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左中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5:30

中国家长左中右

毛主席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中国家长也不例外。

这种区分的好处是能够帮我们分析问题,就像数学的坐标轴一样,

许多问题往这个坐标轴上一放,其立场、倾向就一目了然了。

 

以前试过直接用左中右的方法划分,后来发现问题比较复杂,

简单的左中右无法涵盖所有情况,所以我又加入了层次的分类。

 

第一个层次的家长是非理性的家长。具体体现为溺爱和漠视。

前者是爱得过度丧失理性,后者是冷漠过度失去理性,严重者甚至会遗弃或虐待孩子。

中国家长前者较多,后者较少。

 

第二个层次的家长是无主见的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的爱心有余,

教育方面的知识却不多,大致会采取两种态度。

 

一种是盲从。一方面是羊群心理的惯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只好通过随大流保持心态的平和。

 

另一种是无为。无为不是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而是因为无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或者限于家庭条件无力选择,所以便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

 

第三个层次的家长是有主见的家长。

 

这类家长的情况非常复杂。

 

专制型的家长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孩子的管制更多一些。其中又有极端严苛与相对温和的区别。极端严苛的,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温和派不主张暴力,利用其它方法实现对孩子的控制。

 

自由型的家长更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管制更少一些。其中又有极端自由与相对自由的区别。巴学园的做法大致可以看作极端自由的典型。完全尊重孩子的天性,很少为孩子设立规矩。几乎没有批评与惩罚。而相对自由则在大方向上不干涉孩子的自由选择,但在一些基本规矩方面会有要求。

 

折中型的家长采取折中的态度。有时专制,有时自由。

 

 

哪样教养方式是最好的?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首先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

 

省心型的孩子还是费心型的孩子?个性强还是个性弱?能力强还是能力弱?

 

如果孩子能力比较弱,你用了自由派的观点,孩子则可能越来越弱。

如果孩子能力强,个性强,你用了专制派的观点,则可能是给孩子添乱。

 

其次要考虑社会环境。

 

在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里,你自然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但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里,你自然要对孩子施加更多的控制。

 

我们童年的时候,很少有父母接送孩子,同学们三五成群,排着“路队”就回家了。

现在社会环境复杂,不接送很难让人放心。

 

我们童年的时候,出版社,电视台把关极严,垃圾文化很难接触。

现在,前面写了“警惕廉价快感毁掉你的孩子”,给孩子太多自由可能是在毁孩子。

 

再如,有些家长想搞家庭学校,也就是让孩子在家上学。理由是:美国出现了大量在家上学的孩子。问题是:美国不同于中国,美国有很好的社区系统,公立图书馆系统,家里孩子也比较多。住宅环境也比较宽敞,体育运动设施也很丰富。

 

中国孩子在家上学,操场找不到,玩伴找不到,每天对着家长的脸,孩子痛苦不痛苦?

可是,如果孩子有特殊问题则可以单独讨论,不能简单否认在家上学的合理性。

 

第三要考虑学校环境。

 

有些孩子进了“小豆豆”描述的那种主张绝对自由的育儿机构,

将来升小学就面临对接的问题。有些家长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幼儿园毕业了,发现孩子无法适应小学,然后央求幼儿园接着办小学。

幼儿园果然办了小学。可是,孩子又要升初中,又接着办了初中。

可问题是,孩子还要参加高考,还要进入社会,怎么办?

 

不能把孩子的工作甚至人生都包下来吧?

 

最后还要考虑家长的情况。

 

有些家长对教育规律的掌握还很初级,就雄心勃勃要办家庭学校,提出让孩子21岁当博士云云。我发现他的教学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我质疑过的东西。这种做法很可能弄巧成拙,耽误了一个本来好端端的孩子。

 

 

总之,孩子,社会,学校,家长,是四大系统,只有把四大系统综合起来考虑问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道路。

 

所以上面列出的这些左中右的分类,除了非理性的溺爱与漠视之外,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

关键是要符合实际。不仅考虑到必要性,也要考虑可能性。

不仅考虑当前的效果,还要考虑可持续性的发展。

 

全部博文                  家庭教育-思路-理念-方法         

情商-价值观-人格-网游       慧商-批判性思考-思维方式      

智商-大脑-天才-神童         质疑-杜曼-七田真-珠心算-读经

中小学-阅读-作文-数学       儿童英语

0-6岁早期教育              当神童走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