陈明仁,五期的陈奇涵、杨至成、宋时轮、张宗逊、陈伯钧,六期的郭天民;中将9人。


    将军百战,九死一生。在1955年授衔的将军中,有10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失去一臂,他们是:上将贺炳炎、彭绍辉,中将余秋里、晏福生,少将陈波、彭清云、童炎生、左奇、苏鲁、廖政国。


    另有短臂将军2人:少将龙书金,1942年左臂残废。少将罗应怀,1943年双臂残废。


    独腿将军1人:中将钟赤兵,1935年失去右腿(独腿参加长征)。


    独脚将军1人:少将谢良,1937年失去左脚。


    毛泽东在谈到这些爱将时曾感慨道:“中国从古至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将军们的英名与功勋,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