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美国家长---中国家长教育孩子有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56:01
    美国的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比较赞同的一点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虽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从本质上而言,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其实很重,父母疼爱孩子的那份心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爱的具体形式有所差别。

    美国的一个三口之家,女主人是教师,男主人是自由职业者,14岁的儿子在寄宿中学,算是美国的“独生子女”。第二个家庭在滑雪胜地,是一个五口之家,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6岁,一个4岁,还有一个2岁的儿子,年轻的爸爸是名牌大学毕业、事业颇有成就的高级白领,妈妈是全职主妇。这两个家庭虽然经济条件有些差别,但是共同的一点就是父母都受过良好而正规的教育。

  阿什莉喝着咖啡聊天的时候,我很忧虑地问她是否确定把两岁的郝柏一个人留在楼上没问题。她十分肯定地说绝对没问题,他可以自己玩,渴了或者累了自己就会下楼来。果真如她说的那样。这个小郝柏会自己坐着吃饭,饭后摇摇晃晃地惦着脚把自己的盘子放到厨房的台子上。在我的印象里,两岁的孩子是不可能这样做的。独立的意识和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无论多么有钱的美国家庭都很节俭,绝不会轻易浪费粮食或者浪费钱,这对孩子是极好的一种影响。对于如何理财,社会似乎会给他们一些可遵循的章法,比如从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告诉他金钱的重要性以及来之不易,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一点在阿什莉和孩子身上体现得很明显。我们一起去健康超市,阿什莉让6岁的苏菲自己推手推车选择商品,告诉她要选择价钱合适的并且计算好自己一个星期的用量。苏菲甚至可以在那里做我的向导,告诉我买多少比较划算。   一般七八岁的孩子家长会带孩子去银行开一个监护账户,让他们知道如何在银行开户、存钱、取钱,孩子定期去取钱并保管好存折;制订花钱周计划,购物时学会货比三家。十岁出头的孩子基本能通过日常节省有些小存款,开始学习做预算,有计划地花钱。莫尼卡家的孩子就是这样,13岁进入寄宿学校,有自己的账户,自己做预算安排花销,定期向父母解释或汇报他的计划和花销。再大一些的孩子开始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商业活动或者打零工赚些钱。所以说美国的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很强,并且对于花钱从小就有亲身体验,有很强的节约意识。   我在阿什莉家住时,阿什莉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天下午会带三个孩子去公共图书馆挑选图书,让他们享受那种安静的学习环境,从小培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哪怕是两岁的郝柏,也已经熟识如何使用代书板,知道自己能借几本书。     只要有展览父母都会带孩子去参观。阿什莉总是很谦恭地听孩子们发表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看法,鼓励他们并对他们的思维火花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华盛顿和纽约的大型博物馆、艺术馆里,随处可见带孩子来参观的父母,他们欣喜地与孩子共同感受人类伟大艺术的魅力。     还有令我感受颇深的是阿什莉喜欢邀请各种各样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不管有多麻烦她都亲自下厨,热情招待客人,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跟不同的人接触,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待客之道和社交礼仪。餐桌上就连两岁的小郝柏都像个小绅士。这也是阿什莉特别欢迎我住在她家的一个原因,让孩子们以开阔的思维对待人。   一天下午,在苏菲下了冰球课后,三个孩子坐进车里,二女儿帕佩(4岁)发现一包小饼干想要自己独享。阿什莉很严厉地没收饼干并告诉帕佩:“如果你决定分享,你可以得到三分之一的饼干;如果你拒绝分享,那么你什么也得不到。给你5分钟,想清楚告诉我你的答案。”这个时候帕佩试图用哭来打动妈妈,但是阿什莉说:“就让她哭,她会想清楚的。如果不能学会与团队分享,她是不可能走远的。”这一事件最终以帕佩的道歉终了,每人获得三分之一小饼干。父母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我相信这样一件小事会让这个4岁的小女孩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