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现代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58:35
杨西强(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我们当须从人类历史的积淀中吸取养分来开拓我们的事业,以赋其新,以广其大。
--题记
二十世纪末,当人们寻求解救枯燥僵化的学校教育模式途径的时候,又不禁想起了苏格拉底这位先哲和老师。
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最可尊敬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他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谈活方法,因系利用问答的方式,所以又称问答法;又被称为产婆术,以形象地比喻为思想之接生。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教人学会逻辑地思考,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使人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知识。他的这一方法对后来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几年来,它在美国许多中学中又得到了新的应用,其应用形式就是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Socratic Seminars)。
一、什么是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
1.背景
1982年和1983年芝加哥哲学研究所的默帝莫.阿德勒分别出版了《全面教育建议》和《全面教育问题与可能》两书,他提出“教育宣言”以图重构如何将学校引呈给学生,并提出了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这一概念,他认为这一教学方法是扩展思想与价值理解的有效途径。
2.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
苏格拉底式问题硬座是一种讨论课,但它不同于以往的班级中的学生参与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无论是教学中强调的班级学生参与还是课堂讨论都是以老师为轴心进行的,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做出回答或讨论。这种回答或讨论是在老师的操纵与控制下进行的一系列对话,往往不能严密细致地进行下去;并且对学生参与的评羊也没有既定的参照,完全以老师的主观印象为标准,对学生参与的结果也缺乏准确的记录资料;另外,这种回答或讨论中鲜有学生间的互动关系,同学间很少有进行交流、提问、磋商的机会。因此,尽管传统的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在有些情况下非常有效,但同时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新提出的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是对苏格拉底问答教学模式的新发展。
首先,在师生关系上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发言和提问;学生的座位也不是惯常的并排而坐,而是围圆而坐,象在开一个圆桌会议。老师亦不是站在讲台前的控制者,他是一位教练、向导和导航员,他也是一位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其真正作用是使讨论能沿着一定的线索有效地进行下去,当讨论中出现问题时,他要稳定情势、进行指导;他要使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讨论就象真正的交谈一样,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每个人都可适时地进行发言和提问。
其次,它绝不仅仅只是交谈,它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讨论围绕着预先确定的某一主题展开。在讨论之前,教师要确定讨论的内容和论题,并可指定一些文本作为参考,比如一本书、一幅画、电影、数学定理、报纸社论、科学命题等等,然后让学生有几天的准备时间。
再次,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法是在确立了让学生学会清楚表达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引用参考去支持、维护自己的观点,有效地进行提问和与别人进行意见交流的教育目标前提下采用的一种方法。而这些目标是一个受教者离开学校必须具备的应得之教育结果,它能加深和扩展学生对人类精神与文化价值的理解,也是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其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和步骤。
第四,这一方法是与平常的说教性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阅读、写作、演说、问题解决等等方面的训练、练习综合起来进行的,它们之间不能互相替代。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并且其所需时间长于一般课时,多为90分钟。
第五,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也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成绩评定形式。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按照既定的评分标准与规则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作详细的记录。这种评价可作为惯常的测验与考试的有益补充,从而对学生有一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它可指向很多的教育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能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
最后,因问题研讨常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与讨论,所以需要几个或更多的老师组成教学小队进行协作教学。
3.运作方式
设计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知道的东西和学生在问题研讨期间和其后能做的事情,确立通过问题研讨教学法所能达到的目标与获得的教育结果,也即确立目标。他们认为通过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可使学生渐进养成批判性思考技能和发展阅读理解的技能;又因为它是经常性地进行的讨论,所以它也是发展听说技能的方法。另外,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一贯包括写作部分,在学生没有就所讨论的主题写出一高水平、有见地的文章之前问题研讨就没有结束,故学生学会多样的写作技能也是这一方法所强调的另一种类的教育结果。
教育结果确定之后,下一步教师就可以准备他们可能采用的文本,所选内容不必受课程大纲限制,而应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所确立教育结果目标的实现。所选文本通常是较长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这由教师自由决定,但是从本学科内或跨学科领域中所选材料必须既有一定深度又能进行得下去,适宜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结果确定和文本选好之后,教师可开始提出一启始问题。这一问题将启动整个讨论且所有讨论以此为中心逐层、逐步展开,它在问题研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它非常简单有效。有时,可以多提出几个启始问题,以备不时之需。这一启始问题应引出不同的答案和反应,它应使问题研讨教学中产生对话。启动问题的确立应遵循以下四条标准:
它们克科起因于问题研讨领引者的好奇心。
它们没有单一的或标准的答案。
它们可产生对话,从而引致文本中的思想观念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
它们可由文本等参考资料作出最好的解答。
其后,将选定文本交给学生让他们准备一定时间,到预定时间时就可进行问题研讨教学;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依据讨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说出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在讨论过程和写作当中要制定一些标准与规则,这些标准与规则要让学生知道,以使其明了明确的表现规范和表现好坏的判定标准。
二、问题研讨教学的不同完成形式
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的具体实现形式因校而异,各具特色。有些学校把它作为学生毕业展现其学业成绩的一部分;有些学校把它作为课堂评价的工具;还有些学校把它当作学生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的学业成绩展示的一部分,即学生在问题研讨中的表现尽如人意是他进入更高年级学习的必要条件。有的学校还将整个问题研讨教学的过程录像进行事后的观摩、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这就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提供了更直接更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与任务。下面是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的几个实例。
1.苏黎文中学之实例
芝加哥的苏黎文中学1989年制定了“以学业展示发文凭”的制度,将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后继的文章写作进行评定,学生获取学分作为毕业成绩的一部分,其本意出自让学生展现其所知并测出常规测验所不能测验出的东西来。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法在该中学的率先应用引起了众人的瞩目。
最初选出供学生展示其学业成就的问题研讨使用的四个文本是《何故占》、《葛底斯堡讲话》和两篇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短篇小说,而且教师要求学生须从问题研讨结束后提出的几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
使用这一方法的后果是,学生和老师被此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显然有所准备和思考,他们互相倾听对方、共享见解,一起努力学习,力图对所读材料达成共识。
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文章写作中表现出与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圆熟和精深反差极大的对比,其写作水平难如人意,许多人不得不重写作文以达到毕业可接受的水准。从此反馈中,教师们认为以后必须加强写作方面的教学。后来,许多数学教师也将问题研讨教学法创造性地应用于他们的理科教学之中。
2.费城中等学园之实例
费城中等学园多年来已将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法应用为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它是实现既定的中学教育目标的一种方式。
其做法是由两位教师合作,一位领引问题研讨,另一位进行观察并也偶尔参与讨论。的不同的是,学习任务与内容不预先给出,而是采用那些可在课堂上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能读懂的材料,读完材料后再给出启始问题,然后开始问题研讨。在座位安排方面,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同时也采取一些措施将那些较能发言的学生分散开而不致太集中于一处。还任命三位学生担当观察者以临近讨论,其作用就是由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去适当地掏一下那些太能说的学生而给予那些较沉默寡言的学生以更多的参与机会。
其另一种做法就是为学生和教师设计很多种的表格,包括:问题研讨过程与步骤表,它说明问题研讨的时间顺序和内容;问题研讨过程中的听说表格,其内容包括讨论中宜采用的应答方式的基本要求;问题硬座观测表,这是为讨论的观测者所设计的表格,其内容的一部分如表1.所示,另一部分包括观测者对该次讨论的一些评价和建议等方面的问题;促进者评价表,它是为讨论领引者设计的表格,用以对该次讨论进行总结、评估和反思,它主要是由一些问题组成,但这些问题由讨论促进者自己作出回答。
表1.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观测表
被观测者
文本使用

应答
释义
提问
守纪
说明
1.
2.
3.
4.
5.
6.
3.派纳中学富尔顿谷预备学校之实例
加利福尼亚派纳中学的富尔顿谷预备学校施行的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是另一种形式的讨论教学法。我们仅以1994年春其人文课程中讨论美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的问题研讨为例。
该校也创设了一些表格清楚说明问题研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上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第一份表以三个基本问题对这一段的历史作综括性的描述以及了解这一时代的方法。第二份表格是任务分配表,其主旨在于要求学生批判地思考有关二、三十年代的重要事实,它写明对学生的总体要求、学习任务和主要内容。第三份表格是问题研讨写作文章和规则指南两部分,对问题研讨方面来说,将其分为“口头参与”和“其他参与”两栏,“口头参与”部分说明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提问应有的表现水准,“其他参与”部分说明讨论参与的态度与基本行为准则,比如准时与尊重他人;在文章写作方面,将其分为“掌握”一“优秀”两等,每一等级都在写作内容与结构(技巧)两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文章内容和结构等第之标准。
在讨论开始之前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关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按照以上所术表格的要求围绕自己所读这书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后完成一篇阐明自己观点的文章。
4.花园城中学之实例
纽约长岛上的花园城中学碑并没有老师采用过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法教学,卡洛来到该校任教后在其1994-1995学年的英语教学中从零开始引入了该教学方法。这对想开始采用此方法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起初他面对一群不习惯于该方法的学生,于是他将问题研讨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入到班级教学之中,在其常规教学中他逐渐地引进一些问题研讨成份作为学生学业的一部分。在正式进行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之前,他先引导学生读了两篇小说,小说的诸要素比如情节、主题、人物、情景等方面仍按常规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卡洛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集中于其中的一篇小说上,并使每一小组负责领引去讨论小说的一个方面,然后再要求学生探究更深层的东西,写出一篇与小说有关的文章。以此方式使学生对问题研讨教学有所熟悉之后,卡洛就介绍将采用的问题研讨学习法跟以往所用方法的异同,然后选取一篇学生以前没有读过的小说进行正式的问题研讨教学。
在问题研讨教学中,卡洛除用一些常用的规则指南表格评价学生的表现成绩外,他还制定了一张简短的学生检查评定表。其具体做法为:利用班级花名册以各种方式记录、观测学生的参与,当一名学生作出评论或说明后,在其名字旁边打一个对号“√”,用“Q”代表提问,“T”代表参阅原文,“P”表示释义,“D”表示被直接占名才作出应答。这样,看一眼这一张记录表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就一目了解,而这也成为非常重要的非正规评价学生的一种.卡洛还为问题研讨制定了具体的评定标准,用以说明本学年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并对新方式予以大概说明;他将学生在问题厂矿吉的表现按四个方面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每一个等级都包括听、行为、思考/推是、阅读四个方面,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个等级中各个方面的标准。在此规则、标准的帮助下,可将评价正式化,学生也可得到关于其技能情况的重要反馈。
5.布鲁克林中学之实例
布鲁克林中学的玛格丽特对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教学法进行了狮特的改变,其创新在于她将班级问题研讨安排为两个同心圆:内圈由讨论的参与者组成,而外圈由观测者组成,这两组人员都对问题研讨的成功负有重要责任。在此方式中,置身外围的观测者对内圈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在内圈进行以文本为中心的讨论展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技能的时候,外围成员成为一个批评组,他们主要关注问题研讨的过程以及内容。
不管学生分属内圈或外围,都必须仔细阅读文本。这是因为它要求内圈的学生要对启始问题作出反应并进行讨论,深入地探究其意义,说出他们对文本地理解,表现出他们清楚表达观点的能力等等;而外围的学生必须细心地倾听,观察内圈的互动并进行记录,不仅提出内圈小组可能遗漏了的问题,还要提出关于文本讨论的见解和有关讨论本身的洞见。
玛格丽特还将学生的表现进行录像并事后回顾,这就加强了它作为评价体系的力量和效力。在此实例中内圈与外围这一新举措加强了技能的学习,它超越了原文的考证,从而使评价得以扩展。
6.布朗克斯维乐中学之实例
与以上所举实例中要求学生在讨论后写一篇关于讨论内容的文章的做法相反,布朗克斯维尔中学则要求学生先花一段时间写一篇关于日后将要讨论的内容的文章,右有可能将其与当前的时事联系起来,然后再参与一系列的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这是问题研讨教学的另一变种。
以上所列实例都是苏格拉底式总是研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它们除有些基本的共同点之外,又都各有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小结
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对人文课程或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更为广泛和方便,但只要教师发挥其聪明才智一定可以将其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与学习之中。
这一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施行该方法之前,教师要对该方法有所了解并要进行一定的某种形式的培训,要认清该方法怎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当前体系所不能深入探究的学生思想和学习的诸方面。
因为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是相对自由、独立的,它有很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所以教师会对学生的很多方面都有机会去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并为自己进一步的改进教学也有很多有益的警示。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作为成绩评定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互相合作等方面的经验的积累,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目标与要求。
问题研讨所提出的评分标准和规则并不都是唯一的、合理的,它们并不能说明一切,且其本身也肯定有问题,所以教师应尽已所能制定出最能说明、例证和体现学习目标任务的规则与标准。
尽管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还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但它确应是我们现有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内,展望新千年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回首既往的教育历程,面对我们今日之僵死的课堂教学的灌输填鸭模式,我们发现这一历久 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清楚表述其风解,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进行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全面深刻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检验其教学有效性等等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2.Bill Johns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Handbook: Portfolios and Socratic Seminars